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金戈铁马,翰沙驼铃,戈壁荒漠,草原绿毯…已成为我梦中的向往!</h3> <h3>扺达西宁已是7月24日的子时,晚点了二个多小时,西北夏夜的风,凉爽宜人,吹散了迷朦的睡意。</h3> <h3>次日一早,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去朝拜格鲁派六大名寺之一塔儿寺。它位于西宁市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莲花山坳中。从停车场出来坐上二层电梯便到了莲花湖畔,景交车再载着我们沿着迎宾大道行驶一刻钟左右到达塔儿寺。</h3> <h3>对塔尔寺的印象虽然是很多次的默念,但是不身临其境总是对它既清晰又模糊。清晰的是,很早就知道建于明嘉靖年间,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模糊的是,毕竟一直从未亲临,那些脍炙人口的美谈和圣神感,就像镜中月,水中花一般的遥不可及,却不断地渴望。站在塔尔寺山门前,心里涌来了层层叠叠的感动,像久违的浪,瞬间跨越心灵的围栏,排山倒海状,汹涌澎湃而去。想哭,真的想哭。
深深地吸一口气,抬起腿,温柔地迈进塔尔寺的大门。眼前的建筑,塔寺,似曾相识。塔尔寺啊,你可知道我已多久渴望!<br></h3> <h3>走进塔儿寺,第一眼就见八宝如意宝塔,该塔是为了纪念佛祖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涅磐的八大业绩而建的。乾隆四十一年由拉科部落头人桑杰龙珠出资重新兴修,是覆钵式佛塔,每座宝塔都是尖顶,上圆下方的样式,均属于方形底座,圆身,为典型的藏式塔。其底座塔基周长9.4米,塔高6.4米。塔上装饰有莲花和佛祖从诞生至圆寂八件大事表相的不同塔形,上部为粉白瓶形,竖有刹杆相轮13重,刹杆顶端设有仰盘、覆盘和日月宝珠曳彩,显得雄伟壮观。<br></h3> <h3>虔诚的藏民五体投地跪拜。川流不息的人群丝豪没有影响他们朝圣的心,物欲横流的空气没有污染他们清澈的眼,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信仰的力量!</h3> <h3>塔儿寺有三绝:壁画、堆綉、酥油花。伫立在酥油花前,看着那些栩栩如生的作品,精细而艳丽,每一架酥油花,动辄人物走兽数以百计,亭台楼阁错落无数。大至3到5米高的金刚菩萨,小到几毫米的花鸟鱼虫。形神皆备,细致入微。那些花瓣的舒卷开合,叶片的脉络深浅,人物的喜怒哀乐,山川的峰峦叠嶂,各种形态都表现的惟妙惟肖,让人身临其境之感。
我心被震撼的同时,此生也将难以忘怀它。不禁感叹,时代兴而艺术兴!扎西德勒!</h3> <h3>在塔儿寺门口叫卖土特产的藏民,那一粒粒似小麦样的青裸,软糯可口,微甘清香。</h3> <h3>辽阔的西北,粗犷豪放,到达一个空放之地会有几个小时的车程。在赴青海湖途中,在这里让人记忆颇深,一条不长的河流却是"逆天下河流皆向东,唯有此溪向西流"。这就是倒趟河。</h3> <h3>相传当年文成公主辞别父母,离开长安,爬山涉水,历尽艰辛来到荒漠的高原,离家乡亲人越来越远,不由思念远在长安的父母。她想起临别时妈妈给她的一面宝镜时曾说:若怀念亲人,可从宝镜里见到,于是急忙取出"日月宝镜"双手捧照,不照则已,一照便大吃一惊原来她没看到亲人,而是看到自己憔悴的脸。她一生气,怒摔宝镜,没想到,宝镜落地,便化作高山,后人称之为日月山,它恰好挡去了一条东去的河,河水便掉头回流,人们称为倒淌河。</h3> <h3>酸奶我的最爱,也是我此行中最难忘的佳釀,最给力的能量。每到一地,总要寻寻觅觅犒劳胃肠。</h3> <h3>在我看来这是新农村式的蒙古包,</h3> <h3>盛夏的青海湖,油菜花海,绚烂纯美。盛夏的青海湖,澄洁浩渺,碧海青天。盛夏的青海湖,如同一面光怪陆离的宝镜,映衬着高原的神圣巍峨,光芒璀璨。盛夏的青海湖,犹如一块剔透晶莹的润玉,投影着藏地的缤纷瑰丽,锦绣芬芳。<br></h3> <h3>站在湖畔,闭上眼睛,沐浴在高原倾城的日光之下。被轻轻的微风温柔吹拂着的头发,在空中起舞。