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把根留住
近几日,把家中三毛的书翻出来,又读了一遍。
《撒哈拉的故事》中的生活,虽然清苦、寂寞,但是,我分明读到了有爱充盈在心间的巨大幸福。三毛的语言平铺、直白,也深刻、幽默。寥寥数句就把沙漠的宏阔、苍凉展现人前,简短数语,亦淋漓、不矫情的坦露内心的喜乐悲苦,让我们在文字中,触摸到一个真性情的三毛。
但是,之后的作品,再读起来,有些生冷、疲惫。叙述中,让人莫名的悲伤。从文字中传递出来的不仅仅是它所叙述的事情的本身。似乎还有隐隐的巨大悲痛隐藏在文字的背后,那一定是深埋在心底的灵魂。在流泪。
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反差,那个曾经快乐的生活在沙漠的小妇人已经不在。是因为失去了挚爱――荷西吗?也许。
<br></h3><h3>人是复杂的。从文字中看到的,可能只是表象。文字里隐藏的情感,我们没有办法完全读到或者读懂。三毛说,从来没有热烈的爱过荷西。但是,与荷西朝夕相处的六年,一定是刻骨铭心的。有一种感情可能从来没有狂热过,但是,它却似溪水,就这样,一路缠绵,一路静静流过,直至流入骨髓,融入血液。一直以为,不过如此。可能,某一天,会突然发现,原来这种感情才是生平至爱。它就这样,不知不觉成为了你生命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
等到有一天失去,才知道,有多痛。是的,往往近在身边的人,我们并不珍惜。彼此挑剔,彼此伤害。人总是在失去后,才去追忆,忏悔。这样的故事,我读的太多。这样的事情,也曾经在身边真实的发生过。读到麻木,看到漠然。
很多人事后都会说,如果当初……那么后来……他们忽略的,不就是曾经真实的拥有吗?原来,把握幸福,并不像人们说的那么简单。它真的需要一颗平实的心,惜福的心。
<br></h3><h3>爱是有根的。<br></h3><h3><br></h3><h3>2008.2.1</h3> <h3>《好闺蜜新标准》有感:
于我而言,闺蜜必须是知根知底的,否则会极没安全感。很羡慕中途能够遇到知己的人,如果确凿无疑,那么这个人是幸运的。很遗憾,我没有这个勇气和福分,但我不后悔。因为我早已拥有了这份弥足珍贵的情感。结婚那日,亲爱的她千里迢迢而来,闭塞的小城至少要换三趟火车吧,不管多难她来了。而那时我正头没梳脸没洗的躲在被窝里,说她不来我就不结婚,终于,她像阳光一样出现,我们抱头痛哭许久。我想念她,卡里却没有钱,她二话没说打进了来回的机票钱。这些年我没完没了的占她便宜,反正和她在一起我分文不花,走时还要大包小裹的带走。太多太多了……年轻时,从没好好的琢磨过这份感情,只是一味的获取,乃至成为了必然。今天回过头来想想,我所得到的是一份多么难能可贵的情感。有人说过:请珍惜对你好的人,因为她不是对谁都那么好。读到此句时,忽然心中隐痛也很惭愧。我很任性,因为心中不快可以几年不与她联系,觉得自己简直没心没肺。亲爱的,我该拿什么回报你!
《中年是杯下午茶》有感:
时而惊觉,已是不惑之年,却怎么也不愿相信。仿佛还是昨日,似雀儿一般叽叽喳喳,不知忧愁为何物,今日已头顶霜发。曾以为,隐藏年龄的最好方式是染黑头发,如今才发觉,你的体力,你的骨骼,乃至你的毛囊,你的眼神都在逐渐老去,而这些是如何也掩盖不了的,它似天长日久被风化的岩石已侵蚀至骨髓,牢刻在你的身体里。还记得很长时间没联系的好友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已经到了人生的另一个阶段。霎时间,有一种彻骨的悲凉袭遍全身,还有淡淡的隐忧和惊恐。说这话的友人如花的面庞分明还犹在眼前……只是,中年的我们甚至没有自怨自艾的时间,必须坚定的走下去,因为我们已经是家庭强大的支撑,面对日渐老去的父母,正在长大的孩子,面对着自己每况愈下的身体,我们能做的唯有微笑。是的,我还年轻。你看,太阳就快出来了,早霞正艳,而我是那个幸运的亲历者,感谢,感恩。
《你的读书境界决定你的人生高度》有感:
一个毕业的男孩子回来问我,王老师,人为什么要读书,读书有什么用?我很惊讶地看着他。在我的印象中,他不是个特别聪明的孩子,却是最用功的一个,我经常被他虔诚的学习态度所感动,也尤为喜欢他。我欣赏天资并不聪颖但勤奋的孩子,他就是。小升初那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海中。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便考了第一名,很高兴地回来与我报喜。此后的他经常陷入困顿中,这也在我的意料中。他是个上进且有思想的孩子,一旦努力了但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值自然会迷茫失落。但说出“人学习有什么用”挺出乎我的意料。我问他为什么会这样想,他说身边很多人都这样认为。我一时无言以对。我承认有一些文化不高者也发了财,有的也混得风生水起,这里面有诸多因素存在,但不能因为这种现象而抹杀学习的重要性。另外,如果把成功的定义只定在有钱与否上是浅薄而片面的。我告诉他,学习不是有没有用的问题,它是生活、生命的必须,是一种积累与沉淀,天长日久,它会浸润到你的精神,从而衍生出力量,让你有能力判断,有能力思考,更有能力生活下去,或者生活的更有质量些,或者让物质贫乏的自己获得更为强大的精神支撑。虽然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但从知识中获得能量,使精神得到一定的升华从而改变人的精神状态是毋庸置疑的。我不知道他能否听明白我支离破碎的表达,因为我也没有确定的答案。有一句话说的极是,你的读书境界决定你的人生高度,学习亦如此。努力了就没有遗憾,我相信天道酬勤。
