最美最忆“炮台情”

kaobin

<p>最美最忆“炮台情”</p><p>(制作:考斌)</p> <p>  2018年8月17日,是一个美好的日子——“中国情人节”七夕,在这个“七夕情人相聚”的日子里,在老同学姜玉兰、陶民选、张秀芬、徐建英、刘顺华等同学的发起和精心筹划中,兵团八师121团“炮台学校”首届高中(74届)毕业班的18位老同学首聚“戈壁明珠”、“军垦新城”石河子,尽管此次老同学是1974年高中毕业44年后的首聚,老同学们如今已经都是当上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的60多岁的“小老人”,虽然老同学们如今已经头发花白或满脸的皱纹,但大家相见如故,一见倾心,仍然保持着一颗“年轻的心”,短暂四个多小时的聚会,老同学们忆往事、拉家常、开玩笑、呼乳名、喊外号、揭“私情”,还是当年的“童心”,还是当年的笑脸,还是当年的深情!老同学们相聚,就是最美的回忆,就是最美的时光,就是最美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不曾忘记:给予我们谆谆教诲和关爱的班主任、数学课老师郭新德和罗玉蝶老师;不曾忘记令人尊敬的老书记常宝风那严肃而慈祥的笑脸,我们不曾忘记“杜指导员”那慈母般的关怀和温暖;我们不曾忘记老校长程鹏飞那严谨治学态度和深入浅出的政治课;我们不曾忘记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的语文老师雷云那文采飞扬的课堂教学,让我们享受到中文的美好;我们不曾忘记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英语专业的“高材生”姚国璋老师那形象生动的英语教学授课;我们不曾忘记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化学系的研究生葛志亮老师那细腻、耐心的化学课及实验教学;我们不曾忘记毕业于四川大学物理系的陈同文老师那认真、推理式的物理授课和浓浓的“川音”;我们不曾忘记毕业于清华大学并已经成为清华大学“助教”的郝天护老师那精彩而形象的多科授课;我们不曾忘记毕业于北京体育学院的雷吉普老师那不凡的身手和“国脚”般的足球射门;我们不曾忘记陈俊卿老师在语文课上那优美的粉笔书写手势和“精美的板书”;我们不曾忘记吴国光老师在物理课上那慢条斯理的物理授课和动听的“乡音”;我们不曾忘记车克锦老师那快人快语、直言豪爽的高大帅气形象和严厉而幽默的授课风趣,课堂之外还常常在篮球场上与同学们一起抢球、投篮,成为学生最要好的“大朋友”;我们不曾忘记陈道扬老师为我们安排合理有序的课程和各种有意义的活动……。我们不曾忘记炮台学校每一位为我们授课的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教诲!在高中毕业44载之日,老同学们首先全体起立,共同举杯,为郭新德、罗玉蝶老师祝福,为炮台学校的各位老师举杯祝福!祝福老师们身体健康,永远幸福!</p><p class="ql-block"> 上图是黄太云同学去四川成都看望恩师郭新德和罗玉蝶老师时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段视频,是炮台学校首届高中班毕业44年石城首聚时,共同起立举杯为郭新德、罗玉蝶老师祝福!</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七夕节”之日,首聚中的“七仙女”共同举杯,为老师和同学们送上最美的祝福!</p> <p>  见到老同学,高敏钦同学激动的站起来,表达难以忘怀的师生之情,同学之情。</p> <p class="ql-block">  这是刘新民同学看望在西安定居的恩师郭新德和罗玉蝶老师。</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不曾忘记:我们是兵团第七师121团有史以来的首届高中班,在此之前,团场只有初中及以下班次,上高中是要去离家上百公里的师部奎屯的,正由于我们是团场首届高中生,师团领导都特别重视,选拔最优秀的领导当书记、校长、指导员,集中团场最优秀的教师为我们授课。在那个“火红的年代”,在那个知识分子被打成“臭老九”的特殊年代,一大批兵团农学院、医学院和“兵团政干校”等学校的老师“下放”团场,我们才有幸享受到“高水平”老师的精彩授课和培养教育。 </p><p class="ql-block"> 上图是2007年8月121团炮台学校成立50周年时,程鹏飞校长、李光亭科长(曾任团场教育科科长)、陈文学老连长(我们学农时的基地)与我们19位老同学的合影。 </p> <p class="ql-block"> 姚国璋老师是我们在炮台学校高中三年时期的英语老师,也曾短时间担任过我们的“班主任”,对我们关爱有加,姚老师不愧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高材生,一口正宗的北京话、流利的英语教学,特别是形象生动地教学形态,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记忆!因为姚老师后来又落实政策调回了“石河子医学院”工作,此后又担任“石河子医学院”的领导,退休回到北京定居,因此,我们大部分同学与姚老师也很多年没有见面了。2021年4月中旬,邓敬昌老同学和姚老师的大女婿王胜利给我提供了姚老师的电话,王胜利还发来了姚老师的照片,我于2021年4月13日才与姚老师有了直接的电话联系和交流,真是令人高兴,姚国璋老师虽已87岁高龄,但看起来仍精神饱满,思维敏捷,讲话利落干净,提起我们的一些同学的名字,姚老师也都非常清楚。这是姚老师在北京的家中读书、看报时的照片!看,姚老师仍然非常精神!</p> <p class="ql-block">  姚老师的老伴“石磊”,我们应该称为“师母”,在炮台学校时,曾是学校的会计,工作认真,待人亲切,为人和善,应得教职员工的一直好评!这是姚老师与现今已83岁的石磊会计的合影,看,老两口多么精神、多么健康、多么幸福!我们祝福姚老师老两口永远开心快乐,健康长寿!</p> <p class="ql-block">  这是张秀芬夫妇在121团团部,为从九江回到团场故地重游的陈道扬老师祝酒。</p> <p>  老同学们毕业44年了,终于有了第一次难得的相聚,姜玉兰作为“发起者”、“组织者”之一,动情的讲起老同学此次聚会的“初衷”、“过程”和满满的师生情谊,并倡议全体老同学共同举办先为郭老师、罗老师祝福!为老同学的相聚干杯!</p> <p>  我们不曾忘记:我们那些亲切可爱的“班委”——“老班长冯国贤,团支部书记毕庶亭,副班长张秀芬,学习委员黄太云,文体委员陶民选,劳动委员杜文德,……。一个“优秀的领导班子”,必然带出一个“优秀的团队”,高中毕业后,老同学们都非常出色:或考进全国“最高学府”并选留在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或成为受人爱戴的“最美的医生”,或成为教书育人的“最美教师”,或成为不惧辛劳的“社会财富创造者”,或选调到自治区和兵师机关为民从政……。无论老同学们选择那种职业,大家都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铭记老师们的谆谆教导,“先做人,后做事”,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奉献出自己的辛勤努力和全部力量,也都没有辜负老师们的期望,为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p> <p>  我们不曾忘记:我们炮台学校首届高中班是一个“优秀的团队”,“温暖的平台”,战斗的集体,每一位同学原本就是从全团选拔到炮台学校的优秀学生,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的优点、长处和“传奇故事”,可以说是“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如今虽然已经毕业44载,每位同学依然是一本“读不完的好书”,写不完的“画卷”,走不完的“幸福之路”……。我们为大家能够曾经生活、学习、战斗在这样一个“优秀的团队”而骄傲,而自豪!</p><p>下面照片是我们1974年高中毕业时全班同学与班主任郭新德老师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郭老师与全班男同学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全班女同学的合影。</p> <h3>  老同学相聚,李新荣和徐建英高兴的合不拢嘴!