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福泉中学80届高中(1)班
《四十年重聚福泉山下》
同学会邀请函
尊敬的同学,你好吗?
遥想1978年的9月,我们相聚在福泉,在福中同窗两年,尽管那只是短短的两年,留给我们的却是无尽的回味和思念。
那两年,同学们风华正茂,为命运的改变寒窗苦读,那两年,同学们青春年少,为理想的实现结下纯洁的友谊,我们有苦,苦中也有甜。
我的同学,你是否还记得晚自习的灯火辉煌?你是否还记得福泉的古城墙?还记得清悠悠的河水绕城来欢唱?还记得不?我们邀约看的那场电影?还记得不?我们高高兴兴的打扮去照相?在习习的晚风中,我们三五成群的坐在校园的草地上,把港台流行歌轻轻来哼唱,我们憧憬未来说爱情,谈理想,坐在福泉山的岩石上一起看星星,看月亮,你还记得不了?校园流行语: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我的同学,难道你都忘了你住过的寝室板板房?那,你总记得校园石院坝的那棵古树吧,他见证过我们的那段成长,让我轻轻的告诉你,他依然的雄奇魁梧,依然的根深叶茂,他饱经沧桑,近百年来默默无声的迎来送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只有迎风而作沙沙响。
真快呀,转眼间,我们离开福中已是三十八年,年过半百的我们时不时的又翻翻学生时代的老照片,那情那景又活生生跳跃在眼前,再看看镜中的自己,怎不令人感慨万千,岁月无情人有请,同是福中人,我们高中班最骄傲,最齐心,最团结,最友谊,最榜样,正因如此,数次同学聚会也心存遗憾,久未见面的同学,你风度翩翩的身影在哪里?深藏不露的同学,你亭亭玉立的倩影又在何方?如今,我们心怀激荡,想和你重拾旧时光,听听你那熟悉的声音,看看你那熟悉的脸庞。
我的同学,你在天涯海角晒太阳,还是在青藏高原滑雪场,你近在咫尺,还是海外他乡,虽然时光不能倒流,我们的情感出发点依然和从前那样,不矫情,不浮躁。人,你高不过喜马拉雅,也低不过马里亚纳,我们没有高低贵贱写在额头,我们只有高高矮矮,肥肥瘦瘦。只要你的根还留在福泉,你的情还系在福中,你就漂洋过海,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
来吧,我的同学,我们向你发出真诚的召唤,哪怕你带着岁月的苍桑,来吧,我的同学,哪怕你身心疲惫装满行囊。
我的同学,为国家,为社会,为自己,为儿女,几十年的孜孜不倦,几十年的拼搏奋斗,苦在心里,甜在脸上,你如果感觉累了,就请你歇歇脚步的匆忙,把手中的事儿稍稍放一放,回一趟久别的故乡,我们重温友谊,共叙心肠。
我们倡导:平等和谐,真诚善良,同窗两年,情深谊长。
我的同学,你来吧,让我们把往日的遗憾补上。
我的同学,你来吧,让我们把昔日的友情续上。
我的同学,你来吧,让我们仍然按毕业照的位子再照一张像。
<br></h3> <h3> 再一次相聚,是今生的缘
1978年的9月,曾经有一群少年,他们有缘相逢在福泉,走进了福中校园,经过两年的寒窗苦读,1980年的8月,这群少男少女,又怀揣各自的理想,奔赴祖国的四面八方。</h3><h3><br></h3> <h3> 今天——2018年的8月18,这群人又汇聚在福泉,是三十八年的分离,是四十年后的再聚。</h3> <h3>(让我们紧密的团结在旗帜周围。)</h3> <h3>(遥想当年,这里是福中的后花园,我们在一个教室书声朗朗,三三两两来这里背书,照像,今天,我们又在一起,这是我们今生的缘,岁月吹不老这里的青山,时光带不走这里的绿水,山作证,水作证,我们友谊的根还在这里,曾经意气风发,如今,依然芳华。)</h3> <h3>八月初秋,稻谷秀穗,知了声声,果实累累。是校园古槐迎风沙沙,向你发出真诚的召唤,是鸿雁飞过蓝天,捎来家乡深深的祝愿。<br></h3><h3><br></h3> <h3>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是我们共同的心声,在一起是我们大家的心愿。哪怕山再高,哪怕水再长,都无法阻止我们彼此的牵挂和思念,有了这份牵挂和思念,我们才会再一次的,又一次的相聚。