《李清照在她的作品里宿醉过多少次》有感:
很多人都喜欢李清照,因为她的词,她的才华。一个人可以把诗词写到如此登峰造极的地步,千年之后还有这么多人喜欢她,怀念她,仰慕她,夫复何求啊!最开始读到的是那首《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首先是新颖的叠词让孤陋寡闻的我眼前一亮,其次,那时正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词中所流露出的淡淡的忧愁让我深深的迷醉。并不知晓这首词后面真正的苦楚,也无法理解国破家亡的离恨,现在想来真是惭愧。拙劣的语言无法表达我对她所作诗词的敬仰,但是从她词境中我真的看到了一个天真害羞娇嗔嗅着青梅的怀春少女,看到了酒后微醉的她在藕花深处慌不择路的寻找,看到了低帘下听人笑语的矜持,还有苦雨孤灯中落寞的身影……我还在读她,只因我中了这唯美诗词的毒,不想自拔。
《请善待你家老公》有感:
在卧室看书时,从客厅隐约传来歌声,很熟悉的歌声--《太阳岛上》。曾经很喜欢这首歌,旋律悠扬明朗,不隐晦,歌词通俗易懂,满是阳光的味道。这歌声里有我难忘的记忆。在哈尔滨求学两年,最大的收获不是学到了多少知识,而是与男友,现在的爱人一起走过的那段时光。那年我19岁,认识了他,年轻的他梳着当时很时髦的“费翔”式,脸庞紧致,眼睛大而有神,很精神和忠厚的样子。不知道我们算不算一见钟情,反正有了第一次见面便有了第二次第三次……更巧的是他也在哈尔滨读书。植物园,太阳岛,大街小巷都被我们走遍了吧。最开心的时候是刚刚打饭回来,他却已坐在我的床上,问他是怎么混进女生宿舍的,他却笑而不答。
经常有同宿舍的女生夸他帅气,我细细瞧了瞧是不错,蓝色的皮夹克,挺拔的身材,浓密的黑发,关键是还有一双顾盼生辉的大眼睛。他最引以为豪之处。说实话我喜欢小眼睛男人例如孙红雷,但是却让我偏偏遇到了眼睛贼大的他,还喜欢上了,这就是命运吧。我很任性霸道,而且一直未改,现在也是如此。连我最好的朋友都说,如果长时间跟我在一起一定受不了我古怪的脾气,我很情绪化,阴晴不定,一阵风一阵雨的,口无遮拦还极其执拗,小时候,家人都叫我“二驴子”,倔强之意,一不如意就满地打滚。有一次爸爸与他喝酒,说我与妈妈的性情最像,他深受其苦,所以很理解爱人的处境。有时,我与友人诉苦,她们竟然不相信,还说等见到爱人一定会说一句:辛苦了,难为你了。我不服气,便不无嫉妒的讽刺爱人说他道貌岸然。现在想想他们说的没错,我确实是个很难相处的人,而爱人这一忍竟然20多年。
记得结婚20周年纪念日那天,我流泪了,不知为什么,只是觉得两个人能走到今天不容易,没有一定的容忍宽谅之心又如何能做到!很多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无论再怎么修炼自己,本性的东西很难改变,例如我的急脾气,有时只是忍了或深藏了,其实它一直都在,并未有多大改变。我不喜葱蒜,不容许家里出现这些东西,而爱人却极喜欢食之。记得小时候因为姐姐吃这些东西没少和她吵架,甚至关门不让她进入房间这种过激行为也常有之。现在想想不喜欢吃也就罢了,难得的是爱人喜欢却可以迁就我至今。以前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可如今已不这样认为。我心存感激,或许他是唯一一个可以包容我至此的人。他善解人意,有一颗柔软心肠,看我苦爱猫咪多年,便和我一起养它爱它,这亦很难得。
昨天看到《请善待你家老公》一文,读着读着心中便很难过,人总是有一个习惯,愿意过多的强调自己的委屈,而忽略了身边最该珍惜之人。人只有知福惜福才能安恬常乐,感谢上天的垂爱,我能做的就是不挥霍,常用感恩之心回以这份福报才是明智之举吧。
《我是如何一步步落后于别人的》有感:
有一种人很聪明,是因为怠惰而落后于人。还有一种人,无论怎么学也达不到自己所期望的样子,无论怎么学依然平庸。这里除了后天的努力,还存在着先天资质等诸多不可控因素。所以勤奋不一定都能如愿以偿,但最起码可以少些遗憾。不是所有努力都能成功,但如果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我们从小受的就是这样的教育。曾读过一文,问一个小女孩长大最想做什么?她说,最想坐在路边为他人鼓掌。这是我们从没有想过的人生,而这种人生谁又能说一定不好呢?我们总是在不断地告诉自己和他人要向前,再向前,更美的风景还在后面,却忽略了生活的本真,那就是平凡和恬淡。席慕蓉长大后曾一次次在梦中回到了求学时光,那个让她堕入无边黑暗的日子,数学是她永久的噩梦。但是你能说她不成功吗?
