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6月30日午餐后我们离开了🇨🇭瑞士,从苏黎世驱车再次进入了🇫🇷法国。</h1> <h1>科尔马是法国东北部阿尔萨斯地区的省会城市,这里同时靠近瑞士和德国,房子的建筑比较偏向于德国的风格。所以这里也有一个别名:德法混血小镇。</h1> <h3></h3><h1>童话般的小城,古老的木筋墙展示着先民的智慧,多彩的房屋与鲜花互相呼应,把小城装点的色彩斑斓。</h1><h1>法国独有的浪漫,从这里开始......</h1> <h1>科尔马城区中心是一个由许多不规则形状的广场组成的步行区,广场之间的道路穿插着许多历史名胜。</h1> <h1>人头街19号有一栋建于1609年初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物,其名称极为特殊“人头屋”,这是老城区最著名的房子之一。该建筑以其正面的105颗人面头像雕刻而闻名,头像表情各异,生动有趣。</h1> <h1>16世纪建筑风格的木筋屋,由木材搭建的多面形屋顶,独特的设计,使小城充满着浓郁的阿尔萨斯风情。</h1> <h1><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获有"法国小威尼斯"美名的小桥流水,</span>伊尔河支流酪赫河从科尔马静静淌过,清清的河水、幽幽窄巷,任由平底船轻轻滑过…</h1> <h1>充满爱心的小屋</h1> <h1>玩自拍</h1> <h1>酒吧小视频</h1> <h1>行走在小城中,正赶上足球世界杯法国&阿根廷的赛事转播,各酒吧坐满了法国球迷,人声鼎沸,哨声,喇叭声,叫喊声…...</h1> <h1>欢庆胜利的现场小视频</h1> <h1>当法国&阿根廷4:3,首先进入前八强取得最后胜利时,整个小城沸腾起来,球迷们驾着摩托,开着汽车,扬着国旗在小城内疯狂......</h1> <h1>当晚入住科尔马小城区附近的路易十四太阳神🌞酒店</h1> <h1>酒店充满了艺术和温馨</h1> <h1>走近自由女神像的故乡一科尔马,离我们酒店二百米处路中间为什么耸立着一尊自由女神雕像?</h1> <h1>自由女神雕像举世闻名,但少有人知道她的作者是法国著名的雕刻作家巴尔托尔迪。巴尔托尔迪于1834年8月2日生于科尔马,年轻时参加过普法战争,他的出生地在战争后被割让给德国,这件事在他心灵上留下重大创伤,激发了他对自由的追求。雕像的原型为作者的妻子和母亲,高举火炬、放出光芒象征着自由。</h1><h1>自由女神在科尔马诞生…美国独立100周年的时候,由法国赠送给美国。</h1><h3><br></h3> <h1>团友们的合影</h1> <h1>法国阿尔萨斯省 埃吉桑—又来到一个休闲美丽的小镇。自1989年来,埃吉桑就被法国连续评选为“四星级鲜花城镇”, 2013年再次评为法国最美鲜花小镇。</h1> <h1>走进埃及桑小镇远远看到花园式的民居,屋顶上的仙鹤,开始以为是工艺雕塑;当拉近了相机的焦距,欣喜地看到翩翩起舞的仙鹤......</h1> <h1>拍下小镇的导览图,你会惊讶发现它的构造是以同心圆方式,以小镇中央的城堡和教堂为圆心,一圈圈的扩散开。</h1> <h1>小镇的中心点</h1> <h1>小镇优美自然的环境,引来不少仙鹤筑巢安家。</h1> <h1>彩色房子排在窄窄的街巷两边,家家户户窗台门口都悬挂着艳丽的花草。</h1> <h1>流连在青草夹杂的卵石小巷,色彩斑斓鲜花点缀的小镇,感受着当地居民精致悠闲的生活。</h1> <h1>给鲜花💐小镇添上一道绚丽的色彩</h1> <h1>斯特拉斯堡是法国的第七大城市,历史上该城曾多次由法国和德国交替统治。</h1> <h1>位于法国斯特拉斯堡的欧盟议会</h1> <h1>斯特拉斯堡大教堂是中世纪(11-15世纪)最重要的历史建筑之一,始建于1176年,直到1439年才全部竣工,是欧洲著名的哥特式教堂,法国知名作家雨果曾以“集巨大与纤细于一身令人惊异的建筑”来形容这座教堂。