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右名胜——兴隆山见闻

吉祥三宝

<h3>  立秋之后的周末,骄阳似火,暑热未消,驱车一个多小时,来到陇右名胜——兴隆山。一到了景区,甚感诧异:这是我二十年前曾经来过,我记忆中的兴隆山吗?变化太大了,真是旧貌换新颜,一改过去十分简陋的面貌,景区门口公路两旁增加了许多亭台楼阁、度假中心及商务酒店、农家休闲度假旅游院落。镶嵌琉璃瓦的亭台楼阁,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站在景区门口,抬头仰望郁郁葱葱的青山,山边小河急流奔涌,哗哗流淌,凉风习习,扑面而来,空气中弥漫着丰富的负氧离子,沁人心脾!黄土高坡中有这一方青山环抱、方圆44万亩的宝地,真是不可多得的天然氧吧、兰州市的后花园,人见人爱的旅游胜地!</h3> <h3>信步走向云龙桥</h3> <h3>云龙桥(也称卧桥、握桥)兴隆山标志性景观</h3> <h3>最美兴隆山 兰州后花园</h3> <h3>兴隆山位于兰州市榆中县城西南五公里处,距兰州市60公里,海拔2400米。古因“常有白云浩渺无际”而取名“栖云山”,向有“陇上名胜”之称,被誉为“陇右第一名山”,早在西周时已成为道人凿洞修行之地。<br></h3> <h3>  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兰州市东南60公里的榆中县境内,总面积29583.6公顷,海拔1800-367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4.1℃,年降雨量621毫米。境内奇峰叠翠,飞泉流湍,林木苍郁,风光旖旎,动植物资源丰富,人文景观众多,分为兴龙山、栖云山、官滩沟、马啣山、二龙山五大景区。著名景点有:云龙桥、太白泉、成吉思汗文物陈列馆、喜松亭、蒋公楼等五十余处。1988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第二批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3年被国家旅游局、环保部联合评定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兴隆山两峰耸峙,一水中流,古因“常有白云浩渺无际”而取名“栖云山”,向有“陇上名胜”之称,被誉为“陇右第一名山”。清康熙年间,出于“败而复兴”之意,改为“兴隆山”。乾隆年间,又出“龙生云而云从龙”之意,称东峰为“兴龙山”西峰为“栖云山”,清末又统称为“兴隆山”。 兴隆胜境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早在西周时,就有人隐居修行。至唐、宋,这里更是殿宇富丽,称“洞天福地”。清乾隆年间,山西曲沃人刘一明(道号悟元子)苦修三十余年,起造建筑七十余座,著书三十余部,为后人研究医学、道教历史留下了珍贵文献。 兴隆胜境引历代名士伟人为之折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与西夏交兵,曾在这里施展过雄才大略。1939年至1949年,成吉思汗棂棺从内蒙迁陈兴隆山达十年之久。明崇祯二年,李自成于这里揭竿起义。清陕甘总督左宗棠、魏光焘等人,民国时期蒋介石、于右仁、张治中等人也曾来山观光。蒋氏行邸至今吸引中外游客流连忘返。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陈毅、叶剑英、胡耀邦、赵紫阳、杨静仁及邓宝珊、朱穆之、王兆国、周铁龙等也曾留下足迹。 兴隆山堪称一座天然生物园,其中野生植物有1022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有星叶草、桃儿七、膜荚黄芪三种;有野生动物160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马麝、金雕等。兴隆山矿产、药材、自然生态在甘肃乃至全国有其重要地位。 兴隆山湿润的物候条件,是大西北所依重的旅游避暑佳地,每年接待省内外游客80余万人次。兴隆山管理局旅游管理中心全体员工始终以“打造中国西部旅游明珠”为目标,坚持“游客第一,服务第一,质量第一”的服务宗旨,热忱欢迎八方宾客来兴隆山观光、旅游、投资、开发。