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1> 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书中这样介绍林如海的。贾雨村被罢官<b><font color="#1564fa">后,“游览天下胜迹,那日,偶又游至维扬地面,因闻得今岁鹾(cuó)政点的是林如海。这林如海姓林名海,字表如海,乃是前科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人,本贯姑苏人氏,今钦出为巡盐御史,到任方一月有余。原来这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至如海,便从科第出身。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只可惜这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而矣,没甚亲枝嫡派的。今如海年已四十,只有一个三岁之子,偏又于去岁死了。虽有几房姬妾,奈他命中无子,亦无可如何之事。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名黛玉,年方五岁。夫妻无子,故爱女如珍。且又见她聪明清秀,便也欲使她读书识得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font></b></h1> <h3></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1564fa">其名由来</font></b></h1><h1> 林如海是黛玉的父亲,他的名字由来,撷自宋代诗人秦观的《千秋岁水边沙外<span style="font-size: 17px;">》一词中:</span></h1>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
花影乱,莺声碎。
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
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
携手处,今谁在。
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h3>
(译文:浅浅春寒,从溪水边、城郭旁悄一悄地溜走了。花影摇曳,莺声呖呖。因人在外地漂零,不能在一起喝酒,彼此相思,衣带也宽松了。所等之人迟迟不来,同自己相对的只有黄昏天边的碧云。
一忆往昔汴京金明池相会,同僚们一块乘车出游。握手言观处,今日还有谁在?回到皇帝身边的好梦破灭了,一照镜子才发现容颜渐老。好的光景不再,官僚们的愁苦如海深。)<br></h3> <h3></h3><h1>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意味着好的光景不再,愁苦如海般深,隐三春已逝,落红成阵。</h1><h1> 又如杜甫《曲江二首》之一中所咏“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花朵一片片飞落,仿佛春色一丝丝地减退;眼看春风吹下万点落花,不禁令人为之忧愁万分。这实在是一部书的主题要旨。)</h1><h1> 再如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李煜词“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树林间的红花已经凋谢,花开花落,才有几时,实在是去得太匆忙了。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飘落遍地的红花,被雨水淋过,像是美人双颊上的胭脂在和着泪水流淌。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如醉如痴,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从来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h1><h1> 雪芹用笔,文心匠意,往往如是,曲折而有其深味。<u>甲戌本脂批:“盖云学海文林也,总是暗写黛玉。”</u>从脂批可知,林家学海文林,黛玉出自书香之家,从小受书香家族的熏陶,也造就了黛玉不凡的文学才能,以至后来的各种场合的赛诗会,黛玉的诗都能名列前茅,令人叹服。</h1><h1> 然,雪芹用笔,含意颇深。“如海”之名所在的诗句,皆飞花凋谢,万般愁绪,且“支庶不盛,子孙有限”,无可奈何花落去。林如海之名中深含的愁绪,一方面来自他中年失子,悲痛之情溢出于言表,所剩一女黛玉,自会吃饭时,就开始吃药,身体不够健康。怎知命中贾氏即将早亡,所剩孤女更让人怜悯。</h1><h1> 再联系小说,似乎也隐含着贾府三春即将过去,荣宁二府盛世也到了“春去”的时候了,万般愁绪即将悄然升起,“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那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落寞,“林如海”名字中皆已伏笔。7</h1> <h3></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1564fa">其官之位</font></b></h1><h1> <font color="#1564fa"><b> “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b></font>”林家四代相继袭爵,这说明林家祖上对于朝廷曾立下汗马功劳,四代袭爵,林家至少也该是大户人家,黛玉是大户人家的小姐。</h1><h1><b><font color="#1564fa"> “如海姓林名海,字表如海,乃是前科探花”。 </font></b>探花,全国考试第三名,同样是天子门生,是一甲及第,是十分难得的荣誉,也是成千上万举子梦寐以求的目标。何况“探花”与“状元”、“榜眼”都是不相上下的高才,每三年出一个,且由皇帝钦点。</h1><h1> 探花产生后当即赐任翰林院编修(正七品),留在皇帝身边。翰林院,相当于现在国立大学,干部学院等的综合,翰林院的首长称为翰林学士(正五品),侍读学士两人,侍讲学士两人(从五品),侍读、侍讲各两人(正六品),修撰(从六品)考中状元后就会被授予此职位。编修(正七品)榜眼、探花考中后就会被授予此职位。</h1><h1> 林如海在被钦点为巡盐御史之前,他的官职是兰台寺大人。汉初御史府(全国最高纪检监察系统)长官为御史大夫,三公之一地位超然。后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御史之长由其副职御史中丞担任。中丞原在殿中兰台办事,为御史之长后仍留台中,因而称其官署为御史台,别称“兰台”。后恢复御史大夫,为执法和监察机构的首脑人物。兰台寺大夫就相当于御史大夫、都御史;也可以认为相当于御史中丞、副都御使。</h1><h3><br></h3> <h3></h3><h1> 兰台寺大夫是正式的官名,而曹公写林如海是兰台寺大人,<u>脂批云:“官制半遵古名,亦好。余最喜此等半有半无,半古半今,事之所无、理之必有,极玄极幻,荒唐不经之处。” 周汝昌先生认为这是曹雪芹真假烟云之惯笔,虚中有实,一以贯之。可见,林如海的官职也是曹雪芹的虚构所为。</u></h1><h1> 清朝时巡盐御史多为督抚兼任,林如海,被钦点巡盐御史任期一年,宝玉称他为“盐课林老爷”盐课就是盐税。林如海在扬州多年,且病死在那里,说明巡盐御史可能是他的兼差,而他的真实身份被作者刻意隐藏了。</h1><h1> 两淮盐务,肥差中的肥差。清朝初期为什么要设巡盐御史,以及这个职位为什么要一年一换?那应该就是关系到国计民生之根本的行业,同时也是个肥缺,而且不是一般的肥,朝廷对此是深知的,所以才要一年一换!康熙皇帝之所以会让曹寅、李煦轮流兼理两淮盐政各一年,原因就是他们为了康熙南巡所花费用巨大,已经不堪重负,于是康熙皇帝就把这个肥差暂时交给他们了,为的是让他们补上为南巡所做巨资花费的缺口!可想而知盐务之肥!</h1><h1> 林家家世也属显赫一族,否则贾敏也不可能嫁于林如海。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就一个黛玉,花销应该不是很大。即使林如海是清官,至少家世还是摆在这里,不至于太落魄,那为什么黛玉投靠荣国府,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而身无分文,林如海去逝后,他的家产都去了哪里?林黛玉作为林家子女中的继承人,她没有继承遗产吗?</h1> 很疑惑!<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