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诗经》,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第四组)

林金霞

<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  孔子曾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意思就是,《诗经》里305首诗篇,无一不出自真情实意。</span></h3><h3> </h3> <h3>  2018年8月15日下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常森教授带领我们走近《〈诗经〉与传统文化》,去感受经典的深邃与魅力。</h3> <h3>  常教授利用图文结合,生动地讲述了三个内容:什么是“文化”;解读个案,揭示《诗经》中包含的传统文化元素;解读个案,揭示随着传统文化衰微,现代人走近《诗经》充满困难。</h3> <h3>  常教授告诉我们传统文化的变迁;告诉我们文化既有个体性,又有群体性,它是一个社群乃至一个民族的独特的责任,又以一个个具体社会成员为生动活泼的载体;告诉我们传统文化对国人思维方式的影响有多大……</h3> <h3>  常教授引领我们去了解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向人们展示了殷商社会乃至包含着远古时期的风貌。其题材内容大致可分为四大类:祭祖诗,使我们看到了祖先的丰功伟业;农事诗,使我们看到了农业生产中辛勤劳作地人群;从征战徭役诗中我们看到了风尘仆仆,或常思故乡的役夫征人;从婚姻爱情诗中,我们看到了古人的婚礼习俗,以及古代社会各种各样的民俗风情。可以这样说,《诗经》全面地交织出一幅多层次、多角度,从多个方向展现出殷商社会历史的立体画卷。它的每一首作品,都潜藏着无数可以发掘地内容。它是中国文化一部形象化的历史,从上古到周代社会的文化沉积。</h3> <h3>  常教授以《诗经》的首篇《关雎》为古代婚姻爱情的解读个案。“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民间的诗,道出的往往是平民百姓最朴实的声音,传达出普通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其最大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它道出了所有的百姓都能最真切的感受到、体验到的人生经历。就如常森教授说的:“窈窕淑女”不仅仅是女性外在形象的刻画,更是对女性内在品质的浓缩。在这里,我们能看到热烈,但不张扬;能看到大胆,但不放肆。在此后的几千年中,“窈窕淑女”既成了男人求偶的标准,也成了女性内化自己的标杆。<br></h3> <h3>  全体学员认真聆听,从常教授精彩的讲座中,重新认识到阅读最大的问题是要读懂里面的文化,要从一个例子引申到很多文化问题,纵横比对,引经据典,理解才会深刻!</h3> <h3>  千年前的那些朴素的诗文,流露出纯粹的情感,在今天与我们的邂逅中依然可以产生强烈的共鸣,仿佛那种热烈浪漫的情怀从未变过,这难道不是一种穿越千年的浪漫么?这难道不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h3> <h3>第四组组员:</h3><h3>林金霞、黄桂梅、邱依桦、江灼宏、凌灿桢、黄惠琴、邱慧雄、朱醒霞、张南英、唐正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