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门前的柿子树(原创散文)

南山松

<h3> 在我老家,有一条小河,在小河上有一座小桥,在小桥的旁边有一棵古老的柿子树。说它古老,是因为在我记事起,这棵柿子树直径就有一米多,而且枝繁叶茂。在古老的柿子树下,又许多板石被支放在那里,板石的平面十分的光滑,那是茶余饭后村里人闲坐聊天的地方。</h3><h3> 在我小时候,村里人每每在树下聊天的时候,我们几个小孩子就在树下打闹着玩。树下的小河,河水不算很大,但常年源源不断。到了夏天,我们就光着脚丫子,在河水里抓鱼,我们把抓到的小鱼装在瓶子里带回家,放在盆里喂养。不几天,小鱼就慢慢的死去,我们又去抓。夏天的夜晚,村里人都喜欢坐在树下,谈论着东家今年麦子丰收了,收获了多少斤。西家大豆丰收了,又收获了多少斤。他们开着小孩听不懂的玩笑,时不时的传来阵阵笑声,那朗朗的笑声在夜空里久久回荡!我们小孩子就在树下捉迷藏,跑累了就在父母怀里一趟睡着了。直到月上当空,村里的大人们才抱着小孩,陆陆续续的回家。</h3><h3><br></h3> <h3> 春天来了,小河里的冰雪融化了。柿子树也开始吐出嫩芽。河里的青蛙开始繁殖着新的生命,在它们努力之下,满河的小蝌蚪一堆堆的,这时候我们小孩子就下河抓小蝌蚪,整条河里,充满了孩子的笑声。有时候一个个把衣服弄湿了,大人们就骂着拽住耳朵拉回家。</h3><h3>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这时候村里人土地承包到户没多久,他们对种地的热情非常高。把整堆的猪粪用背笼背到地里,然后甩起膀子拿起锄头挖地,把地挖好后,就开始种庄稼。在当时,村里人像许多庄稼人一样,他们一天谈论的就是收成,在他们眼里,只要收成好了就不用饿肚子。就可以吃上白面馍馍,就可以擀一碗长长的臊子面,每当这时,他们就端着臊子面坐在柿子树下,吃着面谝着闲传。在我记忆里,村里吃饭都是坐在柿子树下一起吃的。 </h3><h3> 每当农忙的时候,村里几家劳力少的,农活赶不出来,这时候村里人就自发的都去帮忙,不计报酬,有时连饭都是各自回家吃。那时候村里人的互助精神,曾让我感叹了多少年。收麦子的时候,帮忙割麦子的割麦子,捆麦子的捆麦子,在回给拿麦子的拿麦子,热火朝天。在用打麦机打麦子的时候,一家一个劳力,轮流挨家挨户的给打,不争不抢,十分和谐。一到秋天种玉米的时候,我们几个小孩子就去给帮忙放玉米种子,一块地里,到处都是人,不一会东家的就给播种完,接着又去给西家帮忙。</h3><h3> 农忙结束了,许多野菜也长出来了,我们就跟着大人去田间挖野菜,灰灰菜,苦麻菜,指甲菜,刺叶菜,品种繁多,而且都是原汁原味的原生态绿色无公害食品。现在吃起来不容易,而那时是非常多的。当柿子树开花结果后,落下好多小柿子,我们孩子就拾回家让大人给用线绳子串起来,戴在手腕上当装饰品。</h3> <h3> 秋天,是柿子树下最热闹的时候,一到秋天,柿子树上挂满了红灯笼。一个个红的让人嘴馋。这时候村里人照常坐在柿子树下,年轻的小伙子就爬上树,把早熟的柿子摘下来给树下的老人们吃,他们吃着柿子,谈论着村里那个小伙子得取媳妇了,那家的姑娘得嫁人了。村里谁家过事,全村人就都去给帮忙,女的帮忙洗菜做饭,男的就帮忙借桌子借凳子。村干部自然就是都管,负责安排接待的事情。村里如果有什么重大事情需要开会的时候,村干部就召集村里人坐在柿子树下,村干部就坐在最高处,给大家讲着话。</h3><h3> 那个年代,村里人赚钱的意识不是很强。他们一天比较的就是庄稼,也许他们让肚子饿怕了,所以在他们心里只要有粮食就什么也不怕。在我的老家四面环山,屋后的山上种植了满山的松树,常年四季都绿油油的,在南面山上,有许多灌木丛林,秋季正是这些灌木丛林最美的时候,有红色的叶子,黄色的叶子,还有常青植物绿色的叶子,在灌木丛林里夹杂着许多野山菊,红的,黄的,白的争奇斗艳!