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font color="#010101"> 导读:在中国现代漫画界,有三位可爱的老头。他们毕生用漫画唤醒人们的精神,用笔代替刺刀,向丑恶弊端挑战。</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这三个老头:华君武,丁聪,方成,用讽刺、幽默的笔法画漫画,渡过了快乐一生。华老寿终九十五岁,丁聪寿终九十四年,方成快乐地准备过一百岁生日。</font></b></h1><h1><b><font color="#010101"> 今天先聊年龄最大的华君武先生的漫画和人生经历。</font></b></h1> <h1><b> 2010年6月13日9时,著名美术家、社会活动家华君武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b></h1><h1><b> 华君武的漫画浓缩了中国近百年的变迁历程,他的离去,使我们失去了一颗时代的良心。</b></h1> <h1><b> 现在有种说法,认为漫画只是搞笑,是游戏人间的,不应是教育性的。 华老则不这样认为,他说古今中外的艺术,都是在宣传一定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其实也是对人进行教育,今日中国漫画也是为精神文明建设、为提高国民素质而努力。</b></h1><h1><b> 从这个意义上说,漫画又是用笔来战斗的一种艺术。</b></h1> <h1><b> 华老时常端着刺刀一样的笔尖,言简意赅地替我们解读世事、针砭时弊。</b></h1> <h1><b> 华君武1915出生于杭州,祖籍江苏无锡。早年就读于杭州浙江省立第一中学、上海大同大学高中部。并开始发表漫画作品。</b></h1><h1><b> 笔名:华 潮</b></h1> <h1><b> 抗日战争爆发后从事抗敌宣传,后到延安。初在陕北公学,后到鲁迅艺术文学院任研究员,四零年加入中国共产党。</b></h1> <h1><b> 1945年到东北。1946年1月任《东北日报》文字记者,后在文艺部专司时事漫画。1949年12月调北京工作,历任《人民日报》美术组组长、文艺部主任;1953年后兼管全国美协工作;1979年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主持日常工作,长期从事美术组织和活动工作。</b></h1> <h1><b> 曾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历任《人民日报》美术组长、文学艺术部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秘书长、书记处书记、常务书记、副主席、顾问,中国文联委员、书记处书记等职务。</b></h1> <h1><b> 在长达70多年的漫画生涯里,他从来不是一个歌颂者,他的漫画象匕首一样刺向时代精神中最羸弱的地方。</b></h1> <h1><b> 满纸荒唐画,一本正经心。</b></h1><h1><b> 华君武属兔,他喜欢兔子的平和,也喜欢别人叫他兔爷,但他始终坚持,讽刺是人民永远需要的。</b></h1> <h1><b> 习惯了以笔为枪的华君武,从延安时期便坚信“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b></h1> <h1><b> 有人曾问这个好脾气的老头:“为什么你的脸总在笑,可你的画却总是讽刺,没有赞美?”</b></h1> <h1><b> 华君武回答:“歌颂型漫画不好画,画起来皮笑肉不笑,我没那个能力。漫画就是画矛盾,没矛盾就没世界。”</b></h1> <h1><b> 华君武一生只从事漫画一业,并且从未有旁顾其他副业,称得上是“漫画一生”、从一而终。</b></h1> <h1><b> 90岁时,他给自己印了一张名片,头衔是“漫画退伍兵”,对此,朋友们笑称:九十岁的华君武“还在战斗。”</b></h1> <h1><b> 他认为艺术始终能够“嚼”起来,要有余味,给人以联想,让人回味无穷。</b></h1> <h3><h1><b> 艺术要有余味,给人以联想</b></h1><h1><b> 华君武曾说过,很多画家太不重视构思,这方面都跟文化和生活积累分不开。</b></h1></h3> <h1><b> 在他人生最后的30年,除了画画,华君武还做了一件自认为很重要的事:道歉。</b></h1> <h1><b> 几乎每一次个人展览,他都会在写给观众的序言里留下这样一段话:“五十年代,我画了不少错误的画,伤害了不少同志,这些都是历史的深刻教训。”</b></h1> <h1><b> 2011年,华老儿媳露阳女士根据华君武及其长子华端端的遗愿,将华君武245幅漫画作品和他生前用过的112方印章无偿捐赠给上海美术馆。</b></h1> <h1><b><font color="#010101"> 一生漫画伴随,一生用笔代刀去批判,不为自己个人和后人利益,遗言死后还将作品无偿捐赠,这就是华老头一一华君武。</font></b></h1> <h1><b> 根据百度,华君武漫画集资料编写。鸣谢!</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