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

花开的声音

<h3>  28日一早,在闹铃声中醒来,开机一看,班长早早在群里留言说出发时间提前了,原定的7点集合改为6:20,不能吃早餐了。赶紧起床洗漱收拾,拖着行李下楼一看,班长已经在等候了,先去前台办好退房及行李寄存手续--因为去草原路程较远,班长征求我们意见,决定跟团来个两日游,晚上住在草原。办好手续出门打车,赶往集合地点,此时梅也开车赶来了,给我们买了一堆好吃的(本来梅也想陪我们一起去草原的,只是她对草原的草过敏,一到那里就咳嗽哮喘,再则工作也较忙,只得放弃。)</h3><h3> 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是辉腾锡勒草原,预计需要4-5个小时,导游小鲍是个长相甜美稚气未脱的姑娘,没有像一些有经验的导游般口舌生花游说我们买一些自费项目,给我们介绍了下此次的行程之后便带动、鼓动大家唱歌、表演节目,一路上听着车内的欢声笑语,看着窗外流动的风景,聊着、吃着,倒也不觉枯燥。</h3> <h3>  大概中午11点多,到达目的地,远远的听见嘹亮高亢的蒙族歌曲传来,导游事先给我们普及了一下“下马酒”--在草原上有一种隆重的礼节,就是请您喝“下马酒”。“下马酒”是欢迎尊贵的客人来访时的一个仪式,当草原上的主人得知客人将至,会携带美酒、哈达、银碗,等待尊贵的客人到来,并举行喝下马酒仪式。当客人到来时,主人会双手举起哈达,上面托着一碗斟满美酒的银碗,给各位来宾逐个敬酒,以这种隆重的礼节欢迎远方的客人。喝下马酒也有讲究,当主人敬酒时,客人要用双手接过银碗,并向主人致谢,然后一只手端着银碗,用另一只手的无名指轻轻的点沾银碗中的酒,向不同方向弹三下,表示敬天、敬地、敬祖先。一般情况第一下弹向天空,表示敬天,祈求给主人带来风调雨顺,第二下弹向大地,表示敬地,祈求大地牧草丰盛,使主人的牛羊肥壮,第三下可抹在自己的额头或对方的额头,表示敬祖先或祈福保佑主人安康。有时也可连续三下弹向天空,以示对天的敬重。“下马酒”有时是高度的白酒,也可能是马奶酒或牛奶酒,银碗往往都会斟满美酒,客人接过银碗,敬天、敬地、敬祖先后,无特殊情况是要喝完这碗酒的,以表示对主人的尊敬。如确实喝不完这碗酒,也可让同行的能者代劳,喝完这碗酒后双手将银碗还给主人,以表谢意。</h3> <h3>  导游说,如果实在不胜酒力者也别硬喝,可以少喝一点意思意思就行。车停稳以后,果然有手捧哈达身穿红衣的美丽的蒙古姑娘和捧着美酒的帅气的蒙古小伙儿侯在车门外,再远处则站着一位身穿蒙族盛装的汉子,手持话筒高唱着那首《天边》,声如天籁,响彻云霄。我们依次下车,接过姑娘递过来的银碗,照葫芦画瓢却也是满怀虔诚的敬天、敬地、敬祖先,闻了闻手里的银碗,不似烈酒,随后饮了一大口,是奶酒,口感微甜。之后步入餐厅用午餐,餐后分房,入住蒙古包。</h3> <h3>  蒙古包是草原上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传统民居,用特制的木架搭起,羊毛毡围裹而成,顶部呈天幕状圆形,可通风、采光。在草原上,随处可见这样一座座蒙古包,独栋的,常为游牧人家自己居住,也有成片的,多为旅游开发供游客居住的宾馆式蒙古包。</h3><h3> 于远离草原的人来说,大多数人都希望能感受一次住在蒙古包里的神秘。