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这是一个在学校二楼厕所门口三分钟决定的事情😊当时遇见阿芳,聊起暑假去哪儿,她说准备跟同学去摩洛哥自由行,她同学的同事外语了得,已经去过很多地方了。阿芳去年错过了她们的土耳其自由行 ,今年不想再错过。这个消息我一听就心动了:摩洛哥、撒哈拉、三毛!!还有我一直期盼的自-由-行!!!。。。我好想去!!!征得她们同意,我成为了她们中的一员,1.2.3.4.四个人,正好!💪💪💪</h3><h3>解释一下我的标题为什么叫“一个小姑娘和三个老干妈”,小姑娘叫萧萧,我们的头。别看她年纪小,本领可大了!身为数学老师,英语可是一级棒!小姑娘已经走了世界不少地方,是个资深驴友。因此,此次出行所有关于脑力方面的问题,包括订机票、住宿、攻略、乘车、问路、沟通等等都她包了;而珠珠、阿芳、我,是三个六十年代的老女人,路上还带了一瓶“老干妈辣椒酱” ,于是取名老干妈!😀三个老干妈英语不行,但是干活行,我们三个异口同声地表示:粗活累活体力活,让我们来!!!🤗🤗🤗<br></h3><h3>决定下了之后,我和阿芳不约而同地重温了搁置书架多年的三毛的那本《撒哈拉的故事》,我又上网粗略了解了一下摩洛哥:除了撒哈拉沙漠,她还有什么值得一去的地方呢?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个国土面积仅仅相当于两个半广东省的国家, 竟然拥有九处世界文化遗产!这是个什么样的国度呀?</h3> <h3>终于等到了七月二十八号!上午九点十分、广州白云机场、阿曼航空公司WY0852航班准点起飞,中途在马斯喀特转机,于二十九号上午当地时间九点,飞机晚点一个多小时后抵达摩洛哥第一大城市、大名鼎鼎的卡萨布兰卡。</h3><h3>按照行程安排, 我们一下飞机是直奔索维拉的,卡萨布兰卡,回见!</h3><h3>憨厚的司机大叔非常守信地一直等着我们 ,我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大叔个子粗壮、皮肤黝黑 ,但是心却很细。为什么这样说呢?比如,见我们见到路边巨大的西瓜尖叫,便停下车让我们拍照,还不动声色地买了个西瓜半路上请我们分享;路过集镇,见我们看见那么多大饼哇哇叫,又停下车买两个大饼请我们品尝;坐在后排的我探前身子去拍照,他会让出右手不影响我拍照。这位大叔,让我们一下子就对摩洛哥产生了好感!</h3> <h3>路边的西瓜摊</h3> <h3>大叔请我们吃西瓜👍</h3> <h3>田野上的草垛是堆成这样的</h3> <h3>经过五个多小时高速奔驰,终于到达目的地——索维拉。让我来简单介绍一下:索维拉,海港城市,旅游胜地,号称“风城” ,它的麦地那老城区作为北非18世纪末期有防御设施的城镇的代表,于2001年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遗产。</h3><h3><br></h3><h3><br></h3> <h3>一到达酒店,萧萧首先兴奋地告诉我们:我们今天住的是公寓式酒店 ,整层楼都是我们的!可以买菜做饭啦!稍作休息,大家迫不及待地朝着麦地那出发。<br></h3> <h3>酒店前面就是长长的海滩,这片海滩沿着海岸一直可以延伸到10公里远。下午的海滩人很多,玩水玩沙,还有儿童乐园,海堤上有足球场、乐队表演 ,非常热闹!天气好冷!风很大!地面温度21℃!一直想象着摩洛哥有多热,却怎么也没想到竟然这么冷。</h3><h3><br></h3> <h3>索维拉麦地那街景组合。所谓麦地那,就是指老城。摩洛哥九处世界文化遗产绝大部分都是他们的麦地那,从建筑物到人们的生活方式,保存得非常好。这让我不由的想到了梁思成泪洒老北京城的故事,如果我们的领导人有这样的意识,我们的北京城怎么是现在这个样子?。。。