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与前行 眷恋与挂念 陕西省西安中学赴原凤翔县长青公社知识青年 重返第二故乡

陈满正 秦奋的马儿

<h3>  蜿蜒的千河岸边上。 有一个山青水秀、民风纯朴善良、鸡呜三县,叫作长青的地方。 公元一千九百六十八年十一月三十日始,有一百零六名以陕西省西安中学为主的“洋学生”,陆续撒落到沿河三十余里岸边的山沟和山梁。 在那里他们度过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难以忘却的时光。 那时,山水的美丽难掩土地的贫脊,赤贫佝偻的乡亲直露着质朴善良。 劳动的艰辛、生活的困苦,掩灭了初来时携带的文革残留的疯狂,磨厚了乍到时稚嫩的肩膀。 一千九百七拾一年六月初,这帮“洋学生”陆续离开了长青,飘向了四面八方。 来时带着几分轻狂和不知所之的迷茫,去时却多了留恋的衷肠。 二千零一拾八年的一天,当年的知青,今天已是一群老头老太模样,却又一次重新走在去长青的路上。 此时的我们,内心的五味杂陈都表露在一张张脸庞。 五十年间各人不同的苦辣酸甜经历,却无法抹去一个共同的声音: 长青——我们的“第二故乡”! (以上文字部分,全部引用了8月18日晚在餐厅播放的纪念我校同学上山下乡五十周年的PPT前言,本来自己想另行拟稿,但思忖再三,感觉该PPT前言文字精炼,内涵丰富,说出了我们的心声。自己文字功底绝不敢与前辈相比,所以全部引用。特感谢天顺,守卫,志敏等学长)<br></h3> <h3>  2018年8月18日,一群昔日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如今已是古稀之年的陕西省西安中学的同学们,从不同的地方,重新回到他们曾经生活和挥洒汗水的陕西省凤翔县长青公社,纪念他们上山下乡五十周年。</h3> <h3> 1968年12月1日,桂家峡三队的乡亲们来接我们回队上,他们肩挑着我们简陋的行李,领着我们徒步30里从公社沿着千河走到峡里,。中午饭时,队长和乡亲们給我们端出来一碗碗的哨子面,后来得知,在当时那种条件下,哨子面已是非常好的过年饭了。所以,五十年后的今天,到凤翔第一顿饭我依然要的是哨子面。您看看,是不是勾起了食欲!但是,我心中却是百味杂陈。</h3> <h3>19号一大早,我们就集合在酒店前,准备出发赶往长青镇。</h3> <h3> 冯家山水库碧波荡漾,当年我们与社员们一起修建它,拉土,压坝,开山,放炮,汗水与泪水度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今天的冯家山水库,已经是宝鸡市的水源地,是陕西省储水量最大的水库。</h3> <h3>  水库大坝巍然屹立,阻挡着千河上游来水。想当初,我们在峡里,面对着日夜不息奔流而下的河水,吟诵起孔夫子的:“逝者如斯,不舍昼夜”的佳句。</h3> <h3>  站在雄伟的水库大坝上,回想起五十年前在这里留下的足迹,怎能不心潮澎湃,感慨万千!</h3> <h3>  水库对面,就是我们在生产队和公社之间往返行走的沿山小道。如今,小道已不见了踪影,满眼是绿树成荫,层林尽染,比原来的山石嶙峋有了巨大的变化。奔流不息的千河,在这里汇聚成为清澈的巨大水面。</h3> <h3>  水库对面遥看桂家峡三队方位,我们的自己开挖和居住的四孔窑洞已经在水位线之下了!峡里不可去兮,永不能忘!</h3> <h3> 2018年8月18日,我们陆续来到凤翔县城的海深酒店,向活动会务组报到入住。</h3> <h3>酒店大堂摆出了水牌欢迎。</h3> <h3> 活动的策划和组织者曹天顺学长在同学聚餐会上致辞。</h3> <h3> 前来参加活动的桂家峡三队知青合影留念,秦石因故未能前来,但给予了我们以支持和鼓励。前排左起:牛懿萍、谢抗美、李红芳、王颖文。后排左起:陈满正、王闵、何蔼。</h3> <h3>同学相逢,似乎有说不完的话。</h3> <h3>曹天顺学长主持会议并讲话。</h3> <h3>长青镇新址。</h3> <h3>镇党委书记、镇长、副镇长组织欢迎座谈会。</h3> <h3>“心系长青 第二故乡”的锦旗送给镇政府。</h3> <h3>全体知青同学们在长青镇政府门前再一次与镇领导合影。</h3> <h3>在原公社旧址上,大家合影留念,思绪万千。</h3> <h3>全体桂家峡的知青同学合影留念</h3> <h3>长青大队的知青同学们都是文艺范儿。</h3> <h3>灵化队的知青同学们。</h3> <h3>从左至右:任光前,董景新,郭守卫三位学长交谈甚欢。</h3> <h3>桂家峡一队的知青同学徒步走到原住地,在原居住的窑洞前合影。<br></h3> <h3>桂家峡一队的知青同学们。</h3> <h3>桂家峡二队的知青同学们。</h3> <h3>桂家峡二队的知青同学与原桂二队乡亲们合影留念。</h3> <h3>桂家峡四队的知青同学们</h3> <h3>太昌队的知青同学们</h3> <h3>石头坡大队的知青同学们。</h3> <h3>西安中学初六六级甲班的十位同学在镇政府门前合影留念</h3> <h3> 我们当年在长青公社桂家峡大队三队插队的同学共有十一人。由于修建冯家山水库,1971年,整个桂家峡全部移民到库区外,而桂家峡三队的乡亲们都落户在了石头坡的各个村民组。这一天,分散在各个组的乡亲们都来到了二组的桂耀平的家里,欢迎我们的到来。</h3> <h3>  19号,我们来到石头坡二队,见到了分别近五十年的乡亲们,他们早早集中在原桂家峡小学校长桂守中的儿子桂耀平家,等候着我们这群游子的归来。</h3> <h3>当年的娃娃伙,已经变得几乎认不出来了,老一辈的队长及乡亲们已多人去世了。大家不禁唏嘘不已。</h3> <h3>感受到了农村的巨大变化,这样的客厅,面积配置很现代化,真是令人高兴。</h3> <h3>主人金魁怕我们热,早早打开了柜式空调,他建有三层小楼,购置两辆汽车🚙,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屋顶的太阳能热水器,淋浴房里安有浴霸,真让我们为他高兴。</h3> <h3>热情的乡亲们摆出了丰盛的酒水和菜肴,来款待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当年的“洋学生”,院里院外喜气洋洋。有个乡亲说,热闹的就跟“过事”一样。</h3> <h3>刚刚相聚,马上就要分手,大家心里都不是滋味。</h3> <h3><font color="#167efb">再见了乡亲们!再见了!难忘的长青镇,你在我们的人生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印痕,魂牵梦绕,永难忘记!,我们来了,我们又走了!但是 五十年间各人不同的苦辣酸甜经历,却无法抹去一个共同的声音: 长青——我们的“第二故乡”! 2018年8月21日于西安 (由于素材有限,且时间紧,桂三队乡亲催的急,肯定有很多疏漏,文字粗糙,不足之处还望同学们指正)</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