</h1> <h1>仔细看看大教堂的外观门廊饰有精致雕刻,好壮观好精美的建筑。</h1><h3><br></h3><h3><br></h3> <h1>气势不凡的彩色玻璃</h1> <h1>精雕细啄的神坛</h1> <h1><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法国斯特拉斯堡大教堂非常壮观,内有一个11米高的天文钟</span>建于1838年至1843年之间,它包含了被认为是一个完全用机械方法计算日历的钟,以行星显示器来显示太阳、月亮和月食的位置。</h1><h1>引来无数游客的驻足观赏、拍照。</h1><h3><br></h3> <h1>点击小视频,听听那清脆的钟声🔔</h1><h1>每隔15分钟有儿童、青年、壮年及老年代表人生4个阶段的机械人出现,但每一整点有死神提着板斧出来报时,至今准确无误,到中午12点30分鸣钟报时之际,就会有众多的人物轮流出场,带来引人注目、生动活泼、风趣幽默,非常奇妙的场面。</h1> <h1>精美造型、精准无误的工匠精神,太了不起了!</h1> <h1>这把用来修饰教堂的梯子已有一百多年了</h1> <h1>行走在斯特拉斯堡大多数地方抬头可见这座142米高红褐色的大教堂,是附近孚日山红色砂岩山料筑成。</h1> <h1>街景随拍</h1> <h1>一座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法式风格与徳式风格混合的斯特拉斯堡火车站(外观)</h1> <h1>斯特拉斯堡火车站(内景)</h1> <h1>体验一次法国的高铁🚄,我们从斯特拉斯堡乘坐17:17时的火车,420公里行程一小时五十五分,于19:O8时抵达巴黎。<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我们的旅游大巴拉着行李驱车前往巴黎420公里,行程七个多小时)</span></h1> <h3><h1>法国高速列车简称TGV,是欧美国家开发最早的高速列车之一,可谓高铁的“老祖宗”。</h1><h1>而今我们的中国高铁“后发先至”,经过近10年火箭式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高铁国家,令人自豪和骄傲。</h1></h3> <h1>巴黎火车站的人流</h1> <h1>抵达巴黎火车东站</h1> <h1>战友、团友</h1> <h1>十年后又一次走在巴黎的大地上,巴黎是一座融合了历史的沉淀和时尚的城市。无论是初次旅行还是再次前往,都有新的亮点和不同的感悟。</h1> <h1>巴黎凯旋门,也叫雄狮凯旋门,拿破仑为纪念1805年打败俄奥联军的胜利,于1806年下令修建“一道伟大的雕塑”,迎接日后凯旋的法军将士。</h1> <h1>1836年7月29日,法国巴黎凯旋门建成。巴黎凯旋门高约50米,宽约45米,厚约22米。四面各有一门,中心拱门宽14.6米。</h1> <h1>凯旋门四面门上都有精美的雕刻,内容取材于1792~1815年间法国战史。巨幅雕像各具特色,其中最吸引人的是刻在右侧石柱上的“1792年志愿军出发远征”,即著名的《马赛曲》浮雕,是世界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的不朽艺术杰作。</h1> <h1>巴黎的治安令人堪忧,团友们在路旁拍照凯旋门时,两个可疑人摆着也在拍照的样子始终在我们的周围转(见照片中的一男一女)。领队的陈导忍不住大声地喊叫:注意啊,这两个是小偷!</h1> <h1>协和广场喷泉</h1> <h1>1775年完工的协和广场以景致优美著称,曾命名“路易十五广场”。大革命爆发后,这里建了断头台,路易十六、玛丽王后等1343人在此被处决。</h1><h1>为了一洗血流成河的惨烈历史,广场经重建之后,改名为“协和广场”。目前,协和广场是国庆阅兵的重要场所。