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回忆———记中学时代的野营拉练。

小顾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沙漠之舟。</p><p class="ql-block"> 当年我们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中,同样也经历过像如此行走,但我们不是沙漠之舟,是城市之走。只不过是时间和地点不同而已,我们走的是七十年代,在城市中保卫国家,“打击帝修反练好铁脚板”的野营拉练。</p><p class="ql-block"> 现在想起来要问:“究竟是为什么要行走将近十几天的中学野营拉练之路?”</p> <p class="ql-block">  也许不是我们那个年代的中学生,不会有这种提问;也可以这么说,今后也不会有此类事情的发生!所以说只有那时的我们七几届中学生,才会有如此“骄傲”的回答——人生难忘的野营拉练。</p><p class="ql-block"> 往事如烟,七一年,世事动荡,乱云飞渡,中苏对抗,珍宝岛事件,乌苏里江上枪对枪、刀队刀,战争一触即发,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黑云压城城欲摧。林副统帅发出全国战备一级命令,打倒苏修之口号响彻云霄,全国上下秣马厉兵,囤积粮草,积极备战。刚进中学不久的我们课桌椅还没有坐热,在一声“练好铁脚板,打击帝修反”的口号中,一群懵里懵懂的十四、五岁的小孩,随即卷入了,为打击帝修反而准备的轰轰烈烈的野营拉练。</p><p class="ql-block"> 现在想起来真有点可笑,训练十四、五岁的小孩?国家到了像抗战时日本将近投降的程度了吗?滑稽!然当时我们真的也是心甘情愿的准备去野营拉练,每个同学都是兴高采烈,意气风发,全身心投入到野营拉练准备中去,那时的人心真的都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连系在一起,是对是错?从今天的角度看无法解释,不知所云。</p><p class="ql-block"> 为了减少鞋子和脚的摩擦,母亲特地买了一双宽头的跑鞋、找出了平时不知放在哪里的军用水壶、买了扎背包的带子、准备了雨衣等等;而我呢,一遍又一遍地练习打背包,既要快又要好,因为要检查的,再则自己拉练途中也派用场。就这样每吃完晚饭后,就开始计算着还有几天要出发了……</p><p class="ql-block"> 如今想起来真有意思,十四岁的小孩,世界对我来说诱惑力太大了,我犹如小鸟那样,总希望有冲向蓝天的一刻、总想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去转转、总想接受点新的东西。不是吗?从小一直在大人的身边,最多也是到无锡老家玩玩。一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名言早就知道,其真正的含义不甚了解,模棱两可。这次学校组织,机会难得,能不高兴吗!其实还有一层意思,即以前去无锡家乡,那无锡小镇旖旎的风光一直深深印在脑海里,乘这次野营拉练之机,看一看上海小镇的风貌!该有多好啊!野营拉练机会来了,太高兴了!</p> <p class="ql-block">  深秋,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从徐汇中学大门涌出,右拐上肇溪北路,一直向南直奔。行进的队伍里徐汇中学中一(2)班五十几个同学👨‍🎓依次紧随,鱼贯而出,那小模样,现在想起来,有着莫名的回味感。