</h3> <h3>  我们不曾忘记:我们作为炮台学校首届高中生,在校的三年半期间(因为冬季毕业改为秋季毕业,我们的高中读了将近四年),赶上了“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学校和老师对我们的学习抓得格外紧,严格的授课,严格的作业,严格的自习,严格的考试,严格的考勤,严格的考核……,各种严格的要求,反而大大的提高了我们的学习水平,使我们首届高中生“学有所值”,“货真价实”,成为团场“拿得起,用得上”的“有用之才”,我们也成为团场的“样板”和“骄傲”!</h3> <h3>  我们不曾忘记:我们的高中生活是多么的丰富和多彩,在那个“火红的年代”,我们除了课堂学习,还积极参加“学工、学农、学军”等活动。我们深入团场的加工厂、修造厂拜工人为师,拿起铁锤焊枪,开动车床,端起锉刀,聆听工人师傅的指教,弘扬“工人阶级的思想”;我们来到团场连队的田间地头,除草间苗,浇水施肥,虚心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决心接受“老军垦”手中的“坎土曼”,一辈子“战斗在连队团场;我们奔赴解放军的军营,接受解放军叔叔严格的军事训练,从最初的稍息立正,一二一的齐步走,到规范的正步“铿锵”;……。我们在丰富、生动的教学活动中付出了心血,经受着锻炼,得到了全面的成长!</h3> <h3>  我们不曾忘记:我们作为炮台学校首届高中班,处处要为“学弟学妹们”做出榜样,炮台学校最重的“任务”总会交给我们完成,我们为此感到自豪和骄傲。记得那年学校领导把挖菜窖的重任交给了我们,在班主任郭新德老师亲自带领下,我们挥起了镐头,拿起了铁锹,端起了“抬巴”,挑起了“柳筐”,男同学争先恐后勇挑重担,女同学“巾帼不让须眉”你追我赶,同学们团结一致,相互鼓励,虽是炎热的夏天,挥汗如雨,但却不叫一声苦,不喊一声累,原本三天的任务,我们两天完成,得到老师的称赞和“老校长”的表扬!</h3> <h3>  我们不曾忘记:全部男同学的那次夜间集体“偷瓜”的难忘经历。正是因为我们提前完成学校挖菜窖的重任,原本期待学校领导会“奖励”我们,分给我们可口的大西瓜,但不知为何内心期待的大西瓜没能吃上,同学们私下有些“火气”,如是,在那个夏季的夜晚,班长冯国贤、团支部书记毕庶亭亲自召集全班的男同学,拉上窗帘,关掉电灯,聚集在宿舍摸黑“开会”,认真谋划“集体偷瓜”的行动,许力生等几位腿脚快的同学先有意想办法引开“看瓜的老头”,声东击西,然后其他同学则大胆的开始偷瓜行动,席建干脆脱下长裤把裤腿扎起来,把西瓜装在两条裤腿里,架在脖子上扛起来,一次至少能“偷”四五个大西瓜……班主任郭新德老师应该也知道了我们的“偷瓜行动”,但出于对同学们的同情和关爱,心里故意装作不知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同学们“美美的吃上了一次大西瓜。</h3> <h3>  我们不曾忘记:我们为炮台学校栽种“苹果园”的美好记忆。学校领导决定炮台学校要栽种一块“苹果园”,地址选择学校西面的一块肥沃的菜地,苹果园规划30亩左右,这一重任依然交给了我们首届高中班,班主任郭新德老师亲自带领我们画图纸、搞规划,我们带着美好的梦想和期盼,认真地挖坑、施肥,栽下一颗颗苹果树苗,郭新德老师说,为了将来能记起那一颗苹果树是谁栽种的,我们就精心的用小瓶子,再用纸条写上同学们的名字装在小瓶子里,把装了种树人名字的小瓶子用细绳子帮在苹果树的根上,将来就会清楚的知道那颗苹果树是谁栽种的,让后人享受着“前人栽树 后人乘凉”的佳话!只是不知道我们亲手栽种的那片苹果园是否还在?曾经有多少人享受过它的“胜利成果”!</h3> <h3>  我们不曾忘记:在那个生活物资及其贫乏的年代,我们吃的是80%的粗粮,只有20%的细粮(白面),学校食堂饭菜是真正的“大锅饭”,难得吃上肉,难得见到油,我们的每天的主食,主要是玉米馍馍和水煮萝卜、水煮大白和水煮冬瓜条,但困难的生活没有影响我们美好的心情,同学们每天用饭票买上玉米馍馍,用半大的饭盆打上饭菜,就在学校食堂前面的“晒场”上盘腿席地而坐,一边大口吃着“香甜的”饭菜,一边聊起说不完的“趣话”,感受着生活的美好,享受着学生时代的快乐!</h3> <h3>  我们不曾忘记:学校男生宿舍夜间的特殊快乐。尽管学生宿舍都是七八个人的“大通铺”,到了熄灯的时候,有的放屁,有的磨牙,有的说着梦话……。但同学们总是乐观的讲着故事,开着玩笑,憧憬着未来的梦想“神话”……。</h3> <h3>  我们不曾忘记:作为炮台学校首届高中班的“学兄学姐”,我们应该成为学校的“榜样”,成为低年级同学们的“楷模”……。学习上我们一丝不苟,必须成为名副其实的“学霸”;体育上我们班肯定是全校篮球、排球、乒乓球的“冠军”和单双杠上运动自如的“健将”和“帅哥”;文艺上我们总是炮台学校宣传队的“台柱子”,成为演出舞台上的“靓姐靓哥”……。