</h3> <h3>都说相逢是一首歌,是的,那是一首歌,是一首珍藏在心里甜甜的歌,我对你轻轻的吟唱,饱含着我深深的思念。</h3> <h3><font color="#808080">(高歌一曲,年轻的朋友们,今天来相会,荡起小船儿,暖风轻轻吹…...)</font></h3> <h3>(唱一首巜童年》,我们好想回到那年月。)</h3> <h3>都说相聚是一份缘,是的,那是一份缘,是一份植根在心底美美的缘,你对我娓娓的倾述,吐露着你依依的不舍。</h3> <h3>(我们只是稍稍成熟,仍然的阳光明媚。)</h3> <h3>(想当年,同学邀约去福泉山,也是这样三三两两,随随意意的照像。)</h3> <h3>我们都想聆听那甜甜的歌,我们都想细述那美美的缘,三十八年,分别得太久,太久。</h3> <h3>(茸茸的青草地,给我一片温馨。)</h3> <h3>今天我们又走到了一起,惊奇的发现,你还有我熟悉的声音,她还是记忆中的那张笑脸,我们都没有变,依然是从前,变得是我们的家乡,干净整洁,古色古香;变的是我们的校园,绿树成荫,庙宇林立。</h3> <h3>(老校园的古槐,我们来看看你。)</h3> <h3>(歇歇脚,吹吹风,家乡美景玩不够。)</h3> <h3>(跟着红旗走。)</h3> <h3>这古老的槐树,依然的根深叶茂,他是老福中的象征,是从这里走出去的一代代莘莘学子心中的丰碑。是遥远的思念,每每回到故乡的学子,都要来驻足仰望,感慨沉思,围绕他的寝室木板,热闹的食堂和会场,那棵枣树,那棵杨树,那棵紫荆,都已经留在记忆深处,唯有他,依然默默坚守我们曾经的校园。<br></h3> <h3>(好熟悉的路,当年,我们曾经在这里学习,看书,散步。)</h3> <h3>(同学中的二王,王勇同学和明军同学无意识的走在了一起。)</h3> <h3>(还是老军人扛红旗,不用摇旗呐喊也会迎风招展。)</h3> <h3>(同学,好好照一张像,可别心不在焉的东张西望。)</h3> <h3>(打打闹闹"亲兄弟"。)</h3> <h3>久违了,我的同学,我们的家乡变得如此美丽,天更蓝,云更白,草更青,花更艳,绵绵青山环抱的古城,河水悠悠。家乡的山有灵魂,家乡的水有灵性,家乡的人既真诚又热情。来这里把新老校区走一走,思绪万千;来这里喝一杯福泉山的清泉,让清凉甘美滋润你我的心田。</h3> <h3>(这里的山有灵魂,这里的水有灵性,美美滴喝上一口,你还会有艺术灵感哟。)</h3> <h3>(我又喝到了家乡水,那滋味啊,清凉凉来,又甜滋滋。)</h3> <h3>今天的我们,在一起有诉不尽的回忆,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题。我们感慨人生,因为我们从风风雨雨中一步步的走来,风霜雨雪丰富了我们的人生,注入了太多的故事,苦苦涩涩,酸酸甜甜。我们感慨时光,就像校园的这棵古树,见证我们的同窗友谊,这份友谊有鸿雁传递,他近在咫尺,也远在他乡。</h3> <h3>(道教圣地,也舞舞大妈舞。)</h3> <h3>(来来来,女同学,坐一坐,今天的聚会,女生还差哪几个?)</h3> <h3>(我们豪情满志,挥舞旗帜,跳跳刚劲有力,斗志昂扬的忠字舞。)</h3> <h3>(旗帜就是我们的风景。)</h3> <h3>(我们五彩斑斓,心存甜美,漾溢着春光明媚。)</h3> <h3>(只要心存阳光,处处是舞台。)</h3> <h3>(天蓝蓝,水柔柔,出水芙蓉枝枝秀。)</h3> <h3>(不挂绅包,不持绣扇,粉手轻握信步走。)</h3> <h3>(亭院幽幽,亭院幽幽,小桥流水,民国风流。)</h3> <h3>(气质基本优雅,尽显富态端庄。)</h3> <h3>(阳光,绿树,红墙。)</h3> (云飞扬,心激荡。)<br><h3><br></h3> <h3>(在一起,怎么不呐喊欢呼,跳一跳来蹦一蹦。)</h3> <h3>(旗帜,是团结的力量。)</h3> <h3>今天,我们欢聚在一堂,畅谈我们的人生,歌唱我们的幸福,舞蹈我们的阳光,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久久的话题。</h3><h3>我们同学一场,彼此都把这份友谊来珍藏。