<br></h3> <h3>走过云龙桥</h3> <h3>海拔2180米,对于外地游客来说,足实不低啊!</h3> <h3>微信扫一扫,免费听云龙桥语音讲解,足显互联网时代的便利</h3> <h3>品尝农家菜,大盘鸡、厥菜、苦苦菜、沙葱、野山菇及手抓饼,泡一杯三泡台,尽享农家美味。<br></h3> <h3>清凉秋澈氧吧休闲亭:提供吸氧赏乐、农家便饭、风味小炒、品茗会友等服务</h3> <h3>景区马路边,有农民出售刚采摘的松花、野生菇等野生菌类</h3> <h3>古建筑风格的景区售票处,过去为低矮的小平房,票价为人民币40元</h3> <h3>兴隆山美食文化广场</h3> <h3>行走在小河铺就的石墩上</h3> <h3>景区马路风景</h3> <h3>休闲之中不忘上网聊天</h3> <h3>景区公交车候车亭</h3> <h3>景区开行的往返榆中县城至景区的公交车</h3> <h3>横幅上写道:山水原生态 醉美兴隆山 宣传攻势挺大</h3> <h3>走过云龙桥,来到景区东山入口</h3> <h3>抬头往去,连接东西两山的缆车徐徐滑行</h3> <h3><font color="#ed2308"> 主要景点介绍</font></h3> <h3>云龙桥 云龙桥是一座画廊式木拱桥,桥身为木体弓形,精巧玲珑,似彩虹跨越山涧。桥身长155米,宽3米,桥上设廊7间,桥的两头各有一阁,是歇山顶四角飞檐的建筑。廊内雕梁画栋,廊顶覆盖琉璃瓦。按道家的义理,“龙腾云,云从龙”,这座桥使栖云、兴龙两峰贯通一气,所以叫做“云龙桥”。桥头篆刻着一副醒目的对联:“云比泰山多,霖雨苍生仙人悦;龙入沧海外,扑峦翠霭灵气来。” 经明末战乱之后,山里的香客已经绝迹,只留下寂静的空山。谷内原有一座卧桥,当时已被洪水冲毁,只剩下两个桥墩。刘一明触景生情,无限感伤,立志要把此山修整一番,恢复“兴隆”胜迹。于是他行医治病,为兴隆山募集资金。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山上修建了百十座殿阁亭楼,还架起了一座宏伟的木拱桥,当时取名“迎善桥”,意思是迎接八方的善士。从此,兴隆山的香火四季不衰。后来山洪暴发,桥又被冲跨,刘一明非常惋惜,束手无策。他有一个徒弟叫唐童,一天在边采药,见有人落水,便不顾一切地下水搭救,救上岸一看,是个又瞎又聋的老婆婆。唐童没有嫌弃老人,而是替她换好衣裳,找来许多食物给她吃。老婆婆觉得唐童善良,就送给他一根三寸长的麦秸,说遇到河流挡路,它可以当桥。唐童接过麦秸,正要道谢,老婆婆忽然不见了。唐童想验证老婆婆的话,来到河边,把麦秸放在河上,转眼间就成了一座精美的桥。从此,这座桥再也没有被洪水冲跨过。<br></h3><h3> 云龙桥最初建于乾隆二十八年,即公元1763年,多次毁坏又重修。光绪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900年,甘肃布政使岑春煊拨银重建,知县陈昌把它改名为“云龙桥”。云龙桥是兴隆山古建筑之一,也是兴隆山的标志之一,列入省级文物保护。1981年,政府拨款进行改建,因为当时桥身已经倾斜。1985年,兰州市园林局重新彩绘此桥,将陈昌所题的对联删字后,由甘肃书法协会副会长赵正书写,悬在亭前。<br></h3> <h3>大佛殿 大佛殿中间有大殿三间,两旁各有配殿两间。斗拱重檐,雕梁画栋,均以蓝、绿、红三色相间彩绘,庄严肃穆。殿前三株云杉挺拔高大,院内有蒙古包五顶。大殿上方“大雄宝殿”四个字是赵朴初的手笔。正殿里供奉着三方佛,中间是娑婆世界释迦牟尼,左边是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右边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释迦牟尼前面就是赫赫有名的马背天骄元太祖“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是蒙古语,意思是“像大海一样伟大的领袖”。大殿内的塑像,泥身金妆,线条流畅,形象逼真,是甘肃平凉艺人的杰作。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戎马一生的铁骑将军,英勇善战的民族英雄。他高超的用兵策略和显赫的一代武功,威震欧亚,功泽华夏。