不知什么时候,我已变成了愿意躲在角落里独自快乐的人。我不喜欢被赏识,那样很辛苦,也不会再因为别人的几句夸奖而沾沾自喜,被戴个高帽就找不到东南西北。有时为了生活不得不人前示人,但我更想早些回到属于自己的世界,享受那一点点快乐。你一定要说我不思进取,我也无话可说,但这样的日子确实能让我满足,别无他求。还是那句话说得好:努力了,其他的交给命运吧。其实,我也一直很努力,只是这份努力并非出自我所愿,虽然无奈而为之,但我还是会继续努力下去。有时人就是这样矛盾。
《批评你的才是你生命中的贵人》有感:
敢于直言相谏的是忠臣,能听得进谏言的是明君。由此想来,李世民值得钦佩。每天听着并不入耳的话还要躬身自省,对于一个说话有绝对权威,有绝对权利的人实属不易 。试问,谁又愿意听真话呢?明知忠言逆耳利于行也不爱听,不想听,不能听。明知是恭维的话听着也高兴,这就是所谓的自欺欺人吧,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小虚荣。我们这些60.70后的还好些,再往后的孩子就更听不得批评了。适当的鼓励,欣赏是必要的,但过犹不及,没了分寸也就失了原则,当铺天盖地的好话淹没了孩子对自己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时,赏识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泛滥成灾了。我厌恶这种毫无是非标准的赏识教育,它更像是糖衣炮弹,总有一天会把吸食糖分过多的人炸得体无完肤。每天对你笑的人不一定是对你好的人,好人往往嘴贱,坏人笑中藏迷奸。你若真遇到这样的人是时候该提高警惕了,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正确对待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我一直这样认为。所以,我不会对我的学生甜言蜜语。不会。
《一生中最后的存折是老伴》有感:
当我在儿子身边嘘寒问暖,关怀备至时,爱人曾很不满地要挟我说,跟你过一辈子的人可是我,小心别把我得罪了,对我好点。当时一笑而过并未深想,可是,这几年,他说的这句话在我的记忆中却越来越清晰,感受也愈发深刻强烈了。他真的是陪我过一辈子的那个人。世事多么有趣,非要把两个曾经无比陌生毫无关联,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人拴在一起,然后过一辈子,直至过成亲人。而事实也确是如此,经过几十年漫长的磨合,两个人终像刺猬一样磨平了身上的刺,可以相互接纳,彼此融合了。相敬如宾的夫妻令人艳羡,但更多的是在生活中饱受柴米油盐之苦,忍受着平淡如水,毫无波澜日子的平凡夫妇,生活习惯可以改变,相互迁就,但如果价值取向不同,情感认知相悖,再少了共同的志趣和语言,日子就会变得非常可怕了。
两个人在一起应该很舒服,不必绞尽脑汁,费尽心机的想着怎样拴住对方,也不必每天思忖着如何取悦对方,抑或如何统治对方……一切都应该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样子。或许无论怎样争吵依然不离不弃的才是真正相爱之人吧,或许各人有各人的相处方式,爱情没有一定之规,只要觉得舒适,觉得快乐,觉得满足的就是幸福。我们都是平凡之人,守着一份平凡但真实,相濡以沫的情感到老,也许才是我们此生最大的收获。亲爱的老伴,从今天开始,我要学着更加忠诚和虔诚的对待这份感情,我深信,遇上你是我的缘,正如那句话所说:珍惜现在,因为在下一世,我们再难相逢。
刚刚看完于丹的《我们与世界相处的方式》一文,她说,心能转境。有时上班上得累了,有时被学生搅扰的心烦了,有时被复杂的人际关系搞得不胜其厌,有时看到凌乱的屋子心也会堵得没缝,有时在街上路遇一辆辆你争我抢的电动车,竟无处躲藏时心中愤懑,还有喧嚣的人流,不绝于耳的嘈杂让本来就很脆弱的心情更加痛苦难当。所以我经常有厌世之感,看什么都很悲观。我知道这很不好,却不愿意改变,任由恶劣消极的情绪主宰自己。有一天,我读到一篇文章--《假装快乐》。文中说,他很不快乐,经常郁郁寡欢,有一天,他的心情很差却要出席一个重要的活动,没办法,他只能逢人微笑假装自己很快乐,可是等到活动结束,他的心情竟然真的快乐起来。最后他说,自那日起,他经常假装快乐,人也慢慢变得乐观了。这就是心能转境吧。<br></h3> <h3>浸染光华
今天读了毕淑敏的小文《疲倦》,颇有感触。她说,疲倦会如寒露一般侵蚀到身体的底层。让我们了无热情,心灰意懒,我们不再关注春天何时萌动,秋天何时飘零。我们迷茫的看着孩子的微笑,不知道他们为何快乐。我们不爱惜自己了,觉察不到自己的珍贵。我们不热爱他人了,因为他人是我们厌烦的源头。我们麻木困惑,每天的太阳都是旧的。阳光已不再播撒温暖,只是射出逼人的光线。
是的,疲倦,这是一个让人伤感沮丧的词。以前,我经常的感到疲倦,曾经多少次,在孤寂的黑夜感受疲惫的心跳,心沉沉的似无边的夜色。曾经多少次,不愿再抬起倦怠的眼睛,只想沉向那个让自己无限向往的华丽的梦境。曾经多少次,在朦胧似水的夜下,迈着沉重的脚步,看不到月温情的眼神,嗅不到夜平静的呼吸,只是无数次的徘徊在它清冷的寂寞里。
疲倦让生活失去了芬芳,疲惫让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失去了方向。那时候,它是你的影子,纠缠在你的骨髓里。蜷缩,只能听见自己的呼吸,在忧伤的起伏。外面的雪月风花与自己无关,外面的笑声软语与自己无关,外面喧嚣沸腾与自己无关。那时,这个世界忧伤、疲倦的只剩下自己。似一直受伤的刺猬,没有了保护自己的那个看似坚硬的刺,忧伤且无助。
疲倦到了极点,人会感觉不到生命和生活的乐趣。今天,闲来翻起自己四年前的日记。看着旧日的文字,曾经的感觉又像水一样漫过心头:
2004年5月8日
“五一”节后的第一天上班,我的心情竟然如此的压抑,潇潇雨滴勾起我无限的愁绪。一路走来,抑郁的情绪强烈的充满着我,压得我的心无边的痛。令人窒息的感觉,让人难过的将要死去。看着在雨下匆匆行走的路人,看着疾驰而过的车溅起的一路水花,听着凄凄的雨声,望着茫茫的雨帘,我就这样在雨中孤独的行走,这是一个孤独的旅人,身也寂寞,心更寂寞。这样郁闷的生活究竟是为了什么?这一日一日的重复究竟所为何来?
