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为了挖掘五师双河市的旅游资源,探寻旅游新线路,丰富五师双河市的旅游产品,8月18日,我爱大美新疆摄影沙龙组织部分队员,深入原八十二团蘑菇滩地区、九十团塔格特地区进行踩点,通过一天两地的线路踏访,证明两处风景绝佳,与众不同,既能感受大漠的雄魂,又能体现绿洲的风情。</h3> <h3> 我们第一站,来到原八十二团四连防风治沙基地(现在为八十三团十八连),看到此处红柳生机勃勃,白梭梭浓郁葱葱,树下的细沙如此轻柔,不觉惊呼地起来一一想不到,艾比湖湖畔还有这么好的景色,真是太美了!<br></h3> <h3> 二十年前可是一片狂沙弥漫、飞沙走石的地方,由于艾比湖湖面减少,湖底沙石裸露,在阿拉山口强劲的狂风带动下,带着盐碱味的沙石,直朝下风处的八十三团东线连队吹来,沙尘不但淹没了良田、渠道,也威胁着连队职工和北疆铁路的安全。<br></h3> <h3> 在蘑菇滩火车站工作的杨朝军,当天给我们当的导游,他是八十三团十八连土生土长的人,从小就见证了风沙的危害。他说,在蘑菇滩火车站北面,原有六条沙垅,过去每年以十五米的速度向前推进,最近的沙垅离火车站不足二百米远,情况十分危急。<br></h3> <h3> 为了保护北疆铁路的安全,同时也保护连队职工的良田,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八十三团东线连队,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正式启动了防风固沙工程,动员团场职工齐上阵,他们用当地的芦苇,在流动的沙垅上,扎起了草格网,并在网格中种上红柳、梭梭等抗旱树种,架设了输水管道,利用喷滴灌技术,植树造林。<br></h3> <h3> 过去的不毛之地,如今变成了绿色长廊,这是兵团人创造人进沙退的奇迹。树多了,地绿了,野生动物也回来了,黄羊、野猪、狼等大型动物也常见,白天鹅、白鹭、鱼鹰丶海鸥也成群结对,更让连队职工感到无奈的是,自己退耕还林地里种植的枸杞,由于野鸡成群出现,让他们的枸杞颗粒无收。
<br></h3> <h3> 植被恢复了,生态环境也好了,游客也来了。杨朝军说,现在来自内地的游客特别多,大多是自驾游的,还有专门摄影的,他们喜欢到这儿拍摄野生动物和艾比湖风景,兴致特别高,到了十一月还有游人来。<br></h3> <h3> 杨朝军给我们介绍说,此地也成为了飞禽的迁徙中转地,从每年的三至五月和九月至十一月,数十万只各种鸟类都会在此停留一段时间,那时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人特别多。<br></h3> <h3> 到了下午,我们又来到九十团塔格特地区,这儿的植被覆盖率特别高,此时红柳花开正艳,芨芨草也是一片金黄,一路上我们拍摄到了许多漂亮的小鸟,叫声特别动听。</h3> <h3> 在这样好的环境里,我们拍摄了一组人像。由于光线不太好,许多图片有一种不清晰之感,尽管这样,但挡不住大家的创作热情,一直拍摄到天黑。</h3> <h3> 通过此次探寻活动,我们感觉到了,风景就在身边。如果你不相信,我可以当导游向你介绍,欢迎您到大美新疆来。</h3> <h3>这是本人在启动治沙工程时拍摄的图片。此摄影报道,当年同获新疆和兵团新闻摄影二等奖。</h3> <h3>治沙工程先进人物,原八十二团四连连长赵树理把一生的事业献给了风口连队的建设,忠骨埋葬在了那片沙土地上。后来他的儿子也在此连队当连长继续治沙。通两代人努力,风沙被治住了,沙垅也绿了。</h3> <h3>职工给沙格网里新栽的红柳浇水。</h3> <h3>治沙现场。</h3> <h3>五师林业局领导察看红柳长势。</h3> <h3>蘑菇滩火车站站长介绍说,阿拉山口吹来的狂风把车站的标志牌也吹掉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