</h3> <h3>  我们不曾忘记:我们男同学们自己动手刻印版,买红漆,在汗流背心或球衣前面印上“炮校”字样的运动服,穿在身上非常自豪,走出校外总能引起外人的极大关注,还把我们当成“炮兵学校”的“解放军篮球队”,向我们投来羡慕和崇敬的目光,我们也以此为豪,更加喜欢穿上印有“炮校”的运动服外出活动,也为我们是“炮台学校”的首届高中生而骄傲和自信!</h3> <h3>  我们不曾忘记:炮台学校高中班学生时代的“奇闻趣事”,同学们尤其是男同学们白天都是非常听话的“好学生”,到了夜晚,常有一些“特殊的行动”——“偷甜菜、偷玉米,回到宿舍用洗脸盆(也是洗脚盆)熬糖稀,煮玉米粒,之后大家吃的香甜可口,扯东拉西,享受着“简单的快乐”,还一起谋划着下一次的“秘密行动”;我们套兔子、打麻雀,亲自动手,亲自操作,亲自“下厨”,之后同学们聚拢在一起共享“丰收的成果”,品尝生活的“美味”和多彩。宿舍的煤炭不够了,就私下组织去碳场“偷上一点,知道学校存放旧图书、杂志的库房“有机可乘”,就会秘密组织行动,“借”上一些喜欢的图书和杂志,共享着偷偷看书、业余学习的快乐!……。</h3> <h3>  我们不曾忘记:炮台学校那座美丽的校园,因为炮台学校的校园,其前身就是兵团农七师的“老师部”,我们的教室、宿舍、食堂、门诊等,就是当年兵团农七师师部的办公室、师机关职工宿舍,会议室、机关门诊和师领导的“官邸”,老炮台的每一栋建筑都是非常美观的“苏式建筑”,规划合理,风格独特,冬暖夏凉,极具特色。记得黄太云的家就曾经是农七师第一任政委史骥的“官邸”,据说史骥“老政委”若干年以后再到炮台考察时,当史骥老政委知道他的“官邸”里的人家出了一位“北京大学”高材生时,非常高兴,也即兴开玩笑说,看来我的“官邸”还真的是一块“福地”呀!……象“老炮台”这种完整的兵团师部建筑,在全兵团也再难找到,也可以说是“绝无仅有”。此后的多年,我听说八师147团的“小李庄”曾经是兵团十师的“老师部”、经过时任团场领导的百般努力,才终于保留下来,并作为兵团的“文化遗产”,成为兵团“红色教育基地”,为此我曾巡找机会专门去“小李庄”参观过那所“老师部”,尽管也非常不错,但实地一看,无论其规模、布局、风格等,与我们的母校“老炮台”都无法相比,如果“老炮台”保留到现在,那将成为兵团“军垦文化”难得的“文化遗产”和“精神宝库”,只可惜,被一位只会生产经营、只看经济效益、并不了解兵团历史和文化的团长,果断拆掉,修建成一个“养牛场”,……我们为之“悲哀”,我们为之叹息!但时至今日,我们对母校“老炮台”却仍然留下深深地眷恋和永远美好的记忆!</h3> <h3>  我们不曾忘记:炮台学校首届高中班的学习和生活是那么的丰富、多彩和快乐!当炮台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后,学校的教室不够用,学校领导就安排我们利用学习之余,打土块、伐木头,建新房,我们自力更生,自己动手,我们就是“工程师”、我们就是“建筑师”,硬是用我们劳动的双手,建起一栋一栋宽敞明亮的新教室。每当同学们坐在自己动手建起的新教室里上课,我们的心情是那么的充实和自豪,是那么的美好和快乐!</h3> <h3>  我们不曾忘记:炮台学校那一排排粗壮挺拔的白杨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最粗的白杨树一个人都抱不过来,那可都是当年兵团第一代开发者“青春奉献”的见证,也是兵团第一代开发建设者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我们曾经在大杨树下读书聊天,憧憬美好的梦想,我们曾经在郁郁葱葱的树林中跑步做操,嬉戏散步,我们享受着学习的喜悦,享受着军垦“前辈们”为我们栽种的“幸福和快乐”!</h3> <h3>  我们不曾忘记:炮台学校操场南面那一口长年流不断的“甜水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限的乐趣。早晚的洗刷,我们可以从井里取水,有了脏了的衣服,我们可以随时到井边清洗,尤其是夏天上完体育课或参加完劳动之后,就会马上来到井边,先用双手捧上井水美美的喝上几口,再用清凉的井水洗上几把脸,那就是一种“最美的享受”,那就是一次“戡畅淋漓”!“老炮台”的那口“甜水井”成为我们在炮台学校生活时代的“幸福源泉”和“无限的动力”。</h3> <h3>  我们不曾忘记:炮台学校男生宿舍后面的那条长长的水渠,给我们学习之余的课外活动增添了多少乐趣。