</h3> <h3>街边的商铺</h3> <h3>渔港</h3> <h3>渔港上空的海鸥 ,多得令人狂喜!看见海堤上的老人吗?他们正在处理海鱼内脏,海鸥们寻味而来,正好,两全其美。</h3> <h3>这是摩洛哥最常见的主食:大饼、法棍。送货的小伙子见萧萧那么喜欢,豪爽地送了一根法棍给她,特此拍照留念。(这是我们吃过的最好吃的法棍)🤗</h3> <h3>自由市场</h3> <h3>吃过这种果实吗?</h3> <h3>请允许大妈级的我介绍一下摩洛哥日常食材:大把大把的薄荷(薄荷茶是摩洛哥的国茶)、香菜、大把大把的野芹菜(这个很多人不认识,我是在井冈山吃过的。有点不明白,他们用来怎么吃?也是做香料吗?)四季豆、土豆、胡萝卜、白萝卜、西红柿、茄子、南瓜、青椒。在摩洛哥十几天 ,无论是逛当地市场还是餐馆,吃来吃去就那几道菜,绿叶蔬菜难得一见。。可怜的外国人!</h3> <h3>在摩洛哥讨价还价可不容易,语言不通啊!萧萧英语很棒,但是摩洛哥是说阿拉伯语和法语呀,幸好有个小男孩懂一点,才帮我们做成了买卖。</h3> <h3>厨房里忙碌的老干妈!👍👍👍</h3> <h3>看,这是我们在摩洛哥期间自己动手做的“爱国餐”:羊肉萝卜汤、煎海鱼、白灼海虾、老干妈四季豆、凉拌野芹菜、西红柿炒鸡蛋、清炒土豆丝。。。临行前,得知有几晚可以DIY,我们特地准备了花生油、生抽、盐、“老干妈辣椒酱”、米、绿豆、冰糖。。。现在,它们开始派上用场了!</h3> <h3>珠珠这个专职摄影师挺投入吧😊</h3> <h3>在麦地那,找厕所是个麻烦事,语言不通,公共厕所极少,且标识不明 。而我们却因祸得福 ,找厕所找出了奇遇!奇遇之一:厕所怎么也找不到,大胆问一个正锁门的人,他竟然热心问:你们介意上我家吗?“啊!是真的吗?!”我和萧萧对望,心想:不会吧?哪有这么好的人?!好人呐!绝对的好人!!!是个法国小伙子,这是他在索维拉买的一栋楼,豪宅啊!👍👍👍小伙子,你人这么好,真主一定会保佑你一生幸福的!</h3> <h3>奇遇二:发现一家传统手工制衣小店,衣服上的花边是父子俩一针一线织成的,大爱!想买下一件,打手势告诉我:抱歉!这是定做的!</h3> <h3>奇遇三:误闯一间小学校,和孩子们合影。</h3> <h3>摩洛哥狗尾巴草🐶是不是比我国的更大个?</h3> <h3>第二站:马拉喀什。从休闲、安静、温馨的索维拉乘坐下午五点的CTM巴士,傍晚八点到达马拉喀什,感觉顿时坠入一片混乱。请记住这个地方!在这里,我们相继差点被坑被骗!预订的民宿地处居民区,导航告诉我们就在附近,我们拉着行李寻找之时,不停地有“热心人”要为你带路 。萧萧刚刚和店主通过电话,就有个穿着洁白长袍制服的年轻男子走上前说我来接你们,我们差点跟他走了。好在萧萧警惕性高,要他打电话给自己,结果他还在装,正好这时店主一边打电话一边走过来了!那男孩立刻消失不见!噢!我的天!</h3><h3>马拉喀什,初来乍到就给我们留下不好印象!</h3> <h3>所幸入住的民宿还不错!</h3> <h3>这家民宿的早餐太丰富了!牛角包、法棍、大饼、薄饼、煎鸡蛋、酸奶、果酱、奶酪、芝士、橙汁。。。</h3> <h3>马拉喀什德吉玛广场:唯一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目前还在使用中的广场。摩洛哥最大的柏柏尔人市场(露天市场),早在12世纪,它只是马拉喀什的行邢广场,后来慢慢演变成民间演出中心 ,至今广场上的传统活动依然延续着。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 ,马拉喀什一直是摩洛哥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h3><h3>备注:图片来自网络</h3> <h3>夜幕降临,华灯璀璨,广场顿时比白天还要热闹起来。