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参观笔记

林泉清风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style=""><u><font color="#010101">荣成博物馆广场矗立郭永怀雕像</font></u></b></h1> <h3>  今年8月1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专栏用近4分钟时间回顾了郭永怀学成回国、参加核武器研制、筹划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工作等历史片段,展现了他无私奉献、以身许国的家国情怀。</h3> <h3>  8月13日,《新华每日电讯》又刊发文章《郭永怀:甘作事业铺路石》盛赞郭永怀家国情怀。</h3> <h3>  看了中央电视台和《新华每日电讯》近日接连播放刊发"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的事迹后,为缅怀烈士的丰功伟绩,8月14日我和同事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家乡山东省荣成市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参观学习。<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u><b><font color="#010101">郭 永 怀 事 迹 陈 列 馆</font></b></u></h1><h1> <span style="font-size: 17px;"> 郭永怀事迹陈列馆,位于郭永怀同志的故乡山东省荣成市荣成博物馆一层。陈列馆展览面积2000平方米,共分8个展厅,设有特效展厅、多媒体厅等设施。陈列馆收集和整理了郭永怀同志相关的照片、著作文章、研究成果和影视资料,用500多张图片,200多件珍贵文物资料、4个视频记录了他的人生历程和科学成就 ; 展示了“两弹一星”功勋郭永怀的赤子之心、家国情怀,让尘封的历史变成永恒的记忆。</span><br></h1><h3> 工作人员告诉说,这里作为胶东党性教育基地教学点之一,用红色精神激扬正能量,铸就信仰高地和党性熔炉,开馆不到两年时间,先后有近20万名党员干部、学生和群众到此参观学习,被“永怀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激励着。</h3> <h3><b>一、序厅</b></h3><h3>  走进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郭永怀汉白玉半身雕塑,神态坚毅而安详,目光深邃,浮雕背景墙记录着郭永怀的一生,镌刻着那段峥嵘岁月。</h3><h3> 两旁柱子上的对联“<b>永萦江山堪称民族脊梁 怀志九霄不愧中华英魂</b>”是对他伟大而光辉的一生最生动的注脚。</h3><h3>注:对联取自四川绵阳29基地,由国防部原部长张爱萍将军手书题字的"永怀亭"上。</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u><font color="#010101">刻有郭永怀同志一生历程的浮雕背景墙</font></u></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u><font color="#010101">郭永怀事迹简介</font></u></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h3> <h3>  郭永怀,中共党员,是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h3><h3> 1909年,郭永怀同志出生在山东省荣成市滕家镇西滩郭家村,先后考入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h3><h3> 1939年考取中英庚子赔款留学生,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深造,仅用半年时间就获得硕士学位;</h3><h3> 1941年,进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师从世界著名航天工程学家冯·卡门,一举突破“声障”这个世界级难题,蜚声中外;</h3><h3> 1946年,赴美国康奈尔大学执教,成为该校航空研究院三大创立者之一,并创立了国际上公认的PLK方法。</h3><h3> 新中国成立后,郭永怀同志毅然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回到祖国,领导和参与了我国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工作,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h3><h3> 1968年12月5日,郭永怀从青海试验基地赴北京汇报,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时年59岁。</h3><h3> 1968年1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授予郭永怀烈士称号。</h3><h3> 1982年12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了《郭永怀文集》。</h3><h3> 1985年补授予一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h3><h3> 1999年国庆50周年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23名科技工作者以每枚均由515克纯金制成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其中惟一以烈士身份被追授此勋章的便是郭永怀。</h3> <h3><b>二、荣成之子 潜心求学</b></h3><h3> 1909年4月,郭永怀出生于今胶东半岛荣成市滕家镇西滩郭家村。