内心亦如同那发丝般无法平静。这片纯澈壮丽的海子所带给我的,不单只有初见的惊叹与喜悦,还有此时此刻,淡淡的忧伤。六世达赖仓央嘉措,那位被后世无限崇拜与景仰, 被后人无限思念与追忆的男子;那个充满了无限才情与悲情,无限神圣与神秘的男子;那个被吞没在政治漩涡之中, 在湖畔孤单陨落的男子;他是否会知晓,自他离别之后,他的故事,他的传奇,他的信仰,他的情歌,会忧伤地蔓延到整个藏地,传唱在每一个有花开放的角落……<br></h3> <h3>清澈洁净的湖水我不忍赤足游戈,便跨上牦牛背随它浅淌,轻掬湖水洒向云霄,告慰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现在是政通人和,民族一家!</h3> <h3>路永远载着梦想去远方!</h3> <h3>黑马河的草原风光陶醉的让人忘却翻越海拔近四千米的橡皮山口,那睛翠接天,古道远芳犹如身沐天地灵气,悠悠复悠悠!</h3> <h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h3> <h3> 茶卡盐湖是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当地的蒙古族牧民把她称作海,美丽的地方多有美丽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这里十年九灾,牧民们饥寒交迫,一位活佛路过此地,王公就去求救,寻求富裕之路。活佛说,盐湖里住着1000个巴里登拉牧(蒙语女神),那一颗颗晶莹透明的青盐,就是她们辛勤汗水的结晶,能够给他们带来吉祥和幸福。于是夏秋季节,当地的蒙古族、藏族牧民便前来采挖。对盐湖更是奉作神明。从此在五月十五日这个吉祥的日子,方圆几百公里的牧民都带着松树枝、酥油、炒面、青稞、白酒前来祭海祈福!
<br></h3> <h3>在白色和蓝色的世界中,有列古老的小火车载着观光人群驶向湖心岛,汽笛声打破镜湖之静美,更显盐湖的空灵飘渺。<br></h3> <h3>明镜般的倒影,时间都暂停了
仿佛按下了喧闹世界里的静音键
如梦如幻!<br></h3> <h3>以各种传说、人物为主题的盐雕矗立在你面前,非常的让人震撼!<br></h3> <h3>西母王。相传盐湖里晶萤剔透的青盐,是西母王为解救受苦难的黎民百姓,派来的仙女日夜守护而流下的汗水结晶。</h3> <h3>远足盐湖蓝天,心驰宇极洪荒。</h3> <h3>茶卡盐湖的“镜”与“净”,置身其中,会让你有种想要展翅飞翔的感觉。可以赤脚走到湖面上观看和拍摄自己的倒影,宛若天空之镜。<br></h3> <h3>这是一个盐的世界,车上、地上、甚至空气里都有盐味。<br></h3> <h3>透过清盈的湖水,依稀可见形状各异的盐花。</h3> <h3>真希望这个站台延伸到每个角落,将一片洁净送给芸芸众生,让我们这个社会再也没有假疫苗之类存在⋯</h3> <h3>高原的夜色来的晚。从茶卡到德令哈已是晩上九点多了,天空还泛着蓝。德令哈”是蒙古语“金色的世界”的意思。德令哈市建政于1988年,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是全州政治、教育、科技、文化中心,也是海西东部经济区中心,其海拔高度为二千八百多米。诗人海子的诗: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让我对这个高原小城充满了好奇,但从浅瞥中看不到诗人描述的荒凉空寂,而是霓虹闪烁,车声、歌声、人语声吵的我一夜难眠,也许这是诗人心中的另一种荒凉。</h3> <h3>在柴达木盆地的东北部,距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首府德令哈约50公里的怀头他拉草原上,有两个一大一小、美丽恬静的湖泊,名叫可鲁克湖和托素湖。这里水草丰美,鱼跃鸟飞,若伴白云红曰,此乃人间盛景之图哇!<br></h3> <h3>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塞北的大草原风调雨顺,五畜兴旺。