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波兰

SG明

<h3>波兰位于中欧,31万多平方公里,3800多万人口,在欧洲也算个不小的国家。国家起源于西斯拉夫人在公元9、10世纪建立在封建王朝,距今已有1000多年。波兰在历史上曾经辉煌极盛称霸一方,也屈辱地被列强欺凌和瓜分直至亡国。1772年~1795年,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对波兰进行了三次瓜分。波兰从欧洲地图上消失长达123多年之久。一战后复国,二战中再次亡国,成为纳粹德国和苏联争夺的主要战场,人口损失600多万。上世纪末又成为东欧剧变的开端。历史长河中的剧烈动荡给波兰留下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大量值得凭吊的遗迹,从高雅华丽的古堡、宫殿和中世纪的古城可以看到曾经的繁华,而几乎被夷为平地的华沙和“奥斯威辛死亡集中营”则见证了历史的屈辱和惨痛。此外,波兰还以其优良的人文环境著称。闻名世界的诺贝尔奖得主居里夫人、伟大作曲家和钢琴家肖邦以及现代天文学的创始人哥白尼均出生于波兰,加上清新纯净的自然风光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到此探访。</h3><h3>我们今年 6月初的波兰之旅始于华沙。华沙是波兰的首都,位于维斯瓦河两岸、波兰中部,是欧盟总部所在地,欧盟第九大首都城市。华沙是历史名城,著名的华沙公约就是在此签订。华沙建城已经有约800年的历史,老城拥有许多名胜古迹和历史纪念物,特别是宏伟的宫殿、巨大的教堂,各式各样的箭楼、城堡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严重破坏,不过经过战后几十年的修复已经成为了一座美丽的城市。特别是古城的复建完全按照战前严格测绘的老城市图纸完成的。为此,华沙古城后来作为特例于198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一般是拒绝接受重建的东西,但华沙人民自发地起来保护自己的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为世界所有的古城作出了榜样,也对欧洲的古城保护产生了重要影响。<br></h3> <h3>我们最先去的是老城西侧的华沙起义博物馆。这是为纪念1944年8月的华沙起义而建的。当时由波兰第二共和国流亡政府组织波兰地下抵抗军反抗德军占领。五万波兰地下军举行华沙起义,与占领军英勇作战。&nbsp;由于西线英美盟军鞭长莫及,7月29日已抵达维斯瓦河东岸的苏军袖手旁观,起义持续63天、付出重大牺牲后终告失败。&nbsp;华沙在1945年1月,苏军进入华沙时,面对的是一座几乎成为灰烬的城市。<br></h3><h3>博物馆前巨型雕塑。武装的波兰军人从倒塌的废墟中冲出。<br></h3> <h3>之后来到附近的弗拉塔街16号,一栋三层小楼,门和墙上都挂有铜制的牌子,这里是建于1967年的居里夫人故居博物馆。玛丽·居里(1867-1934),出生于波兰的法国籍科学家,历史上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且是唯一分获化学奖和物理学奖的人。她是波兰最具世界影响的历史文化名人之一。<br></h3> <h3>通向老城的弗拉塔大街,右边是圣灵教堂,左边是圣杰克教堂。<br></h3> <h3>沿弗拉塔街向东南步行约百米便来到华沙老城堡。正面是个红砖构成的半圆形的防御塔楼,当地人都叫它巴巴坎。这座建筑是1548年由意大利威尼斯建筑师设计的。塔楼的顶部装饰有文艺复兴样式的矮护墙,塔楼与城墙相连,城门外有一道护城河。<br></h3> <h3>在老城堡城墙上可看到对面的圣灵大教堂。<br></h3> <h3>过了塔楼就算进入老城区了。</h3> <h3>沿克拉科夫郊区街(皇家之路的一部分)向东南前行, 不远就到老城中心的中央集市广场。<br></h3> <h3>广场中心的美人鱼青铜雕像,建于1855年。