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香格里拉,藏语意为“心中的日月”</h3><h3> 香格里拉这个地名,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的著名小说《消失的地平线》。</h3><h3> 现代词汇中,香格里拉又是“伊甸园、理想国、世外桃源”的代名词。</h3><h3> 希尔顿在小说中,记叙了康维等四位西方人士,从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下来,在一个叫司马库的地方,乘飞机转移去白沙瓦时,被一个神秘的东方劫机者,劫往香格里拉蓝月山谷的神奇经历。</h3><h3> 康维他们经历了残酷的战争,亲眼目睹了战场上的刀光剑影、伏尸百万;厌倦了西方世界的种族冲突、宗教信仰互不相容所引发的血雨腥风、生灵涂炭。如今来到了这个与世隔绝、安静闲适、各民族和谐相处,各自的宗教信仰和谐共存之地。他们自然而然,便认为这就是梦中的香格里拉。</h3><h3> 小说中描写的整个香格里拉,四处安详地遍布基督教堂、佛教寺庙、道观和儒教祠堂。人们奉行适度的原则,即使对待欢乐也不例外。</h3><h3> 小说中的香格里拉是一个自然景色——雪山、冰川、峡谷、森林、草甸、湖泊,财富和纯净空气的荟萃地;是美丽、明朗、安然、闲适、悠远、知足、宁静、和谐等一切人类美好理想的归宿地。</h3> <h3> 所以,当云南之行,游览完昆明、滇池、民族村,再游览完丽江古城,韶恒问我是先去大理,还是先去香格里拉时,我脱口而出:香格里拉!</h3><h3> 去香格里拉,是为了朝圣,为了自己的心,为了在那个宁静、明朗、宽松、佛光普照的天地间,在怡人的景色和清心静心的佛音缭绕中,开悟释怀,卸下凡尘俗身的重重负荷,觅得一块安放心灵的圣地。</h3><h3> 香格里拉,有太美的风景,让人痴迷陶醉,有太多的故事,让人洗涤灵魂,心灵也得到安抚。</h3><h3> 大巴车在盘旋曲折的山路上蜿蜒前行,导游是藏族姑娘卓玛,一个健谈而非常会讲故事的人。她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时髦的打扮,要不是黝黑的皮肤,还真不相信她是藏族人。</h3><h3> 她说有一次带团,一个表情阴郁的小伙,怀里一直抱着个大书包,旁边的座位一路空着,一个姑娘要坐,他说那儿有人,自己买了两个人的票。大家看他满脸的阴云,便没有人再敢搭理。一直到登山的时候,其余游客都下了车,只有小伙子抱着大书包,低声啜泣。经导游询问,他说自己很小的时候,父亲去世,她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含辛茹苦将他供到大学毕业。尽管他和母亲住在出租屋里,尽管自己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收入微薄,但娘俩依然很高兴,并且商定,有了钱便去香格里拉。</h3><h3> 可是,母亲竟然没等到这一天!几十年的操劳艰辛,让她积劳成疾,又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机会。如今他事业有成,有钱有闲了,却只能抱着母亲的遗像,来实现她生前的愿望———宁不心碎?</h3><h3> 讲故事的人似乎云淡风轻,我却听得泪水滂沱,哭得一踏糊涂———触景伤怀、惺惺相惜啊!</h3><h3> 香格里拉 到底以他怎样的魅力吸引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人呢?</h3><h3> 大巴车转过一个 弯,一株大树下矗立着一块洁白玉石的雕像,我们将探寻的目光投向导游,导游娓娓而谈。</h3><h3> 这是一个真实而凄美的爱情故事。十多年前有一支国际科考队前来香格里拉考察,藏族小伙扎西给他们帮忙兼做导游。扎西聪明英俊,工作踏实努力,热爱学习,陪同考察队早出晚归数月,竟然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队员阿洁莉娜姑娘对他油然而生爱慕之心,当科考队完成任务回去时,阿杰莉娜便主动留下来,和藏族小伙扎西结婚成亲。姑娘父母怎么也不同意,但是他们知道,任何人都无法改变执拗的爱女的决定,也就默认了,</h3><h3> 婚后,他们生活得非常幸福。</h3><h3> 有一年,阿杰丽娜的同事们来到香格里拉,攀登梅里雪山。阿杰莉娜欣然陪同,他们爬到半山腰时,突然风雪交加,大家迷失了路途,同行的人都说原地等待救援。可阿杰莉娜的执拗劲又上来了,她非要自己去探索道路,结果和大家走散。</h3><h3> 第二天第三天,扎西找到阿杰莉娜时,她已冻僵在一棵大树下!</h3><h3> 阿杰莉娜的父母痛失爱女 ,疼断肝肠,但他们说女儿是属于香格里拉的,就让它永远留在香格里拉吧!</h3><h3> 伤心欲绝的扎西,在众人的帮助下为阿杰莉娜雕刻成这尊石像!