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那一刻 我升起风马 不为乞福 只为守候你的到来<br></h3><h3>那一天 闭目在经殿香雾中 蓦然听见 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日 垒起玛尼堆 不为修德 只为投下心湖的石子
那一夜 我听了一宿梵唱 不为参悟 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
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啊 不为修来生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那一瞬,我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平安喜乐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br></h3> <h3> 说起西藏,你可能会想到庄严神圣的布达拉宫、充满藏人信仰的大昭寺、青草依依、蓝天白云、神圣冰川、五彩湖泊、漫山的牦牛、青稞酒、酥油茶、藏式特有的建筑…… </h3><h3> 2018年8月3日,酝酿已久的七人行向拉萨进发,从株洲出发沿长张高速转G65到花垣县,第一站落脚点边城,这个三省交界处的边陲小镇我们早已耳熟能详。</h3> <h3>快乐七人行</h3> <h3> 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原名茶峒,位于湖南、贵州、重庆三省交界处,一条黄狗,一个女孩叫翠翠还有他爷爷,故事围绕行人过拉拉渡的故事,这种传统的过河方式至今还保留着,小镇的吊脚楼,青石板,小渔船,拉拉渡,质朴而安静,清水江缓缓流过,清澈见底,这里一种独特的鱼(角角鱼),一口吃三省就是来自这种鱼的做法,湖南的辣,重庆的麻,贵州的酸,做出来的鱼肉质鲜嫩,汤酸可口,放点清水豆腐,豆腐的鲜嫩和鱼汤的美味混为一体,让你垂涎三尺。这个小镇还发生过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1949年年刘邓大军从这里过清水江解放大西南,在渡口对岸洪安古镇立有解放纪念碑。</h3> <h3>沈从文笔下王团副家的陪嫁石磨坊</h3> <h3> 第二天达到乐山,乐山以大佛而闻名,别称东方佛都,是著名革命家、诗人郭沫若的故乡。第三天从乐山出发沿雅康高速到达泸定,红军曾经以一天一夜急行120千米飞夺泸定桥而闻名的小县城,318我们选择从这里开始。沿大渡河溯流而上,大峡谷深不可测,道路在山腰间蜿蜒曲折,路上的背包客,单车族,摩托哥一路同行向共同的目地的拉萨出发。到达康定,已经没有炎热酷暑,2800米的海拔已感受到丝丝凉意,作为甘孜藏族自治州的首府所在地,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大多数人记住的是康定情歌。 </h3><h3> 第四天我们从康定出发,目地的稻城,新都桥是318上第一个让我们心动的地方,蓝天白云下的牛马成群,绿草如茵山脉下的藏式村庄,仿佛进入了人间的仙境。古老的小村落,静静的溪流水,恬静而不喧闹,犹如仙境!<br></h3> <h3>折多山垭口的经幡和藏族密码</h3> <h3> 翻过折多山,经过新都桥,沿着理塘县城改道S207向稻城亚丁进发,这段历程每个人都记忆深刻,刻苦铭心。美丽的稻城县城清洁、清新,黄昏的玛尼堆已点亮了灯光,嫣然成为这个城市的地标。时间已晚,旅途的疲劳,第一天的高反让每个人看上去很疲惫,找了半天的住处,最后是一个藏家的七人大通铺,3700米高的县城,一晚上昏昏欲睡很难入眠,记忆犹新的是藏家两个小伙,盛情邀请我们到客房喝上酥油茶,酥油茶是高反、劳累的最好饮品,喝着酥油茶给我们介绍他们家的故事,他就读于雅安四川农业大学,他弟弟在四川大学,父亲在交通局,很好的背景,良好的教育,小伙子的谈吐、学识、对事物的看法让我们刮目相看,知识改变命运,藏汉一家亲,他是一个很好的纽带。