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无《鹊桥仙》,谁人识秦观?

绿染天涯曾大力

<h3>  ——今天七夕情人节,再次给大家分享一段关于七夕节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br></h3> <p>  古人留下很多脍炙人口的诗词,因此让我们认识。而诗人做多大官,有多少地,多少钱却没人留意。比如北宋的王安石,欧阳修都曾官至宰相,但我们记住的多半是他们的诗词而不是官位。鹊桥仙作者秦观,字少游,也曾为官,不过却是一路坎坷蹉跎。秦观在宋哲宗元丰五年和元丰八年两度入京应试失败,元佑五年他第三次进京,多亏苏轼帮忙,得以及第并留京五年提任大学博士,兼国史院编修。从此他和苏东坡的关系介于师友之间,成为著名的"苏门四学士"之首。也就引出了和苏小妹的一段浪漫情缘传说。</p> <p>  传说苏轼的妹妹苏小妹,长得不胖不瘦,薄薄的丹唇、乌溜溜的大眼睛,十分的灵秀慧黠可人。她从小喜读诗文,是远近闻名的美女才女,也是俏皮可爱的邻家妹。苏东坡脸长,她嘲笑他: "去年一滴相思泪,今日方流到腮边." 苏东坡反唇相讥: "莲步未离香格下,额头已到画堂前." 小妹不甘示弱,又笑哥哥的满脸胡须: "欲叩齿牙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苏东坡拍着妹妹的头大笑不已,连大文豪都拿她没办法。</p> <p>  小妹十六岁时,上门说亲的人很多,因为年轻,不想过早嫁人,想多学点东西,因此对前来说亲的人非常讨嫌,但又不能贸然失礼。于是她想了一个办法,要求所有求婚者答三道题,答对了,就嫁给他。消息一传出,呈文求婚者不计其数.其中有一豪门公子叫方若虚,他对小妹倾慕已久,闻讯后连忙应选.他呈上得意诗文若干篇,谁知小妹一看,淡如白水,便提笔在上面批了一联:笔底才华少,胸中韬略无。苏东坡看到可急坏了,方府豪门是得罪不起的,为了避免是非,便悄悄在小妹的联语后面各添一个字,把对联改成:笔底才华少有,胸中韬略无穷。方若虚读后欣喜若狂,急于要见小妹以表衷肠,苏东坡知道小妹根本看不上他,生怕玩笑开大了不好收场,急忙托故阻止,说:"我妹妹文才是有些,但其貌不扬,脸长,额突,于是就把兄妹调侃的诗句全算成小妹的长相念给他听, 方若虚怎知是苏东坡在诓自己,真以为苏小妹很丑,于是怏怏地走了。</p> <p>  就在家人都为小妹的婚姻着急的时候,苏轼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秦观,秦少游。秦少游出生在一个家道已中落的地主家庭,田园收入不足以自养。因承恩苏轼,得以及第。也就经常出入苏家,青春俊朗的秦少游慢慢地引起了苏小妹的注意,那天她在哥哥那里看到了秦少游的诗文,发出由衷的赞叹:"若非三苏同朝,必当横行一世",这是十分少见的事,苏家父兄便心里有数,于是积极设法来促成这段婚姻。</p> <p>  只要刁钻的苏小妹没有意见,作为寒门学子,又十分敬仰小妹才貌的秦观自然是无话可说,于是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作了个现成的媒人。由于秦少游尚无一官半职,而三苏已是声名赫赫,婚事自然在苏家主办。一般来说新婚之夜,新娘子都只会在羞涩、喜悦和焦急的等待中,坐以待毙式地等着新郎官去征服,可机灵古怪的苏小妹却别出心裁,在占尽了"地利"和"人和"的情况下,于迎亲当夜,题写三首诗句,要求少游对答,答对方准进入洞房,否则罚在外厢读书三个月。</p> <p>  第一首:铜铁投洪冶,蝼蚁上粉墙。阴阳无二义,天地我中央。少游曾假扮做云游道人,在岳庙化缘,去看苏小妹。此四句乃含着"化缘道人"四字。遂于月下取笔写诗一首于题后云:化工何意把春催?缘到名园花自开。道是东风原有主,人人不敢上花台。藏头合成"化缘道人"。</p><p>  第二首猜人迷:强爷胜祖有施为,凿壁偷光夜读书。缝线路中常忆母,老翁终日倚门闾。</p><p>  少游见了,略加凝思,一一注明。第一句是孙权,第二句是孔明,第三句是子思,第四句是太公望。连对两首少游猴急想进门圆房,谁知小妹关门将其拒之门外,并随口题一联:闭门推出窗前月。少游因酒力发作冥思苦想不得其对,正好东坡前来打听妹夫消息。望见少游在庭中团团而步,口吟 "闭门推出窗前月"七个字。见庭中有花缸一只,贮满清水,少游倚缸看水。东坡望见就地拾起一块小石子投向缸中,水花警醒梦中人,少游当下援笔对云:投石冲开水底天。于是方得入洞房和小妹共渡良宵……</p> <p>  其实正史中并没有苏小妹其人,秦观第一次遇见苏轼,已经29岁,苏轼43岁,秦观已经有婚约,夫人叫徐文美。苏小妹的故事只是民间杜撰的结果罢了。这首词其实有个类似陆游的"钗头凤"一样凄美的故事背景。相传秦观在为官之前,写信给邻村一位名为娄琬的姑娘。命运捉弄,他最终没有和这位青梅竹马的姑娘成亲,却被迫娶了一个自己并不爱的女子。 后来他们七夕偶遇,离别后他写下了《鹊桥仙》这首词,寄托对娄琬的思念。不管怎样,我们却因这首词认识了秦观。</p><p>鹊桥仙:宋,秦观</p><p>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p><p>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p><p>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p><p>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p><p> (七夕到了,作此文与大家共享,愿大家七夕快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