</h3><h3>同学,敬你一杯酒,带上我的祝福和家乡的美好。</h3><h3>同学,敬你一杯酒,祝愿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h3><h3>让我们共举杯,共祝愿,期待下一次的相聚。</h3> <h3>同学,来来来,举起杯子,喝酒。</h3> <h3>好久不见,想你,我深深的喝一杯,你浅浅的呡一口。</h3> <h3>现在,你现在,你一一你一一你一一,你早干嘛去了。</h3> <h3>敬一杯美酒表我心,说一句祝福表我意。</h3> <h3>为我们的友谊,手挽着手一一干杯。</h3> <h3>你伸一,她比二,我出拳,ye一一</h3> <h3>万花丛中现大叔,女儿国里耍拳术。</h3> <h3>期待期待,我们共同期待下一次的相聚,友谊地久天长!</h3> <h3>刚柔并济,你来我往,巾帼不让须眉。</h3> <h3>曾经的小帅哥,如今的大叔叔。</h3> <h3>太极女弟子,胡、媛双娇。</h3> <h3>人生能有几个40年,让我们在奔忙之中找点空闲,找点时间,去往事的长廊里走走,去听听亲切而熟悉的声音,来看看那些久违而难忘的笑脸。<br></h3> <h3>同学聚会,我漾溢喜悦,我迈步矫健。</h3> <h3>美滋滋,喜洋洋,同学夫妻是一双。</h3> <h3>兄弟情,同窗情,心怀四十年的同学情。</h3> <h3>始终是李家人,不自觉地就走在一起,金元同学挥挥手一一过来,过来,如山同学笑盈盈一一哈哈,哈哈。</h3> <h3>当年是这样,如今还是这样,我们的家乡山高高来水长长。</h3> <h3>你们看,你们看,神奇不神奇,这么高的地方,这口井从来不干,水从哪里冒出来的。</h3> <h3>表达姐妹们的情谊一一照像。</h3> <h3>同学们怀着激动的心情,从四面八方来到福泉平原驿站酒店相聚,就是为了那份同学情。</h3> <h3>陈力同学沉稳内敛,同学聚会的积极参与者,会标的知识产权人,谢谢你,陈力同学,美女江琴同学,杨苇同学围绕在你身旁。</h3> <h3>老同学,新校园。</h3> <h3>美女帅哥杯中酒。</h3> <h3>水是水来酒是酒,你刚烈来我温柔。</h3> <h3>共举杯,共祝愿,今宵多美好。</h3> <h3>为我们的友谊千杯不醉</h3> <h3>昔日的玩伴,同学,今天的朋友,一如既往的亲密无间。</h3> <h3>六兄弟,上台去,羞羞答答唱一曲。</h3> <h3>和如此美丽优雅的女子在一起,男同学也会变得更稳健深沉。</h3> <h3>胡艳丽同学,参加同学聚会的积极分子一一我现在没事了,有活动记着喊我一声哈。</h3> <h3>为了这次相聚,我们有很多第一次尝试。</h3> <h3>班长景克林同学致辞</h3> <h3>乒坛常青树一一王明军同学,打遍师院无敌手,自豪。</h3> <h3>杨克智同学说,大家要健康,该玩就玩,该快乐就快乐。</h3> <h3>曾经的军人姚作同学,内心最深感触,娶女同学汪明同学,让汪明同学享受一回军嫂的待遇。</h3> <h3>你的生活酸辣苦甜,你是伟丈夫,洪波同学,不愧为激流中的洪波。</h3> <h3>你的生活五味杂陈,你坚定自信,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同学们为之动容,唐徳华同学,你是女流中的佼佼者,一朵盛开的女人花。</h3> <h3>陈玉萍同学有一颗开朗的心,笑容可掬甜咪咪。</h3> <h3>老师王枫萍同学,笑谈过去生活的艰难,小时候打猪草,那时候我也很傻。</h3> <h3>医生杨英捷同学告诉我们,人生是故事,有健康的身体,你的故事才完美精彩灬</h3> <h3>豁然发现,同学中居然暗藏武林高手。赵朝林同学虎胆爆料恶作剧一一我们住郭家坡寝室,晚上某某某同学出去解溲,没穿短窑裤,我们几个在里面故意把门悄悄的栓上……</h3> <h3>张三丰的第n代弟子赵朝林同学,舞台论剑,绝技一一四两拨千金,隔山打牛。</h3> <h3>江琴同学,樊园媛同学,别具匠心的把舞蹈和瑜伽揉合,让人赏心悦目。</h3> <h3>能舞就是快乐。汪明同学,张祖华同学翩翩起舞,汪同学跃跃欲飞,张同学紧紧跟随。