</h3> <h3> 第五天到达亚丁,亚丁村位于川滇交接,最后的香格里拉,1928年被一个美国人发现,村里三座神山仙乃日,央迈勇,夏诺多吉是亚丁的灵魂所在。三座圣湖牛奶湖,五色湖像是亚丁的眼睛,晶莹剔透。 </h3><h3> 亚丁的美无处不在,夏天的油绿,秋天的金光,坐在亚丁村的坪上,远处的仙乃日在崇山峻岭之间格外突出,近处金黄的油菜,古朴的藏式民居,不远处的溪流构成一副完美的田园风光。 </h3><h3> 到达亚丁村已经11点,我们出发到第一个景点冲古寺,这是一个很久老的古刹,在边上就可以看到神山仙乃日,海拔6100多米,这个是三座神山之首,很好的运气,到达山顶以后,天气放晴,云拨雾开,神山揭开他神秘的面纱,气势磅礴,雄伟壮观。与下面的湖水交相辉映,紧密交融。 </h3><h3> 在亚丁第二天我们八点出发,第一站牧绒牛场,一边在行驶的车上,一边观赏高原草场,弯弯的溪流从水草之间穿过,有的形成湿地,有的形成湖泊,正是野花盛开的季节,大片的黄色,零星点缀的紫色,马匹在中间悠闲自得的吃着水草,一幅绝美的田园牧歌,最后的香格里拉。沿着栈道一路前行,欣赏美景的同时,海拔高度越来越高,雨也越下越大,水雾在山中穿梭,各种颜色的雨衣把蜿蜒上行的山路装扮成一条彩带,体力不好的可以坐上藏人的马匹,然后再冲刺最后的高峰。小道比较窄,上山和下山比较拥挤,增加了上山的难度,4个小时的路程到达山顶,这个时候几只岩羊出现在视野中,岩羊性情温和,胆小,受到游客的影响到处跑动,在这高海拔条件很恶劣的情况下,这些小精灵能够生存,给亚丁带来了无限生机。</h3><h3> 到达山顶,周围都是冰川遗址,有冰雪,有的是成片的碎石,冰川融化的雪水在高山上形成了湖泊,白色的是牛奶湖,还有五彩湖,同是湖水所形成的颜色不同,亚丁之所以能吸引眼球,这些也许就是他的魅力吧! </h3><h3> 下山的过程中又淅淅沥沥的下起雨来,高原反应再加上雨水的侵袭,身体上第一次遭受考验,头疼的厉害,身体发冷,怕自己遭受感冒,回到住处,还好床上有电热毯,四杯开水,两粒去头疼💊,身体慢慢恢复,到了九点半慢慢可以进食。到了稻城亚丁最重要的是合理分配体力,不要受凉。<br></h3> <h3>亚丁神山的岩羊</h3> <h3> 第七天我们离开亚丁,我们计划到八宿,由于早上修整一下,出发比较晚再加上欣赏路途的美景,最终选择巴塘作为驿站。</h3><h3> 回来经过海子山垭口4500米,这里是全世界最大的冰川公园遗址,满山遍野的是河卵石,没有乔灌木,稀疏的草皮,氧气匮乏,用河卵石堆砌的世界最大的玛尼堆,我们见识了宏伟壮观的石滩公园。</h3><h3> 4个小时的时间我们来到了理塘县城,到达了318 的主线,理塘是四川入藏前最高的一个县城海拔4100米,基本地形是高原草地。理塘无量河湿地公园是毛娅大草原的一部分,水草丰盛,牦牛成群,一副风吹草低现牛羊的美丽画面。</h3> <h3> 在318的一个拐弯处,神圣的姊妹湖呈现在我们眼前,一路上冰山尽在道路两边,唯有姊妹湖背后的冰川更加震撼,绿色和蓝色的湖水及雪白的冰川形成鲜明对比,美不胜收。</h3> <h3> 巴塘是我们住在四川境内的最后一个县城3600米的标高,318从县城穿过,另外还有一条街道,晚上的巴塘县城主要都是进藏游客留宿在此,街道上还有正在回家的牦牛,马匹,江边行道上栽植的紫薇很震撼,树高硕大,花团锦族,很少看到小县城有如此大手笔。边上的一家单车修理和户外用品店吸引了我们,老板看了一下刚过来的进藏单车哥,听听声音就知道问题在哪里,很快解决了问题,这个店老板一年之中不知道要为多少青年解决实现梦想的铁骑。</h3> <h3> 第八天我们从巴塘出发,一路向西30千米,我们可以见识到南方的“泾渭分明”,理塘河的清澈与金沙江的混浊刚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约半个小时路程来到了金沙江大桥,这里是四川和西藏交接处,过了河就是西藏境内,第一个检查站设在这里,简单的核实一下身份证,继续赶路,真正的塌方路段就此开始,路基沉陷,山体塌方,路面积水破损,到达八宿一百多公里的路程行了4个多小时,艰难的行出峡谷地段,一点多简单的在八宿吃了午饭,下午的路程更加艰险,穿越澜沧江大峡谷,这个路段谷深路险弯处多,江水在咆哮,车子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车子高原缺氧和人一样,关键时候很难提速,有些路段没有栏杆,车子前行,每个开车的人全神贯注,唯有旁边的人是毛骨悚然,心都提到嗓门眼,紧张程度不亚于开车师傅。