前年跟团去希拉穆仁草原也住的蒙古包,不过包内是标间的设施,空间比较狭小,除了两张床一把椅子和一个茶几,室内再放不下什么东西,好在还有个独立的卫生间,只是那次适逢阴雨天气,卫生间的洗澡水完全是冷的,被褥也整个儿都是潮的,也不知那晚是怎么入睡的😰这次的包内设施不同,里面没有床,而是一个大大的半圆形火炕(只是不知能不能生火),因为草原湿气重,炕上铺着厚厚的羊毛毡用来防潮,尽管如此,炕上的被褥还是有些潮,好在天气给力,阳光灿烂,赶紧抱出去晾晒,出门一看,左邻右舍纷纷抱出了自己的被褥,门前的围栏上披挂了满满一层,看来居然有家的感觉。</h3> <h3>  稍事歇息,起身进行下一个项目--草原闲庭信步。因为二香都不敢骑马,所以放弃了原本打算的骑马去往草原深处的牧民家里看看的计划。不过我倒是很想骑的(尽管前年在希拉穆仁骑马时颠的屁股疼😁)</h3><h3> 跟着班长往草原深处溜达。放眼远望,蓝天、白云、大风车,一望无际的绿草地,一个个蒙古包点缀其间,羊群自由徜徉,马儿优雅俊逸--一幅自然祥和的塞外风情画卷。想到了老舍先生的那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只是,许是久居都市已经习惯了那雾霾下的高浓度空气,到此遇到了塞外的新鲜空气反倒不适应了--自昨日在沙漠起就不断的打喷嚏,不得已戴上了口罩😷来到草原依然如故😪</h3><h3></h3> <h3>  远远的看到一个敖包,一路走过去,班长给我们做了简单讲解。敖包,是蒙古语的音译,汉意是“石堆”或“鼓包”,意思是“堆子”。像大海一样的茫茫草原,没有可以指路的标识,行政区划、游牧分界更无以识别,人们就垒石成堆或垒土成堆,作为路标和界标,这就是敖包的最初来历。</h3><h3> 后来,有鉴于中原民族以山为天之象征,祭山祈年,离山较远的草原上的人们,便“垒石为山,视之为神”,以进行各种祭祀活动,于是敖包又成为天和神的象征。祭祀活动时牧民们从左向右围着敖包转三圈, 希望迎来牧业丰收年。</h3><h3> 行至跟前,有不少游人在敖包前徘徊,或忙于拍照或虔诚祈祷。我们也煞有介事的转了三圈(我好像转了六圈😜顺、逆时针各转三圈),对不对且不说,起码对待当地习俗的尊重的心是诚的。</h3> <h3>  继续前行,置身于这片绿色的海洋中,极目之处皆是绿。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无边绿翠凭羊牧,一马飞歌醉碧宵”,纵马飞歌固然畅快,闲庭信步却也悠然。我们聊着旧事缓步前行,边走边拍照,梅和班长特意为我们准备了亮色围巾配合拍照。</h3><h3> 草原拥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来之前一直纠结忐忑的付香来到之后也放开了,昨日在沙漠玩得很嗨,今天更是彻底融入了这片绿,舞动着耀目的大红色围巾摆着各种pose入镜,一改往日的矜持与保守。牟香则是平日一贯的“泰山崩于前色不变”的拖沓作风,迈着四方步,不急不慢地跟在我们后面,缓 摆 轻 摇。我贪婪的捕捉着各种美景--憨态可掬的羊群,虎视眈眈的牧羊犬,灵动可爱的小马儿……今年的草原雨水丰沛,草长得比往年茂盛,草间时有一簇簇的蘑菇闪现,班长说这个是可以食用的。狼毒花、野罂粟等各色小花更是不断吸引着我的眼球与镜头……时间缓缓流淌,此刻岁月静好。</h3> <h3>我们在草原采的野花😍</h3> <h3>  前行,远远的看到一片黄色,班长说那是油菜花,旁边的白色半圆形建筑物是马术演艺小镇,我们待会儿要去那里观看马术表演。