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三线建设”是指从1964年开始,因国家战略需要,中央决定在“三线”地区展开规模巨大的建设,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次重大经济战略调整。在历时17年的大三线建设中,数百万建设者齐心协力、艰苦奋斗,取得了巨大成就,初步建成我国的战略后方基地。在三线建设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的三线精神和价值追求。“祖国江山无限好,襄阳一行豪情增”,“革命友谊深过海,五湖四海奔拢来。为了革命同目标,人亲难比阶级爱。”正是当时“三线建设”豪情万丈的真实写照。意义深远的三线建设,是一首气吞山河、感天动地的伟大历史史诗,是一曲改天换地、慷慨激扬的宏伟乐章,对中国西部,乃至全中国都产生了极其深刻而久远的影响。<br></h3> <h3>三线建设工程项目的生产厂区大门</h3> <h3>六盘水是“三线建设”西南地区的主战场,重要的煤炭基地、钢铁基地,是“三线建设”滚滚浪潮中诞生和发展起来的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既有着深厚而丰富的三线文化底蕴,更是三线精神的传承者、传播者、弘扬者。饮水思源,钟山区作为六盘水的中心城区和城市核心,在今天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后发赶超、跨越发展、率先小康的历史使命中,正是凭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三线精神的激励,不断解放思想、不断开拓进取、不断勇攀高峰,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一个又一个灿烂的辉煌!也正是对三线精神的传承,对三线文化的挖掘,钟山区找到了自己的精神之源,文化之根,为“跳出煤、超越煤”,实现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打造现代特色都市找到了路径。<br></h3> <h3> 六盘水市因地处贵州西部的乌蒙山区,又蕴藏丰富的煤矿资源,具备成为战略基地的种种优势,也成了“三线建设”西南地区的主战场。上世纪60年代,火车把中国东部大城市里重要工厂的专家与装备拉进了贵州的深山当中。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水城矿业集团公司、水城水泥厂、水城发电厂等一批国有重点企业和项目在六盘水应运而生,使六盘水从封闭的农业小城镇迅速发展成为一座新兴开放的工业城市。</h3> <h3>据参与建设的老工人介绍,当年,国家通过火车将一批批重要机械、大型设备和大量的建设者拉进六盘水。共有10多万来自全国各地的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民工走进这个深山中的城镇,支援建设。按照他们的说法,六盘水就是一个用火车拉进来的城市。<br></h3> <h3>饮水思源,不忘历史,追忆三线。三线是六盘水的根与魂。感恩的六盘水人,在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时,念念不忘三线建设者们为六盘水、为贵州做出的伟大而无私的奉献。拼搏的贵州人,正星火相传宝贵的三线精神,朝着率先小康,迈着坚实步伐,乘风破浪,扬帆远航!(苗舞侗歌 摄影)<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