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七月初七为中国夫妻节的倡议书

陇坂行者

<h3>建议国家确定七月初七日为中国夫妻节的倡议书</h3><div><br></div><div> 农历七月初七乞巧节在中华民族传统节中,是一个很有意义、十分重要的节日。发源于甘肃西和、礼县,流行于关陇地区天水、宝鸡地区,远传于东南亚国家的乞巧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周秦文化交融的反映,是农耕文明的缩影,更是人们追求爱情自由,渴望婚姻自主,建立美满家庭的文化根基。</div><div>一、七夕乞巧——周秦文化的融合</div><div> 著名学者赵逹夫先生在深入研究甘肃西和、礼县七月七日乞巧风俗后认为,乞巧文化与牛郎织女的传说孕育于西和、礼县。牛郎与周人发祥有关,织女与秦人发祥有关。赵逹夫教授明确指出,周秦文化的相互交融,形成了中国民间文学史上产生最早、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四大爱情故事之一牛郎织女的传说。</div><div> 《诗经·小雅·大东》说:“维天有汉,鉴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早在西周时期,作为牛郎与织女的两个星名已经被人格化,写入了诗中,有了故事的雏形,而且与天汉有关,与天河有关,与汉水有关。</div><div> 赵逹夫先生研究认为,织女从地上到天上,她的原型是秦人先祖女修。《史记·秦本纪》说:“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女修的突出贡献在于织布,秦人因此而称她为织女,并把她与上天星座联系起来。织女是在银河西侧,大体与秦人最早发祥地汉水上游相对应。牛郎的原型是周人先祖叔均。《山海经·海内经》说:“后稷始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是始做牛耕。”《史记·周本纪》说:“魃不可复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为田祖。”《诗经·小雅·甫田》写周人祭祀,“琴瑟击鼓,以御田祖。”叔均在农耕方面贡献很大。他发明了牛耕,赶走了旱魔,人们故而称他为田祖。牵牛星在银河东侧,与周人处于汉水上游东北方向大体相当。</div><div> 牛郎织女隔河相望,渴望相亲。民间女子七月乞巧,期待智慧能力的提升,盼望中心如意的郎君,这是女子成人,追求爱情,建立家庭的心理准备和文化潜质。</div><div>&nbsp;</div><div>二、七夕乞巧——农耕文明的缩影</div><div> 乞巧文化从七夕乞巧节的表象看,是人们对智慧、对技能的向往与追求,但其实质则是对美满婚姻与幸福家庭的向往与追求。赵逵夫教授说:“牛郎、织女是中国男女农民的象征。”男耕女织是农耕社会最为典型的生活生产方式。</div><div> 人类社会进入农耕文明,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最显著的特征是“男耕女织”。在牛郎织女的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有勤劳善良的牛郎,有贤惠能干的织女,还有忠实勤恳的黄牛。通过男耕女织,辛勤劳动,有粮吃,有衣穿,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再生育子女,传宗接代,是最幸福不过的事了。农耕文明是建立在乡土社会之上的。这种乡土社会,最为理想的境界,是风调雨顺,丰衣足食,“榆树阴后檐,桃李罗堂前”“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的古拙布局,有“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动人情景。陶渊明“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正是这种农耕乡土社会的大写意。我曾在传统村落写作《梅江峪》一书中说:“传统村落,作为一种独特的记忆,坚守着中华民族传统的生存状态,承载着更多更直接的历史因子。可以说,民族的根,民族的生态,民族的记忆,因传统村落的存在而存在。”乞巧文化同样是民族的根,民族的生态,民族的记忆。其中蕴含了许多我们民族优良传统与人伦哲理,是农耕文明的典型缩影。</div><div> 当今时代,农耕文明受海洋文明急剧冲击,广大农民离土离乡,广阔农村日新月异。人们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去往城市寻找新的生活。特别是年青一代更加热衷于唱洋歌,过洋节,追求新的娱乐方式。在这种情况下,研究乞巧文化,研究牛郎织女,弘扬优秀的历史文化,通过七夕乞巧节弘扬中华民族勤劳善良,向往聪明智慧,追求美满婚姻,建立和谐夫妻关系,建设幸福美好家庭的道德品质与理想社会关系,具有现实意义。</div><div>三、七夕乞巧——建立家庭的基础</div><div> 爱情是婚姻的基石。婚姻是家庭的纽带。早在先秦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把美好的爱情,用朴素的诗句予以歌唱和颂扬。</div><div>蒹葭苍苍,白露为霜。</div><div>所谓伊人,在水一方。</div><div>溯洄从之,道阻且长。</div><div>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div><div>蒹葭萋萋,白露未晞。</div><div>所谓伊人,在水之湄。</div><div>溯洄从之,道阻且跻。</div><div>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div><div>蒹葭采采,白露未已。</div><div>所谓伊人,在水之涘。</div><div>溯洄从之,道阻且右。</div><div>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div><div> 七夕乞巧正是这种男女依恋,相念相爱的表现形式。</div><div> 作为轩辕黄帝故里,先秦发祥之地,汉将充国家乡,乞巧曾经盛行的甘肃清水县,不仅大力宣传抵制高价彩礼,积极倡导移风易俗,而且于七夕之前由县委、县政府在美丽的轩辕桥上,首次为十对新人举行集体婚礼,这一行动实质上己经率先把七夕作为夫妻节来过了。</div><div> 有鉴于对中国传统优秀的文化重视、继承与弘扬,建议政府将七月初七确定为中国夫妻节。诚望社会各界,各位热爱传统文化的作家、专家,学者和广大群众对此倡仪提出意见和建议!</div><div><br></div><div>甘肃省乞巧文化研究会</div><div>甘肃省轩辕文化研究会</div><div>常务理事 温小牛</div><div> 2018.8.17(七月初七)</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