广场中央支起许多夜市摊位,白烟夹杂着香料的芬芳弥漫在空中,这就是所谓的人间烟火吧;高大上的鲜榨橙汁摊前,总有排不完的队伍;耍杂技的、表演的、舞蛇的、算命的、讲故事的围满一圈圈观众;最有趣的是摆地摊的,规模有大有小,小到抓一只鸡也可以蹲地上买、还有卖两盒烟、三把扇子、七块饼。。。😂😂😂</h3> <h3>广场大杂烩</h3> <h3>热闹的广场。广场上宣告声与嘈杂声并存,并不奇怪。</h3> <h3>马拉喀什本来是有很多个景点要看的,最后我们只去了巴迪皇宫和巴伊亚王宫,连著名的麦地那都没时间逛。一是在索维拉时没有买到上午去马拉喀什的车票 ,耽误了半天时间,二是有的景点远 ,有的正在维修,而时间有限,只能割舍。</h3> <h3>装饰华美的具有摩洛哥风格的巴伊亚王宫。</h3> <h3>巴迪皇宫,阿拉伯语“无与伦比的皇宫”。当年有着一个135米乘110米的庭院,一个90米乘20米的游泳池,宫内的房间数量多达三百六十间,此外,还有一个地下的小型隧道式监狱。后来的国王在修建新皇宫时从这里拆走了不少建材,使这座皇宫变成了残桓断壁。</h3><h3>看,有些地面还残存着马赛克呢。</h3> <h3>三位“名模”从古城走来!😂</h3> <h3>摩洛哥“美食”:塔吉锅。类似于我们的煲仔饭,只不过它煲的是菜不是饭。里面的食材吃来吃去都是胡萝卜片、土豆片、白萝卜片、西红柿、云南小瓜,还有些煲得又黄又烂看不出是什么的碎菜。试试还可以,吃多两次就不想碰它了。</h3> <h3>来到摩洛哥,怎么能不去撒哈拉呢?那可是三毛的前世故乡呀!通过客栈老板介绍,我们参加了三天两晚的沙漠团。沙漠团在摩洛哥已经非常成熟了,一趟游玩下来 ,感觉很实在, 远比之前的泰国潜水之类的坑爹项目好一百倍!沿途将经过摩洛哥民族的母亲山——大阿特拉斯山脉,参观世界文化遗产——阿伊特.本.哈杜村,在新村住一晚,第二天游玩图得加峡谷,傍晚抵达梅尔祖卡沙漠(摩洛哥进撒哈拉沙漠的入口),在青旅换骑骆驼进沙漠,入住沙漠营地,第三天一早骑骆驼回到青旅,洗澡、早餐,换乘吉普回程。</h3> <h3>从卡萨布兰卡到马拉喀什,这一路走来,沿途地貌和我国新疆很相似:地广人稀,一会儿戈壁荒滩,一会儿茫茫草原 ,而且大部分的山都不见山顶,难道是因为风沙大,把山顶吹平了?<br></h3> <h3>摩洛哥处处可见的巨型仙人掌🌵,每看每拍不厌倦。</h3> <h3>远观本.哈杜村。</h3><h3>这是一个巨大的堡垒之城。据介绍,这座村庄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由被称为卡斯巴斯的奇特建筑组成。卡斯巴斯用当地特有泥沙堆砌而成,大多分为三层,底层是马厩,二层是粮仓,三层是住宅。奇特的建筑和外观使村庄先后出现在20多部电影里。你可有印象?</h3> <h3>进村的路口两旁是挂的琳琅满目的店铺,我们经过时,不停地有人用变调的中国话问候我们:你好呀!我爱你!你很美丽!😂😂😂看来来这参观的中国人不少。人们很热情,邀你进店参观,为你包头巾(不买不要紧 ,不生气),与你合影留念。</h3> <h3>村子依山而建,还有少量村民居住。</h3> <h3>俯视角度下的本.哈杜村。</h3> <h3>快到图得加峡谷,路旁山谷的绿色渐渐多起来,俨然一片绿洲。</h3> <h3>图得加峡谷,位于大阿特拉斯山区,处于图得加河上游区域。峡谷两侧崖壁林立,陡峭险峻,最高悬崖处可达300米 ,是摩洛哥著名的攀岩圣地。给我们开车的小伙子就是本地人,他自我介绍说他是攀岩高手呢!</h3> <h3>在峡谷村吃午饭。如此炎热之地 ,第一次看见了两台电风扇!苍蝇之多,第一次见到了苍蝇拍(而且还是巨型的)!</h3> <h3>开往撒哈拉沙漠的途中,风沙渐起,路边棕榈树在风中摇曳。</h3> <h3>竟然还下起了雨!怪哉怪哉!</h3> <h3>带上口罩,裹好围巾,全副武装进沙漠💪当时沙漠风沙非常大,竟然还听见了雷声!