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18年8月21月,陶澍(文毅公)后代第七代孙女陶双怀着祟敬之心,前往湖南省湘阴县左宗棠(文襄公)故里拜谒了“左宗棠文化园”、“左宗棠纪念馆“、在“左文襄公祠”瞻拜高祖外祖公左文襄公并参观了左文襄公故居“柳庄“。</p> <p class="ql-block">左宗棠的巨型花岗岩石雕耸立在公园的中轴线上。 左宗棠,字季高、又字朴存,湖南湘阴人,生于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晚清四大重臣之一,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p> <p class="ql-block">2012年,湘阴县为纪念左宗棠诞辰200周年,耗资6000万元,在原左文襄公祠和文星塔的旧址处,规划建成了左宗棠文化园。包括左宗棠生平事迹展览馆、多媒体演播厅、天地正气广场、烽火台、功德柱和左宗棠雕像、诗词碑林、年谱大道等。</p> <p class="ql-block">左宗棠雕像的右边是左宗棠生平事迹展览馆。雕像的左边是左文襄公祠旧址。</p> <h3>雕像基座后面刻有左宗棠生平简介</h3> <p class="ql-block"> 左宗棠雕像后面是天地正气广场,广场后面正中为一巨石石刻“左宗棠赋”,其赋为彭崇谷所撰。彭崇谷,湘阴人,1954年生,著名诗人,赋作家、书法家。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顾问、湖南省诗词协会第一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湖南分会会员、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湖南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后导师。曾任湖南省衡阳市市长、湖南省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省编办党组书记。“左宗棠赋”为书法家贺京沙所书。</p> <h3></h3> <h3>天地正气广场的功德柱,有“天”、”地“、”正“、”气“的四方石柱各一柱,每柱高约20米,两米见方。石柱上除了刻有文字外,还刻有左宗棠生平重大事迹的浮雕和其它图案。</h3> <h3>左宗棠文化广场上的烽火台。</h3> <h3>“柳庄“是左宗棠用四处讲学赚的钱购买土地建造的。当时左宗棠自号“湘上农人”,躬耕垅亩达8年之久。加上出仕以后,回湘探亲,祭祖,先后在此居住18年。<br></h3> <h3>柳庄由左宗棠本人亲自设计监建的。房子分前后两进,中间隔着一个晒谷场。后进五间正房是全家人的卧室和起居间。前进北厢为谷仓、存放犁耙农具的杂屋。院门两侧有檐廊,檐廊墙上挂着蓑衣、斗笠,仿佛主人昨天刚刚用过。南边为前厅、厢房,共计48间 。另有一间孔子堂,也叫弟子学堂,左宗棠曾在这里讲学。庭院南侧是一个魁顶阁楼,命名为“朴存阁”,取“返朴归真”之意,这是主人读书藏书的地方。在庭院里流连,中国传统的“耕读传家”的生活理念,透过柳庄的房屋布局便可一目了然。</h3> <h3><b>左宗棠是“收复新疆的第一大功臣”!</b></h3> <h3>陶澍——晚清第一人才、干国良臣,与左宗棠由忘年之交结为儿女亲 。左公比陶澍小33岁。左宗棠出生时,陶澍早已进入官场。左自幼聪慧,饱读诗书;但科场不顺,会试累次不中,仍回乡耕读于陇苗,钻研经世之学。自视极高,以“今亮”自许。</h3><h3><span style="font-size: 17px;"> 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时官至两江总督的陶澍,奉旨回乡省亲,路过醴陵。左宗棠为陶澍馆舍题联:“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月,八州子弟,翘首公归。”陶澍一见,对联意境贴切高雅,书法壮丽舒美,十分高兴。“乃激赏之,询访姓名,敦迫延见,目为奇才,纵论古今,至于达旦,竟订忘年之交。”左宗棠对陶澍仰慕已久,现又亲身体会了陶澍礼贤下士的风范,敬仰之情油然而生。他在给夫人的信中写道:陶澍“督部勋望为近日疆臣第一,而虚心下士至于如此,尤有古大臣之风度。”从此,陶澍与左宗棠“总督布衣之交”的美事,传为千古佳话。</span></h3><h3> 陶澍以其清正廉明的吏治和经济改革的业绩而震惊朝野,赢得了人民的尊敬;左宗棠则以其赫赫军功、特别是其收复新疆的壮举而名垂青史,他们永远活在人民心中。</h3> <h3>左宗棠继承并发展了陶澍的爱国主义思想,和陶澍的爱国主义一样,左宗棠的爱国主义仍然属于中国古代的爱国主义的范畴,但又比陶澍的爱国主义思想大大地前进了一步,具备了许多近代爱国主义思想的内容。