美人鱼是华沙的守护神,是华沙的城徽。美人鱼的上身是裸体妙龄女郎,下身是美丽的鲤鱼尾。美人鱼右手举宝剑过顶,左手执循牌护身,双目凝视远方,是一个英武战神的形象。她寄托着波兰人不断抗击外敌侵略的斗争精神。<br></h3> <h3>华沙圣约翰教堂,始建于13世纪至14世纪之间,1836年至1842年改建,是一座哥特式教堂。它毁于二战,1966年重建,恢复了原有风格。整个建筑呈红色,规模宏大。<br></h3> <h3>继续向南就到了华沙城堡广场,又名王宫广场,是位于华沙老城区南端的一个巨大的广场。<br></h3> <h3>广场的中心地带有把波兰首都从克拉科夫迁至华沙的基格蒙特三世的纪念碑。<br></h3> <h3>广场西北上这座红色的五边形建筑为华沙旧王宫,建于13世纪,1569-1572年改建为王宫和议会所在地。在二战中部分焚毁,战后由全世界波兰人集资捐助,于1971年后重建,至1984年完工。现为博物馆,被誉为波兰民族文化纪念碑。<br></h3> <h3>从皇家城堡广场沿克拉科夫郊区大街一路向南,&nbsp;首先看见的是圣安妮教堂的塔楼。克拉科夫郊区大街是华沙最重要商业街区和市民活动的场所,许多重要的历史建筑和政治文化中心都在这个大街上。<br></h3> <h3>继续沿克拉科夫郊区大街前行,左边有一个花园,坐落着波兰著名爱国诗人-亚当米开维茨塑像。<br></h3> <h3>总统府。 原来是一座建于1643年波兰立陶宛大公的宫殿,二战时是德国占领军的总部;二战后被称为“国家宫”,曾经在这里签署了华沙条约;1989年开始民主化进程的著名的“波兰圆桌会议”地方;1994年开始这里成为波兰总统府。门前的庭院内立有18世纪末至19世纪波兰领导人约瑟夫亲王的纪念雕像,跃马挥剑,英明神武。 <br></h3> <h3>华沙大学,始建于1816年,是波兰最大、最好的国立大学。音乐家肖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显克微支(1846-1916)、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贝京(以色列总理,1913-1992)都是该校杰出校友。</h3> <h3>大学斜对面路西的圣十字教堂是华沙最著名的巴洛克式教堂,建于1682年,1757年完成,1944年被毁,后又重建。<br></h3> <h3>圣十字教堂内作曲家、钢琴家肖邦雕像。这根柱子里埋葬着他的心脏,还刻有《圣经》中的话语:“因为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哪里。”&nbsp;&nbsp;&nbsp;&nbsp;<br></h3> <h3>&nbsp;圣十字教堂的斜对面是波兰国家科学院,门前是波兰最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这位15世纪的科学家白天的身份是神父,晚上则致力于星像学天文研究,他提出的宇宙以太阳为中心公转的理论,奠定了人类天文科学的基础。<br></h3> <h3>之后乘车到西面隔一街区的毕苏茨基广场。这里有华沙无名烈士墓,有不灭的圣火,上面盖有白色小亭,两名兵士在亭内守护。无名烈士墓建于1925年,二次大战期间遭到毁坏,后得以重建。墓中存放着从战场上收集来的泥土。墓上还刻着战斗过的地点与日期。无名烈士墓也是波兰举行各种活动的重要场所。按照波兰外交礼仪规定,外国重要代表团来访和驻波兰使节到任均须向无名烈士墓献花。<br></h3> <h3>乘车到犹太人纪念碑。1940年秋天,纳粹德国在华沙建立犹太人隔离区,强行把犹太人迁移到区内。华沙犹太区起初用铁蒺藜围住,后来又筑起高 10英尺、长11英里的砖墙。德军把大批犹太人从附近各地区赶入墙内。到1942年7月,其中已容约50万人。饥饿和伤寒每月夺去几千人的生命。<br></h3> <h3>华沙游览结束后乘车前往波兰南部城市克拉科夫,295公里,约4个小时车程。到达后先去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h3> <h3>奥斯威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面积达40平方千米,由于有上百万人在这里被德国法西斯杀害,它又被称为“死亡工厂”。 