那个年代,炮台学校还没有什么澡堂,同学们也从来没有去“澡堂”洗澡的“奢侈”,天气冷的时候只能是打上一盆热水,用毛巾“擦擦澡”,但是,当夏天炎热的季节,学校南面的那条水渠就成为男同学们洗澡和游泳的“快乐之地”,特别是中午的时候,太阳高照,渠水温暖,男同学就会结伴去水渠游泳,洗澡,那种感觉、那种心情、那种快乐,至今都留下美好的回忆!</h3> <h3>  我们不曾忘记:解放军冬季“拉练”驻守在炮台学校的日子里,全班同学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女同学争先恐后帮助解放军战士洗衣服,男同学与解放军战士问寒问暖,并与解放军战士开展“篮球、排球友谊赛”,积极参加解放军安排的打靶训练和实弹射击,增进了与解放军的友谊和情感,也从中感受到国防知识教育。</h3> <h3>  我们不曾忘记:炮台学校那片“天然的溜冰场,这片“天然溜冰场”地处学校东南角,原本是一块菜地,因为它离那口自来水井比较近,冬天井水灌溉到已经平整的菜地,就成了一块“天然溜冰场”,这可是为我们增添了不少生活的乐趣,丰富了寒冷冬季的学习生活,在体育老师及先前就会滑冰的雷云老师等到指导下,不少同学们就利用自己制作的“冰刀”,从零开始,学习滑冰、溜冰,在有了一些滑冰基础后,不少同学还尝试着在冰场上玩起了“打冰球”,当然,“球杆”和把“冰球”只能用木棒和“沙包”代替”,尽管滑冰场的规模、条件根本无法与正规滑冰场相比,同学们的玩法也都是自己“杜撰出来”的,但却丝毫不影响大家滑冰和“打冰球”的浓厚兴趣,丝毫不影响同学们“冰上运动”的兴致和快乐!</h3> <p>  我们不曾忘记:在炮台学校学生时代那些平凡而快乐的时光。还记得那位每天为我们按时敲钟的“甘肃老汉”王爷爷那憨厚的身影;还记得“看电话”的“黄伯伯”那总是挂满笑容的慈祥和蔼的面庞;还记得学校“门诊室”那位可亲可敬的“杜医生”;还记得那位会管会算、满口纯正河南腔的“闫会计”;还记得学校食堂那位精心为师生服务的“胡司务长”;还记得图书室那位总爱絮絮叨叨但又特别关心他人的“杨武老太太”……。</p> <h3> 注:下面还收录几位老同学的“大作”,以留作纪念。<br></h3> <p class="ql-block">  《 远方的思念》</p><p class="ql-block"> 胡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是紫禁城里的宝贝,</p><p class="ql-block">你是东方明珠的光芒,</p><p class="ql-block">你是鸢都海边的风筝,</p><p class="ql-block">你是长安古都的城墙,</p><p class="ql-block">你是兰州黄河的铁桥,</p><p class="ql-block">你是乌市街角的灯光,</p><p class="ql-block">你是边陲新城的子午路,</p><p class="ql-block">你是守望一生的故乡……</p><p class="ql-block">你是远方我时常思念的人,</p><p class="ql-block">同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是古尔班通古特南麓的红柳,</p><p class="ql-block">我是老砲台校园的书香,</p><p class="ql-block">我是下巴湖沃野上的钢皮西瓜,</p><p class="ql-block">我是玛河电站上游的粼粼波光,</p><p class="ql-block">我是砲台镇驰名的炮台红,</p><p class="ql-block">我是绿洲迎风哗啦啦响的白杨,</p><p class="ql-block">我是接替一冬白菜萝卜的早春苜蓿,</p><p class="ql-block">我是挂满枝头的榆钱伴着布谷鸟鸣绽放,</p><p class="ql-block">我是放学路上被当作水果的黑沙枣,</p><p class="ql-block">我是渠道里的“旱鸭子”顺水漂荡……</p><p class="ql-block">我是金黄芬芳的沙枣花啊,</p><p class="ql-block">年复一年盼着你归来的,</p><p class="ql-block">故乡。(杨海生)</p><p class="ql-block"> 2018年5月15日。