左宗棠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者。</h3> <h3>左宗棠深受陶澍的影响,是以陶澍为“源”的“以天下为已任,包罗万象”一类人才中的一员。左宗棠的人才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教育的重视;和陶澍一样,左宗裳把“养士劝学”作为培养人才的首要任务。他说:“天下之乱,由于吏治不修;吏治不修,由于人才不出;人才不出,由于人心不正,此则学术之不讲也。”所谓“学术不讲”,实则没有办好教育。左宗棠出身于教师世家,位高权重之后,仍把教育、培养人才放在重要地位。如在淅江刊刻“六经”;在杭州建书院;在西安设立书局;在甘肃兴办和修复书院;在陕、甘、新疆大办义学。他要求培养德才兼备的“真人才”,不在科名,不求虚名,要有实学,要重实际。他还强调:“学术端则士习正,士习正则民气厚,而礼义廉耻因之而明,休祥瑞应由此而出,非细故也。”即只有良好的学风,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h3> <h3> 后来,左宗棠应陶澍托孤,去安化陶澍家授徒于陶澍之子陶桄,长达八年。这期间,左宗棠一边教书,一边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读遍了陶澍家的大量藏书,极大地丰富了自己的学养;夫人也善于理家,左宗棠历年教书的报酬,积累了大约900两银子。32岁那一年,他在老家湘阴县樟树镇巡山村购置了70亩田产,并建造住宅入住,因挚爱柳树不折性格,故取名“柳庄”。</h3><h3> </h3> <h3>左宗棠的经世思想,深受陶澍的经世思想和经世事功的影响。前人萧一山明确指出:“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皆标榜经世,受陶澍、贺长龄之薰陶者也。”左宗棠在陶澍经世思想的影响下,积极入世,修身、齐家、医国、治民、平乱,处处以陶澍为榜样,成长成为中国近代最有影响的经世大吏。</h3> <h3>左宗棠继承和发展了其改革思想与改革事业,在革新盐政、整饬漕务、兴办洋务、振兴茶业、开发经济、整军运饷等许多方面,推行改革措施,并取得了成功。在闽淅、两江总督任上,左宗棠采用陶澍票盐办法,并进一步充实,清除浮费、革汰陋规、严禁私盐、减免商欠,使票盐更加完善。他还主张“永定章程”,实行票盐,使“裕课、便民、恤商三者兼权。”在陕甘,左宗棠大力推行改革,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设赈局、招流亡、垦荒地、给牛种、兵屯、民屯交错其中,且战且种。”又改革茶务,“仿淮盐之例,以票代引”,实行“商贩并招,正课照定额征收,杂税并归厘税项下征收。商贩领票,先纳正课,并添设南柜,招徕湖茶。”在收复新疆的战争中,左宗棠又在军事、军粮、军饷、军运等方面采取改革措施,为新疆的回归提供了可靠的保证。</h3> <h3>蛰居时的左宗棠,于“萧闲沉寂之时”,除了躬耕,义赈,兴办义学外,特别注重读书、著书,留下《朴存阁农书》等传世。在柳庄的潜居研习,是左宗棠以后发展的基础。</h3> <h3>期间,他系统研究天下山川地理形势,这国他后来入骆幕,建楚军,总督数省,规复新疆打下了深厚的基础。</h3><h3> “论兵战,吾不如左宗棠;为国尽忠,亦以季高为冠。国幸有左宗棠也”。──曾国藩</h3><h3> 和曾国藩不同,左宗棠读的书很多是地理、军事、农耕、民俗方面的,他的著作也是实用类型的。不像曾国藩,有很多“道德文章”留世。</h3> <h3>1852年(咸丰二年),太平天国大军围攻长沙,其势汹汹,左宗棠在老朋友郭嵩焘等人的劝勉下,应湖南巡抚张亮基之聘出山。左宗棠在炮火中缝城而入,张亮基大喜过望,将全部军事悉数托付给左宗棠。左宗棠“昼夜调军食,治文书”、“区画守具”,各种建议都被采纳,并立即付诸实施,终于使太平军围攻长沙3月不下,撤围北去。左宗棠一生的功名也就从此开始。</h3> <h3> “收复新疆第一大功臣” 左宗棠,他为今天中国版图的完整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捍卫祖国西北边疆,确保新疆留在中国版图立下了巨大功绩!同时为抗击法国侵略者,为保卫台湾也立下了巨大功绩!</h3><h3> 没有左宗棠,占国土六分之一面积的新疆今天就不会在祖国的版图之内!纵观中国历史,在捍卫中国的领土与主权中,作出过这样大贡献之人,还无人所及(帝王除外)。</h3> <h3>作为后人,谨记祖先左宗棠(文襄公)教诲:“学如才识,不日进,则日退”、“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