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便是慈悲。

仰望蓝天

<h3>路上,便是慈悲 王立荣</h3> <h3>作者简介:王立荣,山东德州作家协会会员,长伴文字,久心清芬。代表作散文《路上,便是慈悲》《上帝馈赠的花》《半坡花黄》</h3> <h3> 夜晚,一汪清辉铺满天上人间。</h3><h3> 月亮,在漆黑的夜里明媚着山高水长。在属于自己的天地里,尽心尽力地开呀、开,开到荼蘼,开到黎明爬上来。</h3><h3> <br></h3><h3> <br></h3><h3> <br></h3><h3> <br></h3><h3> </h3><h3><br></h3><h3></h3> <h3>想起那个爱穿旗袍的好友,湛蓝的旗袍上,绣上了朵朵月亮色的小花。她走在夜里,就像月亮走在天上。</h3> <h3>她学瑜伽,考瑜伽教练证;学心理学,用冥想疗愈身边的人;练毛笔字,写诗,一张张,一首首。其实,她原本是学画画的,是小城里的画家。我心疼她的辛苦,劝他金盆洗手,了断与画画无关的事。她却眼中有泪,说:”其实,艺术是相通的,我练瑜伽,学冥想,练字作诗,都是因为画画呀!我练瑜伽时,头脑中想的是画笔在伸展,做冥想时又想到了恍惚的画面,练字是作画,作诗是作画,形式不同而已。</h3> <h3>她又说:“我的心中一直有一个伊甸园,那里没有尔谀我诈,只有透明、纯净、空灵。有打湿的绿色,瘦长的小桥,鲜红的果,淙淙的水,氤氲着云雾。这么多年,我做梦都想画出她呀,可是,生命过半,我依旧没有画出这些美好,那些一摞摞失败的画,压得我心疼呀。”</h3> <h3>原来她为了心中的伊甸园。我竟不懂她!我羞涩着自己的无知,遂翻开网页查看:伊甸园,含有乐园的意思,伊甸园在东方,有四条河流出滋润园子。如今,伊甸园已成为人类心灵栖息地和精神图腾的代名词。它蕴含的文化概念的外延要广阔得多,衍生出的人文光芒也将生生不息。</h3> <h3>伊甸园,原以为只是来自西方人之初的虚无缥缈,却不知她承载了那么多美好。如此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伊甸园,如我的好友,每个人都在黑暗中大雪纷飞,追求着心中的向往。</h3> <h3>梵高的画,已成为世界顶级的艺术珍品。《星夜》爆发的星星,一圈一圈缠绕着,升腾着天马行空的美好。《向日葵》,旁逸斜插的几株葵花,迸发出太阳般的灿烂辉煌。“为了他,我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由于他,我的理智有一半崩溃了。不过这都没关系。”梵高这样说自己的创作过程。</h3> <h3>林清玄,他在《如果麦子没有考验》中写道:“对于一粒麦子,努力奋斗是必要的,风雨是必要的,烈日是必要的。蝗虫是必要的”他也像自然界中的一粒麦子,拼搏着生命的饱满与丰盈—他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规定自己每天写五百字,中学每天写一千字,大学每天写两千字,大学毕业以后每天写三千字的文章,到现在四十年了,他每天还写三千字的文章。</h3> <h3>张炜,中国作协副主席,他22年写成的作品《你在高原》,以原稿600万字,出版450万字的体量,创下中外纯文学史的记录。为了写作,他可以不要命。他写《你在高原》时隐居在舜耕山背后废弃的工程小院里好几年;有一年,他躲到大山里写作,大雪封山他差点冻死,被朋友发现时他已高烧三天。他敬畏文字,从不敢放松对文字的要求,他《外省书》开头改了三十多遍,《刺猬歌》的结尾改了四十多遍。他说“写作者哪怕有一点点长进,往往都要付出成吨的汗水。” <br></h3> <h3>其实,不止我的女友、梵高、林清玄、张炜,每个人都有憧憬的伊甸园,每个人都在追求伊甸园的路上大雪纷飞。那个过程,便是光阴和人生。那个路上,便是慈悲。<br></h3>

伊甸园

梵高

瑜伽

慈悲

冥想

路上

便是

每天

画画

十多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