</h3> <h3>胡红同学一一鲜花曾告诉我,你怎样走过,大地知道你心中的每一个角落……</h3> <h3>唐德华同学,一只鸿雁,带上无尽的思念,向南方,向南方,飞过芦苇荡........</h3> <h3>那年月的我们生活就是这样,连穿的衣服都皱巴巴的,我们的班主任伍老师穿的是四个荷包的中山服,那年月就流行这个,一般都是大街上做的。</h3> <h3>相比之下,男生感觉要青纯一些,也整齐,也天然的帅气,感觉个个都是乖乖娃,跟现在的样子相比,差不多有80%的基础模样。</h3> <h3>那年月同学们小聚,还有我们的老师,老师看到学生,高兴,如今,我们的老师基本都走了,回想起那年月,他们也是风华正茂的,那帮老师,多才多艺,也同我们一起去劳动。</h3> <h3>那年月的同学们最喜欢两样一一看电影和照像,两三个邀邀约约就去了,除了照像馆,最爱的是福泉山,还记得不,花牌坊的龙老者照像馆,可别小瞧,据说,龙老者在解放前国民党任个职一一少校。</h3> <h3>那年月的我们,老老实实站好,照像还要笑。</h3> <h3>那年月的我们工作了,同学们聚在一起吃个饭照个像,我们彼此都看到我们的成长历程,这个历程从始至终都贯穿着同学一场的情谊,直到现在,也将继续的保持下去,而且会更加的深厚,丰富,浓烈。我们说友谊地久天长,牛皮不是吹的。</h3> <h3>那年月的养护段紧挨着环城马路,树子多,风景好,好不容易借到一个照像机,那是多么的兴奋,甚至于狂喜。</h3> <h3>那年月生产力原始低下,物资匮乏,粮油用《粮油供应证》,叫居民。布票,豆腐票,肥皂票,肉票……好不容易买个泡粑,一碗粉,也是要粮票,于是,胆大包天的娃儿居然偷偷撮点米去换粮票,换钱,好上街买粑粑吃。</h3><h3>那年月营养普遍都不良,锅中难见油飘,女同学一个二个的还长得肥壮健康,小辫子油光水滑的。</h3> <h3>那年月又开始流行港台风,男生一一大包头,大尖角的翻领衬衣,要扎进皮带里面,配一条喇叭裤,烫出刀刃线条,皮鞋,还是钉铁掌。</h3> <h3>看得出来不,洒金桥,同学们买凉拌粉去郊游,那年月,我们同学们纯真无邪的友谊就在照像,郊游,唱歌中慢慢打下了基础,可以说,我们同学的今天友情,与那年月结下的缘分不开,有一条无形的纽带紧密的连着我们的过去和现在。</h3> <h3>我们的城市与我们的记忆
———胡红
<br></h3><h3>高楼拔地而起,
人群涌来,
车流涌来……
东门大坡在哪里?
樊家碑在哪里?
我找不到了,
我们上学时的小农场呢?
那一条蜿蜒的羊肠小路,
是我们的记忆的标志。
我们一起在雪地里合影的那一片草地呢?
那一棵大树呢?
那一片洒落一地的紫白的桐梓花呢?
那一排叫不上名字的树,
我曾经倚靠着其中一棵,
向远方微笑;
那些树守护着的那条路呢?
那条我曾经走过许多次的路,
见识过它的不同风景的路。
而今,它们在哪里?在哪里?
那个冬季我们的笑声曾驱走了寒风,
今天我们像柳絮般飘飞到了东南西北,
我们的曾经年轻的容颜,
也如玫瑰般凋枯……
三角梅在怒放,
蝴蝶在这里飞舞,
女孩们在这里拍照,
但我们的历史呢?
我们的青春呢?
那些斑驳的青砖楼房,
那些、紫红的木雕护栏,
那些晚风中摇曳的树影,
和我们轻轻的吟唱,
还有,笑容,和那个穿花格子衣的、姗姗走过的女孩……
</h3> <h3> 福中絮语</h3><h3> ——陈泽平</h3><h3> 身在异乡,无时不在的思念故乡。
大概是上了点岁数的缘故,还有我的性情,这种思乡之情,时不时的会不由自主的冒出来,尤其在我独处时,回想起陈年旧事,还越发的强烈了。
我接到《高中同学聚会邀请函》,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自从80年高中毕业到南京求学离开故乡,就没再回母校看看,每次回家探亲总以为学校一直都会在那里,心里面总是这样想,等真的是有余暇了,带着一份阔别已久终又落叶要归根的心境去看看,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不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我还在脑子里面默默的勾勒想象,耳畔会不会听见那模模糊糊的,稚嫩的童音在低声问:笑问爷爷您是谁?