原计划是要去到那片花田拍拍看看的,如今看来时间有点赶不及了,必须先赶回营地了。</h3><h3> 在班长的带领下顺利回营,先回到住处收被褥,然后找到导游安排司机师傅送我们去看演出。</h3><h3> 入场以后,大型实景剧《永远的窝阔台》已经开始。在擂擂的战鼓声与雄壮的音乐声中,成吉思汗的子民们骑着骏马奔腾而出,战马嘶鸣,剑戈撞击,骑士的铁蹄如雷霆滚过,惊天动地。</h3><h3> 公元1229年,成吉思汗去世两年后,他的第三个儿子窝阔台继承了汗位。窝阔台率领蒙古铁骑四处征战时看中了水草丰美、气候宜人的辉腾锡勒草原。公元1230年,窝阔台率领大批兵将在这里避暑、休养、操练,并修建了一座避暑行宫。这里的点将台、兵器库,曾是窝阔台率领蒙古骑兵操练习武之地。大型实景剧《永远的窝阔台》再现了800年前发生在这里激动人心的历史场景,让观众了解了曾经辉煌一时的草原文明。</h3><h3> 在骏马的奔驰中,在震天的战鼓声中,演出逐渐接近尾声,掌声雷动!其实我一向对此类节目是不感兴趣的,只喜欢自然风光。这场演出刷新了我的观念。演员们用精湛的马术与精彩的演技为游客呈上一场视觉盛宴,让游客身临其境般的体验草原儿女的潇洒与俊逸,共同感受辽阔草原的神奇与刺激!</h3> <h3>  回营以后,立马换衣服(草原昼夜温差大)去拍日落。向着西边大风车的方向,翻过几座山头,拍到了这样的👇落日与晚霞。</h3> <h3>  返回时天已尽黑。星光、月光(今天是农历的六月十六,恰是月圆日)以及远远近近蒙古包的灯光,星星点点交织镶嵌在夜色中,空旷、静谧、美好。远处隐隐传来犬吠声……</h3> <h3>  回到营地,篝火晚会开始了,随着篝火徐徐燃起,在悠扬的马头琴声中,身着艳丽民族服装的姑娘、小伙儿拉起宾客们的手一起围绕篝火跳起优美的安代舞。晚会现场有一群不知来自何处在此举行三十年大聚的同学,他们纷纷走上舞台,唱着、说着、笑着、哭着……望夜空,一轮皎洁,群星闪烁。稍顷,各色烟花竞相绽放,此起彼伏。璀璨、绚丽,漫天华彩。</h3><h3> 入夜风渐凉,薄薄的羽绒服抵挡不了渐重的寒气,我们返回住处。穿过草地,湿气透过布鞋传上来,低头用手一摸,草尖上竟是满满的露珠儿,月光淌满一地,星星点点。</h3><h3> 相聚不易,夜虽已深睡意仍无。班长变戏法一般掏出一副扑克牌,于是我们在炕上拥被而坐,我这不会玩的也被抓来凑数,乱打一气儿😂输赢莫论,笑的却如孩子般的肆无忌惮,没心没肺。</h3><h3> 窗外,夜凉如水。</h3> <h3>  次日清晨四点多,睡了不足三小时(晒过的被褥倒是很松软舒服)的我们,又爬了起来--看日出!简单收拾出门,抬头看天,没放亮,却能隐隐看到厚厚的云层堆积,略微迟疑,还是坚定迈开了脚步。</h3><h3> 走出营地,向着东方山坡上大风车的方向走去,天,慢慢亮了,天边的云层依然很厚。路过牧民的羊圈,我们的脚步声惊动了忠于职守的牧羊犬,狂吠。远远地,更早于我们的摄影人已经支起了三脚架。一只小狗欢快的奔跑在曙色里……</h3><h3> 上到最高处,天已亮了,云层没有要散开的意思。坡上风很大,湿冷。不远处开来一辆车,下来几个披着被子的年轻人,向着太阳的方向,张望。</h3><h3> 摄影人收起了三脚架。</h3><h3> 太阳今天睡懒觉。</h3> <h3>  回到营地,收拾行李,退房集合吃早餐。然后去往下一站--黄花沟。 