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青藏高原,地球上除了南极和北极外的第三极哦!无限的神往,很多年了。去过青海,去过新疆,去过甘肃南部,就是没有在高原自驾游,也不敢想像去挑战高海拔的青藏高原自驾游。这次,终于下定决心了。2018年7月5日,我从俄罗斯、北欧五国游回来不久,就直接从武汉出发了。早上6点多,暴雨如注。我们11人3辆车,在汉口集合,然后直接开上了国道G318,一天时间,驱车850公里,直达四川广安邻水。这一天,我开车8小时左右,中途有同行同车的朋友换了小两次。谁说仅有三年多驾龄的我不能开长途?走起,义无反顾!</h3> <h3>我的爱车,需要你陪我八千里路云和月呀!</h3> <h3>水墨上里,中国画一般的韵味。上里水墨,仿佛人间仙境!小坐一下,留个影吧?</h3> <h3>川西古镇
陇西河从镇上穿过
红麻石铺就的板桥
凸凹得唐宋元明
小街错列
舞台冷冷清清
这里上演过变脸
麻辣烫的小吃
忘不了色香味
红塔如钉
钉住了风土人情
历史的痕迹刻下
让人有些恍惚
四围青山如黛
邻接南北东西
那一场大地颤抖
你还在
汉藏之间
编织着一个驿站的故事
云淡风轻
不缠绵
也不惊慌失措<br></h3><h3> 写于广安邻水上里古镇</h3> <h3>古老的街道,传统的花轿。好想坐一回啊!</h3> <h3>上里古镇的一处小小景点。</h3> <h3>山高岭陡
竹林如兵马俑阵
本该野性十足
那一份特殊的关照
让你慵懒
有人喜欢你的憨态
萌萌的
黑白分明
有人怜惜你的种群
不惜工本
你的身价
居然比人金贵
其实
自然的物种
回归自然
得到自由
才有自在
在竹海中自由徜徉
也许更好
野性
性之所至
绵延繁衍
这才是
猫熊梦<br></h3> <h3>泸定桥又称铁索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大渡河上,相传康熙帝统一中国后,为加强川藏地区的文化经济交流而御批修建此桥,并在桥头立御碑。该桥始建于1705年,建成于1706年,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泸定桥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9根作底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铁件重40余吨。泸定桥两岸的桥头古堡为传统木结构古建筑,为中国独有。泸定桥自清以来,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以22位勇士为先导的突击队,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铁索桥上匍匐前进,一举消灭了桥头守卫。第一次来到这里,有点激动哦!硝烟散去,一派祥和。波涛汹涌的大渡河从桥下流淌,两岸青山如黛。跨过铁索桥,离藏区越来越近了。<br></h3> <h3>索链
串起长桥百米
锚柱
将索链高高挺起
青山两岸相对出
大渡河水湍流急
惊涛
裹挟着当年的硝烟
碑刻
留下了历史的记忆
伟人的描述
寒森森中有豪气
将军的追忆
遥想当年鬼神泣
天堑从来凝热血
英雄何惧弹雨逼
康定有情歌
跑马在山脊
我辈踏歌走川西
坐看云起处
藏区咫尺里<br></h3> <h3>用厚土和岩石堆砌的高原
在蓝天白云下静卧无言
四周峰峦叠翠
雪盖隐约可见
高路入云端
上下多盘旋
车流滚滚首尾接
牦牛信步踏草甸
晴雨切换如翻书
幽谷小溪多潺湲
朝辞雅江暮巴塘
一路向西天路远
何曾惧高反
心壮身自健
梦萦布达拉
我辈再向前<br></h3> <h3>大地在这里
褶皱爬满
如一位沧桑老者
一手托着雪域
一手拽着川西
风儿流过这里
很劲很烈
你亿万年的站立
很拧很执拗
有一轮白日
穿过薄云长空
夹带着紫外线
扑面而来
在你的肩头停驻
那一刻
空间和时间
仿佛都在弯曲<br></h3><h3> 写于折多山</h3> <h3>剪子弯山,藏语名字叫“惹玛那扎”,意为羊子山口。山口海拔4659米,是318国道经康巴地区的最高山口之一。千山万壑尽收眼底的意境,使你领略一番茶马古道的古风遗韵。站在剪子湾山的观景台,可以俯瞰脚下蜿蜒的盘山公路。这就是著名的”天路十八弯”!<br></h3> <h3>佛经记载了