这段路是我感觉最艰险的一段路程,胜过天路十八弯和七十二道拐。现在正在建设隧道,待隧道通了以后,天险减弱,也许没有那么紧张,翻过澜沧江大峡谷到达左贡县,隶属于昌都地区,是福建省对口援建单位,市中心有一个红旗广场,以红旗为主题的广场比株洲的红旗广场要优美一些。</h3> <h3>天路十八弯</h3> <h3>第九天早上从左贡出发,这个县城很多湘籍人士在这儿经商,护肤品的女士来自常德,五金店的老板来自邵东。在外面碰到湘籍及皖籍总要打个招呼,显得格外亲切,同行的敏哥每每碰到湘籍,总要帮我去化缘两口槟榔。</h3><h3> 到这个地段,单车族,背包客越来越多,据央视统计,每天有400人徒步或者背包进藏,一路上每个地段总有为实现梦想不辞劳苦的人。车子沿着玉曲河一路前行,这段行程历经318国道上最精彩的路程怒江72道拐,从业拉山垭口(4658米)到谷底落差高达2000多米,业拉山是西藏八大神山之一,也是横断山脉的最大天险,尤其是其中的怒江72道拐,短短十几里的山路,180°的大拐弯就有50多个,一不小心,怒江就在下面等着你。60年代到70年代,当年的解放军车队在向西藏运输物资的车辆不知多少出了事故。</h3><h3> 沿着帕隆藏布江一路到达波密。</h3><h3>怒江七十二道拐</h3> <h3>骑行父子兵</h3> <h3>坚韧的单车小哥</h3> <h3>左贡县邦达镇偶遇湖北骑行女孩和重庆骑行男孩</h3> <h3>怒江大峡谷</h3> <h3>业拉山垭口下来的第一个藏式村庄</h3> <h3>然乌湖</h3> <h3>虔诚朝拜的藏族兄弟</h3> <h3>国道318里程碑4000公里处,距离波密县城8公里。</h3> <h3>安徽阜阳徒步女孩,正月初八出发,例行7个月时间,距离4000公里,同路男孩来自康定。</h3> <h3>今天是入藏第十天,从波密到林芝209公里。波密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城市,帕隆藏布江从县城中心穿过,冰山、河流、原始的森林植被等等,到墨脱的唯一公路就是波墨公路147公里,也是藏王的故乡,历史上一直是国中之国。这里雨水充沛,气候宜人,318公路两旁的松木非常高大,原始的次生林非常茂密,空气的含氧量非常高,在这里感觉不到高原缺氧。318国道一直沿着帕隆藏布江修建,在车上能听到滔滔江水,突然江面一个九十度的转弯,边上一颗大桃树让我认了半天,以前所闻所见的桃树都是灌木,在这里看到了巨型的乔木,彻底颠覆以前的观念。满树挂满了毛桃,随手捡了一个,口感不是太好。但是可以想象到春天的时候满树的桃花所带来的震撼,林芝地区的桃花在春天盛开是一道风景,在林芝城区千年柏树园的门口更是有一颗老桃树,我们称呼它为千年老妖。<br><br></h3> <h3>河南漯河小哥推平板进藏</h3> <h3> 鲁朗小镇,鲁朗意为“龙王谷”、“神仙居住的地方”,素有“天然氧吧”、“生物基因库”之美誉。民间流传着“到了工布鲁朗,会忘记自己的家乡”的赞誉。坐落在深山老林之中。两侧青山由低往高分别由灌木丛和崐茂密的云杉和松树组成“鲁朗林海”;中间是整齐划一的草甸,崐犹如人工整治一般;草甸中,溪流蜿蜒,泉水潺潺,草坪上报春崐花、紫苑花、草梅花、马先蒿花等成千上万种野花怒放盛开,颇崐具林区特色的木篱笆、木板屋、木头桥及农牧民的村寨星落棋布、崐错落有秩,勾画了一幅恬静、优美的“山居图”。<br> 到鲁朗不吃石锅鸡是一件遗憾的事,石锅是用一整块石头掏空而成,鸡则是当地藏民养的土鸡,用雪山上流下的溪水配以人参、藏贝母、百合、枸杞等药材慢慢地炖,绝对是人间美味。