整个班级几乎没有一个戴帽子,同学们的脸,显得兴奋、紧张、红扑扑的;格式各样颜色的衣裤五花八门,仅有几个是穿绿色的旧军装,要知道在那时穿旧军装是很有面子的,一般人家是没有的;同学们的鞋几乎都是跑鞋,每个同学的背上是打得整整齐齐背包,在背包带的捆扎下,九个方块格子招人眼球,斜挎军用水壶,整齐划一威风凛凛,如果说都换上军装,那简直就是一支“童子军”,在当时不太宽阔的老旧的肇溪北路上,引来了不少市民惊奇的目光,带队的张美英老师来回的穿梭在行进队伍的前后,不时在讲“跟好,跟好!”。现在回忆起来,有劲!什么是青春?什么是年华?就不用回答了。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像太阳……</p> <p class="ql-block">   野营拉练的第一站——颛桥。</p><p class="ql-block"> 出发前拉练指挥部通知,二十公里左右,今天讲一条沪闵路,一直朝前走就是。然当时的我更本不知道颛桥没有听说过。颛桥的颛也不知如何写!一切都是未知数?然就是这个未知数,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根据拉练指挥部的通知:任何拉练同学,一律不得进入当地小镇,如违反规定须严肃处理。哪管那些,纪律这个概念,在十四五岁的学生身上,作用也许不大。 下午两点多钟,我和孟全新同学一起悄悄的离开住宿地,一声不响地走在想去颛桥镇的路上。说实在颛桥镇的方向都不知,只能站在三岔路口边,收割后的田埂上东张西望。</p><p class="ql-block"> 深秋,午后的阳光洒满金色;阵阵秋风鼓起腮帮,使劲地吹起收割后遗留下来的零碎稻草杆,稻草杆飞得高的,满天飞舞,随风飘荡;稻草杆飞得低的,围着刚割下稻子后留下的稻茬子上转来转去;深黑的泥土就像刚理发过的孩子,清晰漂亮,泥土发出的阵阵幽香,沁人肺腑;几只麻雀,叽叽喳喳的逐食着稻田里遗留下的稻穗🌾。多美啊!一幅秋收后的美景,我们两个都沉浸在颛桥迷人的广袤的农村气息中,忘记自己在哪里?忘记了自己又为何站在三岔路口?</p><p class="ql-block"> 就在一片秋后丰收寂静的氛围中,我们的一线希望来了!远处的田间小埂上,走来了一个老人,看上去手里有一只瓶子,瓶子上有一根绳子,瓶子在老人的手中,晃来晃去,一直晃到我们的眼前,随即走向前方。这时,突然一个念头在我脑子里产生,“拷酱油?”“拷酱油要到镇上的酱油店去拷”,就像当时我们在家里酱油也要到店里拷一样,而且老人拎着是空瓶子!机会来了,领路人来了!于是和孟全新一商量,决定跟着老人走!拉开距离,不紧不慢,胜似闲庭信步。从背后看老人的穿着打扮上,基本上像是个本地人,头戴旧的深色“阿福帽”;一件深灰色的薄棉袄;脚穿黑色的跑鞋;典型的当时本地人打扮,不错!就这样一步一步跟着。起先老人不注意,后来发现我们在跟,老人的脚步👣加快了,我们想四处都是开阔地,你能往哪里跑!跟着!突然,一转眼的功夫,老人消失在我们的视线里,赶紧上前,一看是座桥,随即翻上桥,再向下一看,颛桥镇到了。</p> <p class="ql-block">   桥的左边👉是一个工场,桥的右边👉是两家商店,当然我们不假思索的向商店方向走去。当时我们心里是有准备的,70年代,一个字“穷”。文化大革命的祸害,经济遭破坏,老百姓生活条件低,上海市区工人条件都马马虎虎,何况郊区农村?更是雪上加霜了。然就算是差别大,一个镇级的级别和上海的街道级别一样,也不至于这样,一塌刮子仅有两家商店,一家加工场?和徐家汇、华山路的商店相比真是天上地下。我和孟全新同学两个人,在桥头上发现的隐蔽在居民住宅群中商店,确实只有两家,于是脸上显得:惊愕、发愣……</p><p class="ql-block"> 望着陈旧的两个小店,都是一开间门面;老式平房、两落水;屋顶上小瓦,参差不齐,屋檐上瓦骨头,残缺不整;老式的木门框旁,摆放着黑漆漆的排门板,排门板上的编号倒是清清楚楚,甲乙丙丁,一根粗壮的门栓,斜靠着店外的墙上,门板和门栓都用绳子捆扎在一起,小店的门面,简陋的再也不好简陋了;倒是小店门框上的店名十分醒目,向阳杂货店、红卫布店。