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之行(二)——回到拉萨

张振东

<h3>到了拉萨,不得不去的地方肯定是布达拉宫,坐着机场大巴从布达拉宫广场经过,下车后还没来得及适应这里的气候,也没有去宾馆,直接迫不及待的来到这里,与布达拉宫来一个亲密的接触<br></h3> <h3>用手机拍的视频</h3> <h3>在广场附近工作的藏族环卫工人告诉我,拍照的最好位置是对面的药王山,50元面额的人民币图案就是在那个位置拍的,于是便直奔药王山拍摄</h3> <h3>还真是,天衣无缝</h3> <h3>这里吸引了好多从全国各地来的游客在这里手举着人民币合影</h3> <h3>我也不能例外</h3> <h3>拉萨的天气阴沉沉的,没有一丝太阳光,等了一个下午准备撤离去宾馆的时候,突然发现从西边云封里透出一丝亮光,要出太阳了,刚好照在布达拉宫上面,煞是漂亮,这也许是拉萨欢迎我们这些伪摄影爱好者的方式吧</h3> <h3>广场对面公园湖边的倒影也不错</h3> <h3>在这里,已经有好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支好机器准备开拍</h3> <h3>出门没带三脚架,只能把相机摁到湖边的栏杆上拍了这张夜景,曝光6秒,还可以吧</h3> <h3>来到拉萨,还有一个必须去的地方,那就是八廓街,去那里领略当地的风土人情</h3> <h3>慈祥的藏族阿妈</h3> <h3>寺庙上空悬挂的经幡和五星红旗</h3> <h3>藏式风格的建筑上德克士的标志非常显眼……</h3> <h3>僧袍、佛珠、手表、爱疯手机,握手机的姿势也告诉人们,他不是在接电话,而是在听微信的语音消息……</h3> <h3>佛珠——这个被佛教徒用以念诵记数的随身法具,在这里被沿街叫卖<br></h3> <h3>在这里,随处可见各种肤色的老外</h3> <h3>游客、信徒</h3> <h3>累了,休息片刻继续……</h3> <h3>八廓街在有些人心里,可能是一方避世静土,这里没有纷繁,只有诵经与顺时针绕行“转经”,这里没有烦恼。<br></h3> <h3>走累了,可以在这里任何一个角落休息</h3> <h3>在这里,这应该是最流行的服装了……</h3> <h3>孙仔,别以为我腿脚不方便就管不了你,我可以拴着你</h3> <h3>这个地方,吸引了好多游客驻足拍照留念,起初不知道为啥,后来才知道因为一首诗:</h3><h3><br></h3><h3> 住进布达拉宫   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萨街头,   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与玛吉阿米的更传神,   自恐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怕误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br></h3><h3>据说还是仓央嘉措当年幽会的地方噢</h3> <h3>在这里,好多游客都喜欢穿一身藏服拍照留念一下</h3> <h3>我也凑个热闹</h3> <h3>随处可见巡逻的武警和各种警务站保护着这里每个人的安全……</h3> <h3>熙熙攘攘的八廓街</h3> <h3>大昭寺</h3> <h3>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先有大昭寺,再有的拉萨,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每一个朝圣者都是代表一个村或家族,他们用板车拖着行装,餐风露宿,不避雨雪,一路磕着等身长头,经年跋涉来到大昭寺前,在此再继续磕长头达数月之久。<br></h3> <h3>磕长头的信徒们</h3> <h3>他们的手和脸脏得很,可他们的心特别的干净。——电影《可可西里》<br></h3> <h3>由于藏传佛教的虔诚信仰,对于藏族同胞来讲,朝圣、拜佛、转经是他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就像吃饭喝水一样,念经是他们为家人祈福不能停歇的一种方式 他们对生活的要求也很简单,一般吃的是随身从家里带的干粮,喝的是几块钱一壶的甜茶。<br></h3> <h3>最流行的时装,最传统的信仰——头上扎着英雄结的康巴汉子</h3> <h3>第一次抵达拉萨,我最强烈的感觉竟然不是惊奇不是陌生而是重逢而是“回到”,是“回到拉萨,回到布达拉”的亲切。我惊奇自己有这样的感觉,但细想起来又在情理之中。 一块方外之地,一片红尘中让人穷尽想象力也无力抵达的梦境,一种与主流和常态保持相当距离的生存方式,一个被强大的宗教力量所笼罩的几臻化境的所在。在时尚与科技点点滴滴地料理着凡俗男女琐碎功利的现世生活中,西藏作为目力之外的异数,一层层剥落着尘世生活的庸脂俗粉——原来,我们的心神是可以另有去处的,那么纯净,那么高远,雪线之上是淡蓝雪峰,雪峰之上是寂静苍穹,这才是足令我们终生仰望的高度……<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