黄花沟位于辉腾锡勒草原腹地,是典型的高山草甸型草原。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总面积600多平方公里。地处阴山北脉、大青山东段,系第四纪冰川的典型地质遗存,地质构造复杂多元,山林间遍布的火山岩距今已有一亿年的历史,地形地貌胜有“大青山地质博物馆”之称。历史上,曾有多少古代民族踞此而争雄。当彪悍的敕勒人赶着高轮大车,从遥远的贝加尔湖迁徙到这一带游牧后,便留下了“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千古绝唱。</h3> <h3>  从我们的宿营地启程大概20分钟到达黄花沟景区。我们乘上草原小火车往草原深处驶去。这边的草原貌似比昨天的更加丰美漂亮。更为惊喜的是我们居然偶遇了草原精灵--草原鼠。它们一个个探着小脑袋,睁着圆滚滚亮闪闪的眼睛,掬着两手在草层中立起身子东张西望,许是见多不怪,竟是一点惧怕的样子也无,萌态可掬,甚是可爱。</h3> <h3>  下了小火车,缓步往黄花沟走去,一路走一路拍照。行至沟内,果然是别有洞天,想不到草原深处还有如此景致。黄花沟是一道蜿蜒的山谷,为远古冰川遗迹,由于地形的特殊,这里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山上植被丰茂,入眼一片郁郁葱葱的绿。一条木板铺就的小路蜿蜒向前,路边山坡有大片的白桦林,苍翠挺拔,静谧安详。不知何故,黄花沟的黄花并不多,只在小路两侧及远处山间丛丛簇簇生有几片,并没有想象中漫山遍野的黄,有点出乎意料。</h3><h3></h3> <h3>  前行,乘上电瓶观光车进山,然后换乘骆驼拉的绿色环保车继续前行,一路青山绿树,山花簇簇。</h3><h3> 及至“大青山地质博物馆”,画风突变,大自然的神工鬼斧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这里山势险峻,奇石林立,异峰突起,形态各异。按其形态,这些奇石分别被称为“双驼峰”、“卧龙峰”、“佛手山”、“神龟岭”、“挂瀑崖”、“仙人洞”、“三叠泉”等等,堪称塞外奇观。很难想象这些自然奇观经历了多少的风霜雪雨沧海桑田,见证了怎样的历史发展地理变迁。一处清澈见底的泉水旁,一块黑褐色的巨石上,刻有“黄花沟”三个金色的大字,游人们纷纷拍照留影。</h3> <h3>  时近中午,该返程了。小鲍集结好团员,去往上山的索道。乘坐索道,对恐高的付香来说是一次“劫难”,前日在沙漠已历过两次劫,今天依然别无选择,只能咬牙上😁不过在索道运行的过程中,她居然敢回头张望😄看来经过此次经历,她的恐高症有望克服。</h3> <h3>  依依作别草原,踏上回程的汽车。小鲍简单说了几句,便嘱大家好好休息。连日来的奔波,一旦安静下来,困意,终于不可遏制的袭来,纷纷睡去。</h3><h3> 睡了一路,六点钟回到市区。解散以后班长直接带我们去了不远处的西贝莜面村,让我们尝尝据说是上了《舌尖上的中国》的西贝莜面(班长不知何时已经订好了包间)。梅和班长的爱人相继赶到,我们共同享用了一顿别具一格的“烛光晚餐”--饭店中途停电,服务生找来了蜡烛。😊😊</h3> <h3>  餐后,梅送我们回到酒店,重新办理入住,洗漱休息,准备第二天去往此行的最后一站--赛汗塔拉。<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