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积山游记

风清杨

<h3>去“麦积山”旅游是我很久以前就有的愿望。</h3><h3><br></h3><h3></h3><h3>很多年以前就被铺天盖地的“麦积山”漂亮的图片所吸引,但苦于没有时间和机会,美好的愿望在心里一直擱置了许多年。“麦积山”的“模样”曾经在心中有了无数次的遐想,直到最近利用休假的机会,去了一趟麦积山,零距离接触了麦积山,才了却了多年的一桩心事。</h3><h3><br></h3><h3>“麦积山”离天水市将近20公里。这里气候温润独特,植被丰富。一路上遇见的村庄小镇隐隐约约的都湮没在农田树丛里,一片田园风光。不时就能看见路牌上标注着古寺庙的走向,中国历史文化的积淀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h3><h3><br></h3><h3></h3><h3>麦积山山脚下的小镇更是古香古色,穿过小镇转过山脚,麦积山才映入眼帘,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麦积山的险峻风景,麦积山在周围的群山低洼中拔地而起,独特的景观在群山峻岭中十分引人注目。麦积山高达142米,中国的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就开凿于峭壁上。</h3><h3><br></h3><h3></h3><h3><font color="#ed2308"><b>麦积山的石窟最早开凿于十六国后秦(公元384-417年)时期,以后经过了北魏、西魏、北周等朝代,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都不断开或重修,历史上虽然经历了地震、火灾等破坏,但现在仍然保存着石窟221个,泥塑、石刻10632件,壁画1000多平方</b><b>米。</b></font></h3><h3><br></h3><h3></h3><h3>麦积山周围风景秀丽,山峦上翠柏苍松。离麦积山很远的地方就能看见麦积山山体上的巨型石雕“西方三圣”,石窟如蜂窝状密布在山体上,站在麦积山山脚下向上仰望,古人如此巨大的工程如今看起来都让人非常震撼,不可思议。</h3> <h3>站在麦积山山脚下唯一能看见的就是这几个并排的石窟和巨大的“西方三圣”雕像。145米高的半山腰上开的石窟都用木架子连接成一片,方便旅游的人们走动观看石窟,站在梯子上往下看,四周景色尽收眼底。</h3> <h3>石窟里面的佛像前面都用铁网保护,但不影响观看,几千年的佛像保护的都很好。个人感觉比敦煌莫高窟的佛像保护的要好许多,也可能是麦积山上的石窟太高了,要上去还很不容易,所以人为的破坏要少很多。</h3> <h3>这条走廊是麦积山唯一的开凿在山体比较深的佛像组雕,一共分为8组,佛龛之间有墙体分开,互不干扰。</h3> <h3>千年的岁月风蚀,麦积山石窟中的佛像组雕大部分仍然保存完整,尤其是佛像的面容形态各异,面露微笑,栩栩如生。</h3><h3><br></h3><h3>044窟一佛一菩萨并一弟子,均为西魏造像,风格继承秦汉传统,主尊释迦牟尼面容饱满莹润,神惜典雅圣洁,有东方蒙娜丽莎之称,细微处毫发毕现,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体现的淋漓尽致。</h3> <h3>悬崖峭壁上错综复杂的手脚架连通了麦积山的各个石窟,看起来很“悬”。</h3><h3><br></h3><h3>在没有机械的时代,古人们是如何在145米高的崖体中部开凿洞窟的?</h3><h3><br></h3><h3>听导游讲,原来,为了在145米高的麦积山上开凿洞窟,古代的工匠们充满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先在崖体上凿开能穿入木梁的小洞,然后搭架子,再慢慢往上不断的开凿,用木梁穿入,再升高……至到崖体的中部再凿佛窟,就像我们今天看到的这样。</h3> <h3>期间在天水南郭寺还有幸遇见了本土艺术家杨望科先生在写生,因为我也喜欢画画,所以对写生的先生多了些关注。</h3><h3><br></h3><h3>闲聊得知杨望科先生是本地人,钢笔风景画十分了得,他的作品大多以名胜风景见长,明暗有度,十分精彩。很喜欢先生的钢笔画作品,先生在作品集上给我签字作为留念。</h3><h3><br></h3><h3>幸哉,希望有机会还能看见先生的作品。</h3><h3><br></h3><h3>“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h3><h3><br></h3><h3>天水麦积山之行心情是愉悅的,不仅开了眼界涨了知识,还领略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h3><h3><br></h3><h3>我喜欢瀏覽祖國的山山水水,我更愛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h3> <h3><font color="#ed2308">文字原创:风清杨</font></h3><h3><font color="#ed2308">摄影:风清扬</font></h3><h3><font color="#ed2308">本文系作者原创作品,转载必须带有原创作者“风清扬”的名称,否则将被视为侵权行为。</font><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