我很兴奋:这场景多难遇见啊!</h3> <h3>哈哈!看我的兴奋劲儿!</h3><h3>骑骆驼并不好受,我一手抓住把手,一手录视频、拍照,着实不易!快点表扬我!😊💪👍</h3> <h3>这个撒哈拉威大叔形象很不错😀</h3> <h3>我们的沙漠营地</h3> <h3>撒哈拉之夜。没想到沙漠营地的晚餐还不错,阿芳说那天的大饼最好吃。吃完晚饭,还是那几个人,搬着几面鼓和锣,敲敲打打唱起来,那鼓拍打的真好听!当时我就感叹:这些人一定不会得老年痴呆!😏唱完又来互动。我试着学打鼓,那节奏真不好掌握!娱乐直至半夜才结束。帐篷里面闷热,大伙儿全露天和衣而睡。风早已停,星星出来了,还看见了银河。都说撒哈拉沙漠的星河一定要拍,可我实在太困,睁着眼睛看了两眼,见周公去了😊</h3> <h3>早起看日出</h3> <h3>你好!撒哈拉!再见!撒哈拉!</h3> <h3>从梅尔祖卡出来,我们并没有按常规返回马拉喀什,而是去到下一站:伊芙兰,一个被称作“非洲小瑞士”的小镇。快到了,出现了高山草甸,这就说明风景优美的地方来到了!</h3> <h3>冷杉、草地、鲜花,凉风习习,有初秋的感觉。好舒服、好美呀!</h3> <h3>这次,我们住在当地人家里,一栋漂亮的小洋楼!主人是大叔夫妇,他们住楼上,我们住一楼。大叔领着我们去当地市场购买食材,老干妈们个个摩拳擦掌,争先恐后。晚上,爱国胃再一次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羊肉太好吃了!!!👍👍👍</h3> <h3>美丽、安静、舒适的伊芙兰。</h3> <h3>本想乘坐CTM巴士到菲斯,房东大叔建议我们包一辆CTM的的士更方便。哪知离开清凉的伊芙兰,汽车越开越热 !我们不停打手势、用翻译器尝试和司机沟通:开空调、开空调。。。他拧来拧去,直接吹的是热风:这车根本没有空调!!😱这还不算,到了菲斯,来时房东大叔和他沟通好的,要把我们直接送到客栈附近,他却只把我们送到CTM巴士站,如果要送去客栈附近,得60迪拉姆!把我们气得!。。。</h3><h3>话说 ,打过几次的之后我们发现:摩洛哥大部分的士都没有空调!像马拉喀什、菲斯这些地区那可是绝对的高温天气,没有空调怎么行?不仅的士,有些客栈、饭馆、大部分街边店铺都基本没空调、也没风扇!😓然而,当地人对此不以为然。只见我们这些外国人一个个满头大汗,当地人干干净净,不见一滴汗珠!难道是信仰所致?</h3> <h3>
菲斯,是北非史上第一个伊斯兰城市,也是摩洛哥一千多年来宗教、文化与艺术中心。 菲斯古城占地250公顷,由伊德利斯二世兴建于公元808年,是摩洛哥的第一座皇城,17公里长的城墙基本完好,保留着浓厚的阿拉伯色彩。作为中世纪城市的经典,菲斯不仅是摩洛哥的宗教圣地与文化交流中心,也是阿拉伯民族的精神所在地。菲斯于1981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地区,世界重点文物紧急抢救项目。
菲斯以市区9,000多个街道交错密布的老城区闻名,狭窄的街道和挂着帘子的市场上,到处都是传统手工业:染色作坊、皮革加工厂、各种手工作坊、餐厅、肉店、青菜店等传统手工作坊。
虽几经盛衰,菲斯古城仍留下众多的历史文化古迹:许多美丽的宫殿和780多个大小清真寺。<br></h3> <h3>首先介绍菲斯“臭名远扬”的大染缸。</h3><h3>菲斯古城的Chouara皮革染坊是整个菲斯最具标志性的景点,当然它的味道也是十分有“标志性”的。这里沿用着千年流传的传统工艺,利用天然的材料包括鸽子粪便和石灰,生产出世界上最顶级的皮革。</h3><h3>在决定来摩洛哥之前我曾经看过旅游卫视的一档“去你的撒哈拉”节目,里面就介绍了菲斯这个大染缸,早已对它印象深刻了。这次来到实地参观,也许是当时正值生产淡季,只有一两个工人在工作,染缸里的色彩自然也就单调了。