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left;"> 今生,有一种最美的相遇,是我们与新教育的惊艳邂逅。寻梦的路上,梦,长出翅膀;心,已开始飞翔!</h1><h3> 一一题记</h3> <h3> <b> 2018年8月14日-17日注定是段美好的日子,我们随县洪山镇一行八人在中心学校陈黎明校长的带领下,参加了在山东诸城举办的"新教育萤火虫之夏(2018)暨全国第九届新教育种子教师研训营(第二场)"培训活动。<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与新教育有如此近距离的接触,我们去时,满怀热望;归时,带着感动与收获!</span></b></h3><h3><b> </b></h3> <h3> 本次活动在龙源双语学校隆重举行,它以缔造完美教室为主题,来自山东、湖北、山西、陕西、江西、福建等全国各地的400余名新教育种子教师,萤火虫义工,痴迷阅读推广教育创新的教育同仁等相聚一堂,共话新教育缔造完美教室。</h3><h3> 开幕式由新家庭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兼新教育新父母研究所副所长蓝玫主持。</h3> <h3><br></h3><h3> 身为新教育种子计划项目和萤火虫项目创始人兼负责人,同时担任《教育读写生活》杂志创刊执行主编,她就是80后儿童文学作家童喜喜。在开幕式上,她以《你的好,我知道》为题,激情澎湃地发表了活动致辞。</h3><h3> </h3><h3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伴随着诗歌朗诵,大屏幕上出现了会务组精心收集到的近400位参会者的精彩照片,整个会场洋溢着平等参与,互相学习的喜悦氛围。</h3> <h3> 新教育实验发起人,苏州文学教授朱永新,特意发来亲手书写的致辞,由山东诸城巿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王元磊代表宣读。在致辞中,他表达了对此次活动圆满成功的期待,对与会教师学习热情的肯定、鼓励和祝福。</h3><h3> 开幕式后,为期两天半的专业培训正式启动。</h3> <h3> 童喜喜在《理想课堂新解》专题讲座中分别从课堂的背景、人员、目标、境界、原则、方法这六个方面展开阐述,让我们认识到对立双方实为一体,分割必将断裂,完整才为正解。并提出五大理念之一:无限相信师生的潜力。学校,应是尘世里的庙宇。只是,其中高高供奉的绝不是神灵,而是自己。期待自己,发现自己,相信自己,挑战自己,成为自己。 </h3><h3> 以构建理想课堂为重点呈现,从而缔造完美教室。以一间教室的真切改变,教学,师生并肩深耕,真实积累,从而推动一所学校乃至一个区域的整体发展。</h3> <h3> 知名版权人、绘本译者、飓风社董事长猿渡静子以《阅读课堂的方法技巧》为题,将一个个美丽生动的绘本,真实案例抽丝剥茧,不仅讲述了"绘本阅读课,通常怎么做?"的方法与技巧,还与大家现场互动,答疑、解惑,现场气氛一次次被推向高潮。</h3> <h3> 诸城巿文化路小学王增霞老师执教的《亲爱的汉修先生》导读课,教给学生各种读书方法。本节课,王老师在短短的40分钟里,就告诉孩子们怎样阅读:了解作者,看作品简介,阅读目录,仔细品读各章节内容⋯⋯可以采用猜读法、跳读法、对比阅读法,有了这样的指导,学生在读书时,就会有幸可循,有法可依,而不会那么盲目,那么泛泛了。就连上课伊始,两个不太爱读此书的孩子,也变得开始喜欢读了。</h3><h3> 这是一节成功的课外阅读导读课,它使我们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面有了明确的方向,具体的方法。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认真加以研究、运用、把课外阅读工作做好。</h3> <h3> 新阅读研究所执行所长李西西的《童年电影课》主题讲座,让老师们了解到电影是塑造社会主义儿童最最重要的工具。一部好的电影,可以改变一个人看待世界的方式。不但为我们打开了教育的另一扇窗,还为老师们以电影为主题的课程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h3> <h3>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新教育种子计划首席培训师飓风,新家庭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蓝玫,北京实验学校附属中学徐锡华,美国麻州大学教育领导学系系主任、终身教授严文蕃,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冶金作家协会副主席钟钢,山东诸城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王元磊分别做了《新教育晨诵的要点》、《家校之间有个娃》、《德育管理的共性问题》、《美国教育中的口才与写作》、《教育写作技巧》、《做一粒幸福的种子》的专题讲座。</h3> <h3> 在此期间还有春季种子教师王秀珍,河北省刑台县皇台底中学赵继红,无棣县第二实验学校冬季种子从金花等七位老师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教育教学经验叙事。丰富的课例展示和操作经验交流,不仅为参会老师带来学术上的高度引领,还有贴地气的榜样实践引导。</h3> <h3>每天早上的集体晨诵和每天晚上的萤火沙龙与萤火诗会都是给参与者发出自己声音的机会,让生命在场,讲述自己的故事,引发更多的共鸣。</h3> <h3> 我们一行八人与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们相聚于诸城,长途跋涉,身体疲惫却难掩心中的期待,学习任务很重,步履匆匆却抑制不住心中的惊喜。是什么让我们如此满怀期望?我想那就是对新教育的追求与向往。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是一种崇高的教育理想,它重视教育的质量,关注的是一切的人。 <br></h3> <h3><br></h3><h3> 作为洪山的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但要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学生,更要和孩子们一起分享学习的乐趣,享受生命的成长。对于洪山的孩子,在教育生活中要不断肯定自我,挑战自我,绽放生命的光彩。只有以人为本,关注个体生命,才能享受教育的真正乐趣,见证生命中的美好,获得教育真正的成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