一个伟大的传说
大地之脐
在这里落窝
平衡南北东西
奇珍异宝多多
大峡谷
钟灵毓秀绝壁险
雅砻江
南北纵横恣肆流
潜龙在渊
腾挪直上九霄外
一路高歌
滔滔金沙任遨游
佛接青藏川
泽润我神州
凭栏看夜景
时见小藏楼
来一句扎西德勒
微雨中
情悠悠<br></h3><h3> 写于雅砻江大峡谷</h3> <h3>从雅江到巴塘,行程约310公里。途经天路十八弯,卡拉子山等,海拔都在4300米左右。放眼望去,庞大的山体没边没沿,四围山峦起伏,沿途有雷达兵站,有高山帐篷,有一群群的牦牛。中途小停两次,我们一路向西。<br></h3> <h3>过七十二道拐
险峻如斯
七十二道拐
如一只只发卡
来来回回
续接簪插
把峡谷和东达山口
绘成了一幅
手工画
一边是峭壁
一边是悬崖
大车小车
蜗牛喘息
把心跳按住
车窗外
是美丽的云霞
顾不得辘辘饥肠
被堵得头晕眼花
九百里一笑而过
借着微茫的夜色
听怒江喧嚣而去
好在八宿已近
急寻酒家
7月10日<br></h3> <h3>东达山是川藏南线上最高垭口,位于西藏左贡县境内,垭口海拔标高5130米,夏季草坪青绿,牦牛成群,风光极为美丽。山路不再蜿蜒曲折,而是一条笔直的通向前方的大路,既缓且长,一眼看不到尽头,这就是川藏线最长最缠绵的东达山了。途径这里,有明显的高原反应:头像打了箍,脚像灌了铅。</h3> <h3>面对七十二道拐,脊背有点发凉哦。</h3> <h3>我现在围栏边,身后的道路险峻、曲折。</h3> <h3>途中和藏民朋友合影。</h3> <h3>堵车,等待。下了七十二道拐,山谷间别有天地。趁堵车的间隙,在路边留个影。</h3> <h3>然乌湖景区,位于然乌乡。成因是由于山体滑坡或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的堰塞湖在地质运动活跃的藏东南一带有很多这样形成的堰塞湖,然乌湖就紧靠川藏公路。湖畔西南有岗日嘎布雪山,南有阿扎贡拉冰川,东北方向有伯舒拉岭。<br></h3> <h3>天光云影,人在画中。</h3> <h3>风中的彩布条,寄托了多少信徒的虔诚!</h3> <h3>无处不美,美景中的我,忘却了高反,喜笑颜开。</h3> <h3>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h3> <h3>从八宿到波密,处处限速,行程推进得很慢,因为山路太险了。总算到波密了!你看,一江两岸,以山为屏。波密之夜,有点暧昧。霓虹给街道添了彩妆,商铺人流涌动。众多的旅行者被堵在了这里,小镇一样的县城一派祥和。凉爽如秋,这是在大武汉找不到的感觉。<br></h3> <h3>波密县城建在帕隆藏布江的两岸峡谷之间,有几座跨江大桥建在这里。因前方泥石流,路断了,只能耐心等待。等待之余,在桥上溜达,看看山,看看江水,就是最好的休息。因为这儿处处养眼呀!</h3> <h3>急湍如箭
乳白色的帕隆藏布江
滚滚东流
不知你是否
淘尽千古英雄
中流顽石
书写了一部石头记
上面有贾史王薛
大西南的大观园
以山为幕
舞台就在藏区
格萨尔王
跃马挥鞭
以及一个忧郁的王子
用情歌诠释
你的神秘和情爱
波密在峡谷里
云雾在半山腰
天路逶迤
我在这里
羁旅
不苦
像这方顽石
立住
江流在身边洄旋
想大声嗨一下
我在这里
附注:清晨出发,准备去林芝,驴友警告,前方的路被泥石流阻断,于是返回旅馆。沿江漫步,见江心顽石,硕大无朋,有感而作。<br></h3> <h3>在波密帕隆藏布江大桥上。</h3> <h3>汹涌的帕隆
在这里忽然变得温顺
雄奇的峡谷
有一片桃源仙境
高寒小麦黄
不见青稞青
围栅阻隔了藏猪
枯枝纷乱了森林
小路沿江伸展
远方通向幽深
高高的杉树
笔直向上
桀骜不驯
乳白色的江水
枯枝逐流
随波无声
灵猴在枝头跳跃
山鼠的眼神有点贼精
山民黑红的面庞
写满了劳作的艰辛
以山为宅
以水为邻
足下的尺幅山地啊
依托于此
安身立命
一方水土的滋养