终当有一天,在故乡生活的兄弟说起故乡的变化,语气中充满无限的感慨和自豪,还特别的告诉我,说我们原来的校园现在已经变成福泉市的主题公园,福中搬迁到东南门外去了,而且,还增加了一个新的校名称一一西南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我再不能看到我心中的校园,顿感有种失落,仿佛就在无意间丢失了一件什么宝贵的东西。
福泉撤县建市是我离开家乡多年以后,至今,我还习惯称贵州省福泉县中学,简称福中。它是一所已有近百年历史的学府,少年的我在那里完成了三年初中和两年高中的学习,五年的感情还是至深的。
福泉中学校址所在的地方可以说是灵地福祉,它的前身是原平越府(53年改为福泉县)的文庙(民间也称孔庙)。朱元璋建立明朝,下令全国敬儒尊孔,鼓励各地县府应该修建文庙,在此背景下,平越府修建文庙,有详实的史料证明,福泉的文庙与城墙几乎同一时代,距今有500多年的历史。
福泉的文庙与黔之第一仙山福泉山毗邻,古树参天,连成一片,几乎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据众多史学专家详实考证,鼎鼎大名的张三丰在武当山得道后,云游四方,看中天然太极犀牛滩,在福泉山静心修炼,最后修成正果一一成仙。
福泉山在过去也称为高贞观,规模不大,山形也不险峻,半山半平,跟武当山根本不能相提并论,就因为有了张三丰。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蓝天上飘着美丽的云朵,福泉山上有动人的传说。
福泉山上如今还保留着许多古迹,如吊井,四方井,月亮井、草鞋井、回生桂,龙虎池等,最为神奇的是山高水长,从古至今,福泉山上的井水从未干涸,一年四季极其均衡的汩汩流淌,既清冽又甘纯。
遥想几百年前的张三丰,独自一人在山上盘腿打坐,静心修炼,几百年后的我们也在山上的古树下,岩石上静心修炼,温习我们的“经书”,最后也算修成正果一一进入了高等学府深造。
学校的大门朝正南,视野开阔,田野村庄,炊烟袅袅,河水潺潺,鱼虾成群。门前有块大石碑文武官员到此下马。是平越文庙始建时所立,无论乡绅名流,达官显贵,哪怕皇亲国戚,到了庙宇神殿的大门前,必须停轿下马,正冠束衣,神态肃然,步履谦恭的徐徐而入。
现在,石牌的字迹已模糊不清,进得学校大门,便有一半月形水池,池水常年不干,上有石桥,石桥一端连着一个铺满青石板的正方形大广场,广场一头是一栋两层楼的砖木房,楼前有青石垒的石台,这是全校师生们开大会的地方。广场左侧有一排大大小小的古树,古树一边有三排相连的木板房(学生寝室),成“凹”字形,凹字口正对广场,中间有四个水泥板的乒乓球桌,桌网是烂砖头。
最大的那棵古树挨着半圆形水池,我记不清是什么树种了,反正很高大,在我印象中几乎要有三个成人才能环抱,古根突出,虬龙潜走,凡在福中念过书的同学应该都在它的绿荫下纳凉、聊过天吹牛过吧!遗憾的是,学校后来为了改善环境,大搞基础建设,就把校园里面的许多古树都一一砍伐了,就留下那棵元老大古树,几百年过去了,依然的挺拔高大,郁郁葱葱。</h3><h3> 这些,只是校园的一角。
77年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年,考中专考大学成了改变学生将来的命运最重要的机会,全社会都特别重视教育,把学习分数、升学录取率看得特别重。记得,县里为了高考取得好成绩,在我们升入高中那一年采取了全县统一招生,把各个区、公社(那时还叫公社,还没有成立乡)中考成绩优秀的学生,统一招到了县里来上学,共有四个高中班,高一(1)班成为尖子班,并配备学校最好的老师,算是寄托了学校最大的希望。经过两年的寒窗苦读,80年盛夏,我们怀揣各自的梦想迎接中考高考,接受挑战,不负众望的缔造了佳绩,这一届考上大学的人特别多,我们班参加高考的同学大半以上的都上了分数线,在全县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要知道,那个年代大学录取率是相当低的,当年全国大学升学录取率仅仅是3%,真的是百里挑一了。也由此,我们80届考生为福中成为名校奠定了基础。
一晃,几十年的光阴就默默的过去了,我还清楚地记得教过我们的几位老师,他们的言谈举止,一颦一笑都清晰的印刻在我的脑海里。<br></h3><h3> 班主任是伍寿宪老师,外地人,教我们化学,我们的伍老师长得精瘦,脾气温和,我看学校抽烟的老师里面就数他的就烟瘾最大了,真的是老烟枪,右手几个手指常年都是黄的,上课不能抽,下课的第一件事,从他的中山装荷包里面掏出烟盒火柴,美美地抽上一支烟。