还有半个月时间就是法国的国庆节,广场上搭起了架子和围蔽起来。</h1> <h1>广场周围有8座以法国城市命名的雕像</h1> <h1>协和广场正中心矗立着一座高23米,230吨重,<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由一块完整的巨形玫瑰色花岗岩雕琢而成,具</span>有3400多年历史的埃及方尖碑,这是1831年由埃及总督赠送给法国的,碑身的古文字记载着古埃及拉美西斯法老的事迹。</h1> <h1>塞纳河上亚历山大 三世桥,于1900年世博会时正式落成。</h1> <h1>通过手中的镜头将桥两侧耸立的石柱上金碧辉煌的镀铜骑士群雕像拉近,拍下飞马振翼欲扬的生动景观。<br></h1> <h3>
</h3><h1>巴黎荣军院又名“巴黎残老军人院”。它是法兰西“太阳王”路易十四时期的建筑。1670年2月24日路易十四不忍见为国征战的将士在街边乞讨,遂下令兴建一座用来安置他的军队中伤残军人的建筑,从此荣军院“应旨而生”。现如今,这座荣军院依旧行使着它初建时收容安置伤残军人的功能。它同时也是多个博物馆的所在之地。拿破仑之墓也安置在这里。可惜我们没有入内参观,行程中留下的缺憾。</h1> <h1>荣军院外观的建筑和装饰给人庄严肃穆的感觉。</h1> <h1>巴黎著名的香榭丽舍大道</h1> <h1>法国国会</h1> <h1>法国女英雄圣女贞德</h1> <h1>从汽车的行进中拍下远处金色火炬,底下隧道是英国王妃黛安娜的罹难处。</h1> <h3><h1>慕名而来法国拉雪兹神父公墓,瞻仰巴黎公社墙及欧仁·鲍狄埃《国际歌》词作者的墓碑。</h1><h1>拉雪兹神父公墓不仅是巴黎最大的公墓,也是一座墓葬博物馆,而且已经成为巴黎的一大景点。拉雪兹公墓划分为97个墓区,已安葬了上百万人。许多著名人士长眠于此:肖邦、巴尔扎克、莫里哀、雨果等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作家和演员。</h1></h3> <h1>公墓太大了40多万平方米,我们拿着手机导航,在陈导的带领下,沿着坎坷不平、上坡下坡的道路,一个区又一个区地寻找了两个多小时......</h1> <h1>巴黎公社墙,弹孔深深地楔入墙中,封存了百余年前的一夜血雨腥风。至今烈士们的精神永存!</h1> <h1>《国际歌》歌词的作者欧仁·鲍狄埃的墓在95区,墓碑很特别,形状如一本打开的书。“书页”的左边刻着鲍狄埃的生卒年(1816-1887),右边是国际歌歌词:“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h1> <h1>下面这张照片是我们杨团和公墓的一名工作人员合影,不得不说下其中感人情节:当我们费劲“洪荒之力”寻找并瞻仰了巴黎公社墙后,团友们都陆续离开了公墓......</h1><h1>而杨团和莉莉两个人不甘心,不放弃,继续寻找着法国的革命家,工人诗人,巴黎公社的主要领导人之一<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欧仁·鲍狄埃的墓碑。</span>她们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唱着《国际歌》与墓地工作人员沟通,表达意思。 <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终于找到了,并拍了照片给全团分享。为她们的行为和精神而</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感动,因为我们这代人从小听着欧仁·鲍狄埃《国际歌》长大;今天我们唱着《国际歌》寻找欧仁·鲍狄埃的墓碑,瞻仰巴黎公社墙,是我们这代人的情结。</span></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