1929年至1939年,先后就读于南开大学预科班、南开大学、北京大学、任教于威海中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h3><h3> 郭永怀耳闻目睹祖国历经甲午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这唤醒了他内心深处的爱国意识。在顾静徽、饶毓泰、周培源等知名学者指导和影响下,他不仅打下了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更确立了科学救国的理想。</h3><h3> 1939年,郭永怀考取中英庚子赔款留学生,历经波折,1940年赴海外留学。</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u><font color="#010101">郭永怀相关学业证书、论文著作、科研工作文稿、来往信函等历史资料。</font></u></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u><font color="#010101">一九五七年获中国科学院院士</font></u></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u><font color="#010101">归国后历任职务图</font></u></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h3> <h3><b>三、扬名海外 毅然归国</b></h3><h3> 1940年至1945年,郭永怀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h3><h3> 1946年,郭永怀受聘于美国康奈尔大学航空研究院。十年间,他先后发表多篇重要学术论文,在突破声障和应用数学方面取得重大研究成果,驰名海外。</h3><h3> 新中国成立后,他积极筹划回国。1955年,美国取消了禁止中国留学生出境的禁令。1956年10月,郭永怀携夫人李佩、女儿郭芹冲破重重阻力,回到阔别16年的祖国。</h3> <h3><b>四、两弹一星 功勋卓越</b></h3><h3> 郭永怀回国后,长期主持中国科学院力学所研究所工作,又先后兼任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等。</h3><h3> 他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的研制都做出了突出贡献。</h3><h3> 在这个展厅,参观者可以看到建在青海高原221基地的原子弹爆轰试验半掩体复原场景,两弹爆轰特效环幕展厅,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1:1模型,东风2A、东风31、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模型,JF12激波风洞模型,低速风洞试验段模拟场景和吹风演示。</h3> <h3></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u><font color="#010101">毛泽东主席的批示</font></u></b></h3><h3>  1956年的最高国务会议上毛主席说:我们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h3><h3><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 1958年,毛主席正式表态挥毫写下:</span></h3><p style="text-align: left; "><b style="text-align: center;"> 原子弹就是那么大的东西,</b></h3><p style="text-align: left; "><b style="text-align: center;"></b><b style="text-align: center;"> 没有那个东西,</b></h3><p style="text-align: left;"><b> 人家就说你不算数。</b></h3><p style="text-align: left;"><b> 那么好吧,我们就搞一点吧,</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h3><p style="text-align: left;"><b> 搞一点原子弹、氢弹和洲际导弹,</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h3><p style="text-align: left;"><b> 我看有十年工夫完全可以。</b></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u><b><font color="#010101">二二一基地爆轰</font></b><b><font color="#010101">试验场展厅</font></b></u></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u><font color="#010101">原子弹1:1模型</font></u></b></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u><font color="#010101">氢弹1:1模型,东风2A、东风31长征系列</font></u></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u><font color="#010101">运载火箭模型</font></u></b></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u><font color="#010101">郭永怀(中) 与王淦昌、彭桓武雕塑</font></u></b></h3><p style="text-align: left;"> 上世纪50年代末,苏联单方面毁约,撤走专家,拒绝提供科研资料。郭永怀临危受命,出任九院副院长,与王淦昌、彭桓武形成了中国核武器研究的三大支柱,被称为"三尊菩萨",图为四川梓潼两弹城雕塑。</h3><p style="text-align: left;"></h3> <h3><b>五、家国情怀 大师风范</b><b></b></h3><h3> 郭永怀不光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科学家,也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他甘当“铺路石子”,为培养人才殚精竭虑。