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故乡之一 我的情结

梦晗

<h3>故乡,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个非常熟悉而又温暖的字眼,每个人的生命故事都是从故土开始,吸吮着故土万物的精华,沐浴着故乡的阳光雨露,经历着岁月的斗转星移,就在这样的过程中慢慢成长着,甚至多数的人一辈子都扎根在故乡,无需多牵挂。。。。 <br></h3> <h3>我的父亲,是解放前出生在鄂西北贫困山区竹溪县一个裁缝家庭的孩子,十四五岁时被抓壮丁出来抗日,后来在阳新县安家立业,却因为历史原因和诸多条件限制,离家四十多年中,故乡也只能是他梦里的牵挂和心中的无奈,爷爷奶奶也就成了几十年压着父亲感情上沉重的大山。养儿难报父母恩,这种愧疚心和负罪感,刻在儿女心上的伤该有多深,多痛,是我们旁人无法感同身受的。 <br></h3> <h3>长大后渐渐理解了,父亲对外婆胜似亲生子般孝顺和尊敬,不单单是因为外婆平日对我们家里不遗余力的照顾。那时我家里孩子多,由于父亲曾是国军抗日部队一百九十四师宜昌保卫战败仗游散的余部,后来因此受着历史的连累被遣沙洋劳改农场改造几年,文革后又再次下放农村,受尽身心摧残,全家跟着受连,被一同下放农村,受尽白眼和歧视,日子过得很是艰难,外婆节衣省食,经常接济我们家粮食,给我们添置衣服和补贴家里零用钱。大哥、大姐几乎是外婆养大。父亲对外婆的孝顺和尊爱,另一方面很有可能源于不能对自己亲身父母尽孝报恩,而转换另一种方式在心中作为对我爷爷奶奶的感情愧欠的弥补,求得他们的理解和原谅。记得父亲每年生日那天,无论他有多么累,多么饥饿,他都不会喝一口水,不吃一粒米饭,谁劝也没用,他说他的生日就是他娘亲的受难日,父亲一直就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我奶奶沉重的愧疚和深深的思念。他的心中一刻也没有忘记奶奶和家人。 <br></h3> <h3>解放后的中国,本来就百废待兴,可接踵而至的三年自然灾害的破坏,十年文革的浩劫,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无异于雪上加霜,让国家的政治,经济,交通等各大领域都处在一个谷底。被下放农村的父母亲和大部分庄稼人一样,尽管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天没亮就出工干活,天黑都没回家门,可每天挣那少得可怜的几个工分,难以维持全家生计,每年生产队年终结算,我们家总是取不下只有那个年代才享有专利的“超支户”帽子。直至后来已懂事的二哥念完初中后,决定不再继续念书,回家务农帮助父母支撑起这个家,家里情况才慢慢有点好转。<br></h3> <h3>终于在七九年年底结算时,家里不但没有超支,而且还分到了两百块钱的年终收入,那个年代的两百块钱是个不小的数目,这些历史是现在孩子们无法理解的。全家人喜出望外,不舍得把钱拿出来乱花一分。父母亲盘算着把这笔钱存起来,让二哥年后拿着这笔钱作为路费,首先独自一个人找回老家去探亲。去看望奶奶和家里亲人,八零年年底,家里又喜获收入两百块钱,饱经风霜的父亲大概已感觉到自己身体状况不太好,找母亲商量,决定无论如何也要亲自回故乡一趟,因为爷爷多年前去世,他未能见上最后一面,他要回家看望自己的老母亲。父亲不想有生之年,再留下任何遗憾,母亲也表示理解,再一次把家里年终结余的全部收入交给了父亲。 <br></h3> <h3>就这样,父亲六十三周岁的那年(一九八一年)他身如不系之舟,载着长久沉积于胸的情怀 ,受尽旅途的劳顿 ,几经辗转颠簸,终于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回到了奶奶的跟前。