在中国的战略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为中华民族争了气,壮了胆。不愧为“民族精英”的称号。一九三九年,成陵文物为避免日军劫掠,民国政府应伊克昭盟盟长的请求,决定迅速西迁,并委托邓宝珊、高双成、何兆国等高级官员组成迁陵专使。五月十七日,根据历史学家的建议,尊重成吉思汗生前1226年攻打西夏时曾在兴隆山屯兵、整军、疗养的前因,决定将成吉思汗灵迁往甘肃兴隆山。为了纪念成吉思汗灵榇在兴隆山暂厝十年的历史,以其在中国历史上起到的作用,1987年兰州市人民政府和榆中县人民政府投资四十二万元重建大佛殿,榆中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得元同县外事旅游局局长单进仓专程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协商,并同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联系,将在伊金霍洛安放的成吉思汗、忽兰哈敦的灵榇及其遗物苏鲁定、宝剑和马鞍进行复制,得到协助和支持。经过一年的共同筹备,终于在兴隆山大佛殿成立“成吉思汗文物陈列馆”,使历史的一幕得已在现。<br></h3> <h3>蒋介石官邸 一九四二年国民党甘肃省政府为迎接蒋介石来兰,抽调了专门的工程设计人员,在此修建了一所小巧玲珑、结构独特、庄严深邃的小别墅。这就是有名的蒋氏行宫。一楼设有客厅、候见室、侍从室、会议室;二楼有会议室、机要室、卧室、化妆室和卫生间。一九四三年八月,蒋介石、宋美龄和机要秘书陈布雷等一行人马都住在这里六日。每天会后饭余,蒋介石拄拐杖、偕夫人在附近散步,或乘滑竿上山游览。在这里,蒋介石主持召开了西北军政会议。<br></h3> <h3>马衔山旅游小区 马衔山旅游小区地处兴隆山南侧呈西北、东南走向,面积为398公顷,最高海拔3670米,山顶如平川,宽约810公里,长约4050公里。马衔山以高山寒带冻土地貌为主要景观特征,高耸的地势和严寒的气候条件,使马衔山的地貌景物与兴隆山截然不同,而与号称地球三极的青藏高原极为相似。马衔山地貌景物奇特,既有冻丘地貌,又有古冰缘遗迹,是考察冰川冻土地貌的重要地点。马衔山气候、植被垂直性分布非常明显,既有原始森林,又有高山草甸,每年盛夏可见到山顶白雪飘、山腰百花艳、山下绿波荡的奇妙景观,真可谓“一日历四季,十里不同天”。马衔山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留传有大石马、小石马、石棺材、金龙池等民间传说。据《榆中县志》记载:唐代《故交河郡夫人慕容氏墓志序》中称马衔山为“薄寒山”;宋、明称“马御山”;明太祖洪武二十五年,肃庄王朱瑛将“马衔山”辟作避暑山庄;清代称“马寒山”,以“寒山积雪”列入榆中八景;民国年间改称“马衔山”,沿用至今。<br></h3> <h3>官滩沟 官滩沟旅游区属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兰州市东南25公里处的和平镇境内,面积为342公顷。是以森林自然生态为主的新型旅游区。官滩沟系明代肃王牧马场旧址,旧称“肃府官滩”,现留有“牧马官滩”界牌一座。区内两山夹一沟谷,幽谷旁通。山形虽无兴隆山之峻奇,但充满山林野趣,进入官滩沟使人感觉到满目青翠,明朗开阔。区内森林覆盖率达86.2%,随着海拔的升高,依次出现人工针叶林,次生阔叶混交林和高山灌丛。乔、灌草错落有致,季相色彩变化丰富,森林环境绚丽多彩,十分宜人。谷内溪水清澈,终年不断,为优质矿泉水,现已被开发利用。从峡谷中潺潺流出的山泉如丝如链,汇聚滴水崖,形成别具特色的滴水崖瀑布,令游人流连忘返。官滩沟山势平缓,风景秀丽。春天林木青翠,春光融融;盛夏万木争荣,百花盛开;金秋景色绚丽,满山红遍。给人以恬静、舒盈、清新的自然享受。官滩沟的风景林主要为杨桦林和灌木林,树种组成分别为山杨、白桦、辽东栎和栒子、沙棘、黄蔷薇等。<br></h3> <h3>下午当离开兴隆山返兰州城区时,心里真有点依依不舍。据悉兴隆山景区管理部门正在努力向5A级景区冲刺,十分鼓舞人心。再见,兴隆山!我衷心祝愿兴隆山青山常在、景色更美、更加妖娆!<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