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的魅力之城蒙特利尔

KennyShao

<h3>女儿过去一年对法语的兴趣突飞猛进,趁热打铁,这暑假就来实践一下。学好二人转要去铁岭,学好法语就要来蒙特利尔。蒙特利尔是巴黎之外最大的法语城市,官方语言就是法语,独特的法国文化底蕴,被认为是北美的“浪漫之都”。</h3><h3><br></h3><h3></h3><h3>加拿大的官方语言是英语和法语,很多官方书面都要双语说明。听着飞机下降时的双语广播我突然想到,加拿大为什么老是感觉节奏比邻居美国慢一些,估计跟这个双语有关系,什么事都要说和看两遍。不过倒是耽误不了重要的事,念叨两遍啊。</h3><h3><br></h3> <h3>蒙特利尔40年前曾是加拿大第一大城市,因为占据着劳伦斯河的航运优势,万吨巨轮可以从大西洋直接进入,一度是加拿大乃至北美的金融中心和工商业重镇,举办过“世博会”和“奥运会”。</h3><h3><br></h3><h3>当地法裔魁北克人的独立运动使得这个城市从繁荣渐渐走向没落,很多大型企业纷纷迁走去不远的多伦多,人才和投资也跟随转向更稳定的地方发展,这些链式反应使Montreal的经济开始萧条,直到最近几年魁人政党走下舞台,独立运动才有所收敛。</h3><h3><br></h3><h3>Montreal 市中心的 Hudson Bay百货商店,加拿大不多的几个本土品牌之一。</h3> <h3>法国后裔天主教居多,全市的教堂之多难以想象,400多座建造历史从几十年到几百年的教堂风格各异。我的肤浅认识这教堂就像北京5-60年代的礼堂,社区隔不远就要来一个,精神文明的重要枢纽吗。</h3> <h3>这座在市中心像政府衙门的教堂有个霸气的名字,“世界玛丽女皇大教堂”!!!<br></h3> <h3>走进里面,这名字果然不是白叫的。巴洛克的顶棚风格加上青铜华盖让人不由得想起世界第一的梵蒂冈圣彼得教堂。</h3> <h3>城市西南的小山坡上建立的圣约瑟夫大教堂是北美第一、世界第三大教堂。</h3> <h3>看完梵蒂冈的圣彼得教堂之后,对于教堂的宏大不再上心。也许是建造完成刚刚50来年,教堂的装饰倒是让我印象颇深,拉长人形的木雕,抽象风格的壁画和玻璃窗,从地下直达5层的现代化电梯也是首次在教堂里看到。</h3> <h3>很不传统的另类布置。</h3> <h3>看地图才意识到Montreal实际是个岛,被圣劳伦斯河与蒙特利尔河夹着,扼着五大湖至大西洋海道的咽喉,这个老港口是这个城市的发迹之地。</h3> <h3>老港周围的古建筑保存完好,它紧连着老城区。</h3> <h3>Montreal 的老城区与现代化的downtown一街之隔,这一点与有着城墙的Quebec城很是不同。</h3> <h3>石砖地面让我回想起罗马的那些街道。</h3> <h3>卖艺的琴声点缀其间,逛起来更有在旅游记录片里的感觉。</h3> <h3>像所有旅游景点一样,老城的商业街贩卖着各种纪念品,艺术画廊隔不远就有一个。所有买东西、问事情、带路都由女儿代表出面法语解决,难得轻松啊。</h3> <h3>一水的欧洲风格,"北美小巴黎"名不虚传。</h3> <h3>兵器广场上,Montreal创始人的雕像面对着老城区最著名的观光景点-圣母教堂,此教堂的建筑风格与巴黎的圣母院教堂可称为姊妹篇。</h3> <h3>作为到蒙城旅游的必经之地,圣母教堂内部金碧辉煌的装饰使它成为北美最受瞩目的教堂建筑之一。</h3> <h3>我经常抱怨当今的相机像素太高远远超出显示器的极限,计算机后期处理也异常缓慢。现在我希望像素能再高一点,因为不断放大总还是发现有更多精致的细节。<br></h3> <h3>这美轮美奂的场地成为了办红白喜事的好去处。伊莉莎白.泰勒,Celine Dion,现任加国总统特鲁多都在这里举办了婚礼,总统他爸老特鲁多好像在这办的是葬礼。</h3> <h3>看完圣约瑟那个现代的,这个花窗就非常传统了。</h3> <h3>烛台上傍边小一点的蜡烛能够点燃4小时,4块请一炷,中间粗的能着四天,10块一点,信仰的光芒有金钱加持会亮的久一些。听说这里生意很好,办个仪式已经要排队两年了,这对爱情是个考验,也难怪办葬礼的很少听说。我有心问个价儿,看到工作人员在门口忙不迭地收着5块现金一位的入场费,自己法语交流也困难,这好奇心只好留着了。</h3> <h3>“Regret nothing in matters of love and food”,惟有爱与美食不可辜负。在这美丽而又浪漫的城市里怎少得了有美食。Montreal以各色各样丰富的美食而闻名,我们预定了一家网上负有盛誉的餐厅,这家餐厅位于老城区不远的工业区,装修风格很简约、很水泥。周围两桌用餐人士西装革履的,不是周末这末隆重?难道此处还要dress code? 我最后认定那些人应该是商务公款吃喝的;当然也有像是庆祝特殊日子的一副温馨景象。