</p><p class="ql-block"> 抬腿进杂货店。一股浓烈的味道直冲鼻子,酱油味、菜油味、大头菜味、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往里看,一排一米左右高的柜台,一字排开,柜台靠墙边有一扇活络的翻板门,供里面的人进出;柜台上有几个长园形的玻璃的、外高內低的、在后面有一个铝制的小圆盖,小圆盖上还有一个滴粒子的放糖果的长圆瓶子最引人注目;当然柜子里面也存放东西;柜子后面是一张长凳供营业员坐的,再后面又是货架,货架上日用小百货样样都有;柜台的旁边是面对顾客拷酱油什么的,大缸、小缸,一些酱油、老酒、醋都直接零拷,那个竹子坐的小小长长圆圆的拷东西的吊桶,真有意思,一吊,分量也有了,真好、方便;再朝里估计是仓库。小店的地上铺的是小青砖,油迹斑斑;小店的露出来的墙面黄渍渍,有可能漏雨;小店的店堂中央挂着一只旧铁皮吊灯,白炽灯泡发出光线,昏暗朦胧,整个杂货店给人留下的感觉,有点说不出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此时,柜台后面坐着老头营业员,望了我们一眼,刚想起身,忽而又重新坐下,呆呆坐在那里,一动不动,也不问我们要什么?“老游击队员!”长期的营业员工作,眼力“凶”,一眼就看出我们只是逛逛而已,又何况是十四五的小毛孩!有道理!就像我母亲给我讲的,店堂里只要进来人,一眼就能看出他是干什么的!(我母亲也是营业员)厉害!真是“行行出状元”!</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店堂里呆了片刻,随便看看,又不买什么,随即出店门,返回街上。有读者要问:真的一样东西都不吸引人?那是假话。一个十四五孩子的眼里,什么都是新鲜的,更何况那诱人的小食品!唯一的解释的理由“穷”——那个时代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回到桥上,左边的农具加工厂,看也没有看,就像杂货店隔壁的布店,没有兴趣,回住宿。在回住宿的路上,老头营业员的一双眼睛,一直闪烁在我的心头,我真有点想家了。</p><p class="ql-block"> 颛桥镇的一路之行,当时看来一无所获,白走一场,有点失望😞,剎费苦心地跟踪,了梦而已。然从今天的角度讲是“大大的收获”,如果没有当年颛桥跟踪之行,何由今日美篇之题材?所以讲就像当年电影红日中,张灵浦副官的台词“不要跟共产党争一日之短长”,意思即:任何事情要从长远的眼光看问题。你说呢?</p><p class="ql-block"> 回住宿,无语,晚接到通知,下一站,庄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翠日,晨曦中拉练的队伍,一行行,一队队,络络续续的从各自的住宿点出现,穿越田埂,汇集到通往去庄行的马路上。经闵行、上渡轮⚓️、穿西渡、临肖塘……</p><p class="ql-block"> 结棍!一路走的心中昏天黑地,一路心里老是盼望着前面传来到庄行的消息。路途之艰难、跋涉之困苦,对于十四五岁的我们,真是超出体力的考验。</p><p class="ql-block"> 过西渡时队伍中尚且还有嬉笑声,至肖塘则鸦雀无声,一声不响了,能听到的只是每个同学们,脚步👣来回走动的响声和气喘嘘嘘地呼吸声;能看到的只是同学们,弯腰曲背头向前冲的像大虾🍤样子,腰酸背痛,整个人像背负着一坐山⛰️,满头大汗,脚痛腿胀,无力的在公路上拼命的行走,而公路上隆隆作响的卡车声,也许是对我们的戏弄和嘲笑😝,何苦呢!公路上来回往返的手扶拖拉机🚜,在扮演者和我们比赛走路🚶‍♀️的竞争者,吐吐的叫着,有意思吗?如果那些“练好铁脚板,打击帝修反”的意义,能让我们坐上车子,那该有多好啊!我想当时每一个同学都会这样想,只是不说而已。