教语文的是吴世能老师,听口音应该是山东人,小老头一个,胖墩结实,脾气更是温和,遇事不急不燥,说话也慢条斯理,从来没看到过他批评过那位同学。
教数学的是赵泽老师,贵阳人,她是学校最漂亮的女老师,普通话说得特别好,声音也清亮悦耳,现在,我仔细回想起她那时候的模样,也就三十刚出头吧。同学们都喜欢听美女老师的课,只要她站在讲台上,下面总是规规矩矩,安安静静,就连班里几个淘气的男生也会收敛约束自己言行举止,变成了乖乖宝。
教物理的是张普安老师,湖南人,瘦高个,戴着黑框眼镜,仪表端庄,气质优雅,说话婉转悠扬,也有份量,我还特别喜欢她的课,公式定律、例题讲的特别透彻,几十年后,同学之间每每聊起当年,还会在记忆深处浮现出张老师当年的奕奕神采。
徐光祥老师上政治课,福泉本地人,深度近视,他也是我初中时的班主任,不仅是上课,平时说话也幽默风趣,也平易近人。
黄桂祥老师也是福泉本地人,教我们英语,那些年里,小学没有开英语课,区级初中也基本没有开英语课,进入高中后大家基础都不好,一切要从头来,从ABCDE二十六个字母学起,一段时间后,再一段时间,再再再,都难以见成效,而且,我们花在英语上的时间也不少了,老是跨不过这道门槛。最值得庆幸的是,当年的高考大纲定下来,英语成绩还是不进入总分,只是作为参考。既然这样,又何必白白费那个冤枉劲,于是,决大多数人都自然而然的把英语这个大包袱甩掉了,在英语课上学其它学科,刚开始还遮遮掩掩,偷偷摸摸,好在黄老师年轻,也非常的善解人意,悄然一阵后,我们就在课堂上就公然开来了,就这样老师和学生默默达成了一种互相理解又互相配合的默契,在讲台上,黄老师依然尽职尽责,认真的教他的英语,我们在下面也遵守纪律,不吵不闹,埋头的温习我们的功课,以至于最后的结果,我们班高考英语都没有一个是及格的。
前些日子里,同学们在微信群里发一些老照片,再现我们的当年,令人感慨万千。毕业后同学们都在为自己工作和生活积极努力的奔忙着,离多聚少,本想借这次同学聚会之际,再次聆听老师的教诲,可惜,就除光祥老师和黄桂祥老师还健外,其他的老师早已离世了,也是巧,现在就剩下“两祥”,还都是福泉本地人,真的老了,徐老师都记不住几个学生了。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是辛勤的园丁,这句诗词用在他们身上一点也不为过,燃尽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我们唯一的只有深深的记住他们,怀念他们。
回忆我们八十年代的生活和学习,那时电视还是很稀奇的东西,更别说电脑和手机了,我们每天生活很单调,却十分规律,没有太多其他干扰,尤其在高中最后一年,每天就是“家一一学校一一家”两点一线地重复着,男女同学间也很少有交流,除了班上女同学外,与其他班的女生基本不来往,更是少有叫得出名字的,但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我们的少年时代,我们的青春时光带有那个特别时代的纯朴天真,还也有一些可爱。
虽然学习生活很单调,很紧张,但在这短短的两年里,培养我们的最初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养成了严谨、吃苦、耐得寂寞的好习惯,直到现在,我想也会伴随着我们的一生。
我因工作的缘故,毕业后就很少回故乡去了,伴随年龄的增长,留在心中的那些点点滴滴,短语篇章,不但没有随着时间的流失而渐行渐远,慢慢的淡漠消失,反而不断的生长,也越发的浓烈。我的校园,我的老师,我的同学,都时常会令我魂牵梦萦,我深深思念我儿时的那些伙伴,我家乡的那山那水,一草一木,更难忘我心中的母校一一福泉中学。
<br></h3><h3><br></h3> <h3> 那年月的我们,那年月的校园
———张祖华
那年月,我们青春年少。
那年月,我们小学毕业就读福泉的最高学府一一福泉中学。
我们校园的前身是文庙,明朝初修建,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大小石院坝,石栏浮雕,那飞禽,那走兽,那花木,栩栩如生,校园里有各种古树,枣树,紫荆(我们叫痒痒树),琵琶,柿花,爆虼蚤(冬青),梓木,硬壳榔,梧桐,柏枝,杨柳,槐树,榆树……
大石院坝旁的那棵古树,称之为国槐,是福泉古树中最为雄奇魁梧。