在这片美丽的草原上有一对青梅竹马、相亲相爱的恋人,小伙子叫托素,姑娘叫可鲁克,随着岁月的流失,年龄的增长,他们也到了成家的年龄,按照部落的习俗,要向王爷乞求准婚。一天他们双双来到王爷府,乞求王爷恩准他们成亲。王爷看见如花似玉的可鲁克姑娘,垂涎三尺,心生诡计,他假惺惺地问到:你们相爱吗?托素和可鲁克姑娘齐声回答:“我们非常相爱。”王爷又问:“拿什么来说明你们是相爱的呢?托素,如果你真的爱她的话,你就到柴达木背回来一袋青盐,你能够做到吗?”托素知道这是王爷在为难他,可是为了和自己心爱的可鲁克姑娘成亲,他只好答应了王爷的条件。第二天,托素为了和自己心爱的可鲁克姑娘结为伉俪,准备好行囊,向着柴达木盆地出发了。他历经千辛万苦,翻过了九十九座大山,越过了九十九条河流,穿越了九十九片沙漠,来到了著名的柴达木,在这片浩瀚的盐池里背了一袋盐,由于心情焦急,托素直线返回。柴达木的自然环境变化无常,草原会细雨绵绵,大漠烈日汹汹,托素几天几夜吃不上一口饭,喝不上一口水,在一望无际的大漠中挣扎着,迈着艰难的脚步向前行进着,可是再好的身体也无法抵挡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终于倒在了一片大漠中。家中的可鲁克姑娘度日如年,焦急地等待着托素的归来,可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一直没有得到托素的消息。这天飞来一只洁白的天鹅,告诉可鲁克姑娘:托素在柴达木的一片戈壁大漠中倒下了。可鲁克姑娘的心碎了,她在白天鹅的引导下去寻找自己心爱的人,可鲁克姑娘翻山越岭,穿越大漠,一路上流尽了所有的眼泪,终于在柴达木一望无际的大漠中发现了托素的身影,可是,此时的可鲁克姑娘已经筋疲力尽,用自己仅有的一点点力气向前爬着,终于用最后一口气伸手握住了托素的手,她知道他们上了王爷的当,生不能成为夫妻,死也要和他在一起,她幸福地合上了双眼。后来,在可鲁克姑娘长眠的地方生出了清澈碧绿、小巧玲珑的外泄淡水湖。托素安息的地方生出了一面湖面辽阔、浪淘汹涌的咸水湖,传说是因为托素背的盐和泪水溶化而成。可鲁克湖的水通过她的出水口流入托素湖,这就是可鲁克姑娘的纤纤小手拉着托素的手,成为永恒的记忆,在人世间永远地流传着。你听,可鲁克湖和托素湖的音韵在脑际盘旋不化,一切那么自然,又那么真切。此刻,一份最美的依恋,一腔最真的情怀,一抹最浓的思念,一块最软的心境……湖的深情呼唤,都是蕴涵着甜蜜的爱情的千古绝唱。<br></h3> <h3>从可鲁克湖到敦煌要500多公里,浩瀚的戈壁滩,嶙峋的野骆驼,多彩的丹雅,高耸的当金山,姿意的格桑花,我不愿放过每一道闪烁的风景。<br></h3> 车行驶在柴达木无人区的道路上,透过车窗望不到尽头,砂砾高低不平,除了天空的云,似乎没有生气,一种神秘感漫越全身,太多的传说浮现。寸草不生的戈壁,但见那倔强的骆驼刺,一丛丛的顽强生长,给人向上的力量,它是骆驼的食料,牧民的糖原。我愿每个生命如它哪样,无论贫瘠酷暑严寒都能昂扬。<br><h3><br></h3> <h3>大柴旦镇,途中的驿站。沙漠绿洲,宁静而安详,我不知道那辆警车有几番出征?但我知道这个地方有着不解之谜,楼兰古国的消失,罗布泊的多变……一切的一切是那么不可思议!这是一个被世人遗落的大美之地。<br></h3> <h3>大柴旦位于青海省海西州境中北部,北与甘肃省毗连。蒙古语伊克柴达木,意为大盐湖,地处举世闻名的柴达木盆地北缘,315国道(青新公路)与215国道(敦格公路)交汇于此,穿境而过,并有锡铁山和饮马峡两个客货站。大柴旦县下辖大柴旦镇、锡铁山镇和鱼卡乡,是柴达木盆地最早的开发地之一,也是海西州较为重要的工业基地。</h3> <h3>当金山口,海拔3648米,路四周坡地如丘陵般起伏,马匹和羊群散落在坡上,悠然自得。整个祁连山西段,这个山口是唯一与青藏高原相连的山口。它历史久远,现今还在担负着重要物资输送作用。在驼铃声声的古时候,曾做为丝绸之路青海道一个重要山口,在丝路北线被阻断的时刻,做为辅道连接着内地与西域联系。许多丝绸、瓷器等物资,通过这翻越祁连山,穿过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带,抵达柴达木盆地中的吐谷浑王国,随之中转至各地。同时,它也是连接青海海西地区、西藏与甘肃河西走廊一个重要山口。