</p><p class="ql-block"> 一路艰辛,一路收获,过肖塘后,前面是三岔路口。此时,从前面转来好消息:队伍右转➡️到庄行,左转是到南桥镇,到庄行还有四分之一的路。好!既然有了希望,那就加紧脚步👣,然就也在此时,一个坏消息也从前面传来了:你们班的在红团的女同学,被手扶拖拉机撞了!这消息就像往池塘里扔进了一块大石头,激起的波澜一层一层的在队伍中扩散,立刻我们班同学们全部都知道了,队伍马上引起了骚动,大家心里都明白是“谁”,随即各种估计和猜测,就像身边来来回回的车子,什么式样都有。此时此刻,原本已经盯得我们很紧的张美英老师👩‍🏫,盯得更加紧了,“靠里走,靠里走”一直喊个不停,并前前后后来回的关照。就这样,过了好一阵子,队伍不安的情绪才一点一点的松了下来,拉练队伍继续的向庄行走去……</p><p class="ql-block"> 将近要到庄行时,我们的队伍已溃不成军,稀稀拉拉。体质好的依然紧跟着队伍;体质差的一点一点脱离了队伍,远远的留在后面;三个一伙,五个一群,单独一人也有,一些女同学👩‍🎓干脆席地而坐,休息起来了;此时整个队伍已不是一字长蛇阵,而是一字断蛇阵了。当时我想最着急的是带队的张美英老师👨‍🏫了,你想啊,走是走不动了,催也没用。此时,黄昏🌇已悄悄地关注着这支队伍,光线明显的暗起来了,这对在公路上行走的人来说是最危险的时刻,万一再发生“红团女同学”事件,那如何是好?不敢想象!快走,快走!总算有惊无险,一路无事,全部同学进庄行附近的住宿点。</p> <p class="ql-block">  一夜无事。</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吃过中饭,故伎重演,看古镇庄行的骚动之心又泛滥起来。于是和同学孟全新又悄悄地离开驻地,想溜进庄行古镇。然这次和上次不一样,街上肯定有“警卫连”——拉练指挥部,组织的专门负责,不让像我们这样的人进镇。为了尽量避免和这些人碰面,所以尽量从小道进,于是走了一座仅两人行走宽度的、仅一边有扶栏小桥进去,成功!</p><p class="ql-block"> 庄行镇果然不同凡响,第一印象“大”、“闹忙”、“商店多”。青石板铺的路,宽阔,将近百米长,“很大”;街上人来人往,摩肩接踵,人声鼎沸,叫卖声振聋发聩,热闹非凡;老式的店铺,鳞次栉比,卖什么的都有,油盐酱醋茶,日用百货,琳琅满目,一应俱全。我们就像小鱼🐟一样,游荡在各种商店的海洋中,逐浪翻滚,劈波斩浪,好不得意!</p><p class="ql-block"> 游玩古镇后,带着满意之情,又从刚才进来的小桥,游出。欢快和紧张的心,一下子松了下来,到底心里没有底气,冒险而来,在离小桥不远的地方,有个“茅厕”,进“茅厕”,说实在无法形容“茅厕”之臭之脏,连冲水的都没有,有什么办法,踏上一步,方便。就在此时,抬头一看,一张贴在“茅厕”墙上的一尺见方的揭贴,引人注目,大红的纸、黑色的字,“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啼郎,过路君子读一遍,一觉睡到大天亮”。有意思!读一遍,夜啼郎就能睡着?这样的好事,灵光!几乎所有在此方便的人,都自觉或不自觉的读了,我想夜啼郎应该“一觉睡到大天亮了”。</p><p class="ql-block"> 联想到我,从小母亲讲也是个“夜啼郎”,夜晚哭个不停,邻居给我起的“差号”叫“哭鬼”,今天在这里又有一个“哭鬼”,有意思!但愿“哭鬼”读过后,另一个“哭鬼”不哭了。</p><p class="ql-block"> 带着有点复杂的心情,出“茅廁”,然就在这时,一次人生的不幸发生,真可谓:乐极悲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不知是谁叫了:“警卫连来了,警卫连来了”,接着一阵慌乱,我还没有在“夜啼郎”的思绪中转出,就被几个警卫连的人抓住,连推带搡的被押到警卫连办公的地方。