</h3> <h3>三年级的藏族小女孩在准备过冬牦牛料草</h3> <h3> 第十一天从林芝出发,林芝的植被长的很茂盛,门口白色的大丽花正开盛艳,花大而娇艳,花白而纯洁,行道树的女贞花开满树像把雨伞,香味有点过头,接受不了。318国道的柳树冠大浓荫,一副生机勃勃的江南印象。名符其实的藏式小江南,可以想到春天的季节漫山遍野的桃李芬芳,也可以想象到世界柏树王在这里风调雨顺,历经千辛万苦,岁月沧桑依旧能健康成长的奥妙了。<br> 从林芝到拉萨的高速通了,我们仍然沿318继续前行,这段路程相对比较好,没有沟壑峡谷,只有绿树成荫,江水顺流,白云为伴。穿过工布江达县,到达米拉垭口,这里是到达拉萨的最后一个垭口,经幡飘扬。垭口的牦牛雕像很有区域的象征,藏去的牦牛用途很广,生存能力强,在极端的环境下仍能顽强生存,除了食用外以外,以前是藏区重要的运输工具。在将要出发的同时,天空下起雪粒来,高原的天气说变就变,3500公里外的株洲是38摄氏度的高温。</h3><h3> 下了垭口,没有特别的景观,最后一百多公里,我们选择高速前行,山下的藏式村庄越来越密集,拉萨河也越来越宽,拉萨城也越来越近,5点我们经过最后一个检查站进入拉萨城,阳光直射,紫外线很强,由于拉萨的森林植被比较少,海拔3600米的高程大家都感觉有点缺氧。我们选择住在距离布达拉宫很近的一个民宿,一个藏式房子,老板娘是四川雅江人,很热情,夫妻俩经营兼职一个婚纱摄影影楼,很有艺术气息,院子里大家清闲的时候都出来聊聊天。一个山东小伙带着他的爱犬从成都出发徒步到拉萨。一个河北青年5月份出发,在我们到达的前几天才徒步到达这里,梦想天堂,锻炼自己的意志,人的思想有个重新的起点。</h3><h3> 吃过晚饭,我们漫步到布达拉宫广场,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已重现在眼前,依山而建,气势宏伟,屹立在西藏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的红山上,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群。 布达拉宫被称为“世界屋脊明珠”,它是拉萨乃至青藏高原的标志,也是西藏曾经的政权中心。这座世界上海拔最高最雄伟的宫殿里,收藏着极为丰富的文物和工艺品,同时也珍存着独一无二的雪域文化遗产。 建于公元七世纪中叶,布达拉宫缘何而建,一说是因发展需要,松赞干布为巩固政权,将统治中心从山南泽当一带迁至布达拉宫,又为了防守外来侵略,于是在拉萨红山上建造了红山宫——布达拉宫最早的称谓,另一说是松赞干布为迎娶大唐文成公主,兴建了此宫。 这座具有1300年历史,世界上海拔最高、最雄伟的宫殿也无限衍伸着藏文化的灿烂,是真正属于世界的遗产,是可以触摸,可以深入,未经粉饰,但真正具有藏族建筑艺术杰出代表的宫堡式建筑群。有幸进入布达拉宫内部的藏民,都将这当作一次生命的犒赏和恩赐,很多游客也不例外。</h3> <h3> 进藏第十二天,昨天晚上一个伙计高反,在医院里我和老武一个晚上没有入睡,早上几个藏族妇人在做藏巴,深深吸引我和老武的注意,一袋青稞面每个碗里放了一些,倒上半碗酥油茶,有的用勺子搅拌,有的用手反复捏揉,到成饼的时候开始吃,席地而坐,吃的很香,老武看着入神。这是第一次看见藏族人的生活方式。老段的生病打乱了去布达拉宫和大昭寺的计划,上午在床上补休很难入眠,下午继续入睡,根据原计划我和敏哥明天要启程走青藏线返程,利用到医院与老段告别之前,我赶到了大昭寺,天已渐黑,门口匍匐跪拜的藏人很多,还有围绕大昭寺旋转朝拜的人。每年不计其数的藏族人从四面八方到神圣的大昭寺来净化心灵。</h3><h3> 转了一圈,很多拍婚纱照的青年来到大昭寺取景,来见证他们的爱情,有个世纪书屋很不错,很多人驻足读书,各式各样的藏族文化,地域风情的书籍在这里都可以找到,我选了一套藏式文化三部曲加盖了书店印章,抓紧赶路向医院走去。在医院与老段简单的告别,一切准备明天的返程。 </h3><h3> 遗憾留给下次吧!</h3> <h3> 第十三天,今天离开拉萨,离开了神奇的布达拉宫神圣的大昭寺,向纳木措进发,翻过那根拉垭口5190米,这里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湖边上草地、野花、湖水、天空,不同的颜色差把纳木措装饰得绚丽多姿。