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历史上的今天,8月26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一个战役的终结日。<br>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用无线电广播发表了终战诏书,全世界认为日本投降了。其实,战争并没有结束,驻守中国东北虎头要塞的日本关东军精锐部队二千多人,继续顽抗了十一天,于8月26日被苏联红军歼灭,仅53人被俘生还。苏联红军也牺牲了493人。<br> 之后,到9月份仍有一些零星的,与日军残部的作战,但规模小伤亡小,都算不上是什么战斗。所以,把虎头战役认为是二战的最后一战,8月26日是二战最终结束的时间。</h3> <h3>虎头山二战终地遗址结纪念馆</h3> <h3> 虎头要塞遗址位于黑龙江省虎林市虎头镇北面1.2km处,在中俄分界线乌苏里西岸,共有大小十多个地下工事。其中虎东山阵地与苏联的伊曼隔岸相望。<br> 1933年,日本为了长期霸占中国,进攻苏联,秘密的在这里修建亚洲最大规模军事要塞,历时六年,耗资数亿资金,强迫战俘和中国劳工十多万人做苦役,在1939年完工后将他们杀害。该要塞由关东军驻扎,素有“东方马其诺防线”之称。虎头要塞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战场遗址之一,是侵华日军最后下场的历史见证。</h3> <h3>乌苏里江西岸的虎头山</h3> <h3>乌苏里江西岸江边(中国)。</h3> <h3>隔江相望乌苏里江东岸(前苏联,现俄罗斯)。</h3> <h3>乌苏里江东岸的前苏联哨所</h3> <h3>虎头山的日军工事</h3> <h3>日军地下工事为坚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有指挥、通信、作战、发电、仓库、蓄水池等设施,可储存一万人三个月的生活物资。</h3> <h3>注: 以上图片为本一人旅游所拍。<br> 后面的图片为网络截图。</h3> <h3> 虎头要一塞的日军为什么宁愿战死不愿投降?这个问题很值得探讨和借鉴。<br> 首先,这支队伍是关东军部队,在侵华战争中是急先锋,有一流的精神,一流的装备,一流的战略战朮,所向无敌,战功赫赫。关东军是日本军队的精锐。用现在的网络用语来说就叫“精英”。而当时由于虎头要塞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北可进攻苏联、南可吞占中国直捣东南亚,构筑“大东亚共荣圈”。所以,驻扎虎头要塞的关东军又是经过挑选的,是精英中的精英。<br>这支精英对于崇尚武士道、忠于天皇的精神最为执着,毫不动摇。在8月15日这天,有的日军将领在收音机里听到天皇的“玉音”诏书以后,随即用军刀剖腹自尽。而虎头要塞的守军则采取了另一种极端的死法,顽抗到最后被歼灭。<br> 日军的这种极端精神,对于世界和平是极大的禍害,但对于日本大和民族,则是一种需要。他们就是把忠于天皇作为一种核心信仰,维系着他们的团结统一,推动着他们国家的发展和强盛。<br> </h3> <h3> 日本虽然是可以多种信仰的民族,一个人可以同时信仰佛教和基督教或其他教,而神道教是国教,其忠于天皇是核心信仰,是决不会动摇的。西方的什么普世价值观对他们并不适用,他们就是坚持适合自己的价值观。他们的这种执着坚持,很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人们更需要高度警惕,他们始终不忘准备发动新的战争。</h3> <h3> 日本虽然战败,但天皇的诏书通篇并没有承认战败,更没有投降一说,只是体恤日本国民和日军将士的终战"玉音”。</h3> <h3> 二战结束七十多年来,日本按照他们的信仰,坚持神皇一体、祭政一致。在行政和教育上与国家密切结合,进行敬神爱国、崇祖忠皇的教育。全国有大小神社8万多个,其中重要的有祭祀天照大神的伊势神宫;祭祀明治天皇的明治神宫;供奉明治维新以后100多年来在侵略战争中死亡的官兵名册,其中包括被远东军事法庭处以绞刑的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等。 </h3> <h3>安倍拜鬼,为战犯招魂。</h3> <h3>日本的男女老少都要接受敬神爱国的教育。</h3> <h3> 日本人的信仰是世界和平的祸害,但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是无法改变人家信仰的。唯有的对策就是自信自强,凡“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h3> <h3>向抗日民族英雄们致敬!抗日英雄精神万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