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第一周</h3> <h3>第二周</h3> <h3>第三周</h3> <h3>第四周</h3> <h3> 读《听吴正宪老师上课有感》</h3><h3> 白蓉蓉</h3><h3> 暑假读到《听吴正宪老师上课》一书,感受到了名师教育的智慧、学习了名师教书育人的艺术。
吴老师的课堂淋漓尽致地诠释了这样的教育理念:1、尊重每一个学生2、为学生营造思维的磁场3、为学生设计有过程的参与4、以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为主旨。
一、真情流淌的生命课堂。
真情流淌的生命课堂在课堂学习中,学生需要平等、安全、宽松、自由的情感空间,这需要教师悉心的关注与真诚地呵护。她静心倾听每个孩子的声音,从儿童的视角分析数学、审视课堂。她总是想方设法用最短的时间激起孩子们学习兴趣,形成想学、爱学、学会、会学的良性循环。吴老师总是善待孩子的每一个想法,每一点发现,哪怕它不那么完美,不那么精深,她也从不轻易否定。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时常会先检查前一天晚上的作业,然后把没做完或者做的不好的学生数落一顿,看了这本书,我想,课堂开始的时候,每个学生都是专心的、希望进步的,可我们这样的开场白给孩子们带来的只有负面的情绪。失去自信心的孩子往往不能够客观地认识自己,更不善于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之处。教师要精心策划,帮助孩子获得成功,不断地追求成功。成功的体验会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使他们产生良好的情绪体验,并成为学生不断进取的加油站。当学生取得成功之后,因成功而激发的自信心对取得新成绩会产生进一步的推动作用,从而形成一个不断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经验对接的主体课堂
运用学生经历过的例子彰显“大道理”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让学生更轻松地学习数学,理解数学的道理,同时学习数学语言。调动学生生活经验时,首先要考虑经验带给学生的情感,要调动那些能够促进学生积极情感的经验;其次要考虑经验的效果,除了带来积极情感外,经验还会带来什么,要充分利用儿童已有的经验学习、理解数学。尊重学生朴素的语言,尊重学生的原生态,尊重学生运用自身经验内化概念的过程。耐心等待,让学生自主建构了解学生的经验,在教学中适度地等待,等待学生自主地运用经验,自主地将经验与新知识相联系。经验是儿童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经验的激活、利用、调整、提升的过程,是一个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主动建构的过程。我们要引导学生用“熟悉的”去解释“陌生的”,用“具体的”去理解“抽象的”,使数学变得“简单些”。小学数学不应过于强调对某些数学文字的表面理解,而应力求引导学生感悟数学的本质,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数学语言诠释对数学意义的真正理解,从而把握住数学的魂。不应该刻意追求课堂的尽善尽美,鼓励学生用原生态,甚至是有些粗糙的语言诠释自己对数学的理解,使数学变得“朴实些”。
三思维碰撞的智慧课堂
吴老师的提问经常是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情境中不经意地抛出,每次她抛出的问题都能适时地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热情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去。追问的关键就在于问题是否能有效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最近发展区”,是否能让学生感受到进行智力活动的乐趣。当学生出现思维卡壳,或辩论陷入死胡同时,教师要找准“卡点”,准确引导,对学生进行巧妙地启发。我们总说我们要从学生基础出发教学,可我们想象的基础到底有多准确呢?每每教学概念的时候特别有感触,为什么这么简单地问题,他们就是不懂呢?问题问了之后,不是学生张口就能回答,就是云里雾里的不知师所云。每当这时,我们总是抱怨是代沟的问题。确实,这也算是代沟吧!就是因为这么深一个沟横亘在我们之间,才需要我们想办法跨过去到学生的身边把他领过来。毕竟没有几个学生能通过自己的能力跨过来,不然教师就该失业了吧。我想“把握教学的实质”是提问题的源头,而“了解学生”则是问题能不能提的高超的法门。想要让学生说,首先要给学生一个安全的环境让他敢说才是,而这需要一个教师的智慧和胸怀。
四、机智敏锐的灵动课堂
吴老师用心、用情小心翼翼地呵护那些可贵的“与众不同”、稍纵即逝的偶发性资源,真正发挥它们的价值,让课堂在动态生成中充满智慧与活力。教学过程就是学生暴露各种疑问、困难、错误和矛盾的过程。当学生出现错误时,吴老师以自己独有的教育敏感和智慧,点拨、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解惑。在交流时,一个学生的想法与众不同,吴老师立即给予积极的评价,充分肯定学生的创造思维……用特别的方式鼓励想法独特的学生,点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细细揣摩吴老师的课堂,分析其课堂教学背后的教育理念及价值观,在实践中不断尝试,让每一位孩子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