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伦游记.我和名画有个约会(1)

彼得潘

<h3>英国国家美术馆(The National Gallery)位于伦敦市中心特拉法加广场,是伦敦最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英国是一个很有历史的国家,而历史是一个抽象性的概念,只能借助着其他东西来表现,绘画就是其中的一种。</h3> <h3>美术馆成立于1824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成立之初,馆内只有38幅作品,由乔治四世说服英国下议院通过决议,拨款向私人收购而来。直到今天,这38幅画依旧是国家美术馆的核心收藏。</h3> <h3>画作最初在安格斯坦住宅的4个房间中展出,1838年,国家美术馆新馆在伦敦著名的特拉法加广场落成,美术馆从此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其后,国家美术馆不断收到民间收藏家的寄赠,藏品数量日渐增多。</h3> <h3>1855年,首任馆长查理.伊斯特列克爵士买入大量初期意大利绘画,1856年又有泰纳收藏的寄赠,藏品开始丰富起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发展成现在以绘画收藏为主的国家级美术馆。</h3> <h3>目前,国家美术馆已有2300多幅馆藏作品,收藏了13世纪到20世纪为数众多的欧洲各画派的名作,许多是一代艺术大师的稀世珍品。这些独具慧眼精选的画作,就如颗颗璀灿的珍珠,充分展现了西方美术史的不同流派和不同的发展阶段。</h3> <h3>由于不收门票,这里终日人如潮涌。在美术馆迷宫似的展厅里,能看到从达芬奇、拉斐尔,到威尼斯画派、英国山水画派、法国写实派、前期印象派,直到塞尚、梵高的杰作。所有学西画的画家,到英国最幸福的事,便是天天啃着面包,喝着矿泉水泡在英国国家美术馆中。</h3> <h3>英国国家美术馆的展品有2300件,每年有6百万观众前来参观,参观人数在世界同类机构中排名第五。面对琳琅满目的众多作品,稍不留神就有可能错过几件,甚至可能是标志性的杰作。那些精美的画作扑面而来,让人眼花缭乱,我边拍边看,最终也只能认出有限的几幅:</h3> <h3>文森特.梵高的《向日葵》(1888年),十大镇馆之宝之一。见过了太多的印刷品和仿制品,所以比较熟悉。这幅画在1987年被出售时,曾创下一个最昂贵的世界纪录。这是梵高标志性的作品,热情奔放的向日葵纯粹而张扬,熊熊火焰般的明亮闪耀,每一朵花、每一片花瓣都光彩夺目,呈现出令人心弦震荡的灿烂辉煌。</h3> <h3>《梵高的椅子》(1888年),椅子摆在斜线的地板上, 上面放着他一刻不离的烟斗和烟丝, 可是椅子上和周围都没有人, 他大概已经意识到高更将要离去, 而自己又要陷于没有欢乐也没有争论的孤独境地。这幅画所传达出来的悲凉情绪是如此之浓, 以致令人从中体会出梵高孤寂落寞的眼神。因而, 这把椅子也可以说是梵高自画像的一种。</h3> <h3>了解美术史的人都知道,早期的绘画就是以肖像画为主的,比如,这幅大名鼎鼎的《蓬巴杜夫人》。画中雍容华贵的女人是路易十五的情妇,法国历史上有名的美人儿,其人对当时的艺术和时尚都有着深刻的影响。(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也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美啦)</h3> <h3>马奈的《杜伊勒里花园音乐会》,画中人物众多,描绘了巴黎市民在杜伊勒里花园里的一次聚会。现实主义的黑褐色调,看起来略显阴郁。这种题材,难道不该是色彩鲜艳和欢快活泼?</h3> <h3>莫奈名作《格尔奴叶的浴者》,这幅画据说是一幅更大更正式作品的草图,但,那幅画现在已经找不到了,这幅却名留青史。因为是草图,所以作品流露出一种随意性,比如,船只部分大面积涂抹的色彩,随便点几个点就表现在河中游泳的人。到现在,反倒是这种随意让人津津乐道。</h3> <h3>相比大英博物馆的600万件藏品,国家美术馆仅有个零头,从参观时间和浏览量上来说,是无法相提并论的。但,这2300多件画作却汇集了欧洲各时代画家的经典作品,可以说是少而精。而且从外表看,它的规格一点也不比大英博物馆低,内部布展也算是精致高雅。</h3> <h3>国家美术馆入内参观不需付费,采取自由捐献方式,欲进一步了解主要作品的背景解说,可以向服务台领取携带式导览设备,其中的Micro Gallery提供电脑查询服务,堪称国家美术馆最完整的电子艺术百科全书。</h3> <h3>绘画有很多类型,它们分时代、分风格与内容。同一题材,在受到不同历史环境的洗礼后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这些耳熟能详的名画,让每一个喜爱艺术的人心生向往。它们见证了世界文明、文化的发展,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h3> <h3>国家美术馆秉承 “画作的存在并不是收藏的最终目的,而只是为了大众的审美乐趣,提升国人对于艺术知识的涵养” 的创始宗旨,从建立之日起就承担起艺术教育的责任,除免费参观的方式向大众开放外,还允许学生前来学习、了解绘画,临摹馆藏,为他们复制艺术作品。(更妙的是,这里可以拍照,再贵的名画也随便拍,别用闪光灯就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