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大凡自然形成的水流都称河,人工开凿的都叫渠。</h3><h3> 在我家村西边的深沟里,便有一条灌溉用的水渠叫洛惠渠。这条渠自北向南,沿着渭北的台塬沟壑,顺势而下,经澄城、蒲城而后直达大荔,灌溉三县大约75万亩良田。这条闻名遐迩、造福桑梓的水利工程,是由我国著名水利专家李仪祉先生亲自勘察设计,于1933年动工,1947年基本建成,1950年7月完工通水,时至今日已整整运行68年,可以说它是受益区人民的民生渠、幸福渠。</h3><h3> 而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它更是我们的欢乐渠。</h3><h3><br></h3> <h3> 洛惠渠流经我村的这段,北起张三沟,南至五号洞,长不过十里。渠面宽阔,水流平缓,两边杨伟岸,柳成荫,草茂盛,鸟欢聚</h3><h3>。暑假来临,这里便有附近几个村的孩童们一起游泳、玩耍、嘻戏、打闹,甚至上演恶作剧,好不热闹,洛惠渠立马充满人气,有了生气。</h3> <h3> 初学游泳</h3><h3> 六十年代在我们的乡下是没有游泳圈的。暑假我们的上衣是个小背心,裤子是老布做的大裆裤,系的是线绳织的布裤带。就是这条土得掉渣的裤子及裤带,不知是谁突发奇想,竞使它活生生的变成了我们学习游泳的工具。下到水里,浸湿裤子,让它慢慢膨胀,使得没有缝隙,不会漏气。然后将两个裤管前段双双扎紧,两手撑开提起来,裤腰朝向水面快速压下,裤子里面立刻充满空气,鼓鼓囊囊,再用裤带捆绑裤腰,顿时裤子就变成一个v字型的游泳工具。学泳者趴在水面,脖子搭在朝上的裤裆里,开始手刨脚蹬练习游泳。别说,这种办法还真管用,没几天,小伙伴们都学会游泳,有的后来还成为高手。因为没有专业教练指导,属自学成才,所以我们的泳姿都是‘狗刨式。’</h3> <h3> 苹果诱人</h3><h3> 在 洛惠渠的东岸,有一块属于张三沟退水闸管理的苹果园,园丁姓郑,是洛惠渠职工,说满口的河南话,人们都称他老郑。每到八月中下旬,苹果开始成熟,微风吹来,果香四溢,沁人心脾,整条河沟都弥漫着苹果的芳香。远远望去,果园里果实累累,挂满枝头,煞是诱人。于是我们这群小伙伴就打起了偷吃苹果的主意,导演了一幕偷苹果的闹剧。把人分成两组,第一组</h3><h3>三四个人,去上游,负责偷摘。趁老郑午睡或吃饭时间,快速进园上树,将摘下的苹果在树上直接扔到渠水里,让苹果漂流而下。第二组五六个人在下游,负责捡捞。他们在水里手拉手排成一行,来一个捡一个,直至捡完。只要个把小时,就结束战斗,收获颇丰。要是被老郑发现了,第一组人就纷纷跳入水中,顺流而下,逃之夭夭,气的老郑不是破口大骂,便是土块乱砸,对我们这种行径毫无办法。吃不完的苹果,用土窖藏起来,几乎每天都有苹果吃。现在想起来,当年的我们也够调皮了。</h3> <h3> 当然,我们也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贡献我们小小的力量。我们抬沙、放羊、给饲养室割青草、为村上酸枣接大枣……同样也乐在其中。</h3> <h3> 下水挨打</h3><h3>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下水。玩水是孩子的天性吧。洛惠渠每年都有溺亡的悲剧发生。因此,父母对我们下沟下水看管很严,一旦发现有下水,不用说便是一顿痛打,我为此就没少挨板子。父母们也很精明,他们检验下水的方法非常简单,但又很灵验。只需用手指甲在胳膊上轻轻一划,如果有一条明显的白色划痕,不用问就是下水了,剩下的事情只有忍受皮肉之苦喽!</h3> <h3> 几十年过去了,儿时的欢乐记忆,犹如这洛惠渠的水,四季流淌,生生不息,非常感谢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以及所有的父老乡亲给了我们欢乐的童年少年!</h3><h3><br></h3> <h3>洛惠渠的源头——龙首坝</h3> <h3>洛惠渠曲里渡槽(也叫洋桥),它的对联豪气冲天:大旱何须望云至 自有长虹带雨来</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图片来自媒体、个人微信、美篇,一并致谢)</h3><h3><br></h3><h3><br></h3><h3> 2018年8月16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