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警示世界“要和平,不要战争”。为了见证这段历史,每年有数十万来自世界各国的各界人士前往奥斯维辛集中营遗址参观,凭吊那些被德国纳粹分子迫害致死的无辜者。<br></h3> <h3>死难者的遗物。</h3> <h3>焚尸炉</h3> <h3>之后,参观维利奇卡盐矿,位于克拉科夫东南约15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叫维利奇卡的小镇,傍喀尔巴阡山,是一个从13世纪起就开采的盐矿,也是欧洲最古老的盐矿之一。197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里建有博物馆、娱乐大厅,保留了原有的盐湖、祈祷堂和矿工们劳动场面的原貌。里面有许多雕像和装饰品,均用盐精雕而成。著名的雕塑作品有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等。 <br></h3> <h3>波兰皇帝卡西米日盐岩雕像。1368年,卡西米日大帝放弃了对盐矿的专有权,并颁布了一道被后来被称为卡西米日的法令。<br></h3> <h3>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br></h3> <h3>圣金嘉礼拜堂,高大,壮观。<br></h3> <h3>圣母圣子骑驴进耶路撒冷。<br></h3> <h3>最后是克拉科夫市区观光。克拉科夫全称克拉科夫皇家首都,是克拉科夫省首府,直辖市。是波兰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被认为是欧洲最美丽的城市之一。克拉科夫位于维斯瓦河上游两岸,建于700年前后,是中欧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为维斯瓦族的故乡。1320~1609年为波兰首都。当时与布拉格和维也娜一起并列成为中欧的文化中心。15世纪的克拉科夫城被壕沟和两道城墙所围,城市有八个城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波兰全境陷入战火,仅有克拉科夫幸免于难,完整保存了中世纪的旧城风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8年把克拉科夫的旧城区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我们最先看到克拉科夫巴比肯瓮城是一座哥特风格的瓮城,它建于1498年左右,是欧洲仅存的三座同类型防御前哨之一,也是其中保存最完好的。<br></h3> <h3>弗洛瑞安城门是老城主街上的一座古老城门,历史悠久,也是克拉科夫老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br></h3> <h3>穿过弗罗里安城门进入老城。然后沿着弗罗里安街(皇家之路)直走不远就可到老城中心的中央广场,总面积达4万多平方米,据说是全欧洲面积最大的广场。中央广场的格局成形于1257年左右,一直延续至今天没变。<br></h3> <h3>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广场东北角的圣玛利亚教堂。这座建于1222年的哥特式建筑从正面来看,教堂的两座塔楼并不对称,较低的塔楼高69米,较高的有81米。<br></h3> <h3>广场中的波兰著名爱国诗人-亚当米开维茨塑像。<br></h3> <h3>位于广场中央的纺织会馆,是一座百米长的文艺复兴风格建筑,建造于14世纪。纺织会馆左侧是市政厅钟楼,建于13世纪末,1820年老市政厅因开辟广场被拆除,钟楼部分被保留,如今它是克拉科夫历史博物馆的一个分馆。钟楼地下室曾经是带有中世纪刑场的监狱。