成就一群可爱的人</h3><h3> 记岗云杉林,这可是波密附近的原始森林哟!</h3> <h3>去岗云的路上,帕隆藏布江峡谷景色如画。</h3> <h3>云白山青,江流湍急。</h3> <h3>一宿无眠,等待道路开通的消息。堵点在G</h3><h3>318的4061和4062里程碑之间。天亮时分,我们徒步到4061,在这个特殊的里程碑上狠狠地踩上一脚,留下永恒的记忆。</h3> <h3>天路难行,第一次领教了。G318突发的泥石流,冲毁了道路,我们生生地被困在了帕藏布江畔两天,天天盼着道路早点修好。驴友们不断发来关于G318波密到林芝4061到4062间抢修道路的消息,有真有假。憋得快要疯掉的我们宁可信其真,不愿猜测假。于是,一次次整装待发和出发,出发后再折返到酒店休息。后来,实在忍不住了,我们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再次尾随着长长的车流向林芝进发,中途折返过一次,还是不甘心,犹豫再三上路了。一路长停短走蜗行不止,后来就干脆走不动了。天色渐晚,仅有两股道的山路,到处都被性急的驴友和大货车堵着,折返根本没有可能,只能硬着头皮坚守。入夜,大家彻底绝望,纷纷拿出自备的干粮和饮用水充饥。然后,道路上爬满了的大小车辆全部熄火,该打盹的打盹,该就地方便的就地方便,扎堆闲谈的人很少,绵延数十里的山间道路死一般的寂静,只有道路左侧的雅鲁藏布江哗哗地流淌着,算是为山谷平添了一点生气。终于熬到黎明时分,领队倪头儿打着强光手电,从一公里外摸到我们面前,告诉我们他对大家安全的担心,也忧虑着未来几天我们要面对的困难,商量着下一步的对策。我们留下包括倪头儿在内的三位男士各守一辆车,各车把余下不多的干粮和饮料留下,其余人全部下车步行,到前方去侦查路况,寻找粮食和饮料,准备打持久战。那一刻,很悲壮!我们步行约六公里,到了距离塌方泥石流抢修现场不远处,被警察同志拦下,不让前进了。沿途只有一个小卖部,所有的食品和饮料早已被抢购一空,连泡一碗方便面的开水都要收5元人民币,而且没得卖的了。那一刻,我们几乎更加绝望。我们眼巴巴地守候了约两个小时,终于看到警察同志指挥车辆陆续进入封锁区了,并告诉我们,道路已抢修通了,但大车不能过,底盘低排量小的轿车通过也很困难,只能单边放行。我们马上把这个好消息报告给了留守的同志,继续观察了一阵后原路返回到一个中途的集中点,等待我们的车辆过来。大约等了六个小时,我们的第一辆车过来了,后两辆车虽然与第一辆车隔了约一公里的路程,得再晚两个小时才能到我们的集合点。从集合点到封锁区,排队等候还得需要一个多小时。等啊等,爬啊爬,总算到了道路抢修点。武警战士和警察同志在现场指挥过坎,好在我们的古哥驾驶技术了得,一脚油门就颠颠簸簸地过去了。然后,我们一路狂奔,翻山越岭,直奔目的地林芝。下午六点,我们就到林芝了。好险,好疲惫啊!<br></h3> <h3>终于到了林芝,首先要看的是雅鲁藏布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这个大峡谷北起米林县派镇大渡卡村(海拔2880米),经排龙乡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南到墨脱县巴昔卡村(海拔115米,在藏南地区靠近印度阿萨姆邦的地方),主体在墨脱县。全长504.6千米,最深处6009米,平均深度2268米,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远远大于全球第二的帕隆藏布大峡谷、及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深2133米,长370千米)和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深3203米,长90千米)。大峡谷核心无人区河段的峡谷河床上有罕见的四处大瀑布群,其中一些主体瀑布落差都在30-50米。峡谷具有从高山冰雪带到低河谷热带雨林等9个垂直自然带,汇集了多种生物资源,包括青藏高原已知高等植物种类的2/3,已知哺乳动物的1/2,已知昆虫的4/5,以及中国已知大型真菌的3/5。它劈开青藏高原与印度洋水汽交往的山地屏障,向高原内部源源不断输送水汽,使青藏高原东南部由此成为一片绿色世界,有的地方成为西藏江南。