<br></h3> <h3>车停在这砂砾遍地尘飞灰扬的地方,原来是为确保安全,司机需在此强行休息半小时,周围仅有一个容几个人的简易房,太阳热辣辣的,有一条在建的铁路工程横跨路上,四周高低不平,在这环境中,随地放空也无所谓了。在路边上看到这块碑,一脚尘沙的走过去一看,原来这个不毛之地是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原县城,海拔2800米的博罗转井沟,是属阿尔金山的冲击扇地区,居住在县城的人们,除了少数人以正常职业维持生计外,游牧为当地人的主要生存方式。1998年县城正式由博罗转井镇迁至红柳湾镇。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简称阿克塞县)隶属于甘肃酒泉,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交汇处,是甘肃省惟一一个以哈萨克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哈萨克族自治县之一。
阿克塞平均海拔3200米。生活着哈萨克、汉、回、维吾尔、撒拉、藏等11个民族,其中哈萨克族3700多人(2014年),占总人口的34.8%。<br></h3> <h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在这些古诗里知道了玉门关。尽管昔日的喧哗已成为风沙中的残存,但小方盘城依然沉稳地述说着久远的历史!<br></h3> <h3> 玉门关在风沙之中已经矗立了两千多年,像一个被遗忘的戍卒寂寞地驻守着西北的门户。登上古关,举目远眺,四周沟壑纵横,长城蜿蜒,烽燧兀立,胡杨挺拔,在落日的余辉中,透射出浓烈的历史沧桑感。正是这座小小的方城,两千多年前,紧紧守护着丝绸之路的安全。在这座古关之下,进出过各国的商队、驰骋过英雄的战马,飘拂过使节的旌旗,印下过僧侣的足迹。它是张骞历尽千辛万苦两度出使西域,经过的那个玉门关;它是大将李广利没能攻破大宛,汉武帝不让他率领将士回到中原,大军被拒的那个玉门关;它是班超耄耋之年挥泪写下"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的那个玉门关;它是汉简墨书"酒泉玉门都尉"字样的那个玉门关;它是大唐的玄奘法师一人到印度取经进出的那个玉门关;……
现在残存的玉门关是一种象征,一种意象,是岁月在某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凝结下来的历史见证!<br></h3> <h3>玉门残留待我寻!</h3> <h3>站在丝绸古道边,瞭望无边的远方。穿越时空隧道,多少英雄事,历历在目。问苍桑岁月,今人何思?</h3> <h3>面对废弃的城,看大漠落日圆,遐思无限,</h3> <h3>难忘今宵。敦煌的夜晚格外热闹,领队夫妇翩翩起舞,为同行的驴友庆生,旅行啊一个好的驴队无疑是旅途中快乐的源泉!感谢领队,感谢旅伴!</h3> <h3>鸣沙山以鸣声称奇,月牙泉因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在鸣沙山的怀抱中,一弯清水形似半月,碧波漫漫,清风徐来、沙水共生,为苍黄沙海平添几分妩媚。鸣沙山伟岸挺拔,恰如男子的气概,月牙泉安静灵秀,尤如女人的温柔,几千年来,一阴一阳,一静一动,相依相偎,不离不弃。</h3> <h3>西出阳关非故人,鸣沙留痕悉心听!</h3> <h3>在月牙湖畔有座月泉阁祈福塔。是一座四层六方的建筑,已有百年历史。雕樑画栋间人影交织,窗外猎猎山风左右环绕,阳光铺洒在这温暖的殿堂,人们在这神圣的地方祈愿平安、幸福、吉祥!</h3> <h3>驻足止步拍征程!</h3> <h3>漫漫沙漠,这颗馒头柳却枝繁叶茂。</h3> <h3><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转到鸣沙山的东麓,远远望见南北长约1600米崖壁上,上下九层布满了洞</span>窟,它就是莫高窟,又名千佛洞,我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莫高窟,我神往已久,虽然它的深遂、精深,我无法读懂,但我能身临窟龛,目睹飞天的曼妙,聆听穿世的佛语,心足了,足了!