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模式桎梏,完成华丽变身

梁克兵

<h3><font color="#167efb">  2018年的国培在美丽的安康徐徐拉开帷幕,虽已立秋,但空气中仍弥漫着酷热的分子,我们90余人坐在一间教室里,也幸有组织者热心而周到的服务,幸有空调送爽,让我们免于汗流浃背的煎熬,因此,才能让我贫瘠的思想在老师真知灼见的薰染下渐渐润泽,在与同行的交流沟通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浓浓的研学氛围中让晦涩渐变明析。</font></h3><div><font color="#167efb"> 回首昔年课改路,我们在荆棘中迷糊前进,没有自己现成的方法,两眼一抹黑,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只能借鉴,只能模仿。于是,各种来自成功案例的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模式铺天盖地,接踵而至。今日学这个,明日学那个,直叫人应接不暇,无所适从,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方法,真不知道还能教什么,该怎样教了,正如培训老师所说"越来越不会教了",让人困顿,让人迷茫。 </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 我不能说人家的模式不够先进,全无可取之处,人家成功了,难道不够好吗,但别人的终归是别人的,并不能完全吸收。邯郸学步,一味的照抄照搬,嫁接难免枯败,移栽难免因水土不服而凋萎。″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大抵如此吧。</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 而近几日的学习,让许久以来一直萦绕心头的困感和疑虑被一丝曙光照得鲜亮,心绪豁然。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也并非让我们一味地拿来,而无须去伪存真吧。他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说“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也许我们该回头内视己身,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揉取他人教学之所长,结合自身特色,认真分析学情,探索一条适合自己的教改之路,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 而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个人认为要完成以下几点:</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 一、研读课标。课标规定了各学科各学段的教学目标,学生该学到什么知识,锻炼什么能力,形成什么品质,达到什么程度等。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 二、看书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教育大家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学习学科知识,提高自己从事的学科教学的业务能力;学习名家的教育教学方法,兼容并蓄地寻找适合自身的方法。</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 三、实践反思。勇于实践和探索,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丰富教学经验,提高教科研能力,在实践中更正教学行为,完善教育教学方法。只有坚持不断的反思,才能由量的积累到质的升华。</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 四、专家引领。一家之言难免偏颇,但取其共有,择其善者亦未必不可,其基本的教育思想、理念还必须坚持,如"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等。专家的"专"是指其在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有其卓越见解,肯定有其可取之处,拿来加以改造,当然是可以的,而且是一条大大的捷径。不能迷信一种方法或模式,是要防止失去自我,不切实际地在一条错误的道上走入死胡同。</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 几天听教,专家的学识犹如不竭奔河,只恨自己承载知识的容器太小,不能悟其万一,只在迷惑与明悟的反复中收获点滴,已是欣慰至极了。</font></div><div><font color="#167efb"> 但愿剩下的几天培训能让我得到更多的感悟,让我丢掉一些,再拿起一些,在拿起与丢择之间变身,完成华丽的蜕变!</font></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