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今年是中国老三届知青上山下乡五十周年,今天,我们榆林老三届知青怀着激动的心情相聚在定边,欢聚一堂,共同见证和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这一终生难忘的时刻。追忆五十年,情结老三届。岁月如歌,时光飞转,不知不觉中,我们已度过了人生中六七十个春秋。当年的那个帅气靓丽风华正茂的你我他,今天已是霜满枝头,皱纹扶额,子孙绕膝的中老年人了,我们不在年轻,但我们精气神仍如当年,唱起昔日的那首《我们走在大路上》还是那么底气十足,字正腔圆。我们思绪起伏,感慨万千!五十年,我们有过多少悲欢离合,苦辣酸甜,我们的一生中,很难忘怀而又非常纠结的恰恰是我们上山下乡的岁月。她是一部非常感人的史诗,她凝聚了我们多少泪水、汗水和热血,交融在一起,湿透了衣衫,浸透了枕巾,那种涩涩的感觉谁人知晓!我们中的许多人与共和国同龄,我们见证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各种运动,各种思潮,特别是轰轰烈烈的“文革运动”,这是命运的安排,也是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知青的乡下生活,人人都有刻骨铭心的体验和经历。可记得月夜山路涧地疾行,可记得骄阳酷暑挥汗夏收;可记得山风炊烟袅袅,可记得炕头吞云吐雾;可记得五尺汉子一次次跌倒再爬起!破旧的土窑洞,冰凉的土炕皮,还有那唯一照明的小煤油灯一忽一闪……所有的苦都涌到面前……几年的锻炼是我们走向社会的人生第一课,也可以说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必修之课。我们由幼稚走向成熟、由成熟走向老练、走向坚强。老三届知青是中华民族承前启后的一代人,历史给予了这一代人考验,也锤炼出无数担当历史重任的人才,老三届知青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夕阳无限好,让我们放开脚步、敞开心扉、游变祖国的绿水青山,尽情地唱、尽情地玩,不再纠结昔日的成与败、得与失!退休路上,我们就是一名普通老百姓,我们活的坦然、活的舒畅、活的无怨无悔!亲爱的老三届知青朋友们,抚今追昔言犹未尽,让我们借新时代的东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岁月之歌唱的更响更灿烂!</h3> <h3> 五十年的回忆让人难忘!五十年后的聚会让人感动!感谢组委会的所有成员!是你们的辛勤劳动代给我们愉快开心的聚会。你们热情的把我们这些老头老太太迎来,高兴安全的离开,真的太不容了,感谢你们的热心服务,也感谢你们辛劳的付出,才使我们的《谊联会》得以顺利圆满的结束!在这里我祝你们身体安康!快乐幸福!也祝我们所有同学合家欢乐!平安吉祥!让我们十年后再相聚!</h3> <h3>诉衷情 : 献给定边知青聚会的同学们。</h3><div>岁月,勾画了额头的皱纹,鬓角的银发。时光,照映岀憔悴的面容,疲劳的眼神。这,就是我们这辈人付出的"伤痕",也是我们饱经风霜的历史见证。我们下过乡,插过队。吃过苦,受过罪,历经沦桑。这都是激情燃烧,刻骨铭心。而且在我们心底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也许,这就是我们"知青"的人生,也许,这将是我们"老三届"的碑文。别怨天地无情,别怨世亊风尘。只怪历史潮流时代造成。因为,社会没有绝对的公平,人生并非一帆风顺。别不认输,别不服老。因为我们,不再是少年的丰盈,青春的体魂。而是衰老的弱身,佝偻的躯形,有的人还落下了终身的病根。我们没有遗憾,没有悔恨,只有那创伤的隐痛。当今,我们无需奢望的太多,只求晚年过得轻松,活的快乐,幸福终身。要坚信,生命的期限攥在自己手中,谁笑到最后,谁赢。并让我们在历史的烈火中永生 ! </div><div>预祝聚会圆满成功 ! </div><div>老三届知青集体照<br></div> <h3>榆林一中老三届知青</h3> <h3>榆林中学老三届知青</h3> <h3>镇川中学老三届知青</h3> <h3>联谊会筹备组的各位同学们,你们好!非常感谢你们多日以来日以继夜的辛勤付出,才使我们相聚一堂,回忆往事,共叙情谊,暢怀欢歌,余生难忘。再次感谢![抱拳][抱拳][抱拳]并祝你们合家幸福!健康快乐![玫瑰][玫瑰][玫瑰]</h3><h3>组委会成员</h3> <h3>殷勤付出的高水平专业摄影师,谢谢你!你给大家留下了永久的记忆,美好的瞬间!</h3> <h3>联谊会开幕式</h3> <h3>我们曾是小滩子社员!