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是衣服上的一枚扣子

素心绿叶

<h3>【原创】文|素心绿叶</h3><h3> 《朗读者》第二季第十二期中白岩松说:“故乡是什么呀?就是你年少的时候天天想离开,但是岁数大了天天想回去的地方。”</h3><h3> 年少时不知乡愁是何滋味,更不懂故乡是什么。待我们懂得时,才发现故乡是一种乡音,是一堆黄土,是家门前的那棵槐树,是一地金黄的麦穗,是父亲和母亲在的地方,更是我们衣服上的一枚扣子。</h3><h3> 上学时,我们在课本上读到李白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老师告诉我们,这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那时,我尚且年幼,懵懂无知, 不理解诗人的思乡之情,更不懂故乡是什么。</h3><h3> 那时,我们只想快点长大,早日离开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小村庄,离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地,离开汽车驶过就尘土飞扬的土路。我们会觉得去到大城市,是件很不起的事。也曾有同学争先恐后离开故乡,走到大城市去。那些同学书都没念完就出去了,两三年后再回来大变样,一口的普通话,一身的时尚名牌,简直判若两人。</h3><h3> 当我们踏上列车驶向南方,那窗外的景物一一变换,光秃秃的树枝和黄土逐渐看不到了,映入眼前的是茂盛的树叶和赤土。风景更柔美,更鲜活了,但也令我们更加陌生和不安。<br></h3> <h3>城里的楼房再高,却比不上故乡的砖瓦房住得舒畅;城里的霓虹灯再亮,却比不上家里那盏煤油灯来得温馨;城里的行驶车辆再多,却比不上故乡的泥泞小路走得更踏实;城里的美食佳肴再丰富,却比不上故乡母亲做的一碗臊子面带劲。</h3><h3> 我们每个人,只有走远了,才能体会到乡愁的滋味,才会发现故乡是我们衣服上的一枚扣子。扣子还在衣服上的时候我们不觉得有多重要,可是一旦扣子掉落就没法穿出去,而父母就成了那颗缀扣子的线。</h3><h3> 有时候,我们以为把故乡忘了,其实没有。当熟悉的乡音传入耳朵,我们会感到亲切;当看到故乡的干旱报道时,我们会感到揪心;当吃到属于故乡的饮食时,我们会热泪盈眶。故乡,它早已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血液里、骨髓里。</h3><h3> 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就会越发迷恋故乡,小村庄还是没多大变化,种庄稼还是得面朝黄土背朝天,汽车驶过依旧尘土飞扬,可是再回去看就十分亲切,暖着心,贴着肺。</h3><h3> 落叶归根,故土难离,无论我们走过多少地方,搬过多少次家,故乡永远只有一个。我们衣服上的扣子掉了,再换其它就是看着别扭,还是原来的那颗妥帖。故乡亦是如此,它不是简单的安家落户,而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h3><h3> 倘若我们与故乡分别太久,当双脚再次踩在黄土地上时,不要忍住我们的眼泪,让它尽情挥洒在黄土地上。这一片厚厚的黄土地,风吹了千年,吹凹了黄土地的沟壑,吹皱了父母渐老的容颜,把曾经的小女孩吹成了大姑娘。</h3><h3> 这几年,走了又回,回了又走,故乡在我心里越来越浓烈,越来越厚重。</h3><h3> 年少时,我们做了故乡的过客,等年老时,就让我们做故乡的归人,把那颗找回来的扣子再重新缝上去。<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