</h3><h3> 那时候村里人住的都是土房,房顶全是青瓦,每到秋天,房子的屋檐下都挂满了黄澄澄的玉米棒,收的多的人家,还挂在柿子树上,核桃树上。他们把成熟的红辣椒串起来挂在门上,一串串的格外显眼。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在这个季节村里人脸上都是笑容,他们吃的也是白面馍馍。除了玉米棒,他们家家户户都种了大豆,大豆是村里人一年换油吃的主要来源。在丰收的秋季,柿子树下晚上的人就很少也许他们白天干活都累了,也许秋天的晚上比较凉快,总之他们除了白天在树下偶尔坐坐外,晚上很少出去。</h3> <h3> 冬天到了,在寒风的猛烈袭击下,柿子树上的叶子基本都落光了,只剩下几片枯叶还在顽强的和寒风做着对抗。西北的冬天,雪下的比较少,但寒冷还是很刺骨的。这时候的村里人基本都呆在家里。等太阳出来时,他们才一个个的走出来,或蹲或站,说着笑在那里晒着太阳。</h3><h3> 偶尔几场大雪,村里人家家就呆在家里,烤起了疙瘩火。有相好的几个,就在谁家一坐,好客的村里人就吵几样菜,热壶自酿的包谷酒,几个人开始划拳喝酒。说是几样菜,其实也是“洋门女将”,炒洋芋丝,凉拌洋芋片,炒洋芋粉条,凉拌洋芋粉皮。条件好的再上盘洋芋叉叉,因为洋芋叉叉太费油,一般人家不舍得做。</h3><h3> 这个时候你站在柿子树下,看着村里袅袅的炊烟,一股一股在村子上空弥漫。那时候村里人家家户户都养了头猪,一到年关他们就杀猪,这时村里人就互相帮忙,杀完猪,主家炒几个菜,再来碗红烧肉,又开始划拳喝酒。冬天的时间比较短,在不知不觉中就过去了。那时候村里有电视的人家不多,谁家有电视村里人就晚上去谁家看电视,主家不但不厌烦反而很高兴,又是递烟又是倒水。</h3><h3> 到了过年的时候,村里人整天都喝着酒打着小牌。今天张家请客,明天李家请客,晚上又是朱家请客,反正一个正月,家家都要轮流请客。也有个别吝啬的,不请客也不参与这些活动。整个正月,村里人都在乐呵呵的笑声中度过……</h3> <h3> 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我中学毕业。中学毕业后我就离开了村子,一年回家的次数也就几次,那个时候,他们赚钱的意识已经很强烈了,再加上我们附近几个村子都是建筑企业比较多的,一到农忙结束,村里有劳力的人都跟着建筑队出去干活了,村里就留下些女人和孩子,老人。从那时起,柿子树下坐的人也越来越少了。</h3><h3> 又过了几年,村里在外挣了钱的人家开始拆旧房盖楼房了,再后来,柿子树下的河里由于盖房採沙也断流了,村里土墙青瓦的房子也越来越少了。摩托车家家都有,思想超前的几个年轻人还买了小车。村里的水泥路也打通了,家家户户的场面也硬化了,出门几乎脚不带泥了。而村里的土地几乎没人再种庄稼了,年轻人都是出外赚钱的比较多,只有几个老人还念念不忘土地,他们在地里种些简单的庄稼。柿子树下几乎没有人了,他们回到家就各自在家看电视,玩手机。串门的也少了,谁家过事主家还要家家户户去请。每到夏夜蛙鸣也听不到了,村子一片死气沉沉。</h3> <h3> 这几年父母年龄大了,我回村里的次数也多了,每每回去,父母就告诉我那家老人又去世了,那家的孩子又搬出村子住在城里了。而那棵柿子树也失去了往日的光彩,树杆好多都枯死了,每年发不出几片叶子。每次回村路过柿子树,我就看着像一个垂暮之年的老人,经历了世俗的变化,在孤零零的走完一生!村里的老人也没有几个了,村里的年轻人常年不在家,偶尔几个留守的孩子在楼房林立的村子里穿梭,一会又回到寂静的状态。</h3><h3> 村里变了,就像我从一个孩子已经步入中年一样,人们的日子富裕了,而有些美好的东西却不再有了,互帮互助,热情,单纯的思想,还有,还有……</h3> <h3>图片来自网络</h3><h3>作者:南山松</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