一户农民小屋,里外两间,外面办公,里面押人。我被推到里间,一看还好,同学孟全新没有被抓,庆幸。</p><p class="ql-block"> 小间中有一张课桌,一张板凳和其他零碎的物件,环境十分肮脏。没想到,随即迎来的是两个警卫连人的推搡和拳打,我一时懵了,也急忙撩起自己的拳头,还击警卫连的人的暴打,双手难敌四拳,吃亏的当然是我,牙也出血了,肩膀也被打痛了,没有办法,兔子急了也要咬人,拼命了!拿起任何东西砸,脚踢,奋力反抗。眼看事情要闹出人命,外间有人在喊,好了!好了!于是那两个警卫连的“勇士们”,退出了里间小屋,紧接着一张要我写检讨书的纸,传到我手里,针尖对麦芒了,还写检讨书,做梦!检讨书上我写了“抗议、抗议、抗议。”头也不回的冲出警卫连,他们也不拦我,奇怪!</p><p class="ql-block"> 出了警卫连,我“哭出呜拉”,怒气冲冲,满心委屈,心中不平,进一个镇,会有这么大的罪?凭什么打人?想不通,这样的拉练还是不拉了,回去!到了住宿地和同学孟全新讲:“我回去了,不参加拉练了”。于是打好背包,整理好东西,乘庄行公路上的长途汽车回家,以后是谁通知张美英老师的就不知道了。 </p><p class="ql-block"> 现在回忆起来,这次游庄行镇发生的事,从实事求是的角度讲,错肯定是我在先,但可以好好讲,又不是不可弥补的错,为什么要打人!不懂,也许是当时文化大革命的风气造成的,打砸抢的遗风尚且在一些“警卫连”的人中的脑子里作怪!</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晨,薛老师赶到我家,正好母亲也在,母亲也是这样认为,打人肯定不对,有话好好讲。薛老师承认警卫连打人是不对,但拉练是政治任务,不是可以开玩笑的。嗨!那时学生的前途都掌握在学校手中,达摩克利斯之剑,这把“悬顶之剑”始终悬在你的头顶,你敢犟吗!不去!以后的分配你考虑过吗?强权下无正义而言!强权下无自由而言,正义、自由,当时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是多么渴望而不可得的珍品。</p><p class="ql-block"> 第三天黎明时分,无奈的我和薛老师一起坐长途汽车要回拉练队伍,途中我问薛老师:“我班那个被撞的女同学在那里?薛老师讲:“在南桥医院🏥。”我讲:“是否去看看?”,薛老师同意,决定绕道先去南桥医院看同学,再回拉练队伍。两者皆完成后,庄行回不去了,拉练队伍已离开了庄行,要回就要回金山县、张堰镇了。</p> <h3>  张堰镇给我的印象两个:一,一条笔直的青石板铺成的很宽阔、很平坦的大路,比庄行的路宽多了,直通张堰镇里,可惜没有进去。为什么?因为只是下长途公交🚌时看到的,我班的住宿点要从镇的外面走,所以张堰镇的第一印象,青石板路一条;二,张堰镇的第二个印象:“吃饭”。到住宿,已下午两点多,肚子咕咕叫,赶紧装了一饭盒饭和一点吃剩下来的青菜,来不及的吞了下去,好吃😋,真香!什么叫“狼吞虎咽”,这次才真正体会到,有句话:“好食不给饱人吃”,肚子饿了,什么样的东西都好吃😋,吃完饭,回到了同学们那里,就这样又融入了拉练队伍,言归正传。</h3><h3> 明天,金山方向。</h3> <p class="ql-block">  隔天,黎明时分,我们拉练的队伍,准时的走向金山方向,一路无事。</p><p class="ql-block"> 从小听说上海靠近海的地方,有个叫“金山嘴”的渔村,那里鱼🐟虾🦐特别多、特别很便宜。当时我们那里的菜场,虾🦐也就是几角钱💰一斤,“金山嘴”就更便宜了。带着这种想法,一路走,一路打听。将近中午后,前面传来:“到海了,到海了”。大家劲头都来了,看海的愿望,谁都不愿错过,一会儿在靠近海的地方停了下来休息。休息时大家向老师打听,“在那里宿营?”,“金山卫!”一阵可惜声,划过天空,于“金山嘴”无缘,有什么办法!