我本想再多拍两张装修,女儿显然觉得拍照不合礼仪快门咔嚓影响他人,用目光拦住了我。好吧,老爸一定举止优雅不丢你面子,吃饭音量绝不超过一格儿。</h3> <h3></h3><h3>消灭了前菜,经过幸福地等待,正餐终于来了,不像美式餐厅的大份,分量果然很欧洲,难怪欧洲很少北美这么多的胖子。烤鸭子肉混合蘑菇、洋葱、北美藜麦和不知名的香料,这些配料使它与北京烤鸭的味道很不同,一口下去丰富的滋味穿过抬头纹直抵天灵盖。交口称赞中,已然感觉自己很Parisian style的女儿又提醒我给小费不要太抠,好吧,我记下了。</h3> <h3>吃完高大上的,也不会放过咱老百姓的。Schwartz's是蒙特利尔驰名遐迩的腌肉三明治。溜了老大一圈遥远地就看到门口排了一流长队,心里有又喜又忧:喜的是特地溜达这末长的路看来还是很值得,你看有这么多排队的;忧的是这吃完一桌进一桌人这要排到什么时候。</h3> <h3></h3><h3>我等不及排队,冲到店里先考察一下。墙上贴满了认识不认识的名人合影,名声这么大生意这么好竟然不开分店,不像传说中的犹太人在经营吗。狭窄的厅堂里坐地满满,都说中国餐馆装修差,座位拥挤,人声喧哗,这犹太人的场子也是如此啊。所谓识食物者为俊杰,这里坐着的都是全心全意在意吃的人。</h3><h3><br></h3> <h3>根据网上的攻略,我们选择旁门买了带走,这样不用等排门口等位的长队,不过就算这样也还是排了有十多分钟。熏肉三明治分量很足,咬一口齿颊留香,果然烟熏味很浓,比Costco的要强很多,据说还应配此家特制的樱桃味可乐。一直对魁北克人发明的Poutine(淋上肉汁奶酪的炸薯条)嗤之以鼻,感觉是一坨垃圾食品,但这里的Poutine还真是不同,薯条的香混着肉汁的香确实不俗。还真不用坐下慢慢堂食,面对这真材实料的平民美食,不用高档餐厅里的温文尔雅,一阵动物撕咬的声音过后,已然饱了。吃不完的精心收好,晚些时候返程飞机上继续。</h3><h3>“含哺而熙,鼓腹而遊,民能以此矣。”</h3> <h3>这城市没有几小时开外的多伦多那种喧闹感,整个城市更适于走而不是开车。步行街上风声鹤唳刀光剑影,好悠闲的感觉。</h3> <h3>真希望自己能懂法语,蒙城不是一个纯旅游城市,很有生活在这里的感觉。考察一下本地人的生活,Jean-Talon公众菜市场。</h3> <h3>不论什么语言和文化,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都是类似的,这菜市场让我想起了陪老妈买菜的情景。</h3> <h3>在蒙城的几天总不觉得是在加拿大而是在另外一个国家。</h3> <h3>这些欧式排屋与离此不远去年夏天拜访的的Quebec小城很相像。</h3> <h3>Montreal是有非常多的博物馆。FineArt 美术馆在展出毕加索作品。</h3> <h3>现代艺术馆里的装置艺术展品科技含量相当高。</h3> <h3>声光电的设计让人大开眼界。</h3> <h3>这个流光溢彩充满创意的都市前些年被联合国授予了“设计之都”之名。当地政府为了振兴经济也有个2025计划,城市发展战略是引导和支持设计产业的发展壮大。一个看得见的结果就是城市里无处不在的壁画, 这些风格各异的壁画散布在不同的街区。不用很费心去找,随机沿途扫了不少,挑几张有代表性的放在这里。</h3> <h3>停车场、居民区、菜市场门口都充满艺术性装饰。</h3> <h3>Downtown 大楼和社区幼儿园的壁画很夺人眼球。</h3> <h3>Mont Royal 这座不高的小山正位于市区中央,据说Montreal这个词就是从Mont Royal来的,念快点还真是啊。站在小山的观景台上看这座城市在落日中渐渐万家灯火。想象着红黄相应的秋色中这一幕会更加多彩;冬日屋顶的白雪也一定会让那些灯光更加温暖吧。</h3><h3><br></h3> <h3>这座城,她曾经红遍圣洛伦斯河的两岸,因时间的洪流搁浅在命运的驿站,她还能找回自己昔日的风光吗?</h3> <h3>"Bonjour........Good evening",我的骚柔之情被打断,一位高个女子和摄影师打扮的站在身旁,简单攀谈才知道来自瑞士的她准备移居到Montreal做模特行业,因为我机位光线很好,希望借位让她们拍摄,夜景已拍够自然是成人之美。"Welcome to Canada!"。我一副老移民的腔调。</h3><h3><br></h3><h3></h3><h3>这欧洲美女与Montreal的气质还真挺配,临别之际,愿你和身后的这座魅力之城好运。“You look gorgeous, good luck!”</h3>

教堂

法语

蒙特利尔

城市

北美

加拿大

老城区

美食

不远

这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