我们的校园,他后来的又一前身一一国立唐山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也是现在的西南交通大学前身)。1937年抗战爆发,南迁平越(福泉)办学,校长是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同时成立了平越中学。
那年月的福泉中学,书记是张松如,校长是王盛成,没有副书记,也没有副校长,张和王是福中的最高领导,我们的张书记是湖北人,高大挺拔,相貌英俊,按现在流行的说法,是全校的大帅哥,那年月缺乏教师,书记和校长也会兼课,张书记是学哲学的,写一手的好字,行书书法行云流水,王校长的学问老底深厚,博学多才,无论讲课还是开大会,引古论今,侃侃而谈。
没有多少人记得,会计是徐庭旺,敲钟的校工是金成华老师的爱人,手拿钉锤慢敲快敲,短敲长敲,准时准点敲击那截一米来长的轨道,不差半分毫,那钟声既清脆又悠扬,连猪场街,四块碑都听得到。我记得学校的伙房工人有陆班长,老韦,卢兴,还有,专门揉面蒸馒头的帅哥张师傅,因为他们不是老师,一般人记不住。
那年月,福中集聚了一大批才华横溢的老师,多是五十年,六十年代支边的外地人,以及反右流落下放,如今,大部分人已经作古,但是,我们依然还记得他们的名字和他们的音容笑貌。
陶正勛,李笔生,魏明德,吴世能,吴仕仁,毛应均,姚世斌,刘坤华,汪永安,刘明哲,陈民荣,陈南贵,伍寿宪,徐光祥,扬 晰,李慧珍,陈国凤,张普安,张思琪,金成华,赵澈,李素珍,聂恒聪,李光荣,曾福荣,左开才,何祥盛,都厚英,贺先应,瞿三强,晏求德,黄桂祥,兰玉勇,奚可荣,王觉琴……
他们真的是多才多艺,吴世能老师,北师大生物系高才生,学生会核心人物,学过俄语,预备留学苏联,右派下放,教物理,教化学,教生物。徐光祥老师,地理专业,教政治是一流。汪永安老师,音乐专业,居然教英语。王永安的爱人张思琪老师,音乐专业,教政治。张书记的爱人李慧珍老师,心理学专业,教语文,教英语。聂恒聪老师,教数学,教物理,教农基。陶正勋老师,教物理,教英语。李笔生老师,福泉中学唯一懂苗语的老师,教语文,教英语,一身傲骨。还记得尚正国,高高大大的个子,沉默少语的性格,没有几个学生知道他是日语专业,沦落到福中却无用武之地,只能不厌其烦的埋头吱吱刻钢板,一周的学校安排,全校考试的试卷,还有黑板通知,文字娟秀,有肉有骨。
那年月,我记得我上小学,上中学,每年有两个农忙假,这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新生事物。每当放农忙假,书包里面书本换成了饭盒多半是洋瓷缸,糟辣子拌饭,腌菜拌饭,硬邦邦的馒头,再腰挎一个军用水壶,头戴一顶麦杆草帽,手拿一把小镰刀,劳动一天补助二两粮票。
那年月,我们的学校在犀牛滩有自己的水电站,晚自习,校园的灯光亮到郭家坡气象站,远在猪场街,月山寺,都能看到一遍灯火辉煌。这个小小的发电站,也是学生学电学的观摩基地,电机的基本原理,定子和转子,线圈,切割磁力线,三角形接法,星形接法……
我清晰的记得吴世能老师上物理课时给我们编的顺口溜,浓浓的四川音一一活塞向上气门开,新鲜空气吸进来,火塞向下气门闭,压缩升温做准备……
还有,吴仕仁老师抑扬顿挫的,半陶醉似的摇头晃脑念道一一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
那年月,我们每个星期六都要劳动,不是大扫除就是积肥,还到果木园的山坡上种麦子和包谷,每次开学报名都要问到有没有五样劳动工具锄头,镰刀,竹丫丫扫把,撮箕,扁担,学校硬性规定,住校的学生必须带。
那年月,边远农村读书必须住校,学生多,差不多都住木板板房,十几二十个共一间,劳动工具站了很大的面积和空间,部分女生和刘坤华老师住学校唯一的一个四合院,刘坤华老师是四合院的实际领导,男同学不得越雷池一步。
那年月,学生流行吹口哨,还用口哨吹同学老者的名字,我们的王校长大会上愤愤的说:吹嘘打哨,那是旧上海街头上的阿飞,小流氓。
那年月,住校学生打饭,五分钱一个菜水煮白菜,大石院坝的那棵古树下总有一些男生端着饭钵坐在裸露出来的树根根上津津有味的刨饭,能在一起学习生活,伙食再差也是香。
那年月,我们校园里的厕所有两个,大石院坝和郭家坡。旧式的厕所总是脏兮兮,臭烘烘,稀汤汤。学校大粪是个宝,劳动种菜少不了,粪坑围墙要扎牢,大门上锁防偷盗。
每逢星期六下午全校大扫除,整个校园一片沸腾,也尘土飞扬。