</p><p class="ql-block"> 上图是杨海生老同学骑骆驼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 同窗情愫》</p><p class="ql-block"> 写给母校师生</p><p class="ql-block">追忆青葱岁月,</p><p class="ql-block">醉思砲台同窗。</p><p class="ql-block">四十四载飞逝,</p><p class="ql-block">而今天涯遥望。</p><p class="ql-block">微群朝夕缘聚,</p><p class="ql-block">逸情时光同享。</p><p class="ql-block">桃李春风化雨,</p><p class="ql-block">情谊地久天长!</p><p class="ql-block"> 2018年5月2日</p><p class="ql-block"> (杨海生) 于会稽</p> <p class="ql-block">  《 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红星闪闪迎同窗,</p><p class="ql-block">四十四载遥相望。</p><p class="ql-block">当年小乔今安在?</p><p class="ql-block">满面苍苍是周郎!</p><p class="ql-block">举杯问君君无语,</p><p class="ql-block">何把故乡作它乡。</p><p class="ql-block">桑榆晚晴秋光好,</p><p class="ql-block">相知相惜暖夕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献给我的同学</p><p class="ql-block"> (姜玉兰) 2018.8.16</p> <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和下面两张照片是2018年4月17日邓敬昌、姜玉兰,张华新、李海兰、周考斌五位老同学在上海相聚时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李维芳同学《对雷老师的回忆片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雷云老师是位值得敬佩的恩师,时隔多年,很多美好的画面依旧会清晰地浮现在脑海里。很喜欢看他溜冰,身轻如燕,在冰面上展现着各种美妙的花样,那时的我,真的是看呆了。多年来,这些画面长久的定格在脑海里”。</p><p class="ql-block"> 上图是李潍芳老同学在山东潍坊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七夕相聚有感》(高敏钦):</p><p class="ql-block">(一)姜,陶,张,吴,发邀请,七四同窗会石城。秀梅,顺华,芬莲接,可圈可点是建英。人生如梦东逝水,老却最忆是旧情。莫道不全是遗憾,十全十美本难成。</p><p class="ql-block">(二)四十四载又重逢,十八同窗聚石城。七夕牛郎织女会,留下人间鹊桥情。再逢满脸似刀刻,重聚两鬓霜染成。虽近黄昏霞亦美,又萌青春夕阳红。</p> <p class="ql-block">《母校那口井》</p><p class="ql-block">作者:胡杨</p><p class="ql-block">近日,“砲台老同学”群公布了七四届高中毕业生8月份聚会活动安排,其一是重游(老)砲台学校。看到这一消息,对我来说内心十分渴盼,但也不免有些忧伤,——因为种种原因这所学校在原址上已不复存在了(听说成了牛场,……?……!)。这些天来,令我不停地回忆起45年前学校的面貌,还深深地想起校园中那口井……</p><p class="ql-block">炮台学校是我可爱的母校,我小学一年级(缀)、初中后二年和高中在这里读书。离开45年后,我依然记得校园南侧是宿舍,北侧是教室,中央是杨柳环绕的操场,紧傍操场南边有一口钻机打的自流井。这口井深出水量很大,昼夜不息,井水夏日凛冽,冬日温暖,清彻甘甜,可以生饮,吸引着方圆十里的连队来这拉水吃。上个世纪60年代初,团场的连队还在吃涝坝水(包括我家),是团领导出于对学校师生的关怀,早早为当时团里这所唯一的学校打了口井。