</p><p class="ql-block"> 这时大家纷纷放下背包🎒,放下行李,在离我们很近的公路边的斜坡上休息,(也就是海堤坝上)大家都转身面朝大海,斜坐在堤坝上,看海、听着海浪🌊声。说实话,我们大多数同学👨‍🎓都是平生第一次看到大海,真正的海。有意思的是,海的印象竟是在野营拉练的途中看见,庆幸!</p><p class="ql-block"> 当时我翻过身,斜趴在海堤上,头朝公路,脚面对大海,拿出自己的小本本,有煞介事地写起此时此地对海的感觉,一心想留下海的印象,不让第一次看到海的收获,从人生的记忆里溜走。实际上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孩子是不可能有这样的想法,我是从书本上看到的:要提高自己的语文知识,坚持写日记,记录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现在回忆起来,真的很有回味。</p><p class="ql-block"> 抬头远望,一望无际的大海,海天一色,海天一线,波光粼粼,波浪翻滚,几座隐隐约约浮现在波涛中的岛屿,漂浮在灰黄色的海浪🌊中,朦朦胧胧,就像几艘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大一点的,人们称之为“大金山、小的称之为“小金山”,再远一点的就叫不出名字了;由于大小金山的存在,岸上地名也从此借光,被称为金山县、金山卫、金山嘴等等;此时,大海中灰黄而浑浊的海水🌊卷起的波浪,形成了一条长长的不规则的海浪,浪头是白色的,翻滚不停,不停的向岸边推进,并发出轰隆轰隆的声音,震耳欲聋。然一个问题也脑中产生:海水也不像想像中,那种海水蔚蓝色和深蓝色,不知为什么?有同学讲是:“近海受江河湖水的裹挟之缘故,离开了就是这段海面,那基本上不是这种灰黄的颜色”当时我哪懂这些,以为海的颜色就是这样。真是“读万卷书还需行万里路”啊!</p><p class="ql-block"> 在海涛声引导下,收回眼睛,望着近处,海水发起的海浪🌊一阵一阵冲击着用水泥浇筑的十字加形式的、竖立起来的防浪柱,被冲击的防浪柱,犹如一满盆水,对准人的头上,一下子浇下去时的情形,哗啦一声,隆隆作响,被冲击的“人头”,满头浪花,随即翻起的白色的浪花,四处飞溅;飞跃过“人头”的海水,又紧接着压上后面的井字形的,也是水泥浇筑的护栏框,此时海水发出的声响,已没有前面的高音频了,只是“哐啷”一声而已,海水四溅的劲道也大不如前了,后面剩下的海水也就只能乖乖的退向海里,此时就算海神“波塞冬”鼓声再响起,这次冲击只能也只好选择退却了……然紧接着下一次海浪又来了,就这样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真是一鼓盛、二鼓衰、三鼓竭,不错!赞!</p><p class="ql-block"> 望着如此壮观的海景、如此汹涌的进退自如的海浪、以及欢快的海浪声,真是:心潮澎湃,激情满怀,激动不已。海好看、海好听!第一次海边之行,给我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记忆。灵光!👍</p><p class="ql-block"> 正当我们沉浸在海为我们带来的欢乐中时,集合出发的喊声又想起,又起身向宿营地前进!</p><p class="ql-block"> 以后在金山卫的日子里,我们参观了八一三,淞沪抗战、金山卫这部分的纪念馆。了解了当年日本鬼子在金山卫登陆时的暴行,亲眼目睹了日本鬼子屠杀金山卫百姓的图片;了解了当年日本鬼子如何从海滩上,铺上稻草进入金山卫的情形;小日本厉害,光金山卫就屠杀了两千多个当地百姓,烧毁了众多村庄;小鬼子法西斯暴行,点燃了我们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激起了我们更加爱国的激情,平添了“练好铁脚板,打击帝修反”巨大力量。