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一般指南迦峰(南伽峰)周围的南迦大拐弯(在林芝县排龙乡),广义说雅江的大拐弯很多,在墨脱县里有等县城约12公里的果果塘大拐弯等等。我们从林芝出发,就近见到了大峡谷的真面目。<br></h3> <h3>巨大的标牌,小小的我。</h3> <h3>神奇的雅鲁藏布江。</h3> <h3>在峡谷里,看奇石奇树。</h3> <h3>从林芝到拉萨,一半高速公路,一半G318国道。过米拉雪山。又一座海拔5000米以上垭口,近距离看到了雪山,真美!但真危险:高海拔,盘山路,暗冰,飞石,隧道!</h3> <h3>此行最想见到的著名景点就是神秘的布达拉宫,终于如愿以偿了!那种初见真容的喜悦,似乎一下子就扫除了我这十来天一路奔波中的不适和疲惫。能见到这伟大而神奇的建筑,太幸运太值了啊!</h3> <h3>一个具有浪漫情怀的法王,为了示好自己心爱的公主,于一千三百年前,在红山上修筑了这座造型奇特的宫殿。三百多年前,五世达赖为了另一个目的重建了布达拉宫。神奇,壮美,幽秘,奢华。政教合一的威权象征,物质财富和宗教文化的深度融合。权力集中的地方,就是财富堆垒的地方。<br></h3> <h3>我来了,无限神往的布达拉宫。</h3> <h3>远看布达拉宫,感觉这座建在红山上的著名宫殿构图精美,色彩艳丽,和整个拉萨融为一体。好美啊!</h3> <h3>大石板铺就的台阶,显得厚重而沧桑。</h3> <h3>在向上攀登的长坡上歇个脚,留下难忘的瞬间。</h3> <h3>宫墙边,我在眺望。</h3> <h3>走出布达拉宫,不舍离去。</h3> <h3>夜幕下的布达拉宫,仙境一般。</h3> <h3>神秘的布达拉宫,灯光璀璨的布达拉宫。</h3> <h3>通往白宫之门。</h3> <h3>夜幕下的布达拉宫广场一角。</h3> <h3>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觉康”(藏语意为佛殿),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乃藏王松赞干布建造。寺庙最初称“惹萨”,后来惹萨又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称,并演化成当下的“拉萨”。大昭寺建成后,经元、明、清历朝修改扩建,才形成了现今的规模。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大昭寺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八廓街,绕大昭寺而建,街道宽阔,店铺林立,民族风情浓郁,乃一条闻名世界的街道。大昭寺门前旅游的、朝拜的人流涌动,摩肩接踵,队伍排有数百米长。有不少的信徒在门前匍匐起仰,朝拜不停。寺庙内人挨人,人挤人,各色人等高密度聚集,行走困难,呼吸维艰。壁画、唐卡、佛像、金顶、长明灯,目不暇接。走出大昭寺,长舒一口气,然后逛八廓街。街两边的店铺,各种富有民族特色的饰品琳琅满目。众多的信徒沿街祈福,众多的拍客在此狂欢。信徒的内心世界,也许我们不懂,但对他们的那份虔诚,充满敬意。所谓宗教信仰,源于内心,其力量是巨大的。为政者从精神上俘获民众,是巩固自身高高在上地位的手段之一。中原大地,也曾“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悲夫!<br></h3> <h3>虔诚的信徒,熙熙攘攘的场景,大昭寺门前何时才能安静下来?</h3> <h3>大昭寺的顶部,又是一番风景。</h3> <h3>大昭寺之巅风光无限。</h3> <h3>熙熙攘攘八角街(也叫八廓街。)</h3> <h3>罗布林卡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藏拉萨西郊。始建于十八世纪40年代(达赖七世),是历代达赖喇嘛消夏理政的地方,是一座典型的藏式风格园林。经过二百多年的扩建,全园占地36万平方米,园内有植物100余种,不仅有拉萨地区常见花木,而且有取自喜马拉雅山南北麓的奇花异草,还有从内地移植或从国外引进的名贵花卉,堪称高原植物园。