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也许,退休后有了闲暇时间;也许,人上年纪喜欢回首往事;也许,当今手机功能提供了便利;也许......。</h3><h3> 翻阅了泛黄的老照片,四十多年前度过的峥嵘岁月最值得回忆,无愧于当兵的那几年了。</h3> <h3>十六岁那年的照片</h3> <h3>朋友为我欢送时合影</h3> <h3> 十六岁那年,我步入了象山造船厂当学徒,做的是机械工作。一九七二年冬,十八岁的我,怀着满腔热血应征入伍,圆了当兵的梦。</h3> <h3> 穿上新军装,背着背包和挎包,告别了亲人,离别了家乡,踏上了一路向北的运兵列车。</h3><h3> 那时的条件差,车箱内垫些稻草,铺上被子就可充当卧铺了,我们这节车箱乘着二十多位新兵,大家又说又笑地猜测着我们要去的终点。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一路上也记不起这趟列车停了多少次,反正都是礼让对方。坐了一日一夜,到一个车站又停下了,打开小得可怜的车窗,一股寒气袭人而来,气温与南方相比温差悬殊,问在捡煤碴的小孩,“小朋友这里是什么地方?”答;“新乡”,问:“是新疆吗?”小朋友放大嗓门“是新乡”。大家也不知新乡属那个省,愕然......</h3><h3> 火车继续行驶几十分钟后停在一个军用的列车站台,下车后又转坐早已等候的帐蓬军车,约一小时,天已黑了,远方传来了啰鼓声,“欢迎新战友!”部队官兵喊着口号列队迎接。</h3><h3> 从此以后,在这里,被称为“新乡南太行”的山脚下走过了平凡的五年军旅生涯。</h3> <h3> </h3> <h3>穿一身厚厚的冬装还觉得冷,到部队新兵连的第一张照片。</h3> <h3> 英俊潇洒的林后彬战友</h3> <h3>新兵连的战友合影</h3> <h3> 洪定国战友在练手枪射击</h3> <h3> 训练时留下的瞬间</h3> <h3> 叫我“小毛孩”的河北籍新兵连班长马德峰。</h3> <h3> 到新兵连集训,对我来说经历到的都是新鲜的、陌生的。第一次实弹射击;第一次投实弹手榴弹;第一次巡逻、站岗;第一次惊心动魄的夜间紧急集合......。真正体验到军队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特殊气氛。</h3><h3> 经过二个月严寒的冬天,经过训练场上的摸爬滚打,从老百姓蜕变为一个兵。</h3> <h3> 新兵连训练结束后,我下到该部队汽车队当通讯员,兼汽车修理车间机床工工作。和我一起到汽车队的战友都开始汽车驾驶训练了,我只能暗暗地羡慕他们。</h3> <h3> 前排左起三汽车队黎国民队长</h3> <h3>和江苏藉郭汝才指导员留影</h3> <h3> 指导员和队长好像看出了我想学开车的心思,没当一个月的通讯员就下到班里和他们一起参与汽车驾驶训练。</h3> <h3> 教练车到辉县百泉景区留影</h3> <h3> 和左一教练蒋贤义班长及战友们学道路驾驶,背后这辆方向盘在右边的“道奇”教练车,据说是抗美援朝时从美国佬手里缴来的。</h3> <h3> 右起我和郑玉仁班长、张福战友、郭汝才指导员、蒋贤义班长留影。</h3> <h3> 七三年七月,汽车队派我到师部参加汽车修理集训。</h3> <h3> 威严英俊的张胜利战友</h3> <h3> 在山西晋城三个月的汽车修理集训,虽然时间短暂,但学习、生活中充满欢乐。右起楠松球、张胜利、和我合影,分别时战友们依依不舍。</h3> <h3> 和林小助战友一起排除汽车发动机故障。</h3> <h3> 河北籍战友马文龙班长</h3> <h3> 试试修理后的幸福牌三轮摩托车车况</h3> <h3> 远处墙上这块大黑板,曾记得是我每月要创作一期黑板报的园地。</h3> <h3> 一九七五年画的自画像</h3> <h3> 右起钱家明、我、张世国,站着的是林小助战友合影。</h3> <h3> 右林小助战友和洪定国战友合影</h3> <h3> 卫生所卫生员张志章战友</h3> <h3> 部队营区风光旖旎,山峰奇险,峻秀峭拔,漫山遍野的杏子、野枣让人嘴馋,房前屋后种满了苹果树、柿子树。上图是战友们在营房区留影。</h3> <h3> 和郑国平战友在高炮基地留影</h3> <h3> 穿军用工作服的我</h3> <h3>张志章战友在辉县百泉留影</h3> <h3> 和小车驾驶员林小助战友合影</h3> <h3> 和郑国平战友送车到武汉汽车修造厂大修的闲间在大冮大桥脚下合影。</h3> <h3> 在武汉留影</h3> <h3> 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后,部队政治处举办揭批“四人帮”漫画宣传展,处里安排我和太原籍战友蒋利民到郑州有关兄弟部队釆访,学习。上照片在郑州“二七”纪念塔顶层留影。</h3> <h3>在“二七”纪念塔前留影</h3> <h3>在郑州人民公园</h3> <h3> 借了海军服装,留下海军的镜头,潇洒一下水兵心中的梦想。</h3> <h3> 在焦作留下小影</h3> <h3> 曾经闪耀在我头上的红五星和挂在领上的红旗。</h3> <h3> 一九七七年服役期满,回到了阔别五年的故乡。军旅生涯有很多的故事让人难忘,虽然脱下了军装,战友在一起仍倾诉着衷肠,挂念的仍是战友的健康,奔七十的老人,保持好心态,让心情明朗阳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