金山卫之行,真是值得深深的铭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离开了金山卫,下一站——柘林。</p><p class="ql-block"> 金山卫到柘林,十六公里左右,比较近,路程短,这对我们拉练至此的人来说,小菜一碟,一会儿就到了,当天无事,一切照“舅”然柘林值得回忆的事就要开始了,这对我一生的爱好至关重要。</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吃完中午饭,像往常一样睡午觉,正好解解乏。正当熟睡时💤,咀~~咀的尖锐的哨声把我们从睡梦中惊醒。“紧急集合,紧急集合。”一声声催促声,响个不停,我们身不由己的翻身起来,赶紧打背包,整理行李,全副武装,蜂拥而出,在老乡的场园里排队并在老师的带领下,快步流星似地赶到指定的位置,加入会场。“通过,通过考核,不错!”台上考核领导人在讲。</p><p class="ql-block"> 接着是召开忆苦思甜大会,吃窝窝头,用糠做成的里面有点菜的窝窝头,特别苦、难吃、咽不下。“不许吐出来”,“吃下去、吃下去”!台上的领导一直在催逼着,有谁敢吐🤮,政治任务!敢?散会后,回营地,紧急集合,虚惊一场!</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要写以上这段?是要为我以后的课堂上的一次作文来一个铺垫。</p><p class="ql-block"> 回学校之后有一次学校课堂上,语文老师、女的、年纪比较大的、脚有点不方便的女老师👩‍🏫,布置要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记一件事”。当时我就选择了野营拉练中的“紧急集合”为题材,写好交上去。想不到,得到语文老师的首肯,并在课堂中评讲了我的“记一次野营拉练——紧急集合”,特别是语文老师的那段评语:“描写声音的静,本不应该有声音出现,而用午后麻雀叽叽喳喳的叫声,更能体现当时情景中的“静”,麻雀的叽叽喳喳声都能听到,那周的“静”就可想而知了,即用动感的声音来表现原本不因有动感声音景,“静”就更能充分的表现出来,好!</p><p class="ql-block"> 此时我在课堂下面,羞愧难当,“我也是书本上看来的,不是我自创的,无地自容”。随即语文老师宣布:今后语文作业本子📒,由我收集转交老师。这更令我惶恐不安,无形中给了我压力。心想如果我的语文上不去,如何对得起语文老师对我的信任和鼓励。从此努力的学习语文,暗自下决心,不能落后于班级中同学的语文水平,追上语文老师的评语,做一个真正对的起语文老师的学生👨‍🎓。</p><p class="ql-block"> 现在回想起来,真的我要感谢语文老师,有意引导我要对语文有真正的热爱,鼓励我对语文兴趣,帮助我改正投机取巧的习惯,做一个真正理解语文的人。我非常珍惜语文老师给我的教导和荣誉,这种对语文和语文老师的崇敬,在以后的人生中,我一直保留着,直至今天。然由于年轻无知,语文老师的名字现在都记不起来,但语文老师的容貌和声音,一直镶嵌在我的心里!拉练中的柘林之印象,在脑海里也就仅存这些。</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从明天开始,拉练队伍的行进方向是三林塘和杜行,离回家不远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柘林到三林塘无语。</p><p class="ql-block"> 次日天明即起, 三林塘到杜行。杜行,黄浦江畔的一个小镇。我们从三林塘到杜行,风雨带给我们的洗礼,使我们有了刻骨铭心的对“风雨”🌧️的感受。