</h3><h3><br></h3> <h3>布·伊南古兰经学校</h3><h3>它是马林王朝的建筑典范,也是马林王朝建造的最后一座清真寺,成为摩洛哥和<span style="font-size: 17px;">菲斯最重要的宗教教育机构之一,并拥有大清真寺的地位。</span></h3> <h3>古城巷道,看见了墙上的木条了吗?用来加固的,古城的维护列入了紧急抢修项目哦。</h3> <h3>这条巷子窄不窄?</h3> <h3>麦地那里面是完完全全的步行街,交通工具是驴车、马车和独轮车。</h3> <h3>眼花缭乱的商品</h3> <h3>每天穿行在大街小巷,走到脚软腿痛,九、十点吃晚饭是常态,还要扛个哈密瓜、一袋油桃布林、两大瓶水回到住处,老干妈们还乐此不彼!😂这就是旅游的魔力!</h3> <h3>第二天,我们从菲斯乘坐火车到达梅克内斯,准备前往瓦卢比利斯、粮仓与马厩参观。下了火车,萧萧准备去打的,无奈两位司机都听不懂,正好一个略懂英语的小伙子带着几个孩子来打车,萧萧硬是把他拉下车沟通了半天,司机才弄清楚我们的要求!感谢萧萧!感谢热心小伙!语言是个大问题啊!</h3> <h3>去时火车上还挺凉爽,回来的火车热死个人,还是一等车厢、空调车,却只从一边的窗户那里冒出一丝丝凉气,完全不低用!</h3> <h3>快到瓦卢比利斯的时候,路旁的风景太美了!巨大的仙人掌、巨大的剑麻还有它开出的奇特的花 ,你见过吗?</h3> <h3>这是此行我最喜欢的一处景点!远远望去,古罗马高大的拱门和巨大的廊柱的建筑风格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目光。</h3> <h3>相关资料:瓦卢比里斯:古罗马称霸地中海的见证。瓦卢比利斯是罗马人在公元前一世纪从欧洲穿越直布罗陀海峡过来在原来迦太基城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使古罗马的疆土直达北非的最西部,也使古罗马帝国实现了称霸地中海,把地中海变成了它的内海。据考证,瓦卢比利斯占地达42公顷,人口曾达到两万。城市布局、功能设计都相当完整,是研究两千年前古罗马文明的极好资料。据说后来还曾经成为摩洛哥伊德里斯王朝的一个都城。最后城市毁于1755年的葡萄牙大地震。即使后来为修建梅克内斯的宫殿从这里运走了不少石材,瓦卢比利斯仍然是现存最完整的古罗马城邦遗址。因此,瓦卢比利斯早在1997年就被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h3><h3>城市规划相当有序,公用区和居住区清晰可分。公用区里高大的市政厅、宽阔的广场、雄伟的凯旋门英姿尚存。居住区里各种住宅、街边花园、洗浴中心仿佛仍然残留着生活气息。特别是那些原本应该在厅堂里面现在已经暴露在外的一幅幅马赛克镶嵌画色彩依旧、栩栩如生。一下子把两千年前的人和事来到了我们的面前。</h3> <h3>博物馆里遗址的精品</h3> <h3>芳草萋萋,荆棘遍地,当年的繁华一去不复返!</h3> <h3>谷仓和马厩</h3><h3>这处庞大的建筑群建于18世纪初期,是苏丹穆莱·伊斯梅尔统治时期用来储藏粮食和饲养马匹的地方。</h3><h3>梅克内斯的皇家马厩是一个令人称奇的地方,因为这个巨大的马厩院子建造得很舒适,容纳了一万二千匹皇家马。伊斯梅尔对这些仁慈的动物非常尊敬和钦佩,甚至比他的人类同行们还要多。今天,由于18世纪的大地震,大多数马厩都被毁了,没有了屋顶。</h3><h3><br></h3> <h3>谷仓内高大而空旷,圆拱形的屋顶和我们现代的粮仓很相似。天窗透着光,多像舞台的聚光灯 ,情不自禁舞起来!</h3> <h3>在萧萧的指导下,我和阿芳走出了傲视一切的风采!