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布拉格东南约70公里处,有一个叫做库特纳霍拉(Kutná Hora)的小镇。这座在13世纪因为银矿而名噪一时的小镇,也常被称为“KH小镇”。这里曾因为开采出银矿而飞速发展。</h3><h3>1995年,库特纳霍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br></h3> <h3>小镇虽然不大,却有几处闻名世界的景点,圣芭芭拉教堂和人骨教堂,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必看之处。<br></h3><h3>首先来看圣芭芭拉教堂。这是教堂的正面。</h3> <h3>它被称为圣芭芭拉教堂,是因为芭芭拉是矿工的守护神。这座教堂的特别之处还在于,它不是教会所盖,而是矿工集资所盖的。<br></h3><h3>这是圣芭芭拉大教堂的侧面。<br></h3><h3>教堂的两边共有27个尖塔。</h3><h3><br></h3><h3><br></h3> <h3>每个尖塔上都有精细的装饰,有些塔旁还有人物雕塑。</h3> <h3>圣芭芭拉教堂的建筑是代表晚期哥德式建筑风格的一颗璀璨明珠。<br></h3> <h3>教堂前面的巴尔波尔斯卡街是一条下坡路。街道左侧是耶稣会修道院。<br></h3> <h3>街道右侧是圣人石雕像的围墙。<br></h3> <h3>从巴尔波尔斯卡街回望圣芭芭拉教堂。</h3><h3>圣芭芭拉教堂于1380年动工,历时170年到1558年尚未建成。停工的原因是银矿枯竭,财源中断。这座教堂到19世纪才最后建成。<br></h3> <h3>进入教堂,目光首先被华丽的穹顶所吸引。</h3> <h3>由一个个六朵花瓣组成的穹顶简直像万花筒一般。</h3> <h3>正面的礼拜堂金碧辉煌。</h3> <h3>教堂是献给矿工的保护神圣芭芭拉的。</h3> <h3>祭坛的做工精美绝伦。</h3> <h3>圣母和圣子。</h3> <h3>一位君王似乎在阅读圣经。这个典故有待考证……</h3> <h3>一手拿着矿灯,一手拿着工具的雕像表现的是就是矿工的形象,据说是1700年的作品。<br></h3> <h3>圣芭芭拉教堂的设计建造人就是设计建造布拉格查理大桥和布拉格城堡内的圣维塔大教堂的父子二人,因此处处地方做工精良正在情理之中。<br></h3> <h3>耶稣受难像。</h3> <h3>教堂四周是美丽鲜亮的彩色窗户,与一般教堂的玻璃马赛克拼画不同,这里是直接画在玻璃上的油彩画,因此色彩更艳丽丰富,线条更细腻逼真。<br></h3> <h3>彩色花窗表现的不仅与圣经有关,而且有有关矿工事迹的故事。<br></h3> <h3>仰望二楼,可以看到巨大的管风琴顶上有许多雕塑。</h3> <h3>登上二楼,可以看清楚这些雕塑,原来是一群天使在演奏各种不同的乐器。</h3> <h3>雕塑镀金,形象栩栩如生。</h3> <h3>二楼的柱子旁还装饰着巨大的木雕。</h3> <h3>二楼摆放着的雕塑,可能是有待整理修复的。</h3> <h3>还有些是原本安装在房顶上的雕饰。</h3> <h3>在这里留个影。</h3> <h3>参观完就从这个侧门走出来。这个侧门正对着巴尔波尔斯卡街。</h3> <h3>库特纳霍拉的另一个必到之处就是塞德莱茨的圣母玛丽亚教堂。</h3><h3>这是教堂外的纪念柱。</h3><h3>柱上的雕像是1709年M.V.Jackl的作品,圣约翰·内波穆克(John.Nepomucky)站像。<br></h3> <h3>塞德莱茨的圣母玛丽亚教堂俗称“人骨教堂”,在1280年到1320年间建成。在1699年到1707年间在原西多会修道院的基础上改建。 在大瘟疫期间,由于墓地数量的限制,众多死者无法埋葬,于是在1510年前后,采用死者的人骨装饰教堂。前后总共采用了大约40000人的遗骨进行教堂的室内装饰。<br></h3><h3>教堂主体是很简洁的哥特式样,采用典型的熙笃会修道院式屋顶。<br></h3> <h3>在教堂的入口,两边的墙上有这样的对称布置:在环绕的大腿骨中间用小腿骨以拉丁文和希腊字符组合成的“JHS”,代表着人类的救世主---基督。<br></h3> <h3>台阶的两侧墙面凹进去的地方是一对左右对称的人骨圣杯。<br></h3> <h3>两旁是人骨的垂直装饰带。<br></h3> <h3>进入教堂,里面到处都已经很陈旧了,斑驳的墙面,锈蚀的钢条,无不显示岁月的痕迹。所有的拱门上都装饰着一列列含着交叉腿骨的头骨。<br></h3> <h3>天蓬上悬垂下来的是一簇簇的大腿骨。</h3> <h3>在正中央的位置,是四座骨骸堆叠起来的巴洛克式的枝状烛台。<br></h3> <h3>森然的头骨一层层叠上去。<br></h3> <h3>顶端却是一个可爱的小天使。</h3> <h3>中间就是那巨大而著名的枝形吊灯,由人体各个部位的骨头组成。这个组合不是骨头的简单堆砌,是难得的一个很有艺术性的作品。<br></h3> <h3>在教堂四角的副堂,都是用大量骨头堆砌的巨大方尖塔。<br></h3> <h3>这些尖塔都是有所指,意为“无论多少人都没有资格面对上帝的冠冕,哪怕一直到死也没有区别。”<br></h3> <h3>16世纪时有教士开始把骸骨搬进教堂,并堆成金字塔状,由于骸骨实在太多,后来有人索性把骨头充当装饰素材,造就了人骨教堂的诞生。<br></h3> <h3>直到1870年,才又在捷克木刻师Frantisek Rint的执着努力下恢复了传统,主要凭着他个人的力量,前后总共采用了周边废弃墓地里大约40000人的遗骨(他挑选的主要都是大块的骨头,其余未用骨骸被细心的埋葬),清洗并消毒这些挑选出来的骨骸后,重新进行教堂的室内装饰,包括圣杯、吊灯、烛台、盾牌及壁饰等。</h3> <h3>木刻师Frantisek Rint受雇于Schwarzenberg家族,他凭一己之力开始将人骨排列成各种图案,除了圣杯、吊灯、烛台、盾牌及壁饰之外,还有这个Schwarzenberg家族的族徽。</h3> <h3>木刻师傅Rint,他也在墙上为自己留下了永远的纪念——“1870 F. Rint出品”。从此这里的内部再没有改变过,并作为唯一全部由人骨骸作内部装饰的教堂而闻名天下。</h3>