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娃:国策 国事 (文/原创 图/网络)

墨泉

<h3>  很多事情都验证了一句俗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计划生育这个国人们始终绕不开的共同话题,从过去限制生育为国策,到现在开放二胎是国事,也没逃脱这一定律。 </h3><h3><br></h3> <h3> 建国前,中国百年战乱,民不聊生,顾不上人口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民众生育观念是多子多福,政府主张是“人多力量大”,社会主义国家也都在鼓励多生多育。其中,苏联“老大哥”因为二战时期损失人口超过2500万而面临人口灭绝,于是制定了英雄母亲政策。在“造人运动”中,有对夫妻生了40个孩子,成为了苏联史上的最功勋卓著的英雄母亲,想必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罗马尼亚更邪乎,实施了禁止堕胎乃至禁止节育的强制多生政策,宣称“不生育孩子的人就是背叛国家的人”,不能受孕的女性要交纳税金,堕胎者将受到判刑囚禁的处罚。 </h3><h3><br></h3> <h3> 那时,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一员,政策上也是鼓励生育,限制堕胎,每个家庭生七、八个孩子稀松平常。后来,也开始注意人口控制,不过只是口头号召,说说而已。直到1982年人满为患时才动真格的,把计划生育作为国策写进宪法,一对夫妇只生一个骇。 </h3><h3><br></h3> <h3> 从此,三十多年间,计划生育成为了全民运动,从上到下都设立主管计划生育工作的“衙门”,计划生育工作成为了地方政府的头等大事和“一票否决权”,单位出了问题评不上先进,还要追究领导责任。超生一人,比伤亡一个人事儿都大。如果公职人员家里超生,要受党内和行政处分,甚至免职。莫言是体制内作家,管笑笑是独生女儿。他曾坦言:妻子又有过怀孕,只是迫于计划生育政策,怕自己丢了铁饭碗,而选择了人工流产。即使再有名气的人,触到超生的红线也难以豁免。张艺谋超生了,那也要付出748万余元巨资的代价,并陷入舆论的漩涡,承受着精神的压力。 </h3><h3><br></h3> <h3>  还有,过去各地计划生育的标语口号,也很是雷人。“该扎不扎,见了就抓”、“该流不流,扒房牵牛”、“结贫穷的扎,上致富的环”、“一胎环,二胎扎,三胎四胎杀杀杀”、“宁添十座坟,不添一个人”……现在听起来,都让人起鸡皮疙瘩。 </h3><h3><br></h3> <h3>  计划生育有雷人的口号,当然也免不了发生奇葩的事情。前些年家喻户晓的小品《超生游击队》,在农村有着无数个雷同的现实版本。还有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强行抓人结扎、引流,或者罚款、收社会抚养费等,引起暴力抗争,发生人身伤亡的恶性事件也屡见不鲜。 </h3><h3><br></h3> <h3>  如今,人们对过去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褒贬不一,甚至全盘否定一度占了上风。认为当前中国人口出生率断崖式、坍塌式或雪崩式下跌,老龄人口数量达到世界第一,老龄化速度,也是世界第一,成为了“独生子女”一代的赡养危机。一位经济学教授转了一条微博说:老人的独子不在身边或自顾不暇,退休金请不起保姆,医院找不到护工,疾病缠身不能自理,除了自杀还有什么出路? </h3><h3><br></h3> <h3> </h3><h3><br></h3> <h3>  只不过现在的问题是摁倒葫芦瓢起来。过去想生不让生,现在是让生不敢生、不想生。即便全面放开生育,尽管人民日报刊文《生娃 是家事也是国事》,呼吁以生育政策的落地和社会保障的健全来切实促进生育。但生育率低迷现象也许短期内不会有大的起色。 </h3><h3><br></h3> <h3>  第一道门槛,当然是钱的问题。不管是富人和穷人,都不愿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甚至在胎教就开始了,出生时请个月嫂好几万,入托上学加上各种特长班,孩子都是踩着人民币走在成长的路上。培养一个孩子费用都能卖一架歼6战机了。除去教育支出之外,孩子的一套房子,首付掏空两代人积蓄,贷款又搭上余下几十年。所以,二孩不敢生是个现实问题。 </h3><h3><br></h3> <h3>  即使没有第一道门槛,即使国家出台奖励政策,年青一代的思想观念变化,也同样不想生。当今社会丁克族数量呈上升趋势,大多独生子女传宗接代的意识逐渐淡化,追求生活独立,崇尚个人自由,不喜欢被家庭和孩子拴住手脚,经济条件允许,也没有多生的愿望。目前,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奖励生育,个人也不差钱,但人口出生率也非常低。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h3><h3><br></h3> <h3>  中国人口数量世界第一,如果说存在种族灭绝的危险,那是杞人忧天。问题是现在即使全面放开生育,独生子女的父母也别指望得到第三代人的赡养。中国过去的计划生育,在养老方面可能做出至少一代人的牺牲。但比起战争年代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这又算得了什么。 </h3><h3><br></h3> <h3>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凡是都要顺其自然。人口生育是国策也好,国事也罢,总得接受现实,面对现实。否定之否定,是一切事物的发展规律,机遇与挑战,共生共存。生娃,也是如此。 </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