他无私奉献,勤奋终身;实事求是,质朴正直;严以律己,淡迫名利,深受尊敬。</h3> <h3><b>六、以身许国 壮烈牺牲</b></h3><h3> 1968年12月4日,郭永怀在试验中发现重要线索,从青海基地连夜乘机赴北京汇报。5日凌晨飞机失事,他在飞机降落坠毁中牺牲。</h3><h3> 在坠机起火的一瞬间,他把装有研究数据文件的公文包放在胸前,和警卫员牟方东紧紧抱在一起,用血肉之躯把文件完整地保护了下来。</h3><h3> 他为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他以赤子之心报效祖国,为中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核事业尖端技术方面取得非凡成就付出了生命。</h3> <h1><b><font color="#010101">☆☆特注:</font></b></h1><h3><b style=""><font color="#39b54a"> 笔者查阅了凤凰卫视2009年8月23日《我的中国心》文字实录摘要:</font></b><font color="#167efb"><br></font></h3><h3><font color="#39b54a"> 1999年9月18日,新中国国庆50周年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举行了特别表彰大会,授予23名做出特殊贡献的科技工作者“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人们注意到一个似乎有些陌生的名字,被时任总书记的江泽民再次郑重提及,他就是唯一以烈士身份被追授勋章的郭永怀。当时全场一片肃静,紧接着是长时间的热烈掌声,此时距郭永怀逝世已经三十年零九个月。</font></h3><h3><font color="#167efb"><br></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font-family: &quot;Lantinghei SC&quot;, &quot;Microsoft Yahei&quot;, Helvetica, Arial; font-size: 18px; white-space: normal;"><b style=""><font color="#39b54a">民航空难 两焦尸紧紧相抱守护中国核武数据</font></b></span><font color="#167efb"><br></font></h3><h3><font color="#167efb"><br></font></h3><h3><font color="#39b54a"> 1968年12月5日凌晨,北京城曙色未白,寒气逼人,六时许,首都机场附近的居民听到一声巨大的轰响,一架民航飞机在即将着陆时突然失事。一头扎在了机场附近的玉米地里,现场惨不忍睹,十三具烧焦的尸体散落一地,面目全非,难以辨认。但是有两具抱在一起的尸体格外引人注目,当人们费力地把他们分开时,才发现两具尸体的胸部中间,一份热核导弹试验数据文件却完好无损,前来接应的士兵当场跪地痛哭,那就是他们力学所的副所长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牟方东。</font></h3><h3><font color="#167efb"><br></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margin-bottom: 28px; border: 0px; font-variant-numeric: inherit; font-variant-east-asian: inherit; font-stretch: inherit; font-size: 18px; line-height: inherit; font-family: &quot;Lantinghei SC&quot;, &quot;Microsoft Yahei&quot;, Helvetica, Arial; white-space: normal;"><b style=""><font color="#39b54a">永怀飞机失事 周恩来痛哭下令彻查</font></b><br></h3><p style="margin-bottom: 28px; border: 0px; font-variant-numeric: inherit; font-variant-east-asian: inherit; font-stretch: inherit; font-size: 18px; line-height: inherit; font-family: &quot;Lantinghei SC&quot;, &quot;Microsoft Yahei&quot;, Helvetica, Arial; white-space: normal;"><font color="#39b54a">&nbsp;&nbsp;&nbsp; &nbsp; &nbsp;&nbsp;国务院工作人员后来回忆,郭永怀飞机失事的消息第一时间传到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失声痛哭,良久不语,随即下令彻查这一事故,并指示《人民日报》发布这一不幸的消息。此时郭永怀刚满59岁,22天后中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成功,此前郭永怀这位以空气动力学研究驰名世界的科学家,为准备这次试验在青海整整呆了四十五天。</font><br></h3> <h3></h3><h3><b>七、怀瑾佩玉 爱在天际</b></h3><h3> 这里讲述了郭永怀与妻子李佩相恋于美国康奈尔大学,1948年结婚。夫妇二人兼学中西、相濡以沫,谱写了一曲爱情传奇。</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u><font color="#010101">在美国的舒适生活</font></u></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u><font color="#010101">回国后住在中关村特楼13号</font></u></b></h3> <h3></h3><h3>  值得一提的是,郭永怀的夫人李佩也是一位十分受人尊重的人,她非常优秀,也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h3><h3> 李佩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她曾和李政道一起帮助中国第一批自费留学生走出国门,被称作“中国科学院最美的玫瑰”。