<br></h3><h3>记得那时,刚来这里不久。曾经熟悉的生活就这样从我的身体剥离,无论是愉悦的还是悲伤的,就这样远离。那是一种抽丝剥茧的痛苦,让心灵荒芜,杂草丛生,枯黄满地。
两年多的时光就这样流走,找不到快乐的理由,找不到快乐的源头。人是有心魔的。如果任它在身体里肆意生长,心灵只能生活在无边的黑夜里。任容颜老去,任心灵倦怠,任身体枯萎。
<br></h3><h3>我庆幸自己能选择在书中寻找心灵的出路,我庆幸已经让自己走出那段冰冷的阴霾,让心灵重获阳光。虽然,时间有些漫长。我不是那只美丽的蝴蝶,但是,我经历了蛹化成蝶的痛苦的过程。当我选择不再让忧伤、疲倦主宰我的生活,我的心就在那一刻澄明如水,遍染光华。
我们可以把握心情,我们可以放大幸福。把纤尘的幸福无限的放大,在放大的幸福中,我们会看到闪烁着幸福的因子,正在向我们含情微笑。通身通透,金辉笼罩,浸润在时间的年轮里静静的滑过。
<br></h3><h3>是的,毕淑敏说,春天的花开的疲倦的时候,它们就悄然的撒离枝头,放弃了美丽,留下了小小的果实。当风疲倦的时候,它就停止了荡涤,让大地恢复平静。当海浪疲倦的时候,洋面就丝绸般的安宁了。当天空疲倦的时候,它就用月亮替换太阳……
我说,当疲倦席卷心头时,请把幸福妥善安放。它是种子,会长成一棵微笑的幸福花。<br></h3><h3><br></h3><h3>2008.3.18</h3> <h3> </h3><h3>爱与哀愁</h3><h3><br></h3><h3>今早,读了一篇小文,勾起了我的思绪。文中说,他害怕列车慢慢启动,客人踏上了火车,向人群挥手告别。再然后,客人挥着手与人们隔窗交错而过,渐渐远去。他的眼泪忽然就涌了出来,人也莫名地伤感起来。可是,这个客人,他并不认识。他伤感什么?是火车的一声凄凉的长鸣,如大提琴的低吟,古排箫的泣诉,让人凄迷恍惚。抑或是人去心空,距离像岁月一样拉远了,融化成一片空茫?时光如同攥在手中的沙子,多少人事的生离死别的故事,就这样随风飘散。他这样说。
相似的记忆,相似的场景,相似的情感。听列车长鸣,听列车轰隆的脚步,似时光深处厚重悠远的叹息。看列车远去的车影,最后变成苍茫暮色中的一个黑点,直至消失,心中总会怅然若失。列车开进了人们的生活,把人们载往不为人知的目的地。开始了怎样悲欢,结束了怎样行程。永远是我心中的未知,但是,它却饱含了人世间的离别愁绪,勾起了我的绵绵伤感。于是,喜欢列车开近的风驰电掣,瞬间窒息的感觉。喜欢列车刚刚开始启动,和着节拍的足音。然后,哼唱着驶向远方。喜欢列车长啸风般,转瞬即逝的身影。长发在瞬间狂舞,狂热与凌乱让我在瞬间迷失。再缓缓、缓缓趋于本平静的世界。
不知有多少次,坐在车上,成为人们其中的一员。心开始忧伤。看着车窗外送行的身影,似人影嘈杂的舞台。每个人却只关注那个让自己留恋的目光。记得几年前,登上南下的列车,无法确定以后的生活会怎样,但我知道,我已不能回头。看着儿子跟着列车奔跑的身影,不禁泪水长流。还有什么比母子分离,一列火车拉开空间的距离,更加悲伤的呢!那以后的两个月,每当夜深人静之时,脑海总会闪出这幅画面,心便疼痛难忍。无法忍受与孩子长时间的分离,生活不稳定又有什么关系,只要能天天看见儿子的笑脸,让我能触摸到他温暖、稚嫩的身体。其它的都不是问题。更担心与我形影不离的儿子,在妈妈离开后,该有多么孤单。
儿子六岁那年,我外出听课学习,大概一周的时间。回来后,同事对我说,孩子没有妈妈真是可怜。天气热了,他爸爸也不知道给孩子换件薄点的单衣。这一个星期,孩子没有了你在时的干净与清爽。是啊!男人总是有些粗心。还有谁,能像妈妈那样照顾自己的孩子,无微不至。那天,回到家,看到儿子,是在我家后院的一个小角落里。早晨的阳光温暖的照耀着他的背影。他独自寂寞的玩着一辆玩具车,嘴里还发出“嘟嘟”的汽车开动的声音。我来到身后,他都不知。没有妈妈的孩子好寂寞。酸酸的轻轻的唤了两声,儿子回过头,喜悦的叫着“妈妈”。扑到我的怀里,眼睛泛着光彩。他瘦了。那是我到这儿之前离开儿子最长的一段时间。虽然只有一个星期。
漫长的两个月后,儿子终于来到了我的身旁。喜悦自不必说。虽然生活又颠簸了很久,但我的心却踏实安然。曾经和爱人笑侃,分离时,我更思念儿子。他也不置可否的笑。他应该知道。如文中所说,我大概也是一个善于在想象中勾画凄凉场景的人,奔逸的想象如同一只不成熟的马驹,完全无视现实这个大草场上的游戏规则。虽然,我已不再年轻,但它依然是我生活中最绚烂的一片秋叶。在满天星斗的夜晚,或者一缕低垂的粉红色的朝霞里,暗自沉湎,浮想联翩。一如想象着那一列列火车里,迥异的人们,迥异的生活,还有迥异的人生航程。
远去的列车的身影,是我心中不停哼唱的那首歌。有些泛黄,也有点苦涩。<br></h3><h3><br></h3><h3>2008.7.21</h3> <h3>读破一片心
</h3><h3>早上醒来无事,随手拿起床头的一本书,无意翻到那一首。不禁又热血沸腾。每次读到都是这样。“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首词是苏轼写的江城子《密州出猎》。相信很多人都喜欢。读罢,仿佛看到了千人的打猎队伍,马蹄踏踏,鹰飞犬叫,人声鼎沸,一下子占据了平坦的山冈。文字巧妙勾勒出了千百猎手遍布满山遍野的威武气势。跟随太守打猎的,不仅有随从千骑,城中的百姓几乎倾城而出观阵助威。场面声势甚是壮观浩大。