</h3> <h3>当年插队时我们和李守林留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h3> <h3>回想那时,五十年后今又重逢,激动不已!</h3> <h3>座谈会上</h3> <h3>回到了第二故乡见到了曾今的亲人,眼泪……</h3> <h3>珍贵的记忆!</h3> <h3>我们五十周年后的今天在这里再次留下美好记忆!</h3> <h3>不能忘记!</h3> <h3>祭奠李守林</h3> <h3>老乡送每人一份礼物</h3> <h3>在李守林纪念馆前赠匾</h3> <h3>这是白湾子老三届知青</h3> <h3>我们回来啦!欢迎你们!</h3> <h3>知青,房东,同行人。</h3> <h3>见了你们格外亲!激动!</h3> <h3>你是王燕,你是王解放,还有尚换霞(没能来)都记着呢,我们还到榆林找过你们,可多找了,没找着!眼泪……</h3> <h3>两老知青,房东大儿子大儿媳,女二女婿(房东二老都去世了)</h3> <h3>人亲,地亲,山也亲,情深意切!</h3> <h3>美好瞬间</h3> <h3>我们在这里整整度过了三个春秋!</h3> <h3>第二故乡,亲人!</h3> <h3>知青窑洞前留影!</h3> <h3>不舍,步履蹒跚,送了一程又一程!</h3> <h3>恋恋不舍呀,相见时难别亦难,泪水……</h3> <h3>杨井老三届知青</h3> <h3>合影留念</h3> <h3> 回第二故乡 回首五十年前,我们老三界届学生。响应共和国的号召,肩承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特殊使命:“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此次感谢定边榆林老三届上山下乡联谊会组委会的同学,给我们创建还梦回故乡的平台。几回回梦里回第二故乡,今日方如愿以偿。五十年了,试问人生能有几轮回?五十年前的六八年,我们这些稚气未脱的青少年,离开了生我养我的故乡一一榆林。赳定边周台子公社二小队插队。淳朴敦厚的村里父老乡亲,热情的接待了我们。我们是姊妹三人同插一队。刚去时住在吳三老爹家。他们全 家热情款待我们,我们和吳三老爹及女儿同住一顺山大炕,吃的话那时节快过年了,每家都杀猪,隔三差五都有肉。当年过年我们没回榆。村里的杨队长、陈队长抬着大箩筐给我们每家每户收肉、馃馅等年茶饭,供我们过年享用。此次回队里,村子里的模样大变:原来村前一片盐碱地修上了通村水泥路,村子里依稀错落的土打墙房,如今都盖成砖瓦房。最令我激动不已的是原来村内一片荒涼的沙滩梁,如今由于禁牧,綠树、植被郁郁丛丛。队里给我们盖起的知青土打墙三间屋,也随着50年岁月消失。当年的老房东,早已仙逝,儿孫们都以回城居住。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队长杨亭秀、副队长陈文章他二人都健在。寻觅五十年前的记忆,我们找到二位老人的居屋。猛然相见,我们是有备而去,而二位老人,不曾想当年的东路插队娃,五十年后会出现在他们面前,和他们在有生之年相见! 定睛 仔细一看,我们一报姓名,老人们连连伸手拉住我们拍背热泪滿框。回家!回家坐。五十年的话敍不完,五十年前的情深深,现依旧。老队长们热情的款待犹如回到五十年前。五十年后回第二故乡,能見到我们的二位老队长,我们此次回故乡无憾!请二位老人代我们东路的插队娃,问队里的父老乡亲们好!祝二位老人长寿、阖家幸福!钱不在多,也是我们姊妹们回家感谢队里父老乡亲们对我们三年教育、养育的一点心意。老队长们那般年龄,步履蹒跚送到村口。再来...别忘了回家坐。相见难,别亦难!但愿天久地常!我们会永远铭记的这段不寻常的岁月。再见,父老乡亲 、养育我们的第二故乡。 启航 汪建斌 2018年8月12日 </h3><h3>(没找到去插队那的照片,中间戴眼镜:汪建斌) </h3> <h3>荞麦红花节欢迎大家!</h3> <h3>榆林一车28人,阵势宏大,定边欢迎你们!</h3> <h3>可爱的摄影师,辛苦了!</h3> <h3>每年的这个季节举办荞麦红花节,油菜花荞麦花都开的真漂亮!</h3> <h3>老三届知青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联谊会定边的天空,蓝天白云!定边欢迎你们!</h3> <h3><font color="#010101">每片相都可以划大看,收集有限,涉及不到请见谅!背景音乐《我们这一辈》可以点开边听边看。谢谢翻阅!20180811—0814</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