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办公楼的河畔,飞来10多只白鹭,流线型躯体,雪白的羽色,硕长的颈项,修长的双脚,它们时而静静栖息,时而悠悠翱翔,如此飘逸的神采,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怪不得文学大师郭沫若先生曾如此赞美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br></h3> <h3>也不知何时,河畔只留下一只白鹭,孤零零地伫立在护栏石柱上,常常犹如雕塑纹丝不动,仿佛陷入了哀伤的沉思,偶尔才张开瘦长的翅膀掠过水面觅食,或在低空慢慢的盘旋,那嘶哑低沉的鸣叫声令人顿生怜悯。<br></h3> <h3>一天,风雨交加,在河畔的老地方,那只孤独的白鹭并没有去躲风避雨,长颈蜷缩成一团,美丽的曲线早已消失殆尽,在风雨中显得是那么的凄楚无助。可怜它羸弱的躯体怎能抵挡肆虐的急风冷雨,我真想打伞过去,为它遮蔽一时风雨,又恐怕它不会接纳反受惊吓。雨中的孤鹭,留给我的不再是诗情画意,而是冷峻和凄凉。<br></h3> <h3>一个天高云淡的清晨,我信步来到河畔,呈现眼前的是一幅如诗如花的画面。一群白鹭迎着朝阳时而在欢快地翩翩翻飞,竞相追逐曼舞;时而飞快地掠过清澈的水面,点击出令人遐想的涟漪;时而又悠行在幽寂的河畔,摩肩擦喙,相偎相依。蓝天之下,碧水之畔,一群白鹭在欢舞,在清歌,多么的恣肆,多么的空灵,斯文而飘逸,孤傲而平和,给清晨的河畔带来了一片清丽温馨的风情。<br></h3> <h3>面对此情此景,心底的喜悦油然而生。欣喜孤鹭唤回同伴,庆幸孤鹭从此不再孤单,让我每天都能品读清灵精妙的画面,和那韵味无穷的诗行。令人遗憾好景不长,这群白鹭并不眷恋这块土地,第二天又悄悄消失于我的视线。只留下孤鹭并不思归,依然孤苦伶仃地与护栏石柱为伴。我惊诧,为何它不伴随鹭群迁徙,难道人有离群索居的现象,白鹭也是这样?<br></h3> <h3>过去没见过白鹭,但读过杜甫《绝句》: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也读过杜牧《鹭鸶》: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从诗行中可读出白鹭喜欢群居群飞。近来也经常有媒体报道,某时某地有数万只白鹭聚集山林,嬉戏打闹,鸣叫之声不绝于耳,场面相当壮观。<br></h3> <h3>原来是这只白鹭自己选择了单飞,选择了离群索居,选择了与孤独相伴。不与群鹭同乐的孤鹭,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让人深为忧伤悯惜。对于孤独,我并不陌生。跋涉于颠沛流离的人生,也曾徘徊挣扎在孤独之中,饱尝过孤独的滋味。孤鹭的失伴,竟然成了我心中的一个痛,但又有什么可以对孤鹭施舍,又能为它提供什么帮助呢?我唯一的只是上下班路过河畔时,投给它同情怜悯的目光,并为它而祈祷祝福。<br></h3> <h3>一个夕阳西下的傍晚,朋友相约一起去见见那只我经常唠叨的白鹭。面对晚霞孤鹭,朋友全无伤感,竟然信口吟出“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我质疑朋友张冠李戴,将王勃千古绝句中的“骛”误为“鹭”,朋友却笑而答之:万物有灵,生生不息,有孤骛也就会有孤鹭。不必为孤鹭而担心,其实,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br></h3> <h3>“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这话一遍又一遍在心间萦绕。刹那间,如醍醐灌顶,猛然醒悟。是啊!红尘之中,繁华只是瞬间,喧嚣不会持久。正如一句睿语所言:要体会充实,就一个人呆着;要体会空虚,就到人堆中去。<br></h3> <h3>《庄子-在宥》曰: “独来独往,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孤独,在淡淡的韶光里,寻一方净土,让心灵好好休憩将养,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淡定平和,无欲无求,宠辱不惊,何尝不是一种美好的心境。<br></h3> <h3>孤独,远离喧嚣,远离浊流,能更加平静地抹平旧日的伤痕,积蓄更多的力量,这无疑这也是一种美:一种空灵缥渺的美,一种超凡脱俗的美,一种苍凉悲怆的美!<br></h3> <h3>大千世界,有希望就会有失望,有欢乐就会有痛苦,有喧闹就会有寂寞,有得到就会有失去。走进孤独,走出孤独,告别过去,笑对明天,一切在于睿智,一切归于自然。<br></h3> <h3>如今,孤鹭已随鹭群去,护栏石柱空悠悠。我的内心却比以前更加充实、淡定、平和……<br></h3> <h3>木鱼2006年4月撰文,2018年8月制为美篇。本文图片采用于网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