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白家·远古遗思

L.c

<h3><font color="#ff8a00">  1974年春,泾明乡公社干部刘玉林在白家村牛角沟劳动时,从地里挖出了一片碎骨,看着边缘的风化痕迹,热爱历史文化的刘玉林立刻心中一动,小心地在周围摸索起来。渐渐地,经过他的对茬拼凑,一个完整的头骨被还原了出来。</font></h3><h3><font color="#ff8a00">  </font></h3><h3><font color="#ff8a00">  </font></h3><h3><font color="#ff8a00"> </font></h3><h3><font color="#ff8a00">  </font></h3> <h3><font color="#ff8a00">  1983年,刘玉林带着头骨到北京找到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它代表一个20岁左右的女性青年个体,距今大约五万年,在人类进化系统上旧石器时代晚期智人的地位”,中国科学院古人类研究所将其命名为“泾川人”。</font></h3><h3><font color="#ff8a00">  这一发现,比北京的“山顶洞人”还要早一万至二万年。刘玉林捧着的,是远古先人的生存痕迹,是人类文明的肇始。</font></h3><h3><font color="#ff8a00">  这一发现,为牛角沟增添了无限遐思。五万年前,人类的先祖“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font></h3> <h3><font color="#ff8a00">  牛角沟地势曲径通幽,沟内潺潺泉水,终年不冻。春日初始更是草木蔓发,青山可望。溪涧有鱼蟹,陇上有耕牛,漫步至林深处空气新润,有时还会出现本地村民也没见过的鸟扑棱棱窜出。夏日溪边垂钓,深谷林荫处避暑,常有人在此半日偷闲。到了秋季,漫山层林尽染,果香醉人。冬季的白家,雪覆窑洞炊烟袅袅,红炉火炕又是一番农家趣味。</font></h3><h3><font color="#ff8a00">  古人类选择牛角沟这片山水繁衍生息,今天的白家村人又在对自然开发与保护的相处之中探索出了独特的经验。</font></h3> <h3><font color="#ff8a00">  “三变”改革盘活了村民手中沉睡的资产,也激发了村民们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向往。</font></h3><h3><font color="#ff8a00">  强烈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出了白家村民建设“自家”景区的动力,男人们抬料出力气,女人们就轮流在工地给大家做饭,村里农闲的老人也在周边清理卫生……主景区周边的土地建成了采摘体验园,毛桃已经挂果,村民们穿行在苹果、葡萄、梨树中务作,齐心协力建设牛角沟。</font></h3> <h3><font color="#ff8a00">  今天的牛角沟,一泓泉水自山内汩汩流出,在山脚下聚成一汪碧潭。水街甫成,白墙灰瓦游廊通幽,有游客撑篙划过桥洞,亭内有正在烧烤纳凉的家庭欢聚。微风细细,卷起采摘园内的花香果香,沁满了整座山村。</font></h3><h3><font color="#ff8a00">  如今的白家村依托村里的合作社,整合村内各项资源,已发展成集文化旅游、儿童游乐、民俗窟洞体验、特色餐饮、田园养生、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的田园综合体。</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