知道苏轼是一个体恤民生疾苦的好官,所以,才会有“倾城随太守”的拥护与爱戴。再看苏太守,左手牵黄狗,右臂托苍鹰,头戴织锦帽,身穿貂皮衣。威武豪迈华贵大气之男子形象跃然纸上。为报百姓的“倾城随太守”,他要像当年孙权那样,亲自射杀猛虎,以酬答满城民众随同观猎的盛意。他的豪气冲天,他的虎虎生威,他的爱国热忱,他的热切期盼,无不体现出男儿铁骨铮铮的豪迈气概。“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让人感受到他多么希望自己能像云中太守魏尚那样能抵抗外族侵扰,屡建战功,威名远震啊!更渴望朝廷能够重用他,为保卫边疆国土,狠狠打击来犯之敌。“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此句的豪壮之胆气,老当益壮的乐观主义精神。让人读罢,心生敬意。诗中描述,他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敌人天狼。其铿锵的气概,充满霸气的形象,满腔的爱国热血,更是使人血脉喷张。一个有着如此横溢才华的诗人,不仅只会写让人心动的诗句,他的爱国热情,他的满身豪气风骨,一样令人可感、可泣。此乃真男人。难怪元好问赞之:此诗真有“一洗万古凡马空”的气象。
原以为他们打猎只是兴致使然,原来,古代官员将帅行猎本身有练兵之意。当时边患不断,所以行猎也可看作是练兵防守。这样行猎本身就具有了一定的意义。读来,更觉有气势。
对照苏轼写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不觉心生恍惚。相比前一首的肝胆之霸气,此词的幽怨细腻缠绵,宛若千古潺潺流淌的思念之河,汩汩流入心底。不禁心生千般思绪,万般柔情。一个女人虽已早早故去,但是能得到如此的思念与挂怀,能被爱的这般明亮、九曲回肠,此生又有何求!虽知苏轼一生妻妾众多,但这并不妨碍我对他的喜欢与崇敬。十年了,犹记得妻子在小轩窗梳妆的情形,在她坟前黯然落泪神伤。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的凄切,令人读罢唏嘘慨叹。如此之爱,深重纯粹。不是真爱,又是什么?我相信,身边无论穿梭多少花枝身影,总会有一个无法忘怀的人,在午夜时分怀念,乃至泪流满面,肝肠寸断。这就是真爱。心底真正的挂牵之人。苏轼虽多情,但不是浪子浮蝶之人。看他应酬歌妓的诗词,也是端庄尊重,轻灵妩媚,无一点轻佻之意。后妻闰之与苏轼相伴二十六载。苏轼宦海沉浮,几升几降,可是闰之始终不离不弃,跟随其左右,直至病故。可见,苏轼一定是一个至情至性的好男人。是一个永不背叛感觉的性情中人。才会使得女人这样身心相随。迢迢相伴。谁人不爱慕才华,苏轼的仰慕者众多,偶生情愫,也可以理解。正因为他的多情与温情,才会写下如此让人辗转难眠的千古绝词。好男人,应该是侠骨柔肠的吧!
一生只爱一人,是我们美好的愿望。我曾经很固执地认为,它是真的,一定存在。但是,事实告诉我们,童话里的王子只爱公主一个人,那只是童话。公主与王子也会慢慢长大。而现如今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只会渐行渐远,速食爱情的年代,所谓的爱又在哪里呢!
柔情与豪情亘古,永远的缅怀。</h3><h3>
2008.8.13<br></h3> <h3>那朵莲</h3><h3><br></h3><h3>一直都极喜欢柳宗元的这首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小孩子都可以朗朗上口的诗句,每次遇到,依然禁不住怦然心动。喜欢寥寥数语勾勒的这幅白皑皑,清冷冷的世界,喜欢这份孤冷,空绝的意境。寂静与空旷中透着几许悲怆与寒凉。每当教给学生这首诗时,我都不知该怎样把我心中的这份感觉与感动用精准的语言,传递给他们。让他们也能深切的感受到这份千年的孤独与坚持。想象着老渔翁独自坐在冷寂的山中,孤独单薄的身影透着几许幽冷、孤寒。淡笔轻涂中,一幅氤氲着淡淡哀愁的画面,便悄然浮现心底。其笔触所到,连亘天地,高及峰巔,下及江水,咫尺之幅,涵盖万里。怎样的心境,怎样的起笔,才可以如此。怎样的人才可以写尽这千古伤情!每每想起,心绪便会怅然。孤寒老翁的形象已深入我心。千山万径的静谧凄寂,似一曲萧萧之音徘徊缭绕不去,飘浮着浸入骨髓的寒。
人们在得意之时,是写不出这样打动人心的诗句来的。我喜欢这幅傲雪独钓的孤寂画面,更欣赏诗人清竣高洁的品格。古往今来,这些伟大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虽身处逆境,但决不与之鼠辈同流合污的高贵品格。不屈服于压力,依然故我,坚持自己独立的人格。其清格傲骨在千古之音中依旧铮铮作响,荡气回肠。寒江中那位孤独寂寞,抗寒傲雪,毅然垂钓的老渔翁。是多么令人敬畏!这首诗所传达出的心境、意境、感觉,怎能不令人心起涟漪,思绪动荡。品了这么多诗人的心境,发现撩人心弦,使人铭心刻骨的诗句,都始终有一颗高贵的灵魂存在。让人在千年之后,读罢,依然看得到他们的坚持,他们的无奈,他们的决然,他们的超凡。使人敬仰,令人感佩。在仰慕中依然热血沸腾,心向往之无限。