</h3> <h3> 不由人感慨万端:抱着母亲遗像独饮悲怆的小伙子,为爱永远留在香格里拉的阿杰莉娜姑娘,痛失爱人的扎西,当初谁不是心存美好的愿望,谁没有为美好的愿望而努力?然而造化弄人,称心快意,几家能够? </h3><h3> 是香格里拉,以他特有的明朗、宁静、神秘:一方面,接纳了逝者孤寂的灵魂———那些迎风飘扬的风马旗,荒野中的玛尼堆,星星点点的白塔,一路匍匐跪拜的善男信女,这一切总让人觉得似乎触摸到了那个游离在尘世之外的神秘的精神世界;另一方面,也安抚了生者万丈红尘中破碎浮躁的心灵———草原、雪山、寺院、还有那澄澈平静的湖泊、星星点点的格桑花,潜移默化中就这样不知不觉的皈依了你———谜一样的香格里拉啊!</h3><h3> 当我爬上香格里拉龟山公园高高的日月山顶时,我的灵魂再一次被彻底震撼了。</h3><h3> 首先是转经筒———世界上最大的转经筒,高达21米,总重60吨。筒身为纯铜镀金,筒壁上是文殊、普贤、观音、地藏四大菩萨,筒顶为直径大于桶身的圆型伞盖。在蓝天白云下,金光闪闪,更显得富丽庄严———入乡随俗,我和众游客一起,一边念着导游刚刚教会的佛号,一边转动着巨大的经筒,我默默地祈祷:愿最爱我的和我最爱的亲人们,逝者离苦得乐,早成佛道,生者吉祥如意,安康幸福!</h3> <h3> 转完经筒,我虔诚而小心翼翼地跨入佛殿,殿内建筑金碧辉煌,气势恢宏。殿中供奉的佛像高大神圣、慈善和蔼,壁画雕饰琳琅满目,精湛考究。这是我见到的最为巍峨庄严、最为触动人心的佛堂佛像。我曾到过青海湖的塔尔寺,到过峨眉山金顶华藏寺,我也虔诚地瞻仰跪拜,虽然每到殿宇佛堂,我总是泪眼迷离,有想哭的冲动,可是这一次,仰视佛菩萨的瞬间,我 突然泪如泉涌,哽咽难止,哭得天昏地暗,痛快淋漓!那种感觉,就像一个长期在外流浪漂泊、历尽艰辛委屈的孩子,一下子回到了家,回到了最为依赖的母亲的怀抱,就像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只有倾情哭诉!我哭了很久很久,好像心中的苦痛、郁结、执念,重负,都随泪水而去 ——佛度有缘人!在这佛光充溢、普渡众生的香格里拉,我恍然感觉:这儿,就是我心灵的安放地!</h3> <h3> 从日月山顶下来,由于是大年初一,导游卓玛说,在今天这个特殊的节日里,她邀请我们到藏族土司家里做客,享用丰盛的晚宴。
吐司的宴会厅宽敞而庞大,从外观 的飞檐翘角、雕梁画栋、艳丽色彩到内部华美的装饰、古朴典雅的陈设,以及一应俱全的各种设施,还有高大的舞台,无一不让人拍手称绝。藏族姑娘小伙给客人们敬献上洁白的哈达,人们互相敬酒,和谐安祥,客人们一边欣赏着富有民族特色的敬酒舞蹈,一边享用着富有地方特色的丰盛宴席。<br></h3> <h3> 夜晚来临,高原的天空,那么高远而幽深,夜色漆黑,繁星 满天,让人觉得朦胧迷离,又浮想联翩。四周黑魆魆的群山更显得夜的宁静安祥。熊熊篝火燃起来了,各民族的人欢聚一堂,藏族同胞欢快地唱着他们原生态的歌曲,跳着民族舞蹈。成百成千的游客,老的小的,相识的不相识的,拉着手,扳着肩,跳着锅庄,和谐互动,心无杂念,声无尘渣,无拘无束,相互应和:“扎西德勒!嗨嗨!扎西德勒!嗨嗨”!</h3><h3> 扎西德勒,这个词在藏语中不仅仅表达欢迎,吉祥祝福的意思。而且这个词的来历还有着美丽的传说,蕴含着丰富深刻的哲理。</h3><h3> 此境此情此景,任何人置身其中,大概都会迷失自我,“不知今夕是何年”!前尘往事,经历种种,全然忘却。只觉涅槃重生后的自我,好像刚刚从佛光中被普渡而来,好像刚刚从香巴拉的美丽天堂中款款走来。</h3> <h3>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香格里拉就这样真实地袒露着自己。其实人生际遇又何尝不是如此?</h3><h3>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悠悠天地之间,我们每一个个体的确渺小。命运所赐予我们的,不仅有朗月清风,也有狂风暴雨,我们唯一能做到的,就是与他人与社会和谐相处,更要与命运与自己和谐相处。</h3><h3> 啊,我的香格里拉,一个能够释放忧伤、放下执念的圣地;一个能够包容一切的佛国;一个能够洗涤灵魂、安放心灵的世外桃源。</h3><h3> 啊!我的香格里拉!从此,我的心灵、我长长久久放不下的所有,便都有了归宿,便都安放在了这圣山圣水!</h3><h3> 从此,“归去,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从此,“吾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悉”;从此,“过去事已过去了,未来不必预思量。只今只道只今句,梅子熟时枙子香”!</h3><h3> 啊!我永远的香格里拉!</h3><h3><br></h3><h3><br></h3> <h3>(江春,原名孙荣华,中学语文教师,热爱文学,喜欢与文字对话,用文学润泽心灵。有诗歌散文散见于报刊杂志、网络平台)<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