边上的经幡迎风飘扬,白牦牛等着游客来展示自己的美,海鸥偶尔飞过来寻找着湖里的鱼儿,远处的雪山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耀眼。</h3><h3> 今天改道国道109,没有318那么惊险,过了当雄县一直到昆仑山垭口,海拔都在4600米以上,名符其实的青藏高原。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两条天路并驾齐驱,属于世界奇迹。</h3> <h3>雪山、草地、铁路、牦牛和谐画面</h3> <h3> 晚上七点到达安多县,这是翻越唐古拉山最后一个县城,大家最后决定继续前行翻过神山,到达山口已九点,天慢慢变黑,背后的雪山还是很醒目,气温很低,车里很冷,同行的小萌冻的不行,路况很差,货车太多,车子以极底的速度缓慢前行,路上碰到一家永州哥结伴同行,10点左右终于找到一家板式川渝宾馆,最奢望的就是一张床,一床被。一碗面条后简单入睡,想想今天还是很幸福的😊。也留下很难忘的记忆瞬间。</h3> <h3> 第十四天,昨天晚上住在唐古拉山镇4800米,由于大家都有不同程度的高反,早上六点我们继续出发,早上的货车少了很多,大家振奋精神继续出发,过了五道梁,来到沱沱河,除了拥挤不堪的货车和几个加油站,剩下的就是餐馆和简陋的小宾馆,回族夫妇开的拉面馆每个人一大碗,顿时暖和了很多。再往前走就是沱沱河和长江源,一个地理位置很重要的地方,沱沱河上青藏线上的铁路正在缓缓驶过,长江源的石碑很醒目,万里长江在这里已没有那么奔腾,那么清澈,但是他孕育了华夏大地,炎黄子孙。</h3> <h3>青藏公路距离首都3000公里处,正处于可可西里区域,是藏羚羊和藏原羚活动的区域。</h3> <h3>有幸看到藏野驴的老武</h3> <h3>青藏公路边上拍摄的雄性藏羚羊</h3> <h3>青藏公路边上拍摄的群体性藏原羚</h3> <h3> 昆仑山口位于青海西南部,昆仑山中段,格尔木市区南160公里处,是青海、甘肃两省通往西藏的必经之地,也是青藏公路上的一大关隘,因山谷隘口而得名,亦称“昆仑山垭口”,昆仑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神话传说的摇篮,古人尊为“万山之宗”、“龙脉之祖”,因而有“国山之母”的美称,莽莽昆仑,气势磅礴,四季寒冬,银装素裹,群山连绵,万仞云霄。登临山口,巍巍昆仑的千峰万壑如同披着银灰色铠甲的群群奔马,随着风起云涌,滚滚向前。 昆仑山山口是青藏公路穿越昆仑山脉的必经之地,咽喉之所,是世界屋脊汽车探险线的必经之地。</h3> <h3>保护藏羚羊英雄纪念碑</h3> <h3> 通向格尔木的康庄大道,一山之隔,气候相差千里,昆仑山以南高原,气候潮湿,四季寒冷,冰天雪地,昆仑山以北的格尔木气候温和干燥,缺水,到处是戈壁滩。城市以汉族和回族为主,生活习性和藏区差异很大。</h3> <h3> 格尔木市是前往西藏、敦煌和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是内地游客进藏前抵达的最后一个大城市,很多游客会在此稍事休息,采购物资,调整到最佳状态后再行进藏。格尔木也是观赏青藏高原风光、野生动物活动和登山探险的理想之地。</h3><h3> 到达格尔木,三天来的第一次洗澡和修整,完全脱胎换骨,精神状态好了很多,2800米的高度,完全熟睡。早晨宾馆边上一碗羊肉汤,肉多汤美,一个烤饼,至今让敏哥赞不绝口。 格尔木的美丽的白杨树</h3> <h3>天空之镜……茶卡盐湖</h3> <h3>青海湖边上帅气的藏族大哥</h3> <h3> 第十五天从格尔木到西宁710公里,西宁空气湿润,气候宜人。</h3><h3> 第十六天从西宁到十堰,小萌请我们在西安吃羊肉泡馍记忆犹新,陈忠实和贾平凹分别为店家提写了牌匾。 </h3><h3> 第十七天从十堰到回到株洲</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