离别四十多年后的母子再重逢,与众亲人的团聚,那种场景该有多么的悲喜交加,感人泪下,不知道唐诗【回乡偶书】中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到底是诗人为表达自已一颗赤诚的游子之心,还是为了送给我父亲人生经历的感怀?父亲跪在八十多岁的奶奶面前,对奶奶说:妈,您老了,我现在也老了,儿不孝,我怕这次以后,再也没有机会回家来看望您老人家了。。。还有什么语言更能表达父亲当时心中对奶奶的愧疚和对命运无奈? <br></h3> <h3>父亲的“不孝”,谁之过呢?虽然那年代,历史原因制造演变了各种各样的人生悲剧,我们谁也无力去审判历史,但我的父亲是不是不应该背上“不孝”的道德枷锁呢?在我的记忆中,父亲是勤劳,善良,有担当的好父亲,他对孩子的慈爱,对母亲的体贴,对外婆的孝顺,无处不在地体现出了一个男人的责任心和人格魅力。而他对爷爷奶奶的愧欠,是当时那个社会环境逼迫所造成的无奈。他也是众多历史悲剧 的受害者之一 <br></h3> <h3>父亲那次回竹溪探亲后返回阳新的第二年(八二年六月)我的奶奶去世,虽然她老人家临走前见到了少小离家的儿子最后一面,但心中肯定还是带着有很多遗憾走的,因为除了我的二哥曾经找回过家乡一次,我的美篇【想念妈妈】中有作介绍,我们另外的兄妹六个,她临走前都从未见过一眼。同年十月,我的父亲突发心梗去世,从此,父亲真的是再也没有机会踏上故乡的路了。 也许父亲是为了弥补对爷爷奶奶的愧欠,选择了到另外一个世界尽好做儿子的本分吧!只好狠下心来抛下我母亲和几个大小年龄不同的儿女。那年,还有我的一位姑姑也不幸去世。 <br></h3> <h3>父亲在世时,因为当时我年幼无知,同故乡的所有人和事少有接触,只记得十一二岁的时候,除了四姑家的武哥和秀娥姐先后来过阳新一次,与故乡其他的亲人都没有联系,平时父亲给我们聊起故乡的人和事,我感觉那都是很遥远,很陌生的事情,只是当故事听,没有放心上,不曾想父亲的突然去世,二哥也不幸意外,他们曾经留下有限的信息,也就模糊了我的记忆。另听说家乡早年修建水库,周边居民都移民搬迁,由此推测,六个姑父、姑姑连同家人就不知道分散移民去了哪儿。就这样,故乡的概念对我来说差不多就是一片空白。 <br></h3> <h3>然而,多数人都有一种故乡情结,随着年龄慢慢的长大和思想的成熟,这种结就在我心里越来越沉重。 每次姊妹们见面聊家常时,经常会忆起小时候贫穷却幸福的大家庭,回味一起在父母呵护下健康、快乐成长的过程,也会因为父亲的早逝,大家当时没能力让父亲享上一天清福而难过。聊起父亲的话题,自然少不了会聊起父亲的故乡,思念起故乡的那些不知所踪的亲人们,他们到底在哪里?“故乡”这个非常平凡又平常的两个字,为什么对我和哥哥姐姐们来说却成了奢侈又遥不可及的心结呢? <br></h3> <h3>随着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能力的突飞猛进,人类的生活逐步进入互联网时代,为了寻找家乡的亲人,大哥多次在网上发布贴子寻亲,却都如石沉大海。去年暑假我和丈夫两人结伴小姑子夫妻去西安的一次自驾游,有幸途经故乡高速,当看见高速路边上地标指示牌上醒目的“竹溪”两个字时,我突然感到身上的血在沸腾,这就是我从未谋面却魂牵梦绕的家乡,我激动万分,一边赶紧拿出手机拍摄视频,连续发了几个朋友圈,(二零一七年七月十四日),一边兴奋得语无伦次。同行的家人对我的表现觉得不理解,一路上善意地调侃着。虽然从出生到现在,对故乡的概念完全空白,但置身故乡的土地上时,才真正体验到:美不美,故乡的水,亲不亲,故乡人这句话的内在感受了。 <br></h3> <h3>当时,我复杂心情无法言表,只感到,故乡的路是那么的亲切,故乡连绵起伏翠葱的山脉是那样扣动我的心,我的眼眶不受控制地盈满了泪水,蓦然间竟然生出了许多心酸,我心里千百次思念的故乡啊,曾经奈何山高水远路难寻,只得仰望苍穹遥思亲,而如今,我就在你的怀抱中,我的亲人啊,你们究竟都身在何方?? <br></h3> <h3>如果说,这么多年对故乡的思念是绵绵不断的小溪,那么这次途经故乡的经历就成了我心中滚滚翻涌的江涛,增添了我更多的乡愁和寻根的决心,故乡真正成了我心底那份最美好,最柔软的缱绻 <br></h3> <h3>西安旅游结束回家,我多次和哥哥姐姐们表达了回故乡寻亲的愿望,也许因为多次网上寻亲未果,又确实没有可用的线索,加上大家对以前家乡山区道路险峻难行,地型复杂不安全多方面的考虑,大家都没有了寻亲的信心,我对哥哥姐姐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爷爷奶奶生养了父亲,他们健在时,都是几个姑父和姑姑们代父行孝,养老送终,父亲已去世多年,而我们作为爷爷奶奶的亲孙子孙女,都找不他们的坟墓在哪,都没有去给他们上一柱香,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想想就心中难过,再说,现在交通比以前好上百倍,不用多次辗转险峻的山路,都已经全程高速通车到家乡了。 <br></h3> <h3>我是个做事比较执着认真的人,一旦决定做的事,就会努力去做,我告诉家里人无论如何我都会找回故乡去,找到爷爷奶奶的坟前去给他们叩头、上香,万一找不到故乡的亲人,我至少无愧于自己。可是大家都反对,怕我出远门不安全,特别是家里那位同志更是反对激烈,他对我的思想表示不理解,认为我不是生长在故乡,和那边的亲人没有感情,山高路远不安全,有必要吗?我知道他是担心我的安全,但他说的话让我很是反感,我叫他换位想像一下,如果他自己爷爷奶奶葬在哪,他自己的根在哪都不知道,他又会是一种什么感受呢<br></h3> <h3>既然有了决定,我就慢慢开始正式酝酿寻亲计划,每天从网上搜索有关姓氏族谱,关注竹溪官网,寻亲网站发贴,通过同事,同学,朋友的关系,各种途经对家乡进行打听、了解,可是费尽周折也不见效果 。当然,这一切事情,我都是背着家里进行,不想大家担心 ,更不想受到阻碍。 <br></h3> <h3>也许 ,冥冥之中,一切都有定数,只要是机缘一到,很多事情就会迎刃而解。否则,怎么会有一天,脑中突然有点记忆的碎片一晃,神使鬼差般忆起,父亲给我讲故乡事的时候 ,好像说故乡的字叫什么坝,潭的,又好像跟龙,虎有关似的。我立刻百度地图搜索,输入:龙坝,虎坝,龙虎坝,龙潭,虎潭,龙虎潭 这些关键词搜索 但除了龙坝这个名字以外,另外那几个地名地图上没有显示,也搜索不到结果,并且龙坝镇还真有一龙坝水库 ,我心中好像吃下了定心丸,立刻锁定这个龙坝镇为目标,感觉心中有了百分之七八十的把握后,我再一次找哥哥姐姐们确定地址,大家也觉得我的判断有道理,但还是没人支持我的计划。看来,我还真得要做个没有上线的地下工作者,只能悄无声息地计划和等待着一个合适的机会,给天堂上的父亲一个圆满的告慰 ,也给自己多年心中的情结完美地解锁。 <br></h3> <h3>想起我父亲的一生,他为了抗日,十几岁扛枪上战场保家卫国。有家回不去,有亲不能孝。又只因为年幼无知站错队伍,至使命运坎坷,受尽磨难 。这么多年,父亲心中对故乡的渴望,对亲人的思念,如同南飞的孤雁 。作为子女,还有做什么事能比回归故里、寻根问祖更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br></h3> <h3>竹溪啊!父亲的故乡,我的情结;亲人们啊!等着吧,我很快就会来到你们的身旁……<br></h3> <h3>孤雁南飞束发泪,望断天涯何时归 月儿时圆时憔悴,更添惆怅引乌啼 富川新家竹溪水,多少乡愁酒一杯 盼得白发回桑梓 ,山虽依旧亲不待! 谨以拙文献给父亲百周岁纪念,愿父亲从此天堂可以安息!<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