后来我从60里外的连队来这儿住校读书,教室里用的是木制的课桌板櫈(我小学在连队学校曾用的是麦草和泥垒的土坯桌櫈,袖子始终是脏的),一日三餐由学校食堂按时提供(在连队读书放学回家饿着还要帮妈妈烧饭),每天饮用着这囗清彻见底的自流井水(在连队饮用的是露天又浑又脏的涝坝水),更庆幸的是这所学校有一批北大、清华和陕师大等名牌大学毕业的老师,还有专为师生们做医疗卫生服务的校医……。五年里,我抱着一种珍惜的心态,刻苦读书,积极参加体育和劳动锻炼,遵守学校纪律,顺利圆满地修完了初中、高中的学业。</p><p class="ql-block">在母校度过的青少年时光令我倍感幸福,学校优越的读书环境和一批优秀老师的谆谆教诲,就像那甘甜的井水滋润和培养了我们,使我们具备了更好地走上社会的文化素质和思想品德。如今,原址上已听不到早操的号令和朗朗的读书声,那所学校连同那口井已成为一段抹不去的记忆。在此,尤将浓重的校园往事和今日的伤感汇集成几首小诗,聊以抒怀。</p><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校园中央一口井,</p><p class="ql-block">四季喷涌水淙淙。</p><p class="ql-block">夏日畅饮解燥渴,</p><p class="ql-block">冬泼冰场任滑行。</p><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方圆数里同甘甜,</p><p class="ql-block">汲水不忘掘井人。</p><p class="ql-block">青丝伏案勤补拙,</p><p class="ql-block">园丁恩泽润无声。</p><p class="ql-block">(三)</p><p class="ql-block">今日井台叹水逝,</p><p class="ql-block">笑语欢声已无踪。</p><p class="ql-block">吾欲重闻井水吟,</p><p class="ql-block">游子归来泪雨中。</p><p class="ql-block">(四)</p><p class="ql-block">斗转星移写春秋,</p><p class="ql-block">桃李天涯醉东风。</p><p class="ql-block">花甲剩有半生缘,</p><p class="ql-block">三载同窗一世情!</p><p class="ql-block">2019年8月4日</p> <p>《同学抒怀》</p><p><br></p><p>首届同窗世留芳</p><p><br></p><p>流年好友鬓添霜</p><p><br></p><p>忆昔同学风茂时</p><p><br></p><p>笑谈理想意显彰</p><p><br></p><p>风吹雨打百炼钢</p><p><br></p><p>出类拔萃露锋芒</p><p><br></p><p>慧眼识珠择智贤</p><p><br></p><p>同学各业谱凯章</p><p><br></p><p>四海为家做栋梁</p><p><br></p><p>百业重任敢担当</p><p><br></p><p>岁月记得心血痕</p><p><br></p><p>流星划破天际亮</p><p><br></p><p>风霜染鬓身满苍</p><p><br></p><p>孙儿绕膝行踉跄</p><p><br></p><p>回眸一笑忆当年</p><p><br></p><p>犹是同窗贴心房。</p><p>(杜文德)</p> <p class="ql-block">四十四年首次聚会,接待准备不敢怠慢,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准备工作已经做完;餐厅环境硬件一般,饭菜服务尽量周全,室外室内气氛温暖,新疆特色美味佳肴,经济实慧绝对解馋,鲜花酒水瓜果备全,就等各位嘉宾出现。同学首聚缺经少验,安排不周多多包涵!------筹备组:姜玉兰、陶民选、刘顺华、吴德胜、徐瑞(徐建英)。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炮台学校的学生时代,为我们留下了太多太多美好的记忆,为我们留下了太多太多快乐的时光,为我们留下太多太多人世间的真情,为我们留下太多太多值得留恋的“青春梦想”!……。</p><p> 炮台学校,是我们人生重要的起点,是我们放飞梦想的美丽地方!……。</p><p>“人间处处真情在”,最美最忆“炮台情”!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