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非遗工艺服饰欣赏

秋宵

<h1>今夏,除了气温高涨,还有一部剧强势霸屏,持续高热!它就是收视率与口碑齐飞的《延禧攻略》,为什么这么红?!</h1> <h1>众所周知,我有一群相识相交近十年的网上好友,这些朋友主业是美食,副业是追剧,反正我十年前就掉在坑里,至今还乐此不疲。</h1><h1>前阶段就看见在讨论《延禧攻略》,都说剧中的服装非常漂亮,怕跟不上形势,赶紧下载看看。</h1> <h1>看了几集,就是一部宫斗剧,从《步步惊心》、《甄嬛传》一路看过来,已经没啥好奇了,而且内容与历史完全对不上,纯属娱乐而已,因此我也不展开了,要不立马招来骂声一片。</h1><h1>边看边截屏几张画面,网上搜索一些有关介绍,揉在一起玩玩,权作消夏了。</h1> <h1>若不纠缠历史真实,故事情节倒也紧凑,除了画面美布景美之外,大到服装,小到饰品,据说都是清王朝该有的样子,整体的服道化还融入了,刺绣、缂丝、绒花等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谓极具匠心。</h1> <h1>曾经的宫斗剧,喜欢靠服装颜色来体现出阶级之分。所以,我们经常能看到,皇上穿着明黄色的朝服,上朝,吃饭,逛后宫。皇后妃嫔们则一众的大红大紫,尽显“雍容华贵”。</h1><h1>不过据说是极其不符合历史的,在清朝,尤其是乾隆时期,男士的服装都较为简洁,流行的颜色是绛色。就是《延禧攻略》中,皇帝所穿的颜色。</h1> <h1>女性日常的服装,则偏向于石青色,看起来更加沉稳。</h1><h1>在清朝,真正能体现出阶级感的,并不是服装颜色,而是细节,比如点缀装饰和刺绣手法等。</h1> <h1>精美的头饰也是一大亮点。</h1> <h1>宋春丽饰演的太后手中所握扇子,与清代沙面贴绢仙鹤桃树图团扇对比。</h1> <h1>谭卓饰演高贵妃手中所握扇子,与清代红色缂丝乌木雕花柄团扇对比。</h1><h1>不要小看这些仿制的团扇,他们都是由素有“一寸缂丝一寸金”之称的宫廷缂丝手艺制作而成的。</h1><h3><br></h3> <h1>再说耳坠,据记载,乾隆四十年选秀女时曾说过:“旗妇一耳戴三钳,原系满洲旧风,断不可改饰。朕选包衣佐领之秀女,皆戴一坠子,并相沿至于一耳一钳,则竟非满洲矣,立行禁止。”。</h1> <h1>所谓的“一耳戴三钳”,是指满族妇女要在每只耳朵上扎三个孔,带上三只耳环。这种习俗每个满族妇女都要遵守,直到清朝中后期也不曾更改。<br>在这部剧中,上到皇后贵妃,下到嫔妃宫女,基本上都是带三个耳坠的,这倒是第一次见到。</h1> <h1>一直崇尚节俭的富察皇后还通常“以通草绒花为饰,不御珠翠”,其他角色亦是一样,都是两把头加绒花的标准扮相。</h1> <h3><br></h3> <h1>绒花谐音“荣华”,寓意着吉祥富贵,是南京传统的手工艺品,被称为“发髻上的南京”。</h1> <h1>别看这绒花不大,制作手法却十分特殊。要先用蚕丝染色成绒,再用钢丝勾条。直到现在都无法使用机器生产,只能纯靠手工制作。2006年被江苏省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br></h1> <h1>整体的服饰由刺绣、缂丝、绒花等,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组成,非常古典美。</h1> <h1>中国刺绣工艺的博大精深,一针一线皆为讲究,在这剧中体现的淋漓尽致。</h1> <h1>说起刺绣,在《延禧攻略》中,光是剧中最普通的宫女服,就用了多种不同的绣法。从传统的京绣、宫廷绣,到缂丝、手推绣、打籽绣、盤金绣。在经验丰富的老绣工的手下,一段可观可感、可以触摸的历史,便跃然于眼前。</h1> <h1>昆曲作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是众所周知的,在剧中也多有表演。<br></h1> <h1>“火树银花”学名打树花,是一种流传于河北蔚县的古老社火,距今已有500余年历史,是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h1> <h1>剧中各种场景也别有风格。</h1> <h1>每一转换场景,就是一张中国风的典雅壁纸。</h1> <h1>剧中古色古香的风韵如走马灯似的不停转换,让人目不暇接。</h1> <h1>夏日炎炎宅在家里无所事事,若有一部饶有情趣,画面精美的电视剧来消遣,好似也不错哦!</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