<br></h3> <h3>穿过广场沿皇家之路一直走就到了老城区南面的瓦维尔城堡,座落在维斯瓦河畔的山丘上。这是波兰最古老的宫殿之一,是迁都前历代国王的居住地。现在成为了国家博物馆。<br></h3> <h3>离开克拉克夫乘车向北到波兰中部的罗兹,是波兰第二大城市。我们只在皮欧考斯卡大街的假日酒店住了一晚,没有安排参观活动。酒店旁的两座天主教堂很漂亮。看上去所建年代不远。</h3> <h3>一大早就有信徒到此做礼拜。波兰全国87%的居民信奉里罗马天主教。</h3> <h3>离开罗兹乘车前往哥白尼的故乡—托伦。托伦是中世纪古城,位于波兰首都华沙西北方,维斯瓦河河畔,是波兰境内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座古城 。古城于1232年由条顿骑士团所建,十四、十五世纪成为中世纪汉萨同盟重要商业中心。1997年,托伦古城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br></h3> <h3>托伦旧市政厅,建于1259 年,位于古城中央广场,整体上为典型的哥特式造型,是托伦中世纪古城的最高建筑、城市的象征和市民生活中心。目前是博物馆。<br></h3> <h3>旧市政厅东南角矗立着高达8米的哥白尼青铜雕像。</h3> <h3>登上旧市政厅塔楼俯瞰全城。</h3> <h3>位于广场的西北角的圣玛利亚教堂穹,建于13世纪。<br></h3> <h3>古城西南风光</h3> <h3>左上角是圣约翰教堂,建于1223年,位于广场南面过一个街区。</h3> <h3>圣史蒂芬斯教堂</h3> <h3>从老城广场向东南过一个街区,就到了哥白尼故居。这是两座建于14世纪的三层小楼,风格同样是红砖墙的哥特式建筑。<br></h3> <h3>托伦古城门和城墙。</h3> <h3>走出古城门前面就是维斯瓦河。<br></h3> <h3>游后乘车前往波兰北部海滨城市——格但斯克。住在格但斯克火车站对面酒店。格但斯克建城至少已有700年的历史,目前是波兰滨海省的省会城市,也是该国北部沿海地区的最大城市和最重要的海港和工业中心。格但斯克位于波罗的海沿岸,与后来发展起来的索波特、格丁尼亚两市形成了庞大的港口城市联合体--三联城。格但斯克是世界闻名的团结工会的发祥地,因历史上多次爆发工潮而成为波兰第二大政治中心。下图为火车站。</h3> <h3>游览长街通常是到格但斯克游客的首选。因为几乎所有的古老建筑都集中在这里及附近。从酒店出来沿火车站前大街南行,过一个路口,不远就到了长街的西口。</h3> <h3>长街西口金门外高大的监狱塔。建于14世纪,现在被政府开辟为琥珀博物馆。<br></h3> <h3>金门,长街上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兴建于1612-1614年。金门上的金色雕饰显得十分耀眼。 金门的上方立着四尊金色女神雕像,分别代表农业、科学、礼仪和胜利。<br></h3> <h3>走进金门便是长街。长街其实并不长,它是一段从金门到绿门的小路,但是由于过去是波兰国王的巡视路线,所以又被称为皇家之路。</h3> <h3>沿长街向东远远就可望见市政厅的钟楼。</h3> <h3>走过市政厅就到了长广场。广场北侧有一栋银白色建筑是建于公元15世纪的阿特斯法院,曾经是格但斯克市商人和汉萨同盟成员定期集会的地方,现在是格但斯克历史博物馆的分馆之一。</h3> <h3>  绿门,长街最东端,规模比金门大,有四个门洞,到达绿门就到了皇家大道的的尽头。格但斯克最古老的城门,原来称为古贺门,建于14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16世纪,老城门的大门情况恶化最终被拆除,因此决定建立一个新的城门,就是绿门并且一直保存到今天。<br></h3> <h3>从绿门看长广场。</h3> <h3>出了绿门就是摩特瓦河,河上桥称绿桥。旁边是游船码头。</h3> <h3>出绿门左拐沿河边小街北行不远,就到了著名的格但斯克的起重机,是一个早期木制的港口起重设备,吊车外形好似鹤颈,突兀伸入河岸。动力传输系统设置在两个红砖砌成的圆形高塔中间,木制吊车由人力驱动,用于起吊装卸停泊在河边船舶上的货物,载重量2吨,还可以安装船舶上高大的船桅。