如今,现实世界也是这样。无论这个社会道德如何沦丧,人们如何模糊了道德的底线。我始终相信,守得云开见月明。人们在经过痛苦、沉沦、挣扎、思索,痛定思痛后,一定会还这个世界一个朗朗乾坤。人应该有自己的坚守,人们的内心对至真、至善、至美的追求,永远不会改变。每个人的心中都应有,也都会有一朵高贵的莲在午夜盛开,绚烂。一定是这样。<br></h3><h3><br></h3><h3>2008.8.2</h3> <h3>改变</h3><h3><br></h3><h3> 这两天收获很大,和四个孩子一起,把龙应台的《目送》又读了一遍。掩卷有泪,时而沉思,也能会心一笑,着实的好。喜欢面对一草一木缱绻深情的她,也喜欢在已年迈的父母面前碎碎叨叨的她,更喜欢在儿子面前隐忍委屈失落的她。母亲都有着同一颗心。不知怎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经常梦见儿子儿时的模样,粉嫩嫩的小脸,葡萄一样乌黑,钻石一般发亮的眼睛,委屈时挂在腮边的晶莹泪珠,和他张开小手嘴里呼喊着“妈妈”雀跃着奔跑过来的情景,也无数次在梦中顿足悔恨年轻时的简单粗暴,醒来泫然欲泣的悲伤犹在。有时看着高大的伫立在阳光下的儿子,难免不舍并心存疑惑,他,怎么这么快就长大了呢?那个咿咿呀呀跟在身后时时刻刻需要我牵手照顾的娃娃怎么就长大了呢?早已习惯了牵着他的手并肩而行的日子,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已经开始有意无意闪躲你伸过来的手,并在你投向他疑问的目光时,他又装作若无其事的无辜样子,其实,他也怕伤你的心,其实,他已实在不需要你那只索取温暖的手,其实,他真的长大了。忘了吗?是儿子牵着你的手横穿马路的,他的大手厚重温热结实有力,可是你是多么怀念他浑身散发着奶香的身体,觉得幸福也不过是怀抱里这小小的温柔。
读了龙应台的《幸福》,我也在想,我的幸福是什么?我的幸福可能有些狭隘,甚至渺小,它只遵从于内心的感受。就像前日,翻来覆去睡不着,几经开灯关灯后,索性起身唤上晶晶去阳台赏夜。已是后半夜一点,人们都已安睡,可楼宇间依然有不眠的灯火在茫茫暗夜中寂寞固执地亮着,少了喧嚣的陪伴,璀璨的霓虹也略显孤寂,半明半昧间诉说着流年的温暖,浅浅的风中传来蝈蝈寂寥的吟唱,若有若无,时断时续,它隐在草丛里和这个夜一起想着无边的心事。天空呈深蓝色,大片大片的云与白日稍显不同,它像棉絮一样柔柔散漫的铺开,几乎铺满了半个天空,左边的云的尾部被扯出一条长长的带子,飘逸温顺的向天边伸展,划出一个优美柔韧的弧线,在五彩霓虹的映衬下,透出象牙的柔白,泛着神秘的光彩。是的,这个夜只属于我自己,那一时刻,我很肯定,我是幸福的。于我而言,幸福就是在这个纷繁的世界能够让心灵获得永久的安宁。
今天来到学校,只有三五个孩子坐在教室里安安静静地看书,从未有过的沉敛。周围寂静,只听见风扇转动的声音。阳光已靠近窗户,探进了一小半身子,洒在靠墙的桌子上,图案明亮。我的到来并未影响他们,放上轻音乐陪他们一起读。很遗憾,这一年来没有时间陪伴他们读书,每天只是在不停地做题,讲题,考试,孩子们和我一样都身心俱疲吧,可是却停不下奔忙的脚步,直到考试这一天来临。今天再回到教室是一个意外,大部分孩子都请假回家了,只有他们几个选择来到学校,是太寂寞吗?还是只想享受一下小学的最后时光?那个平日里上课经常请假,被我五次三番电话拘来满脸无奈的昊,今天坐在教室里怎么那么安静!还有瑞,那个错字连篇,答题时错漏百出的瑞,既让我苦恼又让我感动的瑞,他也来了,就坐在我的对面,时不时偷瞄我几眼的小男孩。还有阳光的媛,整天乐呵呵,被同学们称为“赤脚大仙”光着脚丫子疯跑的假小子,通常是人未到,鞋已到的乐天派,看起书来分明就是个小淑女啊,浓密的黑发,忽闪的睫毛,认真的表情,真美!昨天已经陪他们一天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我们都在读书,静好的时光,静美的时光,我很爱现在的自己,内心少了戾气,多了慈暖。<br></h3><h3><br></h3><h3>2014.7.23</h3> <h3>有感</h3><h3><br></h3><h3>读庆山的《游戏》一文,颇有感触。与她一样,小时淘气敏感固执有点激进,像一头小兽,其实内心一直非常自卑,而越是自卑越是用一种桀骜不驯的方式来维护自己一点点可怜的自尊,我至今记得小时候别人看我的眼神,总想从这眼神中探寻到一些什么,哪怕是蛛丝马迹,内心为此常常惶恐不安。最喜欢和小伙伴们结伴去南山,野草丛生,树木林立,几个叽叽喳喳,不知天高地厚的孩童闯了进来 ,成为肆无忌惮的入侵者,手里拿着荆条,在没有路的草丛中踉踉跄跄“披荆斩棘”,嘶喊嚣叫,并喜欢在南山倾斜的陡坡上一路狂奔,坑坑洼洼的山路,遍是凸起的石头,所导致的结果是遍体鳞伤,胳膊上,膝盖上伤口随处可见,几天后结痂但很快又添新伤,现如今伤疤依稀,我经常抚摸它们,仿佛在抚摸久远的记忆。</h3><h3><br></h3><h3>喜欢爬栅栏,攀房屋,记得小心翼翼的爬上房顶,站在烟囱旁一览寂静小镇,颇为自得忘我的唱一首歌,觉得收获巨大,颇有君临天下的豪迈感觉……历经漫长的时间,以为什么都可以遗忘,唯独童年的一切,在长大后的日子里,在零星拼凑后,慢慢的逐渐呈现,似一幅质地斑驳,绵泽的画卷,徐徐铺陈,波光潋滟,竟也五味杂陈。<br></h3> <h3>后来
大致翻看了三浦友和的《相性》,文中没有对他们的夫妻生活做过多的描写,内容泛泛笼统,语言理性平淡,读起来略微乏味。我想,70后对这俩个人印象应该是太深了,看了他们俩演的无数部电影与电视剧,不知让我流下了多少眼泪,少年时代几乎与他们相伴走过,《血疑》主题歌至今还会哼唱。</h3><h3><br></h3><h3> 山口百惠长得并不特别美丽,却让人感到很舒服,仿佛山野林间淡淡的阳光和暖温煦,于是喜欢便成了自然而然,反倒觉得三浦友和更帅气一些。让我难忘的是山口百惠结婚后便义无反顾的息影,如日中天的事业心中虽然诸多留恋,但离开的背影却毅然决然。当时我还在想,可能几年后还会复出吧,这样的事情也屡见不鲜。尤其过惯了水银灯下声色犬马的生活,能否坚持如一过平凡庸常的日子呢?这都不好说。没想到山口百惠这一离开便是三十年。夫妻相濡以沫,育有两子,婚后从没有吵过架,结婚纪念日会彼此说一句:谢谢你,以后请多关照。
