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之旅

知足常乐

<h3>&nbsp;&nbsp;&nbsp; 光阴荏苒,转眼间,我们已从寿县师范七九届数学班毕业38年了,现在多数已经退休,赋闲在家。过去的几十年,由于忙于工作和家庭,大多同学都不曾相见,现在到了怀旧时期的我们盼望找寻同学的身影。开始由朱公应提供了部分肥西同学的信息,由此加入了大家庭——尤彪建立的寿师七九届同学微信群。<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39b54a">一、寻找</font></b></h1> <h3>&nbsp;&nbsp;&nbsp;&nbsp; 2017年12月23日,部分同学第一次在合肥徽宴楼相聚。在这次聚会上,尤彪倡议2018年举行一次数学班同学大聚,得到大家的热烈响应。 &nbsp;&nbsp; 然而,收集同学信息,找到每一位同学是个难题,时隔38年,同学们分散在南北东西。大家群策群力,经过半年多的不懈努力,范围逐步扩大,大多同学都已取得联系。最后唯有孙荣宏,唐伟两位同学尚不知下落。<br></h3> <h3>1. 寻找孙荣宏同学</h3> <h3>  都知道孙荣宏同学是肥西县的,但我们几十年都忙于工作,一直没有联系,不知他的境况,好在距离不算遥远,寻找起来应该不难。我从同事那里打听到他工作单位在肥西四中,于是我又找在四中工作的以前的同事帮助查找,总算得到了他的电话号码。我打电话过去,是他夫人接听,说他现在双耳失聪,很难也不愿与人交流。我转而要了他儿子的电话号码,在和他儿子的电话中希望他当面说服父亲。在他儿子的劝说下,孙荣宏答应与同学相见。于是我们一行十人于2018年7月14日去他家里探望,并在合肥源牌国际大酒店共进了午餐。<br></h3> <h3>2. 寻找唐伟同学</h3> <h3>&nbsp;&nbsp; 找到孙荣宏以后,只剩下唐伟一人未知下落,找到他的愿望更迫切了。搜寻以前的记忆,只知道他属于霍山三线厂,通过霍山的同学了解,三线厂早已迁往蚌埠,具体地址信息不详。 &nbsp;&nbsp;&nbsp; &nbsp;&nbsp;此时的线索中断,找寻同学的念想始终牵挂着每个同学的心,怎么找,到哪找?电视上的寻亲之旅节目给了我的启发: 从公安内部网能否查到?于是,急不可耐的我,立马请我的一个在合肥市公安局工作的学生帮忙,结果是: 合肥网查不到蚌埠的信息,只好作罢。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r></h3> <h3>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没办法了,岂能甘心?只好找在蚌埠工作的学生,请她帮忙。几次周折,结果还真的找到了。接到了信息后,心情无比激动,立马打去电话,第一次没人接,等了一些时间,又打过去,接电话的是他的母亲,哎,总算找到了,高兴啊,激动啊,难以形容。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至此,几经波折,两位同学均已找到,实现了同学们的愿望,"一个都不能少"。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br></h3> <h3>  在后来与尤彪的聊天中得知一个好消息,我们的班主任常老师仍然健在,从常坟中学退休,得到消息,我立即尝试着寻找……<br></h3> <h3>3.寻找班主任常老师</h3> <h3>  根据尤彪提供的信息:常老师于怀远常坟中学退休。我思索着如何寻找:首先在百度里搜索“常坟中学”,查到了常坟中学的固定电话,打过去被告知,停机了,接着又搜索“常坟镇派出所”……然后一个又一个电话打过去,功夫不负有心人……<br></h3><h3> 常坟中学: 05528612849 常坟派出所: 05528682110 常坟镇政府: 05528683333 常坟中学校长常树和: 139……65 常老师儿子常仁明: 139……02 至此,联系上了常老师</h3> <h3>  找到了老师和同学,几十年的思念,我们迫切希望见到他们,我们猜想班主任常老师是否已勾腰驼背、步履蹒跚,眼花耳聋?唐伟同学可否还像当年英俊帅气、豪爽耿直?</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39b54a">二、拜访之旅</font></b></h1> <h3>  8月18日清晨,瑟瑟秋风,小雨绵绵。我们中师同学尤彪、张应年、顾发明、陈玲一行四人,从合肥出发,带着全班同学的重托和久别的思念,愉快地踏上合肥至淮南的K1438列车。<br></h3> <h3>  上午8:10火车正点到达淮上重镇一一煤城淮南市田家菴。由于寻访心切,我们无心欣赏路边的风景,便马不停蹄地租乘的士,选择捷径乘渡轮渡过淮河,直接前往怀远县常坟镇。<br></h3> <h3> 9:40分,我们按约在常坟中学校门前,欣喜地见到了阔别39年,现已八十高龄的班主任常先厚老师及其师弟。