建筑以格桑颇章、金色颇章、达登明久颇章为主体,有房374间,是西藏人造园林中规模最大、风景最佳的、古迹最多的园林。罗布林卡意为宝贝园林。罗布林卡被辟为人民公园,也有人戏称罗布林卡是"由一座水塔、两排工艺品商店、以及围绕着动物园的几座宫殿"组成的。罗布林卡四面都有门,东面是正门。康松思轮是正面最醒目的一座阁楼,它原是座汉式小木亭,后改修为观戏楼,东边又加修了一片便于演出的开阔场地,专供达赖喇嘛看戏用。它旁边就是夏布甸拉康,是进行宗教礼仪的场所。<br></h3> <h3>罗布林卡的一角。</h3> <h3>罗布林卡花团锦簇,美不胜收。</h3> <h3>罗布林卡的高墙。</h3> <h3>猜一猜,这是罗布林卡里几世达赖的行宫?</h3> <h3>看大型情景剧《文成公主》。这是演出开始前见到的剧场外景。</h3> <h3>在情景剧演出现场的大门外,景色也是好美好美哦!。</h3> <h3>大型情景剧《文成公主》演出现场:美轮美奂,精心之作。一个大唐公主的和亲远嫁,是剧作者常写常新的题材,在主题上创新很难,难在受限于现今的主流意识形态;形式上的创新,可以尽情折腾、花样翻新,其空间很大。尽管《文》剧不是第一部现场情景剧,但在形式创新上用足了劲儿。舞台选址好,正对着布达拉宫;演员阵容强大,动用了一千多人出演;灯光、舞台造型、背景板搭建、三语字幕同步解说等都做得非常好。演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演员形象气质做唱功俱佳,为全剧加了分。至于本剧的主题和剧情结构以及部分唱词,还可以再讨论、再完善。<br></h3> <h3>看这场景,场面多大,灯光和服饰多美啊!</h3> <h3>在去羊卓雍错的路上,需要翻越一座海拔5000米左右的岗巴拉山。车行发卡般的连续大拐弯山路,尚且要把心提到嗓子眼儿,那种惊险刺激的程度不亚于走七十二道拐。我们的车爬行在上岗巴拉的半道上,车窗外的一幕让我们感到无比惊讶:一位中年男士带着一个不满十岁的小男孩,各自骑着一辆自行车,缓缓地向山顶驶去。简单的行李绑在中年男士的车架上,他们时骑时停,向前向上的意志是那么坚定。这是一位什么样的中年男人啊?孩子还这么小,就带出来经受艰苦磨砺了。在以独生子女为基本小家庭组合形态的当今社会,一般家长百般娇宠孩子都不嫌过,怎么舍得这样来“折腾”孩子呢?不想打听在这对父子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仅凭他们的这种行为就不难看出,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在孩子的教育上,坚持不走寻常路,陪伴、引导、示范、严格要求、培养吃苦精神。如果这位父亲对自己的孩子没有更多的期待,会这样做吗?点赞啊!<br></h3> <h3>有的人简称羊卓雍措为羊湖,藏语意为“碧玉湖”、“天鹅池”,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位于雅鲁藏布江南岸、山南浪卡子县境内。湖面海拔4441米,东西长130公里,南北宽70公里,湖岸线总长250公里,总面积638Km2,大约是杭州西湖的70倍。湖水均深20-40米,最深处有60米,容积146亿立方米,属咸水湖,也是一个构造湖泊,是喜玛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羊湖汊口较多,像珊瑚枝一般,因此它在藏语中又被称为“上面的珊瑚湖”。在西藏,所有的高原湖都可以说是圣湖,洁净,纯美。<br></h3> <h3>海拔4000多的羊卓雍湖就在眼前,我所在的位置接近海拔5000了。高,寒,美啊!</h3> <h3>在去山南的路上,经过雅鲁藏布江。大江汹涌澎湃,气势不凡。这是藏族儿女的母亲河啊!</h3> <h3>在山南藏民家里做客。</h3> <h3>在山南,据说这是当年的文成公主到藏南后开垦并耕种的第一块土地。</h3> <h3>哲古草原位于山南地区措美县县城东北部50公里的哲古湖旅游景区,平均海拔4600米。由于哲古湖的水源充足,哲古草原上有大量的野生动物,运气好的话可以看到不少珍稀动物,如黑颈鹤、雪豹、丹顶鹤、藏野驴。