这个古老的木制起重机最早建于1367年,后在1442年的一场火灾中被焚毁。现在看到的塔楼和吊车是1444年重新建造的。<br></h3> <h3>之后来到了古城中心的长街北侧,这里集中不少古老的教堂和其他古建筑,先到市政厅西北侧的圣玛利亚教堂,建于十五世纪,它是世界最大的砖砌教堂之一,也是欧洲最大的砖砌哥特式建筑之一。<br></h3> <h3>圣玛利亚教堂的钟楼可以上去,400级楼梯没有电梯只能生爬。登上圣玛利亚教堂钟楼俯瞰格但斯克,风景很美。</h3> <h3>城市的东北方向,摩特瓦河穿城而过。<br></h3> <h3>南面的城市风貌。</h3> <h3>圣约翰教堂</h3> <h3>圣凯瑟琳教堂是格但斯克最古老的教堂,也是当地的第二大教堂。1185年兴建,起初这里只是一座木制教堂, 1227年至1239年改为砖石建筑,14~15世纪进行了扩建,形成现在的样子。</h3> <h3>教堂对面的大磨坊,是由条顿骑士团于1350年建造的。<br></h3> <h3>格但斯克老城集市大厅,现在是一个购物中心。</h3> <h3>大军械库,建于1601年,其外观十分漂亮,目前是格但斯克艺术学院<br></h3> <h3>之后乘车前往现代港口城市格丁尼亚,位于格但斯克以北25公里,半小时车程。码头上有军舰,纪念碑。格丁尼亚市是波兰最年轻和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从1922年的一个小渔村已经发展成为现在一个深海捕鱼和造船中心,被称为波兰“通往世界的窗口”,也是波兰海军总部所在地。</h3> <h3>南码头纪念碑,据介绍是纪念一位伟大的海洋画家<br></h3> <h3>索波特在格丁尼亚与格但斯克之间。它是一个海滨疗养城市。先到码头附近著名的扭曲屋,号称名列世界奇怪房屋第四位。<br></h3> <h3>一群可爱的波兰女孩</h3> <h3>离开扭曲屋,沿蒙特卡西诺英雄街前行不远就到街头,正对着国家美术馆和拉尼亚风湿病中心,中心后面绿色尖顶的塔楼即是索波特灯塔。<br></h3> <h3>索波特码头栈桥,搭建于19世纪,是全欧洲最长的木栈桥,长度有五百多米,一直通向格但斯克湾海里。索波特海湾的海水清澈见底,沙滩洁净,海鸥飞翔,沙滩后绿树成荫,是个海滨旅游度假的好地方。<br></h3> <h3>离开三联城乘车到格但斯克以东约40公里的马尔堡红砖城堡。城堡在十三世纪由著名的条顿骑士团所建并将其总部设在此地,是欧洲最大的砖结构建筑和最大的哥特式城堡,同时也是波兰与德国(普鲁士)历史纠葛的典型代表,在德意志帝国统治时期,为德意志第一个国家纪念物。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城堡大半被毁。1945年后,马尔堡成为波兰领土。1962年开始重建工程。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br></h3> <h3>诺加特河从城堡的西南流过。<br></h3> <h3>之后乘车前往波兰东北部的米科瓦伊基小镇,游览有着“千湖之地”的马祖里湖区,整个湖区总面积5万多平方公里,其间星罗棋布的点缀着2000多个湖泊。分布着松林、混交林、常绿灌丛和草甸,是波兰主要旅游地区之一。 <br></h3> <h3>湖岸上建有众多酒吧、餐馆、民宿。</h3> <h3>湖中停满了各式游艇。</h3> <h3>我们住在小镇附近的另一个湖的湖边酒店。</h3> <h3>这里要比小镇上清静许多。</h3> <h3>这里湖水更加清澈,栈桥通向湖中,可以游泳。是个度假休闲的好地方。</h3> <h3>离开马祖里湖区波兰之旅就结束了。从南到北去了波兰的5座主要城市及周边景区,总的感觉波兰的景色丰富多彩,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值得一游。此次之旅主要集中在维斯瓦河沿线,东西两地还有许多景区没去。波兰拥有世界遗产13处,我们只去了6处,所以将来有机会还会再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