</h3><h3>  1947年李佩赴美国康奈尔大学工业与劳工关系学院学习工商管理。次年,李佩与相识在西南联大的学长郭永怀结婚。</h3><h3>  1966年“文革”开始,郭永怀因承担重要工作而受到特别保护,但李佩未能幸免。留学美国的经历让她成为“美国特务”,在单位接受审查。</h3><h3> 1968年12月5日,郭永怀因飞机失事不幸牺牲。处理完郭永怀的后事,李佩仍然在单位接受审查,初中毕业的女儿郭芹自愿回到吉林白城插队的地方。</h3><h3> 李佩1970年初随中国科大迁到了合肥,留下因生病在家休养的郭芹一人在京。</h3><h3>  从1970年到1973年底,她在科大接受隔离审查,监督劳动,不能工作,来往的信件也要被检查,只是没有人贴她的大字报。</h3><h3> 1974年,中国科学院各所外派留学人员集中到科大培训英语,李佩在饱受造反派不公正对待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为最早两期出国人员培训班教授英文。</h3> <h3>  在老领导郁文的过问和关照下,1976年暑假李佩调回北京。</h3><h3> 1978年,李佩白手起家组织创办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外语教学部。她编写的英语教材荣获国家优秀教材奖。</h3><h3> 她还举办了国内首期应用语言研究生班,为该学科在国内正式建立做了开拓性的工作,并誉为“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h3> <h3></h3><h3>  2017年1月12日凌晨,李佩因病抢救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h3><h3> 人们遵从老人的遗愿,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为原副所长、“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和李佩夫妇举行合葬仪式。近半个世纪后,一对中国科学家夫妇终于“重逢”。</h3><h3>  从此,碑面上新刻了两行文字:“一对伉俪,两种传奇;怀瑾佩瑜,师表后继”。</h3> <h3><b>八、高山仰止 永远怀念</b></h3><h3> 郭永怀以赤子之心报国,为中国的力学事业、国防科技事业、航空航天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h3><h3> 1968年1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授予郭永怀烈士称号。</h3><h3> 1985年补授予一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h3><h3> 1999年国庆50周年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23名科技工作者以每枚均由515克纯金制成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其中惟一以烈士身份被追授此勋章的便是郭永怀。</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u>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及证书</u></b></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u><font color="#010101">原中央军委副主席聂荣臻元帅 宋任穷和张爱萍上将为郭永怀的题词</font></u></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h3> <h3>  参观过程中,我们几次被他的家国情怀和英勇的事迹感动的流泪,参观结束时我忠于明白了: 家乡荣成人杰地灵,是著明的将军县,先后走出了170多位共和国将军和50多位省部级领导。如此人才济济,为什么只为郭永怀一人立雕像呢?只因:</h3><h3><b> 他是当之无愧的国防元勋,他是共和国的脊梁,他的家国情怀是荣成这座海滨城市的文化品牌和人文精神象征!</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b></h1><h3> 走出陈列馆,我把目光再一次投向广场上郭永怀雕像,望着他那果敢坚毅、深情凝望脚下的土地,抑制不住心头的激动:</h3><h3><b> 他并未离去,他是我们永远的怀念,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活在我们对他的思念里!</b></h3><h3><b> 我们敬他,爱他……</b></h3> <h3>  斯人已去,风范永存,大家仍然深切缅怀着郭永怀同志,在我们家乡山东荣成,以及他生前工作过的地方,都建立起了纪念他的雕像。</h3><h3> 各地党员、干部都纷纷来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参观学习,并在馆前宣誓。缅怀郭永怀的丰功伟绩,铭记那段光辉历史,继承和发扬他无私奉献、以身许国的伟大精神!</h3><h3><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 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已成为一张“红色名片”,见证着历史,激励着党员干部和群众以更加昂扬的姿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span></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永怀精神,永远难忘;</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永怀精神,永放光芒。</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