</h3> <h3>郭沫若先生题写的“莫高窟”三个金黄大字,镶嵌在蓝底的牌匾中,在蓝蓝的天空下,庄严静穆。<br></h3> <h3>大约公元366年的一天,有一位从东游访而来的法号叫乐僧的和尚,一路西行来到今天敦煌莫高窟所在的宕泉河谷,时当傍晚,鸣沙山残阳西下,从大漠深处射出万道金光,正好映照在对面三危山的各色石头上,于是奇迹出现了,整个天地笼罩在金光之中,金光中千佛显现,作为一名修僧人,他感觉佛在向他指引和暗示,此地为佛教圣地,于是就创龛建窟。莫高窟建窟开始。</h3> <h3>穿越历史的烟云,回到上个世纪初。清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六(1900年6月22日),来自湖北麻城的道士王圆箓在清理莫高窟第16窟的积沙时,意外发现一个隐藏的小洞窟。这个小洞窟内密密匝匝地堆满了成捆的经卷、文书、绣画、法器,从地面垒到屋顶。
这就是后来举世闻名的敦煌藏经洞,现在编号为莫高窟第17号洞窟。<br></h3> <h3>从藏经洞中出土的文献约在五万件以上,其中百分之九十左右是佛教典籍,还有道教、摩尼教、景教等其它宗教的典籍,以及官府文书、四部书、社会经济文书、文学作品等大量世俗文书。然而,王道士对这批5至11世纪文物的价值一无所知。这些文物却被来自西方的考古学家和探险者眼红惦记上。他们以欺骗、抢夺等诸种手段获得了大量珍贵典籍和壁画,严重损伤了莫高窟和敦煌艺术的完整性。于是,一系列强盗来到这里,把这个深藏千年的洞穴打开,直至几乎将里面的东西盗窃殆尽。
</h3><h3><br></h3> <h3>如今,敦煌文物保护机构也采取了不少保护措施,如严禁拍照、限制人流、监控石窟内温湿度,以及在石窟外建博物馆,用原样仿造品和数字技术满足游客参观需求等等。<br></h3> <h3>1600多年过去了,莫高窟的阳光依然灿烂辉煌,鸣沙山依然峥嵘突兀,河水依然静静流淌,九层楼在阳光的照射下依然熠熠生辉。<br></h3> <h3>往返于窟与游客中心需要坐三十分钟左右的景交车,运气很好,我们游览的时候,天清气朗,从窟返回的路上,放眼望去,沙漠的尽头似有若有若无的楼宇、树木,我好奇的惊呼,海市蜃楼!景交司机笑着说:“那是敦煌市区!”“哇,能看这么远?”我诧异的问。“是啊!看百里外是正常的"我感受到了:沙漠并非全是飞尘走沙,它有它宁静澄澈的一面,犹如这万千世界!</h3> <h3>巜敦煌盛典》大型沙漠实景演出让人震撼。整个剧场背依鸣沙山地貌景观及周围的山脉走势,再造包裹式洞窟和月牙泉等舞美场景,利用360度旋转可前后移动的观众席,再现了古丝绸之路重镇敦煌历史文化与人文风貌,让观众穿越时空隧道,领略了两千多年前敦煌的文化气息。整场演出气势恢宏磅礴,美轮美奂,让人回味无穷!</h3> <h3>从敦煌去嘉峪关,途中瓜州的瓜让人唾涎三尺,当然不会错过品尝啰!</h3> <h3>来自于敦煌壁画的雕塑--反弹琵琶</h3> <h3>路拍飞天的雕塑</h3> <h3>这是明代万里长城最西端的一座墎台,也是长城沿线建筑规模最壮观、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军事关隘。观其以外就是祁连山脉,有了天然屏障,足以拒敌,所以长城到此为止,不再续建。如今,祁连山仍在,而第一墩却早已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这和平年代,它更多的时间是接待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让他们感受中国的威武。</h3><h3><br></h3> <h3>一道墙,围着古老的文明,围着浩瀚的岁月,一道墻,围着欲望与理想,围着牺牲与希望。绵绵万里长城,塞上烽火千年,前世苍桑,狼烟越,谁主沉浮?赫赫第一墎台,残临讨赖危壁,今世回望,风尘处,吾思若何?</h3> <h3>悬壁长城位于嘉峪关关城北8公里处石关峡口北侧的黑山北坡。