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提起齐白石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齐白石生于1864年,卒于1957年。中国近、现代中国画家、篆刻家。原名纯芝,后名璜,字渭清,又字兰亭,号濒生,别号白石山人、寄园、寄萍、寄萍堂主人、老萍、萍翁、寄幻仙奴、阿芝、木居士、老木一、三百石印富翁、杏子坞老民、借山吟馆主者、借山翁、星塘老屋后人、湘上老农等。别号之多也是画坛为数不多的。</b></h3> <h3><b>此次齐白石“清平福来”画展在故宫午门雁翅楼举办。上次看过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对这里也不陌生了。</b></h3> <h3><b>一进展厅“清平福来”映入眼帘。</b></h3> <h3><b>齐白石先生像,一位慈祥的老者,目光深邃,透着睿智。</b></h3> <h3><b> 这幅画叫《清平福来》。它是一个谐音。“清平”,就是说过着很轻逸闲散的生活,心里边非常愉快。画里面老头捧着的瓶子是青色的,“青瓶”谐音“清平”。飞来的是蝙蝠,“蝠来”谐音“福来”。所以叫“清平福来”。本次画展的主题源于此。白石老人造像,北京画院收藏。</b></h3> <h3><b>1955年授予齐白石老先生国际和平奖金,这是郭沫若等人给他颁发证书。</b></h3> <h3><b>这是齐老先生接受国际和平奖金的答辞。</b></h3> <h3><b>1952年创作的《和平图》</b></h3> <h3><b> 大利图 年代不详 </b></h3><h3><b>寄萍堂上老人齐璜着色</b></h3> <h3><b>1955年创作的《牡丹》 当时白石老人已经95岁高龄了。</b></h3> <h3><b>这是齐老画的鸽子,“大翅不要太尖且真”,为了国际和平召开特地画鸽子飞画鸽翅膀不动,让它不动就要有动的效果来。</b></h3> <h3><b>这是齐老获奖证书</b></h3> <h3><b>这是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周恩来总理签发齐白石为文史馆研究员聘书</b></h3> <h3><b>周总理与齐老亲切交谈</b></h3> <h3><b>赵之谦(1829——1884)的《一团富贵图》金石书法用于绘画中,作者用色讲究 。赵的绘画特点在吴昌硕、齐白石身上都有显现。</b></h3> <h3><b>陈衡恪的《秋园冷艳》,他字师曾。他不仅是书画家、篆刻家,还是诗人、学者多才多艺。老来他的作品继承了吴昌硕的技法,同时对齐白石的大写意起到了巨大的影响。</b></h3> <h3><b>拟八大鸭图 年代不详 题跋颇长, 齐老绘画深受八大山人的影响。</b></h3> <h3><b>紫藤 1919年创作 白石老人绘画创作喜欢写题跋,可见他的文学书法造诣都是非常高的。</b></h3> <h3><b>好一个《三余(鱼)》!年代不详 诗者,睡之余;画者,工之余;寿者,劫之余。此白石三余者。齐老先生由绘画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了。</b></h3> <h3><b>1926年创作的《雏鸡小鱼》</b></h3> <h3><b>齐老先生最最擅长的就是画《虾》了。他认为画虾需要三变,这就是大家,不断学习不断创新。</b></h3> <h3><b>《芋虾图 》齐老这是认为画虾有四变了,这是第五变了。</b></h3> <h3><b>《鱼虾》 齐老“ 鱼虾负劍 六十余年来画鱼虾工夫若磨剑,心中不平事不如今年多也。”在欣赏画作之余特别喜欢品他在画中的题跋。</b></h3> <h3><b>葫芦 年代不详 齐老说画藤以垂为佳</b></h3> <h3><b>南瓜🎃 题跋交待昨日大风未曾作画,今日补上。看出齐老笔耕不辍,“不叫一日闲过也”。</b></h3> <h3><b>蚕筐图</b></h3> <h3><b>1923年创作的《葡萄公鸡》 题跋交待了作画的缘由。</b></h3> <h3><b>佛语说:“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即心若无物,那一花一草皆是天堂,参透这些,整个世界便空如花草。万物渺小或庞大,宏观或微观都将是一个宇宙。这种参透世事的哲学境界在齐白石的草虫艺术中有所体现,并饱含了中国艺术的寄情之味。下面齐白石先生的“诗画合册”就是体现了以上的理念。</b></h3> <h3><b>莲蓬蜻蜓 扇面</b></h3> <h3><b>《出居声响》,长1米、宽仅15厘米的纸卷上,最右侧绘一只蝈蝈,刚刚被放出瓦罐,逡巡向左,中间隔了一大段空白,最左端下角钤一方大红印章“木居士记”,成了小虫前往的目的地。</b><br></h3> <h3><b>画由枯笔焦墨画成。一只蟋蟀迷失在稀疏的杂草间,微摆触须,翘紧尾尖,探头觅食。我们仿佛可以听到窸窣爬动的声响。此画名为“草间偷活”,题识写道:“己未后濒生所作,十二月二十日”。这是1919年齐白石在家乡遭遇兵匪劫难后的真实写照。战乱浩劫,宏大而沉重的主题,齐白石借小生灵诉说生之艰难。</b><br></h3> <h3><b>墨菊蝴蝶</b></h3> <h3><b>海棠蜘蛛</b></h3> <h3><b>桂花绶带蜜蜂</b></h3> <h3><b>牵牛蜻蜓</b></h3> <h3><b>蔬菜蟋蟀</b></h3> <h3><b>秋海棠蟋蟀</b></h3> <h3><b>
展厅中央最令人惊叹的作品非一系列小虫莫属了。微微有些发黄的宣纸上,只画一只小虫,或蛰伏,或爬行,或寻觅,或飞翔,留下四周一片空白,却带给观众无限遐想。随行朋友告诉我说是白石老人想趁着眼神好、握笔稳时未雨绸缪之作,以应晚年主顾求画之用吧。非常惊叹齐老画这些小虫如此之精细,透出他平时的细心观察呀。也感觉到老人家对小生灵之喜爱,其实就是他对生活的热爱呀。</b><br></h3> <h3><b>双蝶</b></h3> <h3><b>蝉</b></h3> <h3><b>蝈蝈</b></h3> <h3><b>勤劳的蜜蜂</b></h3> <h3><b>红蜻蜓</b></h3> <h3><b>螳螂</b></h3> <h3><b>特地在展厅开辟出齐老书房一隅,让观众们看到这儿自然而然想到他老人家笔耕不辍勤勉作画的状态。</b></h3> <h3><b>参观完西雁翅楼的“清平福来”齐白石画展,必须要从东侧下午门,站在午门看见广场排着长长队伍的等待进宫的游客,心中不觉对“清平福来”有了更深的认识了。</b></h3> <h3><b>去年曾经在中国美术馆参观过“美在新时代”,那个画展级别水平非常高。也欣赏过齐白石先生的几幅画作,让我印象之深就是有些作品题款九十二岁、九十三岁。正是出于对绘画艺术的热爱与追求,让老人家笔耕不辍。在他临终前几年创作的《和平》都是表达老人的愿望。齐老先生历尽沧桑,对幸福和平有着深深的理解。正如致谢“国际和平奖”所写:“……我爱大地上一切活生生的生命,因此花费了我毕生精力,把一个普通中国人民的感情画在画里,写在诗里。直到近几年,我才体会到,原来我追求的就是和平。”</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