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你买了外卖,还是外卖买了你?

Tong_1117

<h3><ul><li>8月6日人民日报在Twitter和Facebook上刊文,针对上周传出的谷歌计划重返中国大陆的消息回应称,欢迎谷歌重返中国大陆,但前提是必须遵守中国法律。人民日报指出,谷歌在2010年撤出中国大陆的搜索引擎服务这一决定是一个巨大的失误。<br></li></ul></h3> <h3><ul><li>  固然人民日报公开表态,但是谷歌在中国市场的去留,我想还是一个难以下定论。因为中国拥有着当今互联网市场的最迷人的货币之一:大数据。<br></li><li> 先放张图体会一下我4号坐的上海二号线的日常:<br></li></ul></h3> <h3><ul><li>如果有人在早高峰期间挤过二路车,你可以把被顶在门上的感觉迁移至在上海坐地铁。上车前想快上车,上车时想让我上车,坐车时想让我下车,下车时想让我不要再上车。地铁进站时人如潮水般涌进车厢,到龙阳站时又像潮水般退去。当我发现自己站在地铁外面的时候,不知疲倦的列车已经又一次驶离车站。在被这宏伟的场面震惊之余,在眼前猛然浮现出信息流从每个人的手上发送交互的科幻场景。在地铁完成了它的运输后,地铁上每一个人的手机却都没有停止对拥有者信息的不断传输。它可以是你最近一次点的外卖,近段时间听了哪些音乐,可以是你最近去过哪些地方,最近浏览了哪些网页。甚至可以是你的手机通讯册,相机图库(回想一下有多少软件申请访问你的联系人,相机)。在去年的360h黑客大赛中,腾讯科恩实验室10秒攻破谷歌手机,原来令人厌恶的捆绑软件安装前的询问仅仅是尊重一下你的人权,如果对方执意要用户安装自己的软件,可能就是你打开浏览器的时间。对于你我而言,真正的隐私保护存在吗?<br></li></ul></h3> <h3><ul><li>“中国人对隐私不那么敏感,愿用隐私换便捷”;今年三月李彦宏这一番话引起轩然大波。而在此一个星期前的Facebook的数据门还在持续发酵,不少网友表示“隐私要比效率便捷重要的多”。但是当你忍不住点开美团。又一次购买外卖的时候,你会想到已经发送了自己的家庭住址和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吗?摆在我们面前的其实只有两个选择:加入或者不加入。不加入,就要放弃“大数据时代的种种便利”。加入,就表示愿意提交自己的个人信息,别无选择。</li><li>《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在新作《今日简史》中直言一个无法改变的可怕事实:我们已经成为数据巨头的商品,而不是用户。当数据成为最重要的经济和社会资源,数据到底该属于谁?是企业、政府,还是个人?数据所有权将成为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政治问题。这一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世界很可能会面临巨大的灾难。当数据巨头比我们更了解自己的时候,当在线成为一种生存方式的时候,在拿起手机的一刻,我们要更加坚定地相信自己的判断和世界观,才不会被屏幕另一头的幕后黑手操控,在其中溺亡。而不能让一份小小的外卖,就轻易收买了你。 <br></li></ul></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