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为了加强嘉峪关的防御,肃州兵备道李涵在暗壁以外,峡南侧的山头上开始,监筑了一条长15公里的片石夹土墙。工程完成于嘉靖十九年(1540年),使关城防御更加严密, 因城墙自山上陡跌而下,在山脊上似长城倒挂,铁壁悬空,封锁了石关峡口,俗称“悬壁长城”。<br></h3> <h3>沿着山坡爬上了长城,好汉之感油然而生!</h3> <h3>来到了古老的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夯土的明城墙,巍然屹立在茫茫戈壁沙滩上,向地平线上绵延伸展,仿佛威猛无比的大力 士伸展开一双孔武有力的巨臂,护卫着身后的江山社稷刀枪难入,安享太平;炎黄子孙,生生不息。<br></h3> <h3>据说修建关城的砖全部是由羊运输的,而古代的工匠们在修建完成后,将砖精确无误地计算到仅存一块。</h3> <h3>厚重的石条有深深的车辙印!</h3> <h3>据说现嘉峪关内的长城历史博物馆是介绍长城历史最全面的博物馆,可惜啊,没来得及观赏,只能在城外的碑前,远眺塞外,随云浮想。</h3> <h3>还没从嘉峪关的述说中醒来,便到了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丹霞”张掖。张掖丹霞地貌奇险灵秀美如画,造型奇特,色彩斑澜,气势磅礴,景观奇妙,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是中国最美的六处奇异地貌之一,也是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观之一,令人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br></h3> <h3>亿万年前大海中的精灵,历经大自然的锤练孕育,形成了眼前的大扇贝,它由红,灰黄,灰白的条纹相间的砂岩排列而成,奇特的造型给彩色的丘陵增添了几分生气,也如一条巨龙腾空而起,为民祈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h3> <h3>疯狂的绝色,我要带回家!</h3> <h3>众僧拜佛。浑圆的紫红色沙岩沙丘在地壳变迁和外力作用下,被雕刻成身披袈裟的僧侣,历经亿万年的修炼,虔诚地跪拜在仰面而睡的大佛脚下。</h3> <h3>谁说岩石无韵?哪泥挂状的丹霞,恰似少女美丽的裙摆,随风飘动!遥想当年,跃动的青春!</h3> <h3>七月的卓尔山美的让人心醉,绵延不绝的山峦,红的丘陵,白色的雪峰,茂密的森林,翠绿的青稞,金黄的油菜花......她将一年四季的美景全都慷慨的呈现在你的面前,几种浓烈的色彩美美地扭结在一起,撑起了高原的唯美画卷,像梦一样把你一下子化入人间仙境。<br></h3> <h3>古代狼烟烽火的瞭望台,如今可感受360°的美景,红色的丹霞、绿色的山峦、雪色的祁连山巅和黄色的油菜花,真无愧为"东方小瑞士"的美誉!<br></h3> <h3>一山尽览四季景,此色唯独天上有。<br></h3> <h3>匈奴有一首歌唱道:“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祁连山是与匈奴联系在一起的,所以祁连山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是那种猛烈的、浑厚的感觉。祁连山是一个对中国举足轻重的山,因为正是在祁连山的庇护下,河西走廊形成一个个绿洲城市,并产生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通道丝绸之路。抛却祁连山的地理意义和历史意义,更喜欢祁连山是因为它的与众不同。开车行驶在公路上,两旁是茫茫戈壁,无论开到多远都有着祁连山脉的雪峰若隐若现,这种感觉有点类似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狂奔的感觉,总之心情是莫名的亢奋。<br></h3> <h3>执子之手,相携至老。人生就是一道风景,就如这茫茫草原有枯有荣,就如这巍巍雪山,有高有低…</h3> <h3>巍峨的雪峰高耸入云,广袤的草原千里碧绿。