三浦友和说他很幸运找到了相性的人。“相性”这个词我还是第一次读到,是指性格相投,性情相近吗?或者有更深的含义?三浦友和婚后给自己约法三章,其中一项是“不出轨”,他说做坏事必会遭到生活的惩罚。他也曾遇到过很有魅力的女人,但他都坚持了最后的底线。一个男人,一个名男人,一个帅气的名男人能做到如此,在色欲横流,物是人非的今天,不能不让我的心中涌起波澜,这样的男人值得尊敬。</h3><h3><br></h3><h3>更让我佩服的是山口百惠内心的坚定,红得发紫的她洗去一身铅华,粗布素颜做一个平常的女人,心中没有强大信念和支撑如何做得到?何况当时她才仅仅20岁。或许她早已洞悉,无论多么繁华的生活总要归于平淡,无论事业上多么成功经营好家庭才是一个女人真正的完胜。她是聪明的,失了一时,得了一世,她完整的拥有了一个男人的爱情并让这个男人用情钟情了一生,或许,这就是我想要的纯粹吧,谁又能说这世间不存在“纯粹”这样美好的情感呢!喜欢最后这张照片,山口百惠早已发福,不复当年的青春美丽,可是从她淡淡的笑容里,我看到她早已拥有了她想要的幸福。<br></h3> <h3>我愿流浪在小镇</h3><h3><br></h3><h3> 那天去书店,遇到了它——《我愿流浪在小镇》。文字朴素温暖,一篇篇精致的小文似一幅幅田园山水画,饱蘸着对故乡,对童年的怀念与热爱,以朴素温暖真诚的笔触向我们娓娓道来他的深情寂寞以及对人生的感悟。素知自己读不了高深的文章,只是喜欢这样清新似郊外野花的文字,让内心感到无比的舒适宁静和自在。买回家很快就读完了,意犹未尽又上网搜到了他的另外两部《总有一天你会对时光微笑》和《似水年华与泥土芬芳》。觉得好的文字就像是梢头的一缕月光,它悄悄地引领着你走进一场旖旎的邂逅,遭逢青山秀水,品味甘之如饴。</h3><h3>
醒来,阳光已洒满床头,似精灵般在枕边跳跃。行至阳台,久违的凉风迎面吹来,撩动凌乱的发丝,身边的绿叶也微微颔首,在早阳的抚摸下绿的愈发沉静内敛,轻微的晃动中竟也淑女般的谨慎和矜持。美丽的日子总是这样,不期而至,在岁月深处散发着琥珀般恒久的光芒。它似文字般璀璨,在日复一日流动的光影中给人以心灵的温暖和感动。在《读者》上读到这样一句话:自然的寂静是只留下大自然以其最自然的方式发出的声音。是昆虫拍打翅膀在午后明媚的阳光中飞行的柔和曲调,是清晨喜鹊和蝉令人惊讶的大合唱,是大雨在茂密枝叶上震撼人心的演奏,也是清风拂过脖颈的柔和细雨。是啊,如果在夜晚听不到夜莺优美的叫声或青蛙在池畔的争吵,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就如此时,我分明听到阳光的歌唱,清风哼着悠扬的小调,唱和着紧紧跟随。<br></h3> <h3>有感于《山河小岁月》
·
昨日在书局读完李舒的《山河小岁月》,已是晚上十点多,雨丝零星,街道上行人车辆不断,一点没有已近深夜的感觉。
《山河小岁月》写了这些文豪们另一生活侧影——很糗的一面。喜欢读这样的书籍,是想更深入全面的了解他们。我们对这些文学大家有着高山仰止的心情,觉得他们几近完美。但我们都知道没有完美的人,他们也有性格性情等缺憾。
认识冰心缘于她的那篇《笑》。那时,还很小很小。她那诗一般的语言,唯美的意境让我如痴如醉。这么多年,不止一次的温习过这篇文章。
开头这样写道:雨声渐渐的住了,窗帘后隐隐的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
冰心的文字让我初识了什么是真正的美文,也开始有意识的遣词造句。文字如泉一般灌溉着稚嫩的心田,生出茸茸草绿,芳菲几许。再后来读了她的诗集《繁星》《春水》,美轮美奂的诗句甘之如饴。应该说,除了徐志摩,泰戈尔,席慕蓉等,冰心是最早开启我内心文字之门的人,她的语言把我带入了一个鸟语花香,流水淙淙之胜地,随后,才一点点开辟疆土,安营扎寨。
但她也会嫉妒。她与林徽因是同时代,同为福建籍女诗人。两个人的文章都写得芳华绝代。开始的关系还不错,但林徽因太耀眼了,所以冰心写了《太太的客厅》一文,影射讽刺了林徽因高朋满座的客厅。林徽因读完此文后回敬了冰心一瓶醋。尽管冰心一再声明那篇文章的原型是陆小曼也于事无补。
张爱玲身边的女友对张爱玲也颇有微词。说她为人古怪得很。盛装出席只为两个女友,让两个没丝毫打扮的女友甚觉尴尬。穿衣服特立独行,尽是些奇装异服,你想象不到的,她都可以穿在身上,引人侧目。问她为何如此,她说,她不美丽,若不穿些这样的衣服,如何引起他人的注意?张爱玲当时已名声大噪,不排除说这些话的人心怀妒意,看罢笑笑,也就算了,并不当真。
我想说的是,这样的他们更像一个人,一个完整的人,他们学富五车,才华非凡,有华彩的一面,但也有让人难以置信的缺点或怪癖,很少为人所知的一面。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对他们的崇敬和仰视。
我认识很多福建籍博友,他们经常搞一些风雅的诗会,以文会友,朗诵吟唱,文乐陶陶,那真是一个诗情浓郁,文化氛围浓厚的地方,也难怪,那里出了太多名人,文豪。饱读诗书,著作等身的前辈们,他们汪洋的情感,恣肆的诗情,澎湃的才华,给那片土地留下了太多深厚的东西,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后人。有这些才华横溢的前人相伴,如何能不诗情洋溢?