师生重逢,欣喜若狂,追昔抚今,万语千言。<br></h3> <h3>  在常老师的家中,我们转达了大家对恩师的思念及祝福,常老师也让我们转达对各位学生的问候。与我们行前的猜想不同的是,常老师鹤发童颜、身体健朗,精神饱满,思维清晰,十分健谈。畅谈中,常老师兴致勃勃地向我们介绍了他39年来工作单位的变动,退休后生活的安排,四世同堂的天伦之乐,以及对我班学生的挂念。</h3><h3> <br></h3> <h3>  稍事休息之后,常老师又欣然邀请我们参观他曾工作十六年的常坟中学美丽的校园,儿媳开办的窗帘店。<br></h3> <h3>  常坟镇地处淮河北岸,相距怀远县城二十公里,历史悠久,人才荟萃,经济发达,镇容整洁。元朝时这里称为常村,后因明朝开国大将、开平王常遇春出生于此,且其曾祖父、祖父、父亲三代人的坟莹葬于此地,而改名”常家坟”。<br></h3> <h3>  远近闻名的“遇春园”暨“常遇春将军纪念馆”。站在威武雄健的常将军的塑像前,我们肃然起敬,仿佛又见到了这位元末明初,绰号“常十万”的常胜将军叱咤风云、驰骋疆场、过关斩将的威猛场面。<br></h3> <h3>  中午我们设宴邀请恩师、师母及其儿子、儿媳共进午餐,畅叙师生情,品尝常坟特色美味。席间,常老师兴致盎然,回忆当年我班学生勤奋向上,团结友爱的深刻印象,并仔细询问诸学生的情况。当得知10月20日我班同学拟在寿县城关举行联谊会的信息之后,表示有意参加,尽力前往。</h3><h3> 我们向恩师夫妇敬酒三旬之后,常老师不顾老伴与儿子的劝阻,欣然与我们交杯换盏,破例喝了二两白酒,仍不示弱……。</h3><h3> 见到班主任精神如此之好,身体如此康健,我们不由自主地向二老送上声声祝福。<br></h3> <h3>  下午01:30分,我们惜别恩师一家,又租车前往蚌埠市张公山七村寻访唐伟同学。</h3><h3> 14:40分左右,我们在唐伟单位同事的引导下,在其父母家门外简陋麻将棚旁,见到了久别至今的唐伟同学。</h3><h3> <br></h3> <h3> 双目接近失明的唐伟让我们不敢相认,更不相信老天爷如此不公,硬是将一个刚刚迈入花甲之年的汉子“惩罚”成老气横秋、步履艰难的“老人”。</h3><h3> 还在为生计忙碌,看管几张破旧麻将桌的唐伟,听到我们的到访,欣喜万分,趟着脚步上前与我们握手、打招呼,用耳朵辩认我们的声音。这位当年英俊少年,而今已老态龙钟、面目全非,让我们感觉甚是酸楚,企业破产、无经济来源,还要自筹资金缴纳自己和爱人的养老金;妻子身患精神分裂症长年用药;家族隔代遗传给他的双目眼底视网膜反光超前退化造成视力几乎丧失,......。耳闻目睹老同学的这些遭遇和近况,怜悯与同情油然而生,可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这位老同学没有被病魔与生活困境压垮,硬是坚挺了二十年之久,用低保费用和开麻将馆每天二三十元的收入,将女儿培养成才、安家立业,坚持给爱人治病,体现着一个男人的担当,并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br></h3> <h3>  为了让唐伟同学在忙碌之余,多与我们追忆寿师校园美好的记忆,多了解其他同学和老师的情况,我们邀他共进晚餐。晚宴上,我们频频向他敬酒,帮他夹菜,旨在让他感受同学情的温暖、同学情的醇香、同学情的久远。 <br></h3> <h3><font color="#ed2308"><b> 相逢时难别亦难,别时方知重逢难。告别唐伟,已是华灯初放,我们踏着暮色,沐浴着秋风细雨,搭乘着出租车,一边向火车站前行,一边欣赏着蚌埠市这座昔日淮海战役的主战场,今日流光溢彩,美丽多姿的夜景。四十年的改革开放,蚌埠发生了巨大变化,无数国有企业的职工做出无私奉献,为了国企转型升级,扭亏为盈,他们承受着企业破产、下岗、再就业和经济的拮据,他们无怨无悔,他们永远值得我们敬佩和帮扶。</b></font></h3> <h3>  由于火车晚点,我们21:40分依依不舍地迈上返回合肥的K677次列车。拖着疲倦的身子,坐在南行的列车之上,我们一行不无感慨,此次寻访,不虚此行,有惊有喜更有酸楚,不仅见到了久别的恩师和同学,了却了三十九年的心愿,重温了浓浓的师生情和同学情,而且更深切地体会到健康与平安弥珍可贵。我们共同发出心声:祝愿恩师健康长寿,怡养天年!祝愿唐伟同学早日走出困境,多多保重,安度晚年!<br></h3> <h3><font color="#39b54a">创意: 尤 彪 张应年 陈 玲 顾发明</font></h3><h3><font color="#39b54a">文字: 第一部分: 陈 玲 张应年</font></h3><h3><font color="#39b54a"> 第二部分: 尤 彪</font></h3><h3><font color="#39b54a">图片: 张应年 陈 玲</font></h3><h3><font color="#39b54a">制作: 张应年 </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