</h3> <h3>同是门源,但这不是万亩油菜花田。在这盆景式菜花田里,驰想万亩的壮观吧!</h3> <h3>这个来过无锡的藏族小伙,纯朴的象祁连山顶的白雪,要求我与他合影,因为他觉得太湖很美!</h3> <h3>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在地质方位上处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区域,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境内,公园内涵盖“丹霞”峰林地貌景观、新生界沉积环境和沉积构造类型,有3800万年以来的地质生态环境演化的遗迹。其因兼具“丹霞”地貌、森林植被、宗教文化、电站大坝、峡谷库区及藏族风情等特色,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身而久负盛名,令国内外的游客趋之若鹜。<br></h3> <h3>坎布拉这个名字是地名,公认为是"康巴人的家园"。当地有个传说,当时藏区多卫康三地之一康区的三个兄弟前来这里朝拜,感受这里的丹山碧水和气候后,流连忘返,遂入赘当地,安家落户,世代生息。时光流逝,数百年后,这里形成了尖藏,尕吾昂、完吉合、徳洪四个自然村落,过着半牧半农的生活,也保持着浓郁的藏族生活习惯!</h3> <h3>坎布拉公园分水陆二种游览。据说,这个景区在三十年前还是藏在深闺中,其中的藏民有着母系社会的遗风,存在着走婚的习俗。</h3> <h3>坎布拉丹霞地貌岩体表面丹红如霞,奇峰、方山、洞穴、峭壁为其主要地貌特征。山体如柱如塔、似壁似堡、似人如兽,形态各异,造型栩栩如生、千奇百怪,是大自然千万年悉心雕琢的杰作,堪称鬼斧神工。<br></h3> <h3>坎布拉共有18座高峰,自西向东依次而立,分别是南崇峰、宫保峰、德杰峰、内宝宗峰、大雁峰、尼姑峰、山羊峰、牦牛峰等,这些山峰的命名大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随着远近、高低、角度的变化,座座山峰姿态万千,形象各异,有的如擎天一柱,直插云霄,有的如妙龄少女,婀娜多姿。<br></h3> <h3>玛尼石堆。在藏区,人们刀笔不停,艰苦劳作,在一块块普通的石头上刻写上经文以及各种佛像和吉祥图案,并饰以色彩,使平凡的石头变成了玛尼石。虔诚的藏族信徒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地把日夜默念的六字真言纹刻在石头上,这些石头就会有一种超自然的灵性,给他们带来吉祥如意。<br></h3> <h3>拉毛岗上观全景,丹崖群峰丛林中!</h3> <h3>坐在游轮上,讲解员时而指着那座山峰说是望子石,那是宗喀巴大师的妈妈在遥望,时而指着一片石崖,那是佛掌,在护祐众生平安,时而指着远方,那是唐古拉山脉经年的雪水汇聚成黄河之源头…这神奇美丽的地方,是我们康巴人的家园。澄澈碧蓝的湖水,蓝得纯净,蓝得轻盈,蓝得飘逸,蓝得迷幻而惊心……船在湖面上款款而行,所到之处漾起一道道浅浅的波,各种绚丽的色彩瞬间交融在一起,仿佛上帝在这里打翻了调色板。坎布拉,是色彩的天堂,令人目眩神迷,为之倾倒,为之深深沉醉。</h3> <h3>在高处俯瞰整个坎布拉湖,赤色的山岭、峭壁环绕着一湖静谧而澄净的碧水,在青藏高原那令人心醉的蓝天下美得难以言表。<br></h3> <h3>妈妈的爱在灵巧翻飞的手指中,将女儿乌亮的发丝编成条条均匀的发辫,爱的至深,至深的美。</h3> <h3>蓝天白云、五彩经幡,红色袈裟,这不是画!</h3> <h3>习惯了雾霾,见到彩虹的惊喜自不言而语。</h3> <h3>兰州,这个黄河穿城的省会城市,对它最大最广的认知,是一碗拉面,时间不允多留,就来一碗名符其实的拉面吧!</h3> <h3>从七月二十二号至八月二号,旅程中所有的思绪都沉浸在商贾、驼铃、安西、楼兰与撞入眼帘的现代繁华都市交相缠绕,恍惚在古代与现代的时间隧道中穿行⋯<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