🤗🤗😀</h3> <h3>摩洛哥的乡村很有点欧洲风格</h3> <h3>从古老、沧桑的历史名城来到舍夫沙万,又是另外一种情怀。美丽的舍夫沙万依山而建,整个小镇的墙壁上被当地人刷上了各种蓝色,显得特别安静、浪漫!</h3> <h3>我们的客栈,美的像童话世界 !(但是你怎么也想不到竟然没有空调)!</h3> <h3>此时,文字是苍白的,上图!</h3> <h3>知道这是什么吗?在索维拉、马拉喀什、菲斯都见过类似的公共设施。它是公共自来水池, 供市民取水、饮用。这天我饥渴难耐,也学着当地人接了一瓶水喝,凉凉的,好喝,还没事!</h3> <h3>这个网红景点等待拍照的都是中国人!难怪当地人谁都会用变调的中国话向你问好😀😀</h3> <h3>摩洛哥盛产柑橘,这里的鲜榨橙汁新鲜、好喝!我们几乎天天喝两杯。</h3> <h3>下一站:艾西拉,将途经著名的斯帕特尔角和赫尔特里溶洞。前方那飘着的长长的云朵下面颜色似乎更蓝,还有许多零散的像棉絮一样的东西 ,是海市蜃楼吗?还是海对面隐隐约约的建筑物?再开近一看,原来是美丽的大西洋!</h3> <h3>斯帕特尔角,据说,非洲版图最西北的那个角就是这儿!</h3> <h3>“疯流四人帮”在此合影!😀😀😀😀</h3> <h3>赫尔特里溶洞,又称“非洲洞”。你看它像不像非洲版图?</h3> <h3>下午四点,到达海滨小城艾西拉。这是一座以涂鸦而著称的小城。每年这里会举办涂鸦大赛,优秀作品将保留几年,供人欣赏。至于涂鸦作品,涂鸦嘛,画着玩的。。。😄😄古城墙、城门倒是挺坚固、厚实。</h3> <h3>涂鸦墙</h3> <h3>15迪拉姆一杯的咖啡,就两口!😓喝的我心痛啊!</h3> <h3>又是一家棒棒的的公寓式酒店,三个老干妈又有用武之地了!</h3> <h3>卡萨布兰卡,我又回来了!只可惜两次都是匆匆路过,里克咖啡馆来不及去欣赏、你的浪漫气息还没有感受到我就要离开你了!那就用你名字的这首音乐做背景吧!每次旅行,总会留下一点遗憾,留下一点念想,留待将来弥补吧。</h3><h3>看看清真寺的夜景吧,手机也可以拍的这么美!</h3><h3><br></h3> <h3>哈桑二世清真寺
哈桑二世清真寺的建造与已故国王哈桑二世有着直接关系。1987年8月动工修建,耗资5亿多美元,占地面积9公顷。其中三分之一面积建在海上,以纪念摩洛哥的阿拉伯人祖先自海上来。整个清真寺可同时容纳10万人祈祷,是世界第三大清真寺,排在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和麦地那清真寺之后。</h3><h3><br></h3> <h3>清真寺内部</h3> <h3>细节</h3> <h3>最后一站住机场附近的这家豪宅公寓式酒店,从家具到床品、从家电到装修,那叫一个一级棒啊!👍👍👍</h3> <h3>最后一餐。耶!✌✌✌✌</h3> <h3>真正的“老干妈”上场了!此行带来的油盐酱醋姜蒜糖豆,光荣地完成了它们的使命。剩下的一点点,留给下一任房客吧!😊</h3> <h3>请允许我再一次晒一晒摩洛哥的水果:西瓜-巨-大、哈密瓜-超级甜、油桃-特好吃、无花果还有紫色的!正因为太好吃、贪吃!到最后大家的肠胃都抗议了!!!!</h3> <h3>请允许我宣传宣传马斯喀特机场,机场超豪华、超大、超人性(有超多沙发、椅子凳子供你过夜)!👏👏👏以后你们谁要去那些地方,可以考虑马斯喀特转机哟!</h3> <h3>当地时间八月十二日上午九点二十分(晚点一小时),飞机从卡萨布兰卡起飞,中途经马斯喀特转机,从白天到黑夜、从黑夜到白天,再从白天到黑夜,于北京时间十三号晚上九点四十分飞抵广州白云机场。我们的摩洛哥之行到此划上了圆满的句号!</h3><h3>感谢萧萧、感谢珠珠、感谢阿芳,让我有了这次愉快的旅行。下次再见!😍😍😍</h3><h3>(我怎么好像在写作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