</p><p class="ql-block"> 从徐汇中学出发行至到三林塘,天气一直很好,蓝天白云,秋风习习,凉爽舒适,空气清馨,随意呼吸(那时公路上的汽车有是有的,比较少)加上:公路两边的稻田,成排成快,一望无际,非常空旷;公路两边绿树,遮天蔽日,绿树成荫,秋意盎然,没想到会在将要回去的最后日子里,遭遇风雨的袭击,倒霉!😓。</p><p class="ql-block"> 出三林塘时,天宫就不作美,灰蒙蒙的,冷风飕飕,天靠不住,队伍中都在传,“要下雨🌧️”。照平时,下雨就撑伞☔️或穿雨衣,有什么了不起?然下雨时,你身背背包,肩挎行李,一家一档都在身上并行走在公路上,是个运动状态,你试试看!所以我们都在胆心“最好不下雨,最好不下雨”,然雨还是如约而来:天空越来越黑,风越来越大,卷起的树叶🍂,随风飘舞,砸在我们的身上、脸上,雨滴如期,滴滴答答的下了起来,雨滴落在头上、身上,脚上、背包上,使我们狼狈不堪。</p><p class="ql-block"> 一时间,行进中的队伍,自然而然地停下来了,我们急忙取出各自带好的雨具,穿在身上、披在肩上、撑在头上,剎那间,整个队伍变了样,不像没有下雨前:背包后面、水壶斜挎、网兜靠胸、整齐划一,式样一律。现在:有撑伞☔️的、穿雨衣的、兜塑料布的、更刮目相看的两人一起和顶一块大的塑料布、五花八门,五颜六色,各显神通。</p><p class="ql-block"> 要说其中最难的是两个人一起顶塑料布的,不走路一起顶不会动,遮雨的效果就好,没有空档;走路则不行了,步调不可能一致,空挡就出来了,雨🌧️就钻进来了,难!就算是独自一人有雨衣也不行!雨衣只能遮住背包、上身,其他地方就一览无遗了。雨拼命的下,路又不停的走,公路上没有任何躲雨的地方。雨淋湿了你的脸颊、湿透了你的裤子、钻进了你的跑鞋里,满满当当,走路时发出声音,嘎吱嘎吱作响。雨越来越大,边走边用手撸去脸上的雨水,看清前面的人,否则要相撞的,保持距离,走!苦啊!想不到风雨是如此的无情?然同学们在风雨中,依然精神饱满,不畏风雨,昂头挺胸,努力向前。整个拉练队伍像一条水龙,蜿蜒曲折的盘旋在通向杜行的公路上,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风和雨的洗礼……</p><p class="ql-block"> 杜行,真是难忘的一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终于回来了,终于回来了!</p><p class="ql-block"> 次日,清晨过后,拉练队伍汇集黄浦江的码头⛵️边,等待着渡轮⛴️摆渡到对岸市区。此时,站立在码头边,我想我们每一个同学的心情应该都是一样的,“彩虹🌈都在风雨后”。彩虹🌈是什么?是家!你一生难忘的家和生你养你的父母🏠,你的亲情、你的一切。家就要到了,你能不高兴吗!望着滚滚东去的黄浦江水,一泻千里,我无意欣赏,无意追逐;浦江两岸的高楼大厦,浦江两岸的各种轮船🚢,匆匆略过,一闪而去,脑子里只有早日回家的念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四十几年前的野营拉练,短短的十几天风风雨雨的回忆,就要离开我的笔,要结束了,我真有点不舍!野营拉练有我的高兴、我的欢乐;也有我悲哀、我的苦衷。然不管怎样,野营拉练的阳光灿烂、野营拉练的酸甜苦辣都是我人生的已经发生的经历,值得我去回味!想不到过了四十几年后,还有如此的心情去重温往事,真是感慨一场,人生如梦。我此时此刻的心情,犹如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的: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样 ,心潮澎湃。是啊:野营拉练的林林总总,岁月会镌刻你的一切,时间会铭记你的功过,中学时代的野营拉练真是一次人生难忘的回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