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蓝色迷城舍夫沙万~</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h3> <h1> 蓝色“迷城”舍夫沙万是地球上最蓝的小镇,是摩洛哥北部的一座山城,由于地处山区,加上摩洛哥整体基础设施较为落后,想要造访这座蓝色之城绝非易事。</h1><p class="ql-block"><br></p> <h1> 舍夫沙万民风纯补。这里的人,尤其是柏柏尔人对拍照比较忌讳,有说法是拍照会摄走他们的灵魂,因此最好不要近距离对着他们拍摄。可选择拍摄背影或采用长焦镜头远距离拍摄。</h1> <h1> 如果没有这天空之色的蓝,舍夫沙万也就是摩洛哥一个普通的山间小镇,其建筑本身也没有很精致和厚重感,略显粗糙平庸。但因有了这一抹蓝,舍夫沙万充满了迷幻的色彩,在阳光普照的瞬间产生的幻觉让你惊艳,让这座天空之城摇身变成世界三大蓝城之一。</h1> <h1> 古城不大,巷子曲来绕去,阶梯巷道也上上下下,像迷宫一般,但只要一直走,总能殊路同归。你无需看地图,信步走在古城的石板路上,移步都是景,柳暗花明般的拐弯绕角总有让你惊喜的美妙。</h1> <h1> 舍夫沙万是个多民族杂居的小城。这里居住着柏柏尔人、犹太人和摩尔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柏柏尔人。生活在舍夫沙万的柏柏尔人的服饰颇具特色,并戴有颜色明快的棉线装饰的帽子,衣服宽松而飘逸,在一片蓝色海洋中,格外引人注目。</h1> <h1> 迷城里的每一扇门窗都各具特色,蓝色刷得也深浅不一,有说法蓝色刷得漂亮,还每年刷一次的这户人家,一定是富有的。</h1> <h1> 这些千姿百态的房门已经成为舍夫沙万的一大亮点。这里售卖的很多旅游纪念品,都收录了这些千姿百态的蓝色之门。比如这一墙的油画,都聚焦在了这些风情万种的蓝色之门上。</h1> <h1> 置身古城,你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的“蓝精灵”王国,目光所及之处,皆是蓝色。而且据说这种“蓝”只有迷城才有,世界各地有条件的美术大伽都会慕名到这里买这种蓝色的颜料。</h1> <h1> 有了蓝色墙壁的衬托,五颜六色的手工艺品显得分外艳丽诱人,衣着颜色各异的人们在每条小巷里不经意的随手一拍,都是一张美美的名片照,回来看看都会觉得是很有味道的景致,虽然画面中蓝色占据了相当大的面积。</h1> <h1> 迷城里有名的塔津锅饭店,大门用塔津锅盖造型,别致有趣,随着旋转楼梯爬上顶楼露台,一面可以俯瞰迷城里一抹蓝色的、密密麻麻的小房子,另一面可以看到城里的清真寺和广场。</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午饭我们在这家店用餐</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五颜六色的颜料</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品尝硕大的无花果</h1> <h1> 再见了迷城!心心念念就为摩洛哥这座小城而来,一直的迷幻终于解开了。舍夫沙万有什么呢?没别的,就是这一抹蓝色。我们在舍夫沙万唯一的任务,就是沉醉和沦陷在这深浅不一的蓝色里。深蓝、湖蓝、天蓝、浅蓝、粉蓝……各种蓝色恣意地在这铺展蔓延。我们不远万里而来,就是被这抹蓝掳获,心念神迷。</h1><h1> 究竟在这山间怀抱里的小城为什么全城都被涂成蓝色?最常见的说法是因为这里的柏柏尔人忍受不了北非夏天的高温,把房子外墙全部刷成了蓝色,增添荫凉的感觉,还可以防止蚊虫叮咬。另一种说法则与宗教有关。始建于1471年的舍夫沙万,起初只是遭到西班牙人驱逐的摩尔人建立的一个堡垒,经过漫长的发展和扩建,堡垒逐渐成为一座城市,受到宗教迫害的犹太人也来到这里避难。舍夫沙万虽然地理位置偏僻,却也屡屡遭受战乱之苦,于是犹太人最先开始将房屋粉刷成蓝色。他们用的是一种用贝类制成的天然颜料,名叫Tekhelel。在犹太教里,蓝色代表的是天空和天堂,所以蓝色也寓意着是在上帝的保佑之中。于是小城里的居民纷纷效仿,很快,舍夫沙万便被蓝色所包围。</h1><h1> 20世纪三十年代,新的一批犹太人为逃避纳粹的种族清洗,又来到舍夫沙万避难。这些犹太人在宗教信仰的指引下,把房子都漆成了蓝色。即便1948年以色列建国以后大部分犹太人离开了舍夫沙万,这种蓝色的主色调也一直保持至今。</h1><h1> </h1><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