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窗情一世缘

笑对人生

<h3><br></h3><h3>1972年4月,我们肩负着工、农、兵的重托,从祖国的五湖四海会集相聚到这里——南开大学。从此,我们手挽手、肩并肩地走进了同一间教室,吃起了同一锅饭菜。三年多的时光飞逝而去,1975年9月,还没有来得及道声再见、珍重,我们匆匆告别。</h3> <h3>以上是南大的教育楼、图书馆、南开湖等外景。</h3> <h3>每次回母校,故地重游,我都会感慨万干。四十多年的变迁未留下斑斑痕迹,看着那一幢幢新旧建筑,那校门、那教育楼、那宿舍、那操场、那南开湖、那林荫小道、那一切的一切,真是世事沧桑,流年如水,蓦然回首,已物是全非。但是,那人、那物、那景仍在脑海中深深铭记。</h3> <h3>以上是2010年、2013年两次回母校故地重游时的留影</h3> <h3>这是1975年9月中文系72级全班毕业时的合影</h3> <h3>这是班上部分同学在天津日报实习结束后的合影</h3> <h3>以下几张是我们小组五位男同学的合影</h3> <h3>以下几张是我们小组全体同学的合影</h3> <h3>这是我和韩旭畅在天津水上公园的合影</h3> <h3>这是我和钱新中的合影</h3> <h3>曹维新同学</h3> <h3>每当看到那一张张似乎有点泛黄的照片,情感之树便会泛走一抹抹情缘;每当回忆起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平静的心中便会荡漾起阵阵涟漪。在那个年代,三点一线,寒窗苦读,开门办学,深入基层;忽儿指点江山,忽儿激扬文字。所有一切,真真实实地诠释了“同窗情一世缘”的深情厚意。</h3> <h3>2000年6月我和魏东在苏州东山啟园的合影</h3> <h3>1997年9月在天津与王国玲、樊金树、崔淑英、魏东、张彦玲、刘玉玲、吴恩兰等同学合影</h3> <h3>2009年10月与王国玲夫妇在天津塘古合影</h3> <h3>以下是2011年10月与王延栋、李新国、张振明、樊金树、崔淑英、赵桂琴、吴恩兰、刘玉玲等同学在天津合影</h3> <h3>2011年10与张振明在天津</h3> <h3>2012年10月与韩旭畅在北京长城留影</h3> <h3>2012年11月与王芳、周美秀及爱人李国忠在江苏江阴华西村合影(李国忠是南大72级哲学系同学)</h3> <h3>与王芳、周美秀同学合影</h3> <h3>2012年11月王芳在苏州金鸡湖留影</h3> <h3>以下是2013年1月魏东夫妇在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景区留影</h3> <h3>在苏州平江路留影</h3> <h3>2012年10月在北京中央党挍与孙庆聚、崔永琳、韩旭畅、崔津秀合影</h3> <h3>2012年8月王芳与段梅同学在北京</h3> <h3>2012年10月张振明与高维国老师夫妇合影</h3> <h3>以下是2017年11月天津同学聚会时的合影</h3> <h3>每一个人都有一段弥足珍贵的、值得回忆的往事,它不会因时间的长久和距离的遥远而遗忘,它就是难以割舍的同窗之情。同窗之情结下的深厚情谊就是一世的緣份,是永远不会忘却的。尽管当年校园分别之后,同学们就象蒲公英的花絮一样漂落在天涯海角。同学之间能匆匆见上一面己经是奢望,能相聚几日或大范围的聚会更是难得。有的同学分别至今未曾见过一面,有的甚至永远离开了我们。如今,四十多年过去了,岁月这把无情的刻刀已经把我们刻画成了花甲、古希老人。我的同窗好友们,你们还好吗?!</h3><h3>当年离开校园之后,我们怀揣着各自梦想,奔赴各方。或远走他乡,或留守本土,或到了皇城根下,或远赴城山僻壤;有的在宧海沉浮,有的在书堆耕耘,有的在职场打拼,有的在商海拼博,有的在军营洗礼。如今,有的功成名就,有的战果卓越,有的在异国他乡,有的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有的桃李满天下,有的子孙满堂、颐养天年,有的疾病缠身、步履蹒跚……。</h3><h3>同窗三年多,我们有过欢声笑语,有过热血豪情,也有过懵懂青涩的情缘,有过情同手足的情谊,更有过毕业分别时的黯然神伤。当然,也成就了几对比翼双飞的伴侣。</h3><h3>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感谢有了微信,把我们距离拉近,大家可以相互问候和视频聊天,可以互相祝福年,也可以在逢年过节发个小红包乐乐。在群里大家无拘无百小,畅所欲言。每逢此时,仿佛又回到了青春年华。尽管阔别了四十多年,同窗之情不会因岁月而褪色,不会用距离而陌生,不会因变老而疏远。</h3><h3>所有健在的同学们,渴望在有生之年再相聚一回!</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