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人有三个基本错误不能犯

临风听暮蝉

<h3>南怀瑾:人有三个基本错误不能犯,否则会辛苦一辈子</h3><h3> 👉时代书屋 👉来源:儒风大家(ID: rufengdajia) 山泉绕屋知深浅,微念沧浪感不平。 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曾说过,人有三个基本错误不能犯: 一是德薄而位尊,二是智小而谋大,三是力小而任重。 语本出自《周易·系辞下》,原为孔子所说。 1. 德薄而位尊 为人首先要重道德修养,当领导的更是要有良好的品德。有的人德行浅薄却居于高位,往往他这个位子是坐不稳的。 “三家分晋”是历史上的著名事件,是从春秋时代过渡到战国时代的标志性事件之一,《资治通鉴》所记载的第一个历史事件就是它。 而在春秋末期的晋国,最强大家族除了韩赵魏以外,本来还有一个智氏家族,当时智氏才是最强大的,却因在位者的德行不厚而隐没在历史舞台。 智宣子选定智瑶为继承人,族人智果提出反对。 他细数智瑶的五大优点,但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不仁”,但智宣子没有听取智果的劝谏。后来智瑶继承家族,史称智襄子。 智襄子展现了自己的才能,但是其为人不厚道,喜欢羞辱别人,对其他三家趾高气扬。 而且目中无人,十分贪婪,向韩魏两家要地,两家都给了,向赵家要时,赵家坚决不给,智襄子就打算联合韩魏攻打赵家。 攻打两年多后,智襄子用水淹赵襄子所在的晋阳。 晋阳快被攻破时,赵襄子派张孟谈去策反韩魏两家,张说“如果赵家被灭,接下来就是你们两家”。 韩魏两家觉得有道理,也深知智襄子为人霸道。于是反水,与赵反攻智氏,最强大的智氏家族就此衰落。 越是高的位子,越是需要有德。在位者有德行,才能让全体成员都心服口服,万众齐心,形成一股凝聚力。 有时在位的人甚至不需要有多厉害的才干,发挥的精神领袖作用更重要。若德行配不上你所在的高位,就会坐得很累。 <br></h3> <h3><br></h3><h3><br></h3><h3>2. 智小而谋大</h3><h3><br></h3><h3>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让当时的贵族妇女眼馋心热。她的儿媳妇、唐中宗的皇后——韦皇后和女儿安乐公主就有这样的图谋。</h3><h3><br></h3><h3>拥有最高权力的皇帝不是谁都能当的,武则天靠着过人的智慧和谋略,才在67岁当上皇帝。</h3><h3><br></h3><h3>在位时,虽然曾大举诛杀李氏、任用酷吏等,但也做出了很多贡献。</h3><h3><br></h3><h3>曾经做了“劝农桑,薄赋役”等惠民的事,在老百姓中颇有声望。</h3><h3><br></h3><h3>可韦后、安乐公主之流,没有当皇帝的智慧,谋划倒是很大,而且走的是阴险的歪路子:勾结武三思等人在朝堂上专权,让自己的哥哥韦温掌握实权,想靠着邪魔外道这一套走上走上权力顶峰。</h3><h3><br></h3><h3>历史给出了最好的答案,最终韦后之流被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发动宫廷政变所杀。</h3><h3><br></h3><h3>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有勃勃的野心,有想要得到的东西。但是你的智慧要配得上你的“野心”,智慧和谋划相辅相成,否则就会误入歧途。</h3><h3> </h3><h3><br></h3><h3><br></h3> <p>第三. 力小而任重</p><p>“能力不足却承担大任”,对比历史上有名的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商鞅受到的阻力更大,几乎是举国反对,但商鞅变法却成功了(商鞅人死,但制度保存下来),王安石的改革却失败了。究其本源,王安石缺少政治盟友使他“力小而任重”。</p><p>激进的改革使王安石失去了几乎所有的盟友,反对派将星云集——司马光、欧阳修、苏轼……几乎识字的都反对他。就连王安石自己都承认改革激进,“缓而图之,则为大利。急而成之,则为大害”。他只认定一个目标,却忽略了在实现这一目标过程中必然会连带产生一系列问题。在短短数年间将十几项改革全面铺开,全面的得罪了各个阶层支持者,于是改革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窘境。</p><p>袁世凯的二儿子在劝袁世凯不要当皇帝时写的一句诗很好:“山泉绕屋知深浅,微念沧波感不平”,山泉都想变作沧波,但自知深浅才是更重要的,更何况有些功名,不过是虚名而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