那年月,三好学生的标准要科科及格,大于等于60分,且平均分80分以上,考试,还是有不少作弊的,为了学习,参考书太好了要遭偷的。
那年月,全城经常停水,家家有水桶水缸,河水是可以洗菜,挑来可以煮饭,住校学生三五成群用绳子捆绑洋瓷缸去福泉山的吊井打水,那也是学生看书学习的好地方,大家都喜欢邀约去照相。
那年月难得洗澡,也没有发明刹车鼓和热水包,犀牛滩是天然的大澡堂,福中的学生勤报到。没有几块肥皂,更没有几块香皂,夜晚下河去洗澡,光溜溜来赤条条。
那年月的五月,我们称之为红五月,五一劳动年节和五四青年节,入团要庄严的宣誓。我们学校年年开运动会,甚至于开拔到中山场,高音大喇叭响彻云霄,同学们在体育进行曲中跑步,跳远,跳高,跳沙坑,掷铅球,甩手榴弹,跑步时都喊加油,加油,却有人喊:钱落了,钱落了,真搞笑。
那年月,我们学校有射击队的,身背小口径步枪的学生雄赳赳来气昂昂,卧倒瞄准,睁只眼闭只眼的开枪,就不知道学校怎么被挑选队员的。
那年月,我们的学校批判孔孟之道,学而优则仕。嘲笑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校园留行语一一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四年不愿回家乡。一颗红心,两种准备----
那年月,我们学校经常包电影,看电影是最大乐趣,晚自习早退,几个邀邀约约悄悄跑去电影院。
那年月,《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告诉我们,无产阶级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资本主义国家是自由经济,经济危机接二连三,居然把牛奶倒进河流,社会主义国家是计划经济,没有经济危机,他们的生产是自由竞争,我们的生产是劳动竞赛,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后阶段是帝国主义,一定走向灭亡,社会主义必定取代资本主义……
那年月,我们学《天山景物记》,学《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学《拿来主义》,学《送东阳马生序》……
学语文关键是作文怎么写?
散文如何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哩?记叙文如何避免流水账哩?议论文如何立意新颖哩?论据又如何充分哩?读后感又如何与众不同的有感而发哩?
唉,作文难,难于上青天,眼睛看天花板,嘴巴子咬笔杆,还偷别人的作文来看看,写来写去总跳不出三段定式,两头小中间大,从头到尾都是浸湿纸张的口水话。
那年月,拨乱反正,国门小心翼翼的微微打开,资产阶级的歪风邪气扑面而来,我们校园禁止喇叭裤,大包头,尖皮鞋,港台流行歌曲是靡靡之音,邓丽君是罪魁祸首,尤其是她梦呢般的《何日君再来》,被批意志消沉大流毒。
那年月,校园里有个别学生居然偷偷打起了领带,我们的王校长在全校师生的大会上形象的挖苦讽刺说:领带,我看是裤带。下面学生老师都忍不住的哈哈大笑。
大街上的土裁缝凭自己想象做的,现在回想起来,软不拉几的长布条,的确像一根裤带。
那年月我们都纯真,纯真得都是一个颜色。男女同学老死都不相往来,自作多情的爱慕暗恋,也仅限于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的开。
那年月,升学是最大的理想,唯有苦读,拼搏,奋斗,才会给自己带来一个好的出路。
那年月,中专大学分开考实行两条龙,现在,两条龙早就变成了一条蛇,一本,二本,三本,再下是中专。
那年月,我们80届一班为升学拼搏奋战,成绩优秀,校领导和老师们都扬眉吐气。
那年月,回想起那些年月,我们有说不完的故事,我们真的很纯,很真,还有,我们也很老实,正因为我们拥有了这些不可多得的,也是最可宝贵的东西,今天,我们这一帮曾经的寒窗同学又像当初到福中报名上学一样,早已按捺不住内心的向往和激动,从天南海北,从高山平原,从四面八方又聚集在了一起,我们的行囊装满的不是沧桑和疲惫,而是满满的喜悦和幸福。
我们的人生,就是由这样那样的许许多多的故事而组成,借此机会,我们又把我们的故事来延续。
2018年8月17日 40年同学会前夜<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