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变迁

亮剑

<h3>家乡变迁</h3> <h3>7月21日(周末)回到许久没有回去过的家乡一一吉水县水田乡陂头村小住二日。</h3><h3> 一进村口就看见乡亲们头顶烈日、汗流夹背在收割稻子的动人情景,黄澄澄的包满谷子晒</h3><h3> 满在大路傍,像一条长长的金色小道,从村头一直延伸到村尾,足有公里余,还仅仅是收割的一部分,说明今年 是粮食丰收年。</h3><h3> 一进村庄就闻到了一股瓜果飘香的芬芳。首先看到的是一片刚挂果的柚子林,沉甸甸的柚子挂滿在幼小的柚子树上,细嫩的树杆委屈地低下了倔强的枝头,这才是第一年挂果,势头这般好,今后的年份里不可斗量。可惜的是三年前我率领亲友团去种的200棵幼小的柚子树苗全被突降的大雪一夜冻死,否则,也是今天的喜人景象。其次是看到一片绿油油的葡萄园,红的、紫的、黑的、颗粒粗大的、长长的一串一串的葡萄引入眼窜,让人垂涎三尺,美不胜收。这是村主任的园子,去年送了不少给我品尝,今年也一样,好甜好甜,品种真好。接着就是闻到了久久没有听到的那么久远而亲切的鸡鸣犬叫声,一打开家门就有两条狗几只鸡鱼贯而入,好像就是自己家里一样熟悉亲切,,由于"家徒四壁",它们"检阅"了一圈后就乖乖的蹓了,也不需要你赶。看到它们的影子,就想起了小时候喂鸡鸭、放牛羊、砍柴草的生活小片断,虽然是那么的短暂,但很重要,它使得我对农村、农民、农事有了一个比较具体的了解,许多往事回忆起来仿佛就在昨天。</h3><h3> 站在三楼阳台上,远眺那一望无际的像湖、像河、像海一样的大江弯,心情久久不能平静,5年前为了响应和支持国家峡江水电站项目建设,硬是将祖祖辈辈居住在这里的几百户村民一分为五,移民各地,乡亲们离境背乡的那种难分难舍的复杂心情,自然是五味杂陈,去留进退难以选择和决定,由于这里的自然条件不好,每年的六月都要涨洪水,而且不易消退,大片的即将成熟的稻子全部被淹,毁于一旦,甚至许多房屋也不能幸免,第一季稻等于白费工夫,只有待时耕作晚季稻。如此,次年就要闹春荒,每年到了青黄不接的季节就是家家户户最煎熬的日子。让我记忆犹新的一次是周末去公社的中心小学上学(寄宿学校),结果家里没有一个星期的粮食让我带去学校,母亲还要到外村去借(因为本村遭遇相同,每家都很困难)。可想而知村民们此时的复杂心情,走,舍不得养育成长他们的这块土地和老屋;留,凭这恶劣的地理环境又看不到希望。最后,在乡政府的宣传和引导下,大部分村民还是选择了移民外地,期望在他乡得到较好的发展,剩下60户村民在就地一侧高处建新房安置。</h3><h3> 由于峡江水电站的迅速峻工,将本村的低势良田、树林、河流和上万亩的草坪以及房屋全部淹没,便形成了现在村庄前的万顷水面。</h3><h3> 村民们结合新农村建设,由县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图纸,建造成别墅式小楼房,让这个小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其发展至少向前推进了五十年,现在再也没有了洪水的肆虐,没有了每逢其时村民们那种恐慌和忧愁。有的是一幢幢与城里相差无几的楼阁别墅,用水泥铺设的房前屋后、左邻右舍的宽阔巷道。村里的卫生也有专人打扫,村容村貌、卫生环境来了一个颠覆性革命,过去那种破烂不堪、东倒西歪、歪门斜道、脏、乱、差、臭的现象不见了,而今是道路平整,庭院整洁,卫生干净,柴草杂物堆放整齐,村民生活井然有序,幸福指数大幅提高。</h3><h3> 由于移民后的地理环境变化优势,有的村民成了打渔专业户,有的成为养牛、养羊、养猪专业户,有的成为养鸭、养鹅专业户,有的成为水果种植专业户,各尽所能,各显神通,各有所得。村庄三面环山,一面环水,依山傍水,依山就势。交通便利,通往乡、镇和县城的公路就在家门口。自来水、电话、电信和网络都已通达。基本实现了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住宅美化、路灯亮化、环境洁化的愿望;基本达到了新农村建设的标准;村民生活基本接近小康目标。移民外地的村民怎么也没想到,这块曾经的穷山恶水之地,如今变成了鱼米之乡,看到此情此景,羡慕、嫉妒之心无不由然而生。这就是国家重点项目一一峡江水电站促成的变迁和带来的优势及好处。</h3><h3> 衷心祝愿乡親们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h3><h3><br></h3><h3> 高 剑</h3><h3> 8.20</h3> <h3>淹没前的部分良田</h3> <h3>这片树林也将毫不留情的被淹没</h3> <h3>赣江的水已进入,大面积粮田已淹没</h3> <h3>正在建设中的新村庄</h3> <h3>已建好并入住的新房</h3> <h3>通往乡、镇、县城的新建公路</h3> <h3>晚霞辉映照江面,移民新村好风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