遥望曾经的哲古湖,如今融进了无限的辽阔。牧人在山脚下放牧,牛群如黑点般移动着,山脉,青草,河流,蓝天,白云,这不是画,也不是生硬的电视画面,一切都是那样真真实实,感人肺腑。在哲古草原上随手一拍就是一张壁纸,不需要ps,原汁原味的画面。<br></h3> <h3>来个造型。</h3> <h3>哲古草原有个高原湖,不大,但很美。</h3> <h3>位于山南琼结县宗山的西南方,距离泽当镇约90公里。各陵墓封土高大,为土垒成的高台丘墓。其上层土墩为椭圆形,墩顶极为平坦,东西长约130米,下层为长方形土台,周边不齐整。藏王墓的数目现难确定,能看到的墓旁有巨大的功德碑。在9世纪中后发生的奴隶起义中,赞普陵墓全被捣毁,现在的藏王墓只是衣冠冢而已。<br></h3> <h3>唐古拉山口就在眼前。因在高海拔的道路上行驶,没留意关于唐古拉的标识。</h3> <h3>可可西里,野牦牛在撒欢。</h3> <h3>藏羚羊,高原的精灵,终于看到你了。</h3> <h3>驾长车踏破青藏线。道路绵长,念青唐古拉山就在眼前。道路凸凹,冻土和软土上铺筑的沥青路颠簸起伏,看似平坦,实则处处暗藏杀机。驾车需谨慎,且行且控制速度。</h3> <h3>途经昆仑山口。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高原的夏即江南的春也!</h3> <h3>今天从格尔木出发,准备一口气驱车到青海湖,路经茶卡镇,顺便看看著名的茶卡盐湖,感觉也还不错。茶卡盐湖,别称茶卡或达布逊淖尔,是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镇的天然结晶盐湖,柴达木盆地四大盐湖之一。“茶卡”是藏语,意即盐池,也就是青海盐;“达布逊淖尔”是蒙古语,也是盐湖之意。茶卡盐湖湖面海拔3100米,长15.8千米,宽9.2千米,呈椭圆形,总面积105平方千米。茶卡盐湖与塔尔寺、青海湖、孟达天池齐名,是“青海四大景”之一,被旅行者们称为中国“天空之镜”,被国家旅游地理杂志评为“人一生必去的55个地方”之一。今天天气不错,来盐湖观光的人很多。湖水泛白,上为清清水,下为结晶盐,不少人打着赤脚,直接踩在水里,好不快活。<br></h3> <h3>天空之镜,这个名字好!</h3> <h3>阳光灿烂,我在镜中。</h3> <h3>青海湖,我又一次看见你了,有见到老朋友的感觉啊!</h3> <h3>凝视湖水。</h3> <h3>踩踩湖滩。</h3> <h3>儿时的秋千,好想再次荡起来。</h3> <h3>给美湖增加一点艳丽的色彩。</h3> <h3>好玩吧?</h3> <h3>怎么不见湖中的天鹅?</h3> <h3>油菜花儿香。</h3> <h3>高原夏日仍留春。</h3> <h3>这是一个古镇。这是一个曾经沧海历经无数风雨后重新归于平淡的山乡,这是一个几度春风饱经岁月沧桑后再次焕发青春的古隘。我们路经此地,不可不来看看这个留着如此多深刻历史痕迹的地方。漫川关地处三山夹两川的 秦岭 南麓,属于 陕西 省 商洛 市的 山阳 县。漫川,顾名思义就是地貌广大、水域宽衍。看上去,这里确实也是依山傍水,四面高山环绕,中间三条河流交汇而过。山高水长,河川锦绣,独特的地理环境赋予了它丰富多彩、风光迤逦的自然景观。然而,相对于它这些魅力无穷风光无限的山山水水,更吸引我们的是这里丰富厚重引人入胜的人文景观。这是我们青藏高原探险自驾游的最后一个景点。从7月5日出发,到古镇时已整整26天,历险看景,一路辛苦。到秦楚交界处,顿感分外亲切。归心似箭,归心似箭呐!我们在这里没有过多的留恋,简单转了转就直接驱车回武汉家中了。也许,我们还会来这里,再仔细看看这大山里的古镇,多了解一下这里的风土人情。<br></h3> <h3>在返汉的路上,有点激动哦!这一趟,行程8200公里,我的爱车啊,你辛苦了!</h3> <h3>这是本次自驾闯青藏高原的同行者之一倪勇老师用部分风光照剪辑成的一个小视频,权且借来作为本美篇的结语吧。感谢倪勇老师,感谢本次和我一起经历了26个日日夜夜青藏之行的另10位兄弟姐妹!<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