很遗憾,我没有出生在那里,一个离海很近,文情纵横的地方。<br></h3> <h3>午夜时分~
</h3><h3> 午夜时分,适合听音乐,看书,兴致来了,再写上几行字。周围很静,丝丝渗透着夜的寂寞,而我是那么迷恋这样的寂寞。夜,属于每一个虔诚的潜修者,修心,修神,修性,修魂灵。
我知道今晚可能难以成眠,因为我喝了一大杯咖啡,在看完《港囧》,闲逛后吃完米线,又去了书局。耳边一直放着那首陈百强的《偏偏喜欢你》,一直,没停过。
我真的很喜欢书局,那里比书店精致,比书店安静,每个人都静静的坐在椅子上看书,走路轻轻的,说话轻轻的,挪放椅子轻轻的,什么都是轻轻的,柔柔的,静在心里,暖在心头。
从下午四点一直坐到晚上九点半,还不愿意走,要了一大杯咖啡,明知会睡不着觉,任性一回,睡不着就睡不着吧,放假的日子就应该这样醉生梦死,做自己想做的,不犹豫,一点都不。
读了三本书,夏风颜的《请你温暖,无论这世界多冷漠》,村上春树的《眠》,毕淑敏的《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喜欢温暖的书籍,总觉得心中有一块地方冰凉冰凉的,一直想捂热它,用文字。
夏风颜说,我们的过往,往往有很多自己恨不得一笔勾销的败笔和深知再也无法倒带的惊鸿一瞥。我们每个人,都是被过去和历史裹挟的。既然人类都是时间和记忆的囚徒,那么,我们总归都会和过往握手言和。
一番话,让我如遇知己。我的前半生有太多想一笔勾销的败笔,却擦不完,抹不掉,似烙痕一般,深刻又无可奈何着。
毕淑敏说,春天的花开得疲倦的时候,它们就悄然地撤离枝头,放弃了美丽,留下了小小的果实。当风疲倦的时候,它就停止了荡涤,让大地恢复平静。当海浪疲倦的时候,洋面就丝绸般的安宁了。当天空疲倦的时候,它就用月亮替换太阳……
道路疲倦的时候,就塞车。当办公室疲倦的时候,就推诿和没有效率。当组织者疲倦的时候,就出现混乱和不公。当社会疲倦的时候,就冷漠和麻木。
疲倦对我们的伤害是巨大的,需要平心静气地修养生息,让目光重新敏锐,让步伐恢复轻捷,让天性生长快乐,让手足温暖有力。耳朵能够捕捉到蜻蜓的呼吸,发梢能够感受阳光的抚摸,微笑能如鲜橙般耀眼,眼泪能如菩提般仁慈……
说得多好啊!那个温慈的中年女人,在我最迷惘的时候,是她的文字让我冲出桎梏的樊笼,使身心得以休整和慢慢前行。她的文字温暖坚定有力,有一束光照耀和指引着你,有很强烈的依附和归属感。
是的,每个人都会疲惫。我在疲惫的时候经常绝望,焦躁不安,像一头困兽。我不喜欢面目狰狞,心理倾斜的自己,却有时不得不面对那样的自己。心中是痛苦矛盾和挣扎的,文字和音乐是唯一的救赎,可是严重起来,文字也会充满波动,音乐反而让我更加忧伤。如何休整疲惫,是个严肃而深刻的话题,我需要用更长的时间去揣摩和破解它。
村上春树的《眠》,写的是一个失眠的已婚女子在丈夫和孩子不知情的情况下,在漫长的夜色中与心灵和身体进行的一场不为人知的倾诉与交流。面对庞大的无边无际的夜色和寂寞,她审视丈夫和孩子,审视自己,十七天的不眠之夜,让她看到了内心更加真实和挣扎的自己。村上春树把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描写到极致,我反复读了两遍,短篇小说,似没读透,还可再读,很值得玩味的语言,还有,更值得再品酌的深广的涵蕴。
毕淑敏说得对,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那是心灵之舞,更是生命之舞,我愿意在文字中黛水青山绵绵不息。
午夜,我在。<br></h3> <h3>一个人的社交
</h3><h3> 在读一本书《这么慢,那么美》。
</h3><h3> 文中《一个人的社交》,颇让我心动。文中说,对于北欧人,最典型的社交是一个人的社交。他们会到林立的咖啡馆或图书馆里去看书,在热闹的场合干自己的事,不为交友,不为赶热闹,只为人群中的一份存在感。
</h3><h3> 一本书,一杯咖啡,一个桌旁阅读的自己,再加上咖啡的气息和低低流淌的音乐,这是北欧人骨子里狂爱的。那些独来独往的“精神洁癖者”一天不到咖啡馆小坐一下,必定怅然,若有所失。
</h3><h3> 试想,在一个公共场所,本应喧哗之处却坐着如云的书客,他们淡然而沉默,清醒而专注,慵懒而沉醉,他们在看书,不造作,不矫情,在他们看来,看书是极自然而然的事情,就像吃饭一样平常,无可厚非。
</h3><h3> 他们一生从未离开过书籍。若没有读过几本书,很难走进北欧人的社交圈,而且他们阅读之广泛令人咋舌:天文、地理、哲学、历史、音乐、艺术等五花八门,无所不包。无论什么职业的人,均在书海中游弋,乐此不疲。
</h3><h3> 这应该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吧!
</h3><h3> 看书应该是一种本能,自然而然的行为,就像小时候妈妈随便扔过来的一本书,我又随手拾起它随意翻阅,继而愉悦其中。它不应该成为硬性规定或某种谋利的手段,更不应该成为炫耀的资本,那样的书读起来又有何益?
</h3><h3> 我们只是单纯的喜欢它,似空气一样随性自在,书中的芬芳让我们面颊潮红,书中的墨香给我们心灵滋养,书中的思想使我们灵魂丰厚。这也是一种韬光养晦,厚积而薄发,深蕴使然。
</h3><h3> 读书使我们接近人性的本质与真相,认识自己,梳理自己,沉淀自己,娱情自己,使之灵魂光洁,心神饱满,情绪丰沛,用慈悯之心待人,用理性之眼看事,用感性之心阅物,愈发蜕变成为更美好的自己。
</h3><h3> 这是一个人的社